旧约 民长纪 第一章
上一章 下一章

引论 各支派分占许地与宗教概况(1:1-3:6)



犹大与西默盎出征


1若苏厄死后,以色列子民询问上主说:“我们中谁应首先上去攻打客纳罕人?”2上主说:“犹大先上去。看,我已将那地交在他手中。”3犹大遂对自己的兄弟西默盎说:“请你同我到我拈(niān)阄(jiū)所得的地方去,与客纳罕人作战,日后我也同你到你拈阄所得的地方去。”西默盎就同他去了。4犹大上去,上主把客纳罕人和培黎齐人交在他们手中,他们在贝则克击杀了一万人。5他们在贝则克又遇上了阿多尼贝则克,与他交战,击败了客纳罕人和培黎齐人。6阿多尼贝则克逃走,他们在后面追赶,捉住他,割去了他手脚的拇指。7阿多尼贝则克说:“七十位王子被割去了手脚的拇指,在我桌下拾取零碎食物;天主照我所行的报复了我。”他们将他带到耶路撒冷,他就死在那里。8犹大子孙攻打了耶路撒冷,将城占领,用利剑杀了城中的居民,放火烧了城。9此后,犹大子孙下去与住在山地、南方和平原的客纳罕人作战。10犹大又去攻打住在赫贝龙的客纳罕人,──赫贝龙以前名叫克黎雅特阿尔巴,──击败了舍瑟、阿希曼和塔耳买。11他们从那里又去攻打住在德彼尔的居民,──德彼尔以前名叫克黎雅特色费尔。12那时加肋布说:“谁能攻打克黎雅特色费尔,将城拿下,我就将我的女儿阿革撒嫁给他为妻。”13加肋布的弟弟刻纳次的儿子敖特尼耳夺取了那城,加肋布遂把自己的女儿阿革撒嫁给他为妻。14当她过门的时候,丈夫劝她向父亲要一块田地,她一下驴,加肋布便问她说:“你要什么?”15她答说:“请你给我一件礼物,因为你既把我安置于南方旱地,求你也将水泉给我!”加肋布遂把上泉和下泉给了她。16梅瑟的姻亲刻尼的子孙从棕树城上来,同犹大子孙一同往阿辣得南方的犹大旷野去,与那里的百姓住在一起。17以后犹大和他兄弟西默盎又起程,击败了住在责法特的客纳罕人,将城完全毁灭,故称这城为曷尔玛。18犹大却未能夺取迦萨及其四境,阿市刻隆及其四境,厄刻龙及其四境。19上主与犹大同在,因此,他占据了山地,但不能赶走平原的居民,因为他们有铁甲车。20按照梅瑟吩咐的,他们把赫贝龙给了加肋布,因为他由那里铲除了阿纳克的三支后裔。

其余各支派占领基业


21本雅明子孙没有逐出住在耶路撒冷的耶步斯人,因此耶步斯人与本雅明子孙,直到今日同住在耶路撒冷。22若瑟家族也上去攻打贝特耳,上主与他们同在。23当若瑟家族差人去侦探贝特耳时,──这城昔名叫路次,──24侦探看见一个人从城里出来,就向他说:“请指给我们进城的路,我们必要恩待你。”25那人就指给了他们进城的路;他们用刀屠杀了全城的居民,但把那人和他全家放走了。26那人到了赫特人的地方,建了一座城,起名叫路次,直到今日仍叫此名。27默纳协没有赶走贝特商及其属境的居民,塔纳客及其属境的居民,多尔及其属境的居民,依贝肋罕及其属境的居民,默基多及其属境的居民;客纳罕人依旧住在这些地方。28等到以色列强盛了,只能使客纳罕人服役,终未能把他们全部逐出。29厄弗辣因也没有逐出住在革则尔的客纳罕人,所以客纳罕人仍在革则尔住在他们中间。30则步隆也没有逐出克特龙的居民及纳哈罗耳的居民,客纳罕人仍住在他们中间,但应为他们服役。31阿协尔也没有把阿苛、漆冬、阿赫拉布、阿革齐布、赫耳巴、阿费克和勒曷布的居民逐出,32所以阿协尔人住在当地的居民客纳罕人中间,因为他们没有把他们逐出去。33纳斐塔里也没有把贝特舍默士的居民和贝特阿纳特的居民逐出,于是他们就住在当地的居民客纳罕人中间;但是贝特舍默士和贝特阿纳特的居民应为他们服役。34阿摩黎人强迫丹的子孙住在山上,不让他们下到平原。35阿摩黎人依旧住在哈尔赫勒斯、阿雅隆和沙耳宾;但在若瑟家族势力强大之后,他们就成了服役的人。36厄东人的境界,是从阿刻辣宾山坡直到色拉以上地带。

  1. 《若苏厄》一书的作者,将占领客纳罕的事,归功于梅瑟的忠仆若苏厄,而本书的第一章,却也提及各支派在此事上的成功和失败。1-20节一段,记载犹大、西默盎二支派与加肋布家和刻尼族,既占领和尚未占领的地方。阿多尼贝则克可能是苏10:1、3阿多尼责德克的继位者。8节所载是指耶路撒冷附近的城镇,决不是耶路撒冷城(21节,19:10、11),因为该城是达味时代才攻陷的(参阅撒下5:6-8)。
  2. 9节见苏10:40。10-15节一段,与苏15:13-19大同小异。
  3. “棕树城”(16节),即指耶里哥。刻尼族一向与犹大支派相亲善;18节是按希腊本译的。
  4. 路次位于何处,已不可考,与又名贝特耳的路次(23节,创28:19;苏16:2,18:13等)不同。
  5. 丹支派因为屡受阿摩黎人(客纳罕)的迫害,不得不住在山中;但山地的生产不能维持他们的生活。他们日后移往北方(见18章)。
  6. 36节“厄东人”,原文作阿摩黎人,今改。关于阿刻辣宾山坡,见户34:4。色拉可能是日后纳巴泰国之京都贝特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