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教理
  • 常用经文
  • 天主教教理
  • 要理问答
第二部分 基督徒信仰的宣认 返回目录

信经

  1. 谁说「我信」,就是说「我誓守我们所相信的」。信仰的共融要求一种标准的信仰语言,把所有信徒团结在同一的信仰宣认内。
  2. 在起初,宗徒时代的教会,就采用一些简短而标准的条文表达并传授自己的信仰。其後教会也很快地把自己信仰的主要内容,编成条目分明且有系统的纲要,特别给洗礼的候选者使用。
    信经并非按照人的意见而写成,而是按照圣经的重要内容编写而成的完整信德道理。就像芥菜的种子,在一颗小小的籽粒内蕴藏着许多枝干。同样,这个信仰的纲要,也包含着所有蕴藏於新、旧二约内真正虔敬的知识。
  3. 这些信仰的撮要称为「信仰的宣认」,因为它们总结了基督徒所宣认的信仰。它们也称为「我信」"Credo",因为「我信」是这些撮要的第一个字。它们也称为「信经」"Symbolum fidei"。
  4. 希腊语"symbolon"是指一件被折断之物件的一半(例如一个印章),给人当作一种辨认的记号。被折的部分用来重新并合,以确定拥有该物件者的身分。所以「信经」是信徒间彼此辨认和共融的标记。其後"symbolon" 也解作集、收藏或摘要,故「信经」也是主要信仰真理的集成。由此可见,它构成了教理讲授的首要和基本依据。
  5. 首次的「信仰宣认」是在领洗时举行。「信经」最初是洗礼时所用的信经。因为洗礼是「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玛28:19)而施行的,在领洗时所宣认的信仰真理,是根据它们与天主圣三的关系而编排的。
  6. 因此信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天主圣父及其奇妙化工;第二部分论述耶稣基督及救赎奥迹;第三部分论述我们圣化的本原——圣神。这些就是我们(洗礼)印记的三章」。
  7. 「这三个部分虽彼此相连,却各不相同。根据一个多次由教父们引用的比喻,我们称它们为条文。因为正如我们的肢体是由某些关节加以区隔和画分的,同样,在信仰宣认方面,以条文一词称我们以特殊和不同方式该信的真理,也是理所当然的」。依照一个由圣安博所证实的古老传统,当时已习惯把信经分为十二条,以宗徒的人数来象徵整个宗徒的信仰。
  8. 在不同的世纪中,曾出现许多形式的信仰宣认或信经,以回应不同时代的需求,有宗徒时代和古老教会的信经、〈任何人〉信经也称圣亚大纳修信经、某些公会议(托利多,拉特朗,里昂,特伦多)或某些教宗的信仰宣认:〈达玛苏信经〉或保禄六世的〈天主子民信经〉(1968)。
  9. 教会生活各阶段的信经,没有一篇可被视为已经过时或无用的。由於信经是从信仰引申出来的不同撮要,它们今天仍协助我们去达到和深化永恒的信仰。

    在所有的信经中,下列两个在教会的生活中,占着极特殊的地位:
  10. 宗徒信经。所以有这样的名称,因为它很合理地被视为宗徒信仰的忠实撮要。它是罗马教会古代的洗礼信经。它的伟大权威是来自这个事实:「它是罗马教会所持守的信经,此教会由宗徒首长伯多禄坐镇,并在此带出共同宣信的方式」。
  11. 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它有很大权威,由於它是最初两届大公会议(325及381) 的成果。它至今仍为东西方各大教会所共用。
  12. 我们将按照宗徒信经去陈述信仰,因为这信经可说是代表「罗马最古老的教理」。不过在陈述时,会经常参照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作为补充,因为在许多方面,後者较为明确和详细。
  13. 就像我们受洗那天,当我们将整个生命委身遵守「教理的规范」时那样,我们该接受表达信仰的信经,这信仰赋予生命。以信德去诵念信经,就是与天主,父、子、圣神共融,也是与整个的教会共融,她传给了我们信仰,而我们则在她的怀里信从:
    这信经是一种精神的印记,是我们内心的默想,是常在的守护者。它确实是我们灵魂的宝藏。
第一章

我信天主父

  1. 我们的信仰宣认由天主开始,因为天主是「元始和终末」(依44:6),是万有的根源和终向。信经由天主父开始,因为父是天主至圣三位一体的第一位;我们的信经由创造天地开始,因为创造是天主一切工程的肇始和基础。
第一条

「我信全能者天主父,天地万物的创造者」

第一节

我信天主

  1. 「我信天主」:这信仰宣认中的第一项声明,是最重要和基本的。全部信经都谈论天主,即使提及人和世界,也是因涉及天主的缘故。信经的所有条文都系於第一条,正如所有诫命都在阐释第一条一样。其他条文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那把自己逐渐启示给人的天主。「因此、基督徒合理地把信天主作为首先宣认的事」。
    一、「我信唯一的天主」
  2. 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是以这句话开始的。承认天主的唯一性,植根在旧约的天主启示中,它跟承认天主的存在是不可分的,是同样基本的道理。天主是唯一的:只有一个天主:「基督徒信仰相信及宣认只有一个天主,他无论在本性、实体、和本质上都是唯一的」。
  3. 天主向自己特选的以色列民启示他是唯一的:「以色列!你要听:上主我们的天主,是唯一的天主。你当全心、全灵、全力、爱上主你的天主」(申6:4-5)。透过先知们,天主邀请以色列和万民归向他、唯一的主:「大地四极的人!你们归依我,必能得救,因为只有我是天主,再没有另一个……人人都将向我屈膝,众舌都要指着我起誓。人都要说:『唯有在上主前有仁义和力量』」(依45:22-24)。
  4. 耶稣自己确认天主是「唯一的主」,应以全心、全灵、全意、全力去爱他,同时让人明白他自己也是「主」。宣认「耶稣是主」是基督徒信仰的特色。这对相信唯一的天主并无冲突。相信那是「主和赋予生命者」的圣神,也不会对唯一的天主造成任何分裂:
    我们坚决相信并坦白宣认:只有一个真天主,他是永远的、无限的、全能的、不变的、无法了解和不可言喻的父、子和圣神:天主虽含有三位,却只是一个本质、实体,或一个绝对纯全的本性。
    二、天主启示他的名字
  5. 天主向他的子民以色列启示了自己,使他们认识他的名字。名字代表一个人的本质、身分及其生命的意义。天主有一个名字,而非一种无名的力量。他透露自己的名字,就是使别人认识他;这是以某种方式把自己交付出来,使自己变得平易近人,能被别人更亲密地认识他并以名字呼唤他。
  6. 天主逐渐以不同的名字把他自己启示给他的子民,然而在出离埃及订立西乃盟约前,关於自己的名字,上主於焚而不毁的荆棘丛中向梅瑟所作的启示,为新旧约都是基本的启示。
    生活的天主
  7. 天主在焚而不毁的荆棘中召唤梅瑟,对他说:「我是你父亲的天主,亚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雅各伯的天主」(出3:6)。天主是圣祖们的天主,他曾召唤圣祖们,并在旅途上引导他们。他是信实而富於慈爱的天主,时常记起他们和自己的许诺;他来,是为拯救他们的後裔脱离奴役。他是超越时空的天主,能够并且愿意为这计划施展他的全能。
    「我是自有者」
    梅瑟对天主说:「当我到以色列子民那里,向他们说:你们祖先的天主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时,他们必要问我:他叫甚麽名字?我要回答他们甚麽呢?」天主向梅瑟说:「我是自有者。」又说:「你要这样对以色列子民说:那『自有者』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这是我的名字,直到永远;这是我的称号,直到万世」(出3:13-15)。
  8. 天主启示自己奥秘的名字 YHWH「雅威」、「自有者」,是要告诉我们他是谁,我们该以甚麽名字去称呼他。这个神圣的名字是奥妙的,正如天主是奥迹一样。是一个启示的名字, 同时好像又拒绝一个名字;这正好表达天主的本质, 他无限地超越我们所能了解和叙述的一切: 他是「隐密的天主」(依45:15),他的名字是不可言喻的,然而也是与人亲近的天主。
  9. 天主在启示他的名字时,也同时启示了他永恒不变的忠诚,过去如何(「我是你父亲的天主」出3:6),将来也复如此(「我将与你同在」出3:12)。天主启示他的名字是「我是」,显示他是一个时常临在的天主,在他的子民身旁拯救他们。
  10. 面对天主那种令人迷惑及奥秘的临在,人自觉渺小。在焚而不毁的荆棘前,面对至圣的天主,梅瑟要脱去脚上的鞋,把脸遮掩起来。在「圣!圣!圣!」的天主荣耀前,依撒意亚先知喊道:「我有祸了!我完了!因为我是个唇舌不洁的人」(依6:5)。见了耶稣所显的神迹,伯多禄喊道:「主,请你离开我!因为我是个罪人」(路5:8)。但由於天主是圣的,故能宽恕那些在他面前自认有罪的人:「我不再按我的盛怒行事……因为我是天主而不是人,是在你中间的圣者」(欧11:9)。若望宗徒也说:「纵然我们的心责备我们,我们还可以安心,因为天主比我们的心大,他原知道一切」(若一3:19-20)。
  11. 以色列子民为了尊重天主的神圣,不敢呼唤他的名字。在阅读圣经时,天主所启示的名字,被神圣的名号「上主」(Adonai,希腊语 Kyrios)所取代。耶稣的天主性就是藉这个名号宣示出来:「耶稣是主」。
    「慈悲宽仁的天主」
  12. 当以色列民犯了重罪,远离天主去崇拜金牛後,天主俯听梅瑟的转求,同意与一个不忠的百姓同行以显示自己的慈爱。梅瑟要求看见天主的荣耀,天主回答说:「当我在你前呼喊『雅威』名号时,我要使我的一切美善在你面前经过」(出33:18-19)。上主在梅瑟面前经过时,大声喊说:「雅威,雅威是慈悲宽仁的天主,缓於发怒,富於慈爱信实」(出34:5-6)。梅瑟於是承认上主是一个宽恕人的天主。
  13. 上主的名字「我是」或「他是」,表示出天主的信实,虽然人类犯罪对他不忠及应受惩罚,但他却「对万代的人保持仁爱」(出34:7)。天主启示他是「富於慈悲的」(弗2:4),甚至赐下了他的圣子。耶稣为救我们脱免罪恶而舍生时,显示出他也拥有上主的称号:「当你们高举了人子以後,你们便知道我就是那一位(自有者)」(若8:28)。
    唯独天主是绝对存有
  14. 世世代代以色列民的信仰发扬和加深了那蕴藏在上主圣名中的丰富内涵。天主是唯一的,除他以外没有别的神。他超越世界和历史。他创造了天地:「天地必要毁灭,而永远存在,万物必要如同衣裳一样破烂……但是却永存不变,的寿命无尽无限」(咏102:27-28)。「在他内没有变化或转动的阴影」(雅1:17)。他是「自有者」,从永远直到永远,故此,他时常忠於他自己和他的许诺。
  15. 因此,从那不可言喻的名字「我是自有者」的启示,蕴藏着只有天主是绝对存有的真理。七十贤士译本及步其後尘的教会圣传,是从这种意义去了解天主的名字:天主是圆满的存有,充满各样的美善,无始又无终。所有受造物都从他那里领受它们的存在及所拥有的一切。只有他是他自己存在的基础,他所有的一切也来自他自己。
    三、「自有者」天主是真理和爱
  16. 天主、「自有者」,向以色列民流露他是「富於慈爱和信实的」(出34:6)。这两个名词以综合的形式表达了上主圣名的丰盈。在所有的工程中,天主常显示出他的仁慈、他的和蔼、他的恩宠、他的爱情;也显示出他的信赖、他的永恒、他的信实、他的真理。「为了的仁慈和至诚,我必要称谢的圣名」(咏138:2)。 他是真理, 因为「天主是光, 在他内没有一点黑暗」(若一1:5);他也是「爱」,如若望宗徒所教导我们的(若一4:8)。
    天主是真理
  17. 「圣言的总纲确是真实无欺,你正义的一切判断永远不移」(咏119:160)。「我主上主,唯有是天主,的话是真理」(撒下7:28);为此,天主的许诺时常实现。天主是真理本身,他的话决不会欺骗。因此,我们可在一切事上,满怀信心地依赖他圣言的真实和信实。罪恶的根源和人类的堕落是出自诱惑者的谎言,这谎言使人怀疑天主的话、怀疑他的慈爱和信实。
  18. 天主的真理就是他治理整个受造界和掌管宇宙的智慧。天主既独自「创造了天地」(咏115:15),故唯独他能给予有关各受造物真正的知识,因为一切受造物跟他有关。
  19. 天主在启示自己时,也是真实的:「在他口中有真实的教训」(拉2:6)。当他打发自己的圣子降来世上时,「是为给真理作证」(若18:37):「我们知道天主子来了,赐给了我们理解,叫我们认识真实的天主」(若一5:20)。
    天主是爱
  20. 以色列民在他们的历史过程中,发现天主把自己启示给他们,又从各民族中选了他们归属自己,只是为了一个理由,就是他那无条件的爱。以色列民透过先知们,明白天主仍然是出於爱,而从未终止拯救他们,也未终止宽恕他们的不忠和罪恶。
  21. 天主对以色列的爱可比作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这爱比一个母亲对婴儿的爱更为强烈。天主爱他的子民尤甚於新郎爱新娘;这种爱甚至将胜过最大的不忠,以致赐下最宝贵的礼物:「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若3:16)。
  22. 天主的爱是「永远的」(依54:8):「高山可移动,丘陵能挪去,但我对你的仁慈决不移去」(依54:10)。「我永远爱你,因此我给你保留了我的仁慈」(耶31:3)。
  23. 但圣若望更进一步肯定地说:「天主是爱」(若一4:8,16):天主的本质就是爱。时期一满,当他派遣了他的独生子和爱之神时,天主启示了他最深处的秘密:他本身就是爱的永远交流:父、子、和圣神,而且预定我们也分享这爱。
    四、信奉唯一天主的涵义
  24. 信奉唯一的天主,并以自己的整个生命去爱他,会对我们的一生发生重大的影响:
  25. 认识天主的伟大和威严:「天主何其伟大,我们不能理解」(约36:26)。正因如此,天主该是「首先被事奉的」。
  26. 在生活中称谢天主:既然天主是唯一的,那末我们的存在和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他:「你有甚麽不是领受的呢?」(格前4:7)。「我应该怎样报谢上主,称谢他赐给我的一切恩佑?」(咏116:12)。
  27. 认识众人的一体性和真正的尊严:因为众人都是「按照天主的肖象和模样而造的」(创1:26)。
  28. 善用受造物:信奉唯一的天主应引导我们善用一切使我们接近他的事物,而舍弃一切令我们远离他的东西。
    我主我的天主,凡使我远离的,请给我除去。
    我主我的天主,凡领我归向的,请赐给我。
    我主我的天主,请使我舍弃自我,并把我完全献给。
  29. 在任何情况中信赖天主,即使在逆境中也不例外。圣女大德兰的一篇祈祷很巧妙地把这点表达出来:
    何事扰你意?何物乱你心?
    万般皆易逝,唯主不移真。
    心有天主者,坚忍百事成。
    夫复何所求,有主心意称。
    撮要
  30. 以色列!你要听:上主我们的天主是唯一的天主……」(申6:4;谷12:29)。「至高者必须是唯一的,就是没有与他相等的……如果天主不是独一无二的,就不是天主」。
  31. 对天主的信仰引领我们投奔他,因为他是我们的起源和终向,不让任何事物超越或取代他。
  32. 即使天主启示自己,仍是一个不可言喻的奥秘:「假使你彻悟他的话,他就不是天主了」。
  33. 我们所信仰的天主,曾启示他是自有者;使我们知道他是「富於慈悲宽仁」的(出34:6),他本身就是真理和爱情。

第二节 圣父

    一、「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
  1. 基督徒是「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而受洗(玛28:19)。受洗以前,他们以「我信」去回答是否信仰圣父、圣子、圣神的三重问题:「所有基督徒的信仰以天主圣三为基础」。
  2. 基督徒是因圣父、圣子、圣神之「名」(单数)而不是因他们之「名」(复数)而受洗;因为天主只有一个,全能的圣父、唯一的圣子及圣神:至圣三位一体。
  3. 至圣三位一体的奥迹是信仰和基督徒生活的核心奥迹,是天主本身的奥迹。因此是所有其他信仰奥迹的泉源,是光照它们的明灯。它是「信仰真理等级」中最基本和主要的训示。「整个救恩史就是唯一的真天主:父、子、圣神自我启示的历史,使那些远离罪恶的人与他重修旧好、合而为一」。
  4. 在这一节里,我们将简略说明:(一)圣三的奥迹如何启示出来,(二)教会如何把这奥迹定为信理,以及(三)圣父如何透过圣子和圣神的使命,实现他创造、救赎及圣化的「慈爱计划」。
  5. 教父们把内在生命(Theologia)与外在工程(Oikonomia)两词加以区别,前者是指天主圣三亲密生活的奥秘,後者则指天主的一切工程,藉着这些工程天主启示自己并通传他的生命。透过「外在工程」,天主给我们启示了「内在生命」;但反过来说,是「内在生命」光照整个的「外在工程」。天主的工程启示出他本身是谁;反过来说,在他内在生命的奥秘的光照下,他的一切工程都得以理解。同样,在人身上也有类似的情形。人可透过他的行为将自己显示出来,我们越是认识一个人,就越了解他的行为。
  6. 严格来说,圣三是一个信德的奥迹,是一个「隐藏於天主内的奥秘,除非由天主启示,是不能被人认识的」。无疑地,天主在旧约的过程中,已在其化工和启示里,留下了他是圣三的痕迹。然而圣三存有的内蕴,是一个只凭理智无法理解的奥秘,连以色列的信仰在圣子降生及圣神被派遣前,也无从获悉的。
    二、三位一体的天主的启示
    圣父由圣子启示出来
  7. 在许多宗教里,天主被呼号为「父亲」。天主经常被视为「众神和众人之父」。在以色列,天主被称为父,由於他是世界的创造者,再者,透过盟约和法律所施於他的「长子」以色列(出4:22)身上的一切,天主更显得是父亲。他也被称为以色列君王之父,尤其是「穷人之父」、孤儿和寡妇之父,因为他们都受到他慈爱的庇护。
  8. 以「父亲」的名字称呼天主,这信仰的语言特别表明两点:就是天主是一切的根源和超越的权威,同时他又爱护并眷顾他所有的子女。天主的这种慈父温情也可以用母性的形象表达,这更能显示出天主内在於世界中,显出天主与受造物之间的亲密。信仰语言取自人类的父母经验,因父母在某种程度上,为人是天主的最初形象。但这经验也显示人类父母可能破坏并扭曲父性或母性的形象。所以要牢记天主超越人类的性别,他既非男人也非女人,他是天主。因此他超越人类的父性或母性,虽然他是这两性的根源和典范。没有人能成为像天主那样的父亲。
  9. 耶稣启示天主是「父」,其意义是前所未闻的:天主是父,不仅因为他是造物主。他永远是父,是因为他与其独生子的关系。同样,子若失去与父的关系,就不再是子。「除了父外,没有人认识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启示的人外,也没有人认识父」(玛11:27)。
  10. 为这缘故,宗徒们承认耶稣是「起初就与天主同在的圣言」,「圣言就是天主」(若1:1);耶稣也是「不可见的天主的肖象」(哥1:15),是「天主光荣的反映,是天主本体的真象」(希1:3)。
  11. 教会步武宗徒的芳踪、依循他们的圣传,於325 年的第一届尼西亚大公会议中,承认圣子与圣父「同性同体」,就是圣子与圣父同是一个天主。381年於君士坦丁堡召开的第二届大公会议,在制定尼西亚信经时保存了这项措辞,承认他是「天主的独生子。他在万世之前,由圣父所生。他是出自光明的光明,出自真天主的真天主。他是圣父所生,而非圣父所造,与圣父同性同体」。
    圣父与圣子由圣神启示出来
  12. 耶稣在他的苦难和复活之前,宣布要派遣另一位「护慰者」(Paraclitus)圣神。自创世之初圣神早已工作,他「曾藉先知们发言」,他将住在门徒中,并在他们内教导他们一切,「把他们引入一切真理」(若16:13)。这样,圣神就被启示为与耶稣和圣父相关的天主的另一位。
  13. 圣神的永远根源可从他被派遣到现世的事上显露出来。圣神或由圣父因圣子之名、或由圣子本身在回到圣父身边之後,被派遣给宗徒们和教会。圣神在耶稣受到光荣以後的被派遣,圆满地揭露了圣三的奥迹。
  14. 宗徒信仰中有关圣神的部分,在381 年的君士坦丁堡第二届大公会议中曾宣认:「我信圣神,他是主及赋予生命者,由圣父所发」。这样,教会承认圣父是「整个天主性的根源」。然而,圣神的永远根源跟圣子的并非没有关联:「圣神既是圣三的第三位,故是天主,与圣父、圣子是同一和同等,也是同性和同体……可是,我们不能说他只是圣父的神,却该说,他同时是圣父和圣子的神」。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的信经这样宣认:「他和圣父圣子同受钦崇,同享光荣」。
  15. 拉丁传统的信经承认圣神「由圣父和圣子(Filioque)所共发」。1439年的翡冷翠大公会议清楚说明:「圣神的本质与存有同时来自圣父和圣子,他永远发自圣父如同发自圣子……,有如发自独一本原、藉着独一嘘气……这是由於凡父所有的,除了父的身分以外,都在父生子时全给了子。因此,圣神的这种由子所发,是自永远中便从他的父那里所领受的,这父是在永恒中生了子」。
  16. 虽然「和圣子(Filioque)」一词并没有出现在381 年君士坦丁堡所宣认的信经中,但根据一个古老的拉丁和亚历山大的传统,早在罗马尚未於451年的加采东大公会议承认及接受381 年的信经前,教宗圣良一世已於447 年把它宣布为信条了,这种加入「和圣子」形式的信经的使用,逐渐地由第八世纪至第十一世纪进入了拉丁的礼仪。可是,拉丁礼把「和圣子」一词引入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的做法,至今仍构成与东正教会间的分歧。
  17. 东方传统特别强调,圣父乃圣神第一根源。在宣认圣神「发自圣父」(若15:26)时,便肯定圣神是透过圣子发自圣父。西方传统则强调圣父与圣子同体的共融,肯定圣神发自圣父和圣子(Filioque)。西方传统也是「合法和合理地」这样说。事实上,天主圣三在其同体共融的永恒关系中,意味着圣父是圣神的第一本原,因为圣父是 「没有本原的本原」;然而,由於他也是独生子的父,他和圣子应是「圣神所发自的唯一本原」。这种合法的互补性,若不予以僵化,就不会在同一的宣认奥迹上,影响信仰的一致性。
    三、信理所表达的天主圣三
    天主圣三信条的形成
  18. 圣三的启示真理从起初属於教会活泼信德的根基,这主要是依靠洗礼。这启示的真理表达在洗礼信仰的规程中,并在宣讲、教理讲授及教会的祈祷中定形。这类的定形的格式已在宗徒的着作中出现,例如这致候词:「愿天父的慈爱,基督的圣宠,圣神的共融,与你们同在」(格後13:13) 所显示的, 也在感恩祭礼仪中采用了。
  19. 在最初的几个世纪里,教会设法以更明确的格式去表达对天主圣三的信仰,一面为深入了解自己的信仰,一面为保护它免受各种错误的扭曲。这就是早期大公会议的工作,大公会议除了得到教父们在神学探讨方面的协助外,也得到基督子民在信仰意识方面的支持。
  20. 为制定天主圣三的信条,教会不得不借助一些来自哲学的概念,来发展一套专有的名词:如「实体」、「位格」或「自立体」、以及「关系」等。教会这样做,并非把信仰置於人类智慧之下,而是要赋予这些名词崭新的意义,好去解释一个难以言喻的奥秘,「这奥秘无限地超越我们人类所能明白的一切」。
  21. 教会采用「实体」 (有时也用「本质」或「本性」) 一词,来指明在一体中的天主本质;用「位格」或「自立体」一词,来指明父、子、圣神彼此间的实际区别;用「关系」一词,来指明三位的区别在於彼此间的关系。
    天主圣三的信条
  22. 圣三是一个天主。我们并不宣认三个天主,而是一个天主有三位:「同性同体的圣三」。天主三位并不分割同一的天主性,而是每位都是整个的天主:「父享有与子一样的天主性,子享有与父一样的天主性,圣神享有与父和子一样的天主性,即本性上是同一的天主。「圣三的每一位就是这个事实,即是天主的实体、本质或本性」。
  23. 天主三位确是彼此不同的。「天主只有一个,但不孤独」「父」、「子」、「圣神」并不单指天主存在方式的名称;实际上,他们彼此确是不同的:「父不是子,子不是父,圣神不是父或子」。他们的分别在於与本原的不同关系,父是生者,子是受生者,圣神是受发者。天主的一体是三位。
  24. 天主三位是彼此关连的。由於天主三位并没有分割同一的天主性,三位的实际区别只在於彼此之间的关系:「在三位的相关名字中,父是相对於子而言,子是相对於父而言,圣神是相对於父和子而言。不过就其关系而论及天主三位,应相信只有一个本性或实体」。事实上,「他们的一体性,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相抵触」。「由於这种一体性,父整个在子内,整个在圣神内;子整个在父内,整个在圣神内;圣神整个在父内,整个在子内」。
  25. 号称「神学家」的圣额我略.纳祥,把这段有关圣三信仰的总结传授给君士坦丁堡的慕道者们:

    首先,请为我保管这珍贵的宝库,我曾为它生活和奋斗,也愿与它同死,它使我能忍受一切痛苦和看轻所有快乐:我是指对圣父、圣子及圣神的信仰宣认。今天我就把它交付给你们。不久之後,我要藉它把你们浸入水中并从水中提出。我要把这宣认给你们当作一生的伴侣和主保。我只交给你们一个天主和德能,他是三位一体,而三位都有区别。这天主没有本质或实体上的差别,也没有等级上的高低……三个无限都有同一的无限本性。每位单独来看,都是整个的天主……三位一起来看也是一个天主……我尚未想到一个天主,圣三便让我沐浴在他的光辉中;尚未想到三位,一个天主便充盈了我……」。

    四、天主的工程和圣三的派遣
  26. 「啊!光明,当受赞美的圣三和一体的根源!」。 天主是永远的幸福、不朽的生命、永不消逝的光辉。天主是爱:父、子和圣神。天主自由地要传授他幸福生活的光荣。这就是他慈爱的计划,是一项在创世以前已在他爱子内拟定好的计划,「预定了我们藉着耶稣基督获得义子的名分」(弗1:4-5),就是因那「使我们成为义子的圣神」(罗8:15),「预定我们与他儿子的肖象相同」(罗8:29)。这项计划是「在万世以前……已赐予我们的恩宠」(弟後1:9-10),而其根源就是圣三的爱。这爱彰显在创造的工程中,在人类堕落後的整个救恩史中,在圣子的使命中,在圣神及其透过教会而延续的使命中。
  27. 天主整个的救恩工程是圣三的共同行动。事实上,圣三既有同一的本性,也只有同一的行动。「父、子、圣神并非创世的三个本原,而是一个本原」。可是,天主每一位依照本身的特性而完成共同的工作。教会引述新约的话宣认说:「我们只有一个天主,就是圣父,万物都出於他而存在;也只有一个主,就是耶稣基督,万物都藉他而存在;也只有一个圣神,万物都在他内而存在」。尤其在圣子降生及恩赐圣神的神圣派遣中,显露了天主位格的特性。
  28. 天主整个的救恩工程,是共同又是个别的工程,使人一方面认识天主三位的特性,另一方面又认识他们共同的本性。同样,整个基督徒生活也是跟圣三每一位的共融,无论如何也不能把他们分开。谁光荣圣父,是透过圣子在圣神内光荣他;谁跟随基督,是因受到圣父吸引和受到圣神推动而跟随他。
  29. 天主整个救恩工程的最终目的,就是所有受造物都能进入真福圣三的圆满一体中。但如今我们已被召叫,要成为至圣圣三的寓所,主说:「谁爱我,必遵守我的话,我父也必爱他,我们要到他那里去,并要在他那里作我们的住所」(若14:23):

    啊!我的天主,我所钦崇的圣三!请帮助我完全忘记自己,为能在内定居,使我的灵魂好像进入了永恒的安宁和恬静。啊,我那永远不变的天主!没有甚麽能扰乱我的平安或使我离开,反之,每分每秒都要使我更进入奥迹的深渊!请安抚我的灵魂,把它变成的天空、的可爱寓所和的休憩之处。但愿我总别留下独自一个,而是整个的我留在那里,在信德中警醒,全心钦崇,整个献身於的造化工程。

    撮要
  30. 天主圣三的奥迹是基督徒信仰和生活的主要奥迹。天主——父、子、圣神,把自己启示出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识天主。
  31. 天主子的降生给我们启示:天主是永远的父,而子与父同性同体,就是在他内及同他一起,同是唯一的天主。
  32. 圣神是由父因子之名并由子「从父那里」(若15:26) 被派遣的,这派遣显示给我们:圣神和父与子是唯一的天主。「他和父及子同受钦崇,同享光荣」。
  33. 「父作为第一根源,圣神由父而发,而父作为给予子的永远恩赐,圣神发自共融的父和子」。
  34. 藉着「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而领受的洗礼恩宠,我们奉召分享真福圣三的生命,此世固然处於信仰的晦暗中,但死後将处於永远的光辉中。
  35. 「至公教会的信仰在於在圣三内钦崇唯一的天主,在唯一天主内钦崇圣三,既无位格的混淆,亦无实体的分离:事实上,父、子、及圣神的位格各不相同,但父、子、圣神的天主性却是同一的,光荣相等,威严同是永远的」。
  36. 圣三在存有上既不可分离,在行动上也是如此。但在天主的同一行动中,每一位格显示其在圣三中的特有行动,尤其是圣子降生及恩赐圣神的神圣派遣。

第三节 全能者

  1. 在天主的所有属性中,信经只提及他的全能;承认这点对我们生命极为重要。我们相信这种全能是全面的,因为天主创造一切,统御一切,无所不能;是富有爱心的,因为天主是我们的父亲;是神奇奥妙的,因为当他的全能「在软弱中显露」时(格後12:9),只有信德才能辨认。
    「他创造了所喜爱的万物」(咏115:3)
  2. 圣经多次肯定了天主的全面能力。他被称为「雅各伯的大能者」(创49:24; 依1:24等等)、「万军之军的上主」、「大能、有力的上主」(咏24:8-10)。若说天主对「天和地」(咏135:6)是全能的,因为是他创造了它们。所以他无所不能,可随心所欲地处理他的一切工程。他是宇宙的主宰,是他给宇宙定了秩序,这秩序完全服从他的安排和指使。他也是历史的主宰,可照自己的喜爱统领人心和管治所发生的事。「随时可用的大能,有谁能抵抗有力的手臂?」(智11:22)
    「怜悯众生,因为是无所不能的」(智11:24)
  3. 天主是全能的父亲。他的父爱跟他的能力互相辉映。因为他在照顾我们的需要时,显示了他慈父的全能;透过接纳我们为义子,他把自己赐给我们(「我要做你们的父亲,你们要做我的子女,这是全能的上主说的」格後6:18);最後,因着他的无限仁慈,他自由地宽恕我们的罪恶,把他的能力表露无遗。
  4. 天主的全能绝非任意妄为的: 「在天主身上,能力和本质、意志和理智、智慧和正义都是同一的事, 因而在天主的能力范围内,不能做任何不符合天主的合理意愿或明智理性的事。」。
    外表无能的天主的奥迹
  5. 对全能的天父的信心,会因着邪恶和痛苦的经验而受到考验。天主有时似乎不存在,无能阻止恶事的发生。然而,天父以最奥秘的方式显示了他的全能,就是藉着他圣子的谦抑自下和复活,战胜了邪恶。因此,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是「天主的德能和天主的智慧。因为天主的愚妄总比人明智,天主的懦弱也总比人坚强」(格前1:24-25)。当基督复活和受显扬时,天父揭露了「他对我们虔信的人,所施展的强有力而见效的德能是怎样的伟大」(弗1:19-22)。
  6. 只有信德才能依附天主全能的奥妙安排。因着这信德,人夸耀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德能来到自己身上。童贞玛利亚就是这信德的至高典范,她相信了「在天主前没有不可能的事」(路1:37),并颂扬上主说:「全能者在我身上行了大事,他的名字是圣的」(路1:49)。
  7. 「坚强我们的信德与望德最好的方法,莫过於把『天主前没有不可能的事』这个信念,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心灵上。因为凡信经教我们信的事,无论如何伟大、不可思议,以及超越自然常律的事物,只要我们的理智有了天主全能的意识,自然就毫无疑虑地相信了」。
    撮要
  8. 我们同义人约伯一起,承认说:「我知道事事都能,所有的计划,没有不实现的」(约42:2)。
  9. 教会忠於圣经的见证,多次向「全能永生的天主」祈祷,坚信「在天主前没有不可能的事」(创18:14;路1:37; 玛19:26)。
  10. 天主使我们弃邪归正,以恩宠与我们重修旧好并藉此来显示他的全能,(「天主,在仁慈及宽恕方面,充分地显示了的全能……」)。
  11. 若不信天主的爱是全能的,如何相信父能造生我们,子能救赎我们,圣神能圣化我们呢?

第四节 创造者

  1. 「在起初天主创造了天地」(创1:1)。圣经就是用这几句隆重的话开始的。信经也采用了同样的话,承认全能的天父「创造天地万物,无论有形与无形」。所以我们首先讲论创造者,然後讲论他的创造,最後讲论人类因犯罪而堕落,天主子耶稣基督就是因此前来救赎我们。
  2. 创造是「天主一切救恩计划」的基础, 是「救恩史的开始」,在基督身上达到了巅峰。反过来说,基督的奥迹对创造的奥迹也有决定性的光照,它揭露了「在起初天主创造了天地」(创1:1)的目的:从起初天主就想到了在基督内新创造的光荣。
  3. 为此,逾越节晚上,庆祝在基督内新的创造时,读经即以创世纪开始;同样,在拜占廷的礼仪中,创世纪也是主的重大节日前夕的第一篇读经。根据古人的见证,为慕道者受洗而安排的训导也遵循同样的步骤。
    一、有关创造的教理讲授
  4. 有关创造的教理讲授十分重要,它涉及人类和基督徒生活的基础:事实上,它使基督徒信仰为每个时代的人所发出的基本问题,给予明确的答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往哪里去?」「我们的起源为何?」「我们的终向是甚麽?」「一切存在的东西将何去何从?」起源及归宿这两个问题,是不可分开的。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和行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方向。
  5. 世界和人类的起源问题,曾是许多科学研究的对象,使我们对宇宙的年代与幅度、生物的变迁、人类的出现等知识充实了很多。这些发现促使我们更赞叹造物主的伟大,感谢他的各项工程及赐予学者与研究者的聪明和智慧。他们可与撒罗满同声说道:「是他把所有事物的正确知识赐给了我,使我明了世界的构造,和元素的能量……因为教导我的,是造万物的技师——智慧」(智7:17-21)。
  6. 对这些研究的浓厚兴趣,乃发自另一层次的问题、超越自然科学本身的范围。这问题并非只想知道物质宇宙何时及怎样形成,人类何时出现,而是要发掘这种起源的意义何在:它是发自巧合、盲目的命运、莫名的需要呢?抑或受制於一位超越的、聪明的、良善的、称为天主的存有?如果这世界是来自天主的智慧和良善,那麽为甚麽有邪恶呢?它从何而来?谁要对它负责?有没有解脱?
  7. 关於宇宙的起源问题,基督徒信仰一开始就要面对各种与自己不同的答案。事实上,在古老的宗教和文化中,可找到许多有关起源的神话。有些哲学家认为一切都是神,世界就是神,世界的变化即是神的变化(泛神论)。有些则说世界是天主的一种必然流露,它由这根源发出,又回到他那里。另有一些人则主张有两个永存的本原:善与恶、光明与黑暗,两者不断在搏斗(二元论,摩尼派善恶二元论) 。按照这些观念的一些说法,世界(至少物质世界)是坏的,是堕落的产品,故此应予排除或摒弃(唯识论)。有些人承认世界是神所造,可是像一个钟表,造了以後,就让它自生自灭(自然神论)。最後,有些人不接受世界有任何超越的来源,而认为它纯粹是一种永久存在的物质组合(唯物论)。所有这些解释都在说明万物起源问题的持久性和普遍性,只有人类会探讨这样的问题。
  8. 毫无疑问,人的智力已能对宇宙起源的问题找到答案。事实上,人的理智之光,透过天主所造的万物,已确实地认识造物主天主的存在,纵使这种知识多次为错误所隐蔽或歪曲。为这缘故,信德前来坚强及光照理智,好能正确地了解这些真理:「因着信德,我们知道普世是藉天主的话形成的,看得见的是由看不见的化成的」(希11:3)。
  9. 创造的真理对整个人生如此重要,以致天主因其慈爱愿意把一切有关创造的知识,为自己子民的得救而启示给他们。除了每人可对造物主拥有的自然知识外,天主还逐渐地把创造的奥迹启示给以色列民。他拣选了圣祖们,使以色列民离开埃及,在选拔以色列时,也创造和塑造了以色列;他显示自己就是那世上万民和整个大地都属於他的那位,而且是他独自「化成了天地」(咏115:15; 124:8; 134:3)。
  10. 如此创造的启示,就跟唯一天主与其子民所订盟约的启示和实现是不可分的。创造的启示是走向盟约的第一步,是天主全能的爱第一个和普遍性的见证。此外,创造的真理在先知们的预言、在圣咏和礼仪的祈祷、在选民的智慧反省中,越来越有力地表达出来。
  11. 在圣经有关创造的所有文字中,创世纪的前三章占着极为独特的位置。从它们的文体去看,这些文章可能有不同的来源。受默感的作者们把它们放在圣经的开端,是要用庄严的话,来表达创造的真理,即在天主内受造界的起源和归宿、它的秩序和美善、人类的召唤、罪恶的悲剧以及得救的希望等。在基督的光照下,依照圣经的统一性和教会的生活圣传去阅读,这些文字就成为解释「起源」诸奥迹的教理讲授的主要来源:就是创造、堕落、及救恩的许诺。
    二、创造是天主圣三的工程
  12. 「在起初天主创造了天地」(创1:1)。这几个圣经开首的字句,肯定了三件事:永远的天主给了一切在他以外存在的事物一个开端。唯独他是创造者(希伯来语bara——创造,常以天主为主词)。凡存在的一切(以「天地」的格式来表达)都属於他,他给予它们存在。
  13. 「在起初已有圣言……圣言就是天主……万物是藉着他而造成的,没有一样不是由他而造成的」(若1:1-3)。新约启示天主藉着永远的圣言、他的爱子创造了一切。「天上和地上的一切,都是藉他而造成的……一切都是藉着他,并为了他而受造的。他在万有之先就有,万有都赖他而存在」(哥1:16-17)。教会的信仰也承认圣神的创造行动:他是「赋予生命者」、「造物者圣神」、「万善的根源」。
  14. 在创造中,子和神的行动与父的是一个不可分的整体行动,这在旧约中已有所暗示,在新约中启示出来,被教会的信仰规范(regula fidei)明确地肯定:「存在的只有一个天主……他就是圣父、天主、造物者、创作者、安排者。他由自己、即藉着他的圣言和智慧,藉着子和神有如『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切」。创造是天主圣三的共同工程。
    三、「世界是为了天主的光荣而受造」
  15. 这是圣经和圣传不断教导和庆祝的基本真理:「世界是为了天主的光荣而受造」。圣文德解释道:「天主创造了万物,不是为增加自己的光荣,而是把这光荣显示和通传出来」。因为天主除了他的慈爱和良善外,并无其他创造的理由。「当爱的钥匙一打开他的手,万物随即出现」。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解释道:
    这唯一的真天主,以其慈善和全能,及其最自由的决定,在起初就从虚无中创造了精神和有形的两种受造物,这并非为增加自己的幸福或获得甚麽美善,而是透过他所赐予受造物的美善,来显示自己的美善。
  16. 天主的光荣在於使他的慈善得以显示和通传,世界就是因此而受造。天主使我们「藉着耶稣基督获得义子的名分,这是他慈爱计划的决定,为颂扬他恩宠的光荣」(弗1:5-6)。「因为天主的光荣就是活生生的人,而人的生命就是享见天主:如果天主透过创造的启示,已能使世上的一切生物获得生命,那显示天父的圣言,更能使那些看见天主的人获得生命」。创造的最终目的,就是「创造万物的天主,也成为万物之中的万有(格前15:28),一面获得他的光荣,一面达致我们的幸福」。
    四、创造的奥迹
    天主以智慧和爱去创造
  17. 我们相信世界是天主按照他的智慧造成的,而非任何需要、盲目命运、或偶然的产物。我们相信世界是发自天主自由的意志,他愿使受造物分享他的存在、他的智慧和他的慈善:「创造了万物,万物都是因了的旨意而存在、而造成的」(默4:11)。「上主,的化工,何其浩繁!全是以智慧所创造」(咏104:24)。「上主对待万有,温和善良,对他的受造物,仁爱慈祥」(咏145:9)。
    天主「从无中」创造
  18. 我们相信天主为了创造,并不需要任何预先存在的东西,也不需要任何援助。创造也并非天主实体的必然流露。天主自由地「从无中」创造。
    如果天主从已存在的物质中造出世界,那又有甚麽了不起呢?一个人类的技师,当你给他材料时,他也会制造他想制造的事物。反之,天主的能力正好在这一点上显示出来,就是他能从无中,创造他所喜爱的一切。
  19. 天主「从无中」创造的信仰,可由圣经证明,是充满许诺和希望的真理。那七个儿子的母亲曾在他们殉道时这样鼓励说:
    我不知道你们怎样出现在我的腹中;不是我给了你们灵魂与生命,也不是我构成了你们每一个人的身体。世界的创造者,既然形成了最初的人,赐予万物以起源,也必仁慈偿还你们的灵魂和生命,因为你们现在为爱护他的法律舍生致命……我儿,请仰视天、俯视地,观察天地间形形色色的事物!你该知道,这一切都是天主从无中造成的,人类也是如此造成的(加下7:22-23,28)。
  20. 既然天主能够从无中创造,他也能藉圣神赐予罪人灵性的生命,在他们内塑造一颗纯洁的心,藉复活而赐予死去的人肉身的生命,他是「叫死者复生,叫那不存在的成为存在的那位」(罗4:17)。他既然藉着圣言能从黑暗中发出光明,他也能把信德之光赐予那些不认识他的人。
    天主创造了和谐与美好的世界
  21. 由於天主是以智慧创造,他的化工是有秩序的:「处置一切,原有一定的尺度、数目和重量」(智11:20)。在永远的圣言内、并藉着他、即「看不见的天主的肖象」(哥1:15)而受造的万物,是指向天主的肖象——人,并供人用,而人本身奉召与天主建立位际的关系。我们的理解力,由於分享天主的理智之光,可以明白天主透过造化对我们所说的话,虽然我们要用很大的努力,谦恭地去面对造物主和他的工程。万物出自天主的美善,也分享这种美善(「天主看了认为好……很好」:创1:4,10,12,18,21,31)。因为天主愿意把创造作为礼物送给人,作为一种保留和托付给人的产业。教会曾多次须为创造的美善辩护,包括物质的世界在内。
    天主既超越又临在受造界
  22. 天主无限地大於自己所有的工程:「他的威严远比天高」(咏8:2),「上主的伟大,不可测量」(咏145:3)。由於他是至高和自由的造物主,是万有的第一因,他深入地临在於所有的受造物中:「我们生活、行动、存在,都在他内」(宗17:28)。依照圣奥思定所说的话,他「比我最卓越的更卓越,比我最内在的更内在」。
    天主保存和支持受造界
  23. 天主创造了万物後,并没有置之不顾。他不但赐给它们存在,还时时刻刻地保存着它们,给予它们活动的能力,引导它们达到自己的终向。承认这种对造物主的完全依赖性,乃智慧、自由、喜乐和信赖的根源:
    的确,爱一切所有,不恨所造的;如果憎恨甚麽,必不会造它。如果不愿意,甚麽东西能够存在?如果不吩咐,甚麽东西能够保全?爱护众灵的主宰!只有爱惜万物,因为都是的。(智11:24-26)
    五、天主实现他的计划:天主的眷顾
  24. 受造界有其本身的长处和美善,但从造物主手中出来时,并非全部完成的。它「在过程中」(in statu viae)受造,迈向天主为它指定的、仍须达成的最後的完美。天主引导受造物迈向这种完美的各项措施,我们称之为天主的眷顾。
    天主以他的眷顾保护及掌管所创造的一切,「智慧施展威力,从地极直达地极,从容治理万物」(智8:1)。因为「万物在他眼前都是袒露敞开的」(希4:13) ,包括受造物将要实现的自由行为在内。
  25. 圣经的证据是一致的:天主的眷顾是具体和直接的关怀,他关心一切,由最细微的事以至世界和历史的大事。圣经极力强调天主对事件演变的绝对主权:「我们的天主在天上居住,他创造了所喜爱的万物」(咏115:3);又谈及基督说:「他开了,无人能关;他关了,无人能开」(默3:7);「人在心中尽可策划多端,实现的却是上主的计划」(箴19:21)。
  26. 我们可以发现,圣经的主要作者——圣神,多次把一些行为归於天主,而不提及第二因。这并非一种原始的「说法」,而是一种深入的方式,来提醒人有关天主的至高权威,和他对历史和世界的绝对主权,从而教导我们对他的信赖。圣咏的祈祷,就是教导这种信赖的伟大学校。
  27. 耶稣要求我们对天父的眷顾怀有赤子般的信赖,他对自己子女们的需要照顾得无微不至。「你们不要忧虑说:我们吃甚麽,喝甚麽,穿甚麽?……你们的天父原晓得你们需要这一切。你们先该寻求天主的国和他的义德,这一切自会加给你们的」(玛6:31-33)。
    眷顾与第二因
  28. 天主是自己计划的最高主宰。不过,在实施计划时,他也利用受造物的合作。这并不表示他的无能,而是显示出全能天主的伟大与慈善。因为天主不但赐予受造物存在,也赐予它们这种尊严,可以自主行动,彼此互为原因,从而合力完成他的计划。
  29. 对於人,天主甚至让他们能自由地参与他的照顾,把「管理」和统治大地的责任托付给他们。这样,天主使人运用其自由和理性,去完成创造的工程,使它更趋和谐,以造福他们和他们的近人。虽然人类合作者多次意识不到这天主的圣意,然而藉着他们的善工、祈祷、甚至痛苦,他们能刻意地进入天主的计划。那时他们便全面地成了「天主的助手」(格前3:9;得前3:2)和天国的合作者。
  30. 天主在受造物的所有行动中运作,这真理跟天主为造物主的信条分不开。他是在第二因内及藉第二因而工作的第一因:「因为是天主在我们内工作,使我们愿意,使我们力行,为成就他的善意」(斐2:13)。这项真理并未削弱受造物的地位,反而予以加强。受造物既来自天主的大能、智慧和慈善,一离开它的根源便一无所能,因为「受造物无造物主,势必消失」;更不能没有他恩宠的助佑而达到自己最後的终向。
    眷顾与恶的难题
  31. 既然全能的天父,是美好与和谐的宇宙的创造者,悉心照顾所有的受造物,那麽,为甚麽会有邪恶存在?对这个如此迫切又不可避免、如此痛心而又深奥的问题,任何仓卒的答案都是不足够的。唯有整体地看基督徒信仰,才有这个问题的答案:创造的美好、罪恶的悲剧、天主耐心的慈爱。天主藉着各种盟约、他圣子的降生救赎、圣神的恩赐、教会的建立、圣事的力量,以及藉着幸福生活的召唤,来与人类接触。对这幸福的生活,自由的受造物被邀事先同意,然而,由於一个可怕的奥秘,他们也可事先回避。基督徒的讯息中,没有一点不对恶的问题部分地提出答案
  32. 然而,天主为甚麽不创造一个没有恶存在的完美世界呢?天主以他无限的能力,常常可以创造更美好的事物。可是,天主以他无限的智慧和慈爱,愿意自由地创造一个「在过程中」的世界,迈向它最终的完美。这种演变在天主的计划中,会牵涉某些事物的出现及另一些事物的消失,有较为完美的,也有不甚完美的事物;有自然界的成长,也有败坏。因此,只要受造物尚未达致它的圆满,有物质的善,也有物质的恶。
  33. 天使和人类,作为理性和自由的受造物,应该以自由的抉择和高於一切的爱,走向他们终极的目标。因此,他们有误入歧途的可能。事实上,他们确曾犯了罪。於是伦理的恶就进入了世界,就其严重性来说,它与物质的恶不能相比。无论直接或间接地,天主绝不是伦理恶的原因。不过,为了尊重受造物的自由,他容许恶发生,并奇妙地从恶中引发出善:
    全能的天主……因为他是至善的,绝不容许任何恶存在於自己的工程中,除非他有充分的能力和仁爱,足以从恶本身引出善来。
  34. 这样,假以时日,我们可发现天主在他的全能眷顾中,能由受造物所造成的恶果,甚至是伦理的恶果中,引出善来。若瑟对他的哥哥们说:「叫我到这里来的并不是你们,而是天主……你们原有意对我作的恶事,天主却有意使之变成好事……挽救了许多人民的性命」(创45:8; 50:20)。整个人类所犯过的最大的伦理恶,莫过於拒绝及杀害天主圣子,这是由全人类的罪过所造成的。但天主以他极丰富的恩宠,从中获取最大的善,就是基督的光荣和我们的救赎。可是,恶并不因此而变成善。
  35. 「天主使一切协助那些爱他的人」(罗8:28)。圣人们的见证不断地证实了此项真理:

    圣女加大利纳.西恩那给「那些面对不幸的事而反感和抗拒的人」说:「一切都来自爱,一切都为使人得救而安排,天主所作的无非是为这个目的」。

    圣多玛斯.摩尔在殉道前安慰他的女儿说:「除非天主愿意,甚麽事情也不会发生。我深信无论发生甚麽事,不管它外表看来是多麽的坏,实际上常是对我们最好的」。

    朱利安.诺里奇也说:「我靠天主的恩宠学会要坚决地保守信德,……我应根据和热切相信吾主在此刻所展示的——一切都会转好」。

  36. 我们坚决相信,天主是世界和历史的主宰,但他所眷顾的人间旅程却往往不为人知。只有到了终点,当我们完结局部的知识、「面对面」地(格前13:12)看见天主时,我们才能完全认识这些道路,天主就是沿着这些道路,甚至经历过坏事和罪恶的悲剧,要引导他的受造物,抵达那最後的安息的祥和中,天主正是为此而创造了天地。
    撮要
  37. 天主在创世和造人时,已为他全能的爱心和智慧留下初步和广泛的痕迹,也初次宣布了他的「慈爱计划」,其目的是指向基督内的新创造。
  38. 虽然创世工程特别归於圣父,然而父、子、圣神同是创世的唯一及不可分的本原,也同样是信德的真理。
  39. 天主独力创造,是他自由地及直接地创造了宇宙,无需任何其他的协助。
  40. 任何受造物都没有无限的能力,足以名正言顺地「创造」事物,就是使那未存在过的存在(传统称之为「从无中创造」)。
  41. 天主创造了世界,是为显示及通传他的光荣。使他的受造物能分享他的真理、他的慈善、他的美丽,天主正是为了这光荣而创世。
  42. 创造了宇宙的天主,藉着他的圣言,「这以自己大能的话支撑万有的圣子」(希1:3),及藉着赋予生命的创造之神,继续保持宇宙的存在。
  43. 天主的眷顾就是他以智慧和慈爱,引导万物达到自己最後终向的各项措施。
  44. 基督劝我们要以赤子之情将自己交付给天父的眷顾,圣伯多禄宗徒也回应说:「将你们的一切挂虑都托给他,因为他必照顾你们」(伯前5:7)。
  45. 天主的眷顾也透过受造物的行动而运作。天主赐给人类自由,使能与他的计划合作。
  46. 天主容许物质恶和伦理恶,这是一个奥迹。天主藉其圣子耶稣基督予以阐明,圣子为了战胜罪恶,死而复活。信德使我们肯定,天主不会容许恶发生,除非他从恶中引发出善。至於他所采取的途径,我们只有在永生中才能完全得悉。

第五节 天与地

  1. 宗徒信经宣认天主是「天地的创造者」,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则阐述:「天地万物,无论有形无形,都是他所创造的」。
  2. 在圣经上,「天地」二字指一切的存有,整个的受造界,也指在受造物之间的联系。圣经既把天地连接又将之区别:「地」是人的世界,「天」或「诸天」这些词可以指穹苍,也可指天主自己的「地方」:所以,我们的「在天之父」(玛5:16)也可指末世的光荣「天堂」。最後,「天」字也指环绕天主左右的精神体受造物——天使所在的「地方」。
  3. 拉特朗第四届大公会议的信仰誓词肯定说:「天主在时间的肇始,就从无中创造了精神的与物质的受造物,即天使和大地;其後,他又造了人类,具有灵魂和肉体,好像是集二者之大成」。
    一、天使

    天使的存在是信仰的真理

  4. 没有肉身的精神体受造物,圣经通常称之为天使。他们的存在是信德的真理。圣经的证据一如圣传的一致性同样地明确。
    天使是谁?
  5. 圣奥思定论及天使说:「天使一词是指职务,而非本性。如果问及这本性的名称,则回答说是天神;如果问及职务,则回答说是天使。按着他的本性是天神,按着他所执行的职务则是天使」。从他们的整个本质看来,天使是天主的侍从和使者。由於「他们时常看到在天之父的面」(玛18:10),他们是「执行他命令的大能臣仆,又是服从上主圣言的听命公侯」(咏103:20)。
  6. 他们由於是纯粹精神体的受造物,具有理智和意志:是有位格和不死不灭的受造物。他们远比一切有形的受造物完美。他们荣耀的光辉足可证明此事。
    基督「联同他所有的天使」
  7. 基督是天使世界的中心。他们是「他的天使」:「当人子在自己的光荣中,与他的众天使一同降来时……」(玛25:31)。天使们是他的,因为他们是藉着他并为了他而受造:「因为天上和地上的一切,可见的与不可见的,或是上座者、或是宰制者、或是率领者、或是掌权者、都是在他内受造的;一切都是藉着他,并为了他而受造」(哥1:16)。他们更是他的,因为他使他们成为他救恩计划的使者:「他们岂不都是奉职的神,被派遣给那些要承受救恩的人服务吗?」(希1:14)。
  8. 天使们自创造开始及在整个的救恩史中,都曾或多或少地传报这救恩,并为实现天主的拯救计划服务,如:关闭了乐园之门、保护罗特、拯救哈加尔及她的孩子、及阻止亚巴郎下手祭子;法律是「藉天使的手」(宗7:53)而传报,他们引导天主的子民,预告诞辰和使命,以及庇佑先知等等,以上只是略举几个例子而已。最後,是加俾额尔天使预告了前驱(洗者若翰)及耶稣本人的诞生。
  9. 降生的圣言由诞生至升天, 一生都活在天使的朝拜和服侍中。「当天主引领首生子进入世界的时候,说:『天主的众天使都要崇拜他』」(希1:6)。他们在基督诞生时所唱的赞颂歌,至今仍不断地在教会的歌咏中回响着:「天主在天受光荣……」(路2:14)。他们保护了耶稣的童年,在旷野中侍候他,在山园祈祷中安慰他,那时耶稣大可让天使从敌人手中将他救出如同过去发生在以色列一般。此外,又是天使们「传播福音」(路2:10),向人宣布基督诞生和复活的喜讯。当基督再次来临时,由他们传报并为他的审判在旁侍候。
    在教会生活中的天使
  10. 同样,整个教会的生活都享有天使们的奇妙和有力的援助。
  11. 在礼仪中,教会联同天使去崇拜「圣!圣!圣!」的天主 呼求天使们的助佑(如感恩经第一式的「我们恳切求……」,或追思礼仪中的「愿天使导引你到天堂……」又或拜占廷礼仪中的「革鲁宾之歌」),并特别庆祝某些天使的纪念日 (圣弥额尔、圣加俾厄尔、圣辣法厄尔、护守天使)。
  12. 人的生命由童年至死亡,常由天使所保护和代祷。「每个信徒都有一位天使在他身旁作为保护者和牧者,为引导他达到永生」。从此世开始,基督徒生活已藉信仰,参与结合於天主的天使和人类的真福团体。
    二、有形可见的世界
  13. 是天主创造了丰盈富庶、多采多姿及秩序井然的有形世界。圣经象徵式地把造物主的工程,描述成连续六天的神圣「工作」,而在第七天的「休息」中完成。圣经在谈及创造时,教导天主为拯救我们所启示的真理,可使我们「认识整个造化工程的内在本性、价值及其光荣天主的目的」。
  14. 一切都靠造物主天主存在。世界是天主藉其说话从无中创造时,才有了开始。一切存有、整个自然界、整个人类史,都奠基於这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就是世界形成和时间肇始的原本起源。
  15. 每个受造物都有自己的美善和优点。对「六天」内的每项工程都这麽说:「天主看了认为好」。 「基於受造物的本质,万物能都有其稳定、真实、和美善的特性,也有自己的规律和秩序」。各样受造物在它们的本性内,各以自己的方式反映出天主无限智慧和良善的一线光芒。为此,人该尊重每个受造物的优点,以免滥用事物,从而轻视造物主,并为人类和他们的环境带来可怕的後果。
  16. 受造物的彼此依赖是天主所愿意的。太阳、月亮、树木、花草、老鹰、麻雀:种类的繁多与差别给我们说明,没有一样受造物是自给自足的,它们只能相互依存,好能互补不足、相辅相成。
  17. 宇宙的美丽。从万物的差异和它们相互的关系,产生了受造世界的秩序与和谐。人类逐渐发现这些关系并将之视为自然律。它们是学者们赞叹的对象。受造物的美丽反映出造物主无限的美丽,应启发人类理智和意志的尊重与服从。
  18. 受造物的等级是由「六天」创造的次序来表达,从较不完美的到较完美的。天主爱他的一切受造物,也照顾其中每一样,甚至於麻雀。然而,耶稣说:「你们比许多麻雀尊贵多了」(路12:6-7),又说:「人比羊贵重得多了!」(玛12:12)
  19. 人是创造工程的巅峰。圣经的叙述,清楚地把人的创造跟其他事物的创造分开。
  20. 所有受造物息息相关,这是由於所有受造物都有同一个造物主,而且都是为他的光荣而受造的。
    我主,愿因万物而受赞颂,尤其是因太阳哥哥,它使白天出现,以它的光照耀我们。它是美丽的,光辉灿烂,并向我们谈及,至高的上主。

    我主,愿因水妹妹而受赞颂,它很有用、谦虚、宝贵、和纯洁……

    我主,愿因我们的母亲大地而受赞颂,她负载我们,滋养我们,出产许多果实及色彩缤纷的花草……

    请你们歌颂和赞美我的天主,并谦虚地称谢和事奉他。
  21. 安息——「六天」工程的结束。圣经说:「到第七天,天主造物的工程已完成」,「这样,天和地都完成了」;天主「就在第七天停止了所作的一切工程」,「天主祝福了第七天,定为圣日」(创2:1-3)。这些出自默感的话,充满着有益的教训:
  22. 天主在创造时奠立了一个基础和一些持久不变的法律,信徒可满怀信心地依赖这些法律,因为它们是天主盟约忠诚不变的标志和保证。在人方面,他该效忠这个基础并尊重造物主刻於其上的法律。
  23. 万物是为了安息, 也即是为了敬礼和崇拜天主而创造的。敬礼铭刻在创造的秩序中。圣本笃的会规说:「别把任何事放在敬礼天主之前」,这指出人的操心应有的秩序。
  24. 安息是处於以色列法律的核心。遵守诫命就是符合天主在造化工程中所表达的智慧和意愿。
  25. 八天。但为我们有了新的一天:就是基督复活的日子。第七天完成第一次的创造,第八天则开始了新的创造。这样,创造的工程在更伟大的救赎工程上达到了巅峰。第一次的创造在基督内新的创造中,找到它的意义和巅峰,新创造的光辉比第一次创造的更胜一筹。
    撮要
  26. 天使是精神体的受造物,他们不断地光荣天主并执行他对其他受造物的救恩计划。「天使协助一切有益於我们的事」
  27. 天使环绕着基督、他们的主,尤其在实现拯救众人的使命上为他效劳。
  28. 教会恭敬天使们,因为他们能在现世的旅途上协助教会,并保护所有的人。
  29. 天主愿意他的受造物各不相同,各有所长,相辅相成,层次分明。他预定所有物质的受造物以人类的利益为终向;整个受造界通过人和人一起以天主的光荣为依归。
  30. 尊重那铭刻在受造物中的规律及来自事物本性方面的关系,乃明智的原则和道德的基础。

第六节 人

  1. 「天主照自己的肖象造了人,就是照天主的肖象造了人:造了男人和女人」(创1:27)。人在受造界中,享有独一无二的地位:(一)他是「按照天主的肖象」;(二)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在他本性上合而为一;(三)被造成「男和女」;(四)天主把人安置在他的友谊中。
    一、「按照天主的肖象」
  2. 在一切有形的受造物中,唯独人「能认识及爱慕自己的造物主」;人是「世上唯一的受造物,是天主为了人本身所要的」只有人奉召在知识和爱情上,分享天主的生命。人就是为这目的而受造,而且也是人有其尊严的基本理由。
    为了甚麽理由使人享有这麽大的尊严?肯定是那无穷的爱,因这爱注视了在内的受造物,并深深地爱上他。因为为了爱而创造了他,为了爱而使他存在、具有品尝永福的能力。
  3. 由於人按照天主的肖象而存在,每个人都有位格的尊严;他不只是一个物品,而是一个人。他能认识自己、拥有自己、自由地奉献自己、并与其他的人沟通。他因恩宠而奉召与自己的造物主订立盟约,向他作出无人可替代的信仰和爱的回应。
  4. 天主为人创造了一切,但人被造是为事奉和爱慕天主,把整个受造界奉献给他:
    有甚麽东西在受造时得到如此优遇?只有人,因为人具有伟大而奇妙的活生生形态,在天主眼中比整个受造界更为贵重。天空、大地、海洋及整个受造界都是为人而存在,而且天主对人的得救如此重视,甚至连自己的独生子也不顾惜。因为天主从不间断地提拔人到他跟前,使他坐在自己的右边。
  5. 「事实上,只有在天主圣言降生成人的奥迹内,才能真正解释人的奥迹」:
    保禄宗徒告诉我们:有两个人给了人类起源,就是亚当和基督……第一个亚当成了有生命的人,最後的亚当成了赋予生命的神。第一个亚当为後者所造成,也从他接受了灵魂而得以生活……第二个亚当在塑造第一个亚当时,在他身上刻了自己的肖象。他担当了第一个亚当的角色并接受他的名字,以免失去他按自己的肖象而创造的本意。有第一个亚当,有最後的亚当:第一个亚当有一个开始,最後的亚当却没有终结。因为这最後的亚当其实是第一个,因为他说:「就是我,只有我是元始和终结」。
  6. 由於人类同出一源,因而形成了一个整体,因为天主「由一个人造了全人类」(宗17:26):
    我们所瞻仰的奇妙景象就是人类同出一源——天主……;大家都有同一的本性:由物质的肉身和精神的灵魂所组成;大家都有同一的直接目标和在世的使命;同一的居所——大地,它的资源人人都能按自然的权利加以使用,以维持和发展自己的生活;同一的超性终向——天主,人人都要归向他;同一个达到那终向的途径;……大家都是基督以同一赎价赎回来的。
  7. 「人类的连带责任与爱德的这条法律」,给我们保证所有的人,包括各式各样的人、文化和民族,确实都是兄弟姊妹。
    二、「灵魂和身体合而为一」
  8. 人是按照天主肖象而受造的,是一个同时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存有。圣经以一种象徵性的语言表达了这个事实:「天主用地上的灰土形成了人,在他鼻孔内吹了一口生气,人就成了一个有灵的生物」(创2:7)。所以整个的人成为天主爱的对象。
  9. 很多次,灵魂一词在圣经里是指人的生命,或指完整的人的位格。但也指人心内最隐密的、最有价值的和特别使他成为天主肖象的一切:「灵魂」是指人的精神本原。
  10. 人的身体分享「天主肖象」的尊严:它是人性的身体,正因为是一个属神的灵魂使它活起来,而且是整个的人要在基督的身体内,成为圣神的宫殿。
    人是由肉体、灵魂所组成的一个单位。以身体而论,人将物质世界各样事物汇集於一身。於是,物质世界便藉人抵达其高峰,并藉人歌颂造物主。故此,人不应轻视其肉体生命,而应承认其肉体的美善而加以重视;因为肉体由天主所造,末日又将复活。
  11. 灵魂和身体的结合是如此密切,以致该视灵魂为身体的「形」(forma);这表示基於灵魂,由物质组成的身体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身体。在人身上,精神和物质并非两个本性连接在一起,而是两者结合而成独一的本性。
  12. 教会教导我们,每个灵魂都直接由天主所造——并非由父母所「产生」——而且是不死不灭的:在死亡时灵魂与身体分离,但并不因此而泯灭,并会在末日复活时,重新与身体结合。
  13. 有时人会把灵魂与神魂(spirit)加以区别,就如圣保禄这样祝祷说:「将你们整个的神魂、灵魂和肉身,在我们的主来临时,保持得无瑕可指」(得前5:23)。教会教导我们,这样的区别并不构成灵魂的二元性。「神魂」是指当人被创造时,人已被赋予超性的终向,又指人的灵魂能被天主无条件地提升到与他共融的境界。
  14. 教会的灵修传统也强调人心,即按圣经所指是「人的最深之处」,人就是在那深处决定是否接纳天主。
    三、「他创造了男和女」
    天主所愿意的男女平等与差异
  15. 男和女都是天主所造,也即是天主所爱的:就人性而论,两者是完全平等的,但按其男女性别而论,则各有不同。「成为男人」和「成为女人」乃天主所愿意的美好事实:男人和女人都有不可剥夺的尊严,直接来自他们的造物主。男女都是「按照天主的肖象」所造,具有同等的尊严。在他们「成为男人」和「成为女人」的事实上,反映出造物主的智慧和慈善。
  16. 天主绝非按人的肖象而存在,他既非男人亦非女人。天主是纯神,因此在他内并无性别。然而男和女的「美善」多少反映出天主无限的美善:例如母亲、父亲及夫君的美善。
    「相互依存」——「两者结合为一」
  17. 天主创造男和女在一起,愿意他们相互依存。天主圣言透过圣经的不同章节使我们明白这点。「人单独不好,我要给他造个与他相称的助手」(创2:18)。没有任何动物能成为人「心心相印」的助手。天主取用人的肋骨「塑造」了女人,并带她到男人面前,激发男人的惊叹之声,使他不禁发出爱慕和共融的呼喊:「这才真是我的亲骨肉」(创2:23)。男人发现女人是另一个「我」,具有同样的人性。
  18. 男人和女人是为了「相互依存」而受造的,但并非指天主造了他们「一半」和「不完整的」。天主造了他们是为使人们彼此共融,各人都能成为另一个的「助手」,因为就位格而言两者是平等的(我的亲骨肉……),就男女性别而言则是互补的。在婚姻中,天主把他们二人结合,「成为一体」(创2:24),好能传宗接代:「你们要生育繁殖,充满大地」(创1:28)。男女作为夫妻和父母,将人的生命传递给子女,以独一无二的方式协助了造物主的造化工程。
  19. 在天主的计划中,男女奉召以天主「管理者」的身分去「治理」大地。这项至高权利不该是任意妄为和破坏性的操纵。按照造物主的肖象去「爱护一切所有」时(智11:24),男女奉召去参与天主对其他受造物的眷顾。因此他们对天主所托付的世界,有其责任。
    四、乐园中的人
  20. 第一个人不但造得好,而且与创造者处於友谊中,与自己和其他受造物也和谐相处,此种友谊及和谐只有那在基督内新造化的光荣才能超越。
  21. 教会按新约和圣传的指示,在正式解释圣经语言的象徵意义时,教导我们原祖亚当厄娃原是被安置在一个「原始圣德和义德」的状态下。原始圣德的恩宠就是「分享天主的生命」。
  22. 人生的一切幅度原先都被这恩宠的光辉所强化。那时只要人留在天主的亲密友谊内,就不必死亡,也不必受苦。人的内部和谐、男女间的和谐、第一对夫妇与整个受造界的和谐,构成所谓「原始义德」的情况。
  23. 天主从起初就使人作世界的「主人」,首先使人在其自身作主,自律自重。人就其整个的存有而言原是完整有序的,因为不受三重的贪欲支配,这贪欲使人受制於感官的快乐、财物的贪婪,并使人自恃而反抗理性的命令。
  24. 人与天主亲切交往的标记, 在於天主把人安置在乐园中生活,「叫他耕种,看守乐园」(创2:15):工作并非痛苦,而是男女跟天主合作,使有形的受造界达致完美。
  25. 因着我们原祖的罪,天主在其计划中为人所预定的原始义德的和谐,便完全失去了。
    撮要
  26. 「圣父……按照的肖象造生了人类,使人管理世界,统御万物,事奉、唯一的造物主」。
  27. 人被预定,要按降生成人的天主圣子的肖象——「那不可见的天主的肖象」(哥1:15)——再造,好使基督在众多兄弟姊妹中作长子。
  28. 人是「由灵魂和身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信德道理确认:作为精神的及不死不灭的灵魂,乃直接由天主所造。
  29. 「天主造的人不是孤单的,他自起初便造了『男人和女人』(创1:27),他们的结合便成为人与人共同生活的雏形」。
  30. 启示告诉我们男人和女人在犯罪前原有圣德和义德:从他们与天主的友谊中,涌流着他们在乐园生活的幸福。

第七节 堕落

  1. 天主无限慈善,他的一切工程都美好,可是没有人能幸免痛苦,不能幸免自然的灾害——这些看来是系於受造物本身的局限,尤其不能幸免伦理恶的问题。究竟恶是从哪里来的呢?圣奥思定说:「我自问究竟恶从何而来,我却不知如何回答」,他那辛苦的探讨只有在皈依生活的天主後,才找到了出路。因为「罪恶的奥迹」(得後2:7)只有在「虔敬奥迹」(弟前3:16)的光照下才能彰显。天主的圣爱在基督身上启示出来,一面显示罪恶的广泛,一面也显示了恩宠的盈溢。因此,我们应该面对恶的来源的问题,方法是以信德的眼目,注视那唯一使邪恶败退的征服者。
    一、「那里罪恶越多,恩宠也越丰富」
    罪恶的事实
  2. 罪恶存在於人类的历史中:任何人企图忽视或以其他名称表达这晦暗的事实,都徒劳无功。尝试了解甚麽是罪恶,首先必须承认人与天主的深切关系,只有在此关系中,罪恶才露出它拒绝与反抗天主的真相,这一直是人的生命和历史的重负。
  3. 罪恶的事实,尤其是原罪的事实,只有在天主启示的光照下才能明了。若无启示给予有关天主的知识,将不能清楚地认出罪恶,而只能设法把它只解作成长的缺陷、心理的弱点、错误或社会组织不足的必然後果等。只有认识了天主对人的计划,才能明白罪恶是妄用自由,天主赐给受造的人自由,是要人用来爱他和彼此相爱的。
    原罪  信仰的一项主要真理
  4. 随着启示的进展,罪恶的事实也得以明朗。虽然旧约的天主子民通过创世纪所叙述的堕落史,已多少认识人类的处境的痛苦,但未能了解这种历史的终极意义。唯有在耶稣基督的死亡和复活的光照下,它的意义才完全显示出来。为能认识亚当是罪恶的祸根,必须认识基督是恩宠的泉源。是复活的基督所派遣的护慰者圣神,前来审判世界的罪并启示那位赎罪者。
  5. 原罪的道理可以说是福音喜讯的「反面」,这福音就是耶稣是众人的救主,众人都需要救恩,而救恩是藉基督赐予众人。有基督心意的教会清楚地知道,破坏原罪的启示,必损害基督的奥迹。
    如何解读堕落的叙述
  6. 堕落的叙述(创3)采用了象徵的语言,但肯定是一宗原创性的事件,发生在人类历史的肇始。启示使我们确信,整个人类历史都刻着我们原祖自由所犯的原始错误。
    二、天使的堕落
  7. 在我们原祖抗命性抉择的背後,有一个诱惑者的声音反抗天主,他为了嫉妒而使原祖陷入死亡。圣经和教会圣传视之为一个堕落的天使,号称撒殚或魔鬼。教会教导我们,他起初是好天使,由天主所造。「事实上魔鬼和其他邪魔,确实是天主所造,原本是好的,但他们自己後来成了邪恶的」。
  8. 圣经曾谈及这些天使的罪恶。这种「堕落」在於这些受造的精神体,以自由的抉择,彻底而无可挽回地拒绝天主及他的神国。我们可从诱惑者对我们原祖所说的话,找到这种背叛的反映:「你们将如同天主一样」(创3:5)。「魔鬼从起初就犯罪」(若一3:8),「又是撒谎者的父亲」(若8:44)。
  9. 天使的罪之所以不能获得宽恕,是由於他们在抉择上具有无可挽回的特性,而并非天主无限仁慈的一项缺陷。「正如人死後不能再悔改,天使们在堕落後也不可能悔改」。
  10. 那被耶稣称为「从起初杀人的凶手」(若8:44),圣经证实了其不良影响,他竟企图阻止耶稣执行天父委托给他的使命。「天主子所以显现出来,是为消灭魔鬼的作为」(若一3:8)。在这些作为中,後果最严重的,就是以谎言诱骗了人类违抗天主的命令。
  11. 可是撒殚的能力并非无限的,他只不过是受造物而已,他有大能是由於是单纯的精神体,但始终是受造物,绝不能阻止天国的建立。撒殚由於憎恨天主及他在耶稣基督内的国度而在世上活动,同时其活动给每人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祸患——精神性的及间接地也包括物质性的,虽然如此,这活动却是天主在其眷顾下所允许的,并会刚柔并重地引导人类和世界的历史。天主允许魔鬼活动乃是重大的奥秘,但是「我们知道,天主使一切协助那些爱他的人获得益处」(罗8:28)。
    三、原罪
    自由的考验
  12. 天主按自己的肖象造了人,并让人享有他的友谊。作为有灵的受造物,人只有自由地服从天主,才能维持此种友谊。这就是禁止人吃知善恶树果子的意义,「因为那一天你吃了,必定要死」(创2:17)。「知善恶树」(创2:17)象徵性地指出不可跨越的界限,作为受造物的人必须甘愿服膺,并怀着信心予以尊重。人隶属於造物主,应服从创造的规律和伦理法则,因为这些规律和法则引导人使用自由。
    人的第一个罪
  13. 人受了魔鬼的诱惑後,丧失了心中对造物主的信赖,并妄用本身的自由,违背了天主的命令。人的第一个罪就在於此。因此,每个罪都是一种违抗天主命令的行为,及对他的仁爱缺乏信赖。
  14. 因这罪,人爱自己胜於天主,从而轻视了天主:他选择了自己,而反对天主,不顾自身受造物的身分,因此罔顾了自己的利益。最初在一种圣德状态下受造的人,原来由天主预定在荣耀中圆满地「分享神的生命」。但因了魔鬼的诱惑,他要「如同天主」,但却「不要天主,超越天主,不从天主」。
  15. 圣经描绘了这第一次背命的悲惨後果。亚当和厄娃立即失落了原始圣德的恩宠。他们害怕天主,对他有一种错误的形象,误以为他是唯恐失去自己特权的天主。
  16. 他们因原始义德所享有的和谐已遭破坏;灵魂上的精神官能对身体的控制也被摧毁;男人与女人的结合处於紧张状态;他们的关系将带有私欲和奴役对方的倾向。与受造物的和谐也告决裂:有形的受造物开始与人疏远和敌视。为了人的缘故,「受造之物被屈服在败坏的状态之下」(罗8:20)。最後,那预先明确地警告的抗命後果将必实现:人要归於土,即那用来塑造人的土。死亡从此进入了人类的历史
  17. 自从这第一个罪以後,世界便真的被罪恶的「入侵」所冲击:加音杀死自己的弟弟亚伯尔;世界的普遍败坏无不是罪恶的後果。在以色列的历史中,罪恶经常显示出来,尤其是对盟约的天主不忠,和触犯梅瑟法律。即使在基督救赎後,罪恶在基督徒中也从多方面显露出来。圣经和教会的圣传,不断地提及罪恶在人类历史中的临在和普遍性:
    天主启示所告知我们的,与我们的经验正好吻合。的确,人若观察自己的内心,就会发现自己倾向於恶,沉沦於众多凄惨境况中;而这些境况决不可能来自美善的造物主。很多次,人因不肯承认天主为其根源,便破坏了那个使他走向自己最後目标的应有秩序,同时也破坏了一切的和谐,不论是人本身的、人与人之间的或人与整个受造界之间的。
    亚当的罪对全人类产生的後果
  18. 所有的人都被牵连在亚当的罪恶里。圣保禄确认此事说:「因一个人的悖逆,大众都成了罪人」(罗5:19);「就如罪恶藉着一人进入了世界,死亡藉着罪恶也进入了世界;这样死亡就殃及了众人,因为众人都犯了罪……」(罗5:12)。但保禄宗徒把罪恶与死亡的普遍性和在基督内得救的普遍性对比:「就如因一人的过犯,众人都被定了罪;同样,也因一人的正义行为,众人也都获得了正义和生命」(罗5:18)。
  19. 教会步武圣保禄的後尘,时常教导我们,那压迫着人类的重重苦难,以及他们那种向恶和向死的倾向,除非与亚当的罪拉上关系,是不能理解的;这一切也与这个事实有关,就是亚当传给我们生下来就带有的罪,这罪就是「灵魂的死亡」。基於这项确实的信仰,教会也给未犯过本罪的婴儿付洗,以赦免罪过。
  20. 亚当的罪如何成为他所有後裔的罪呢?整个人类在亚当内「有如一个人的一个身体」。由於这「人类的一体性」,众人都被牵连在亚当的罪内,正如众人都被牵引进入基督的义德内一般。无论如何,原罪的传递是一个我们不能完全了解的奥秘。可是我们从启示知道,亚当不但为自己,也为整个的人性接受了原始的圣德和义德。由於亚当和厄娃降服於诱惑者,犯了个人的罪,但这罪损害了人性,他们则在堕落的情况下把受损的人性传衍下来。这罪将藉传宗接代而遗留给整个人类,就是传递一个缺乏原始圣德和义德的人性。因此,原罪是以类比的方式被称为「罪」:它是「感染」而非「触犯」的罪,是情况而非行动。
  21. 原罪虽是人人所固有的,但在亚当的任何子孙身上,原罪都没有本罪的特性。它在於缺乏原始的圣德和义德,然而人的本性并未完全败坏:它只是在自己本性的力量上受到损害,要受无知、痛苦和死亡权力的困扰,而且倾向於罪恶(这种对邪恶的倾向称为「私欲偏情」)。圣洗在给予基督恩宠的生命时,把原罪涤除,使人重新归向天主。但原罪的後果,即堕落而倾向於恶的人性,仍留在人身上,并促使他展开属灵的战斗。
  22. 教会有关原罪传衍的教义,主要在第五世纪,尤其在圣奥思定驳斥白拉奇主义的催促下,及在第十六世纪,为了对抗新教徒的改革而予以确定。白拉奇认为人无需天主恩宠的助佑,靠他自由意志的本性力量,就能在道德上度一个善良生活;如此他把亚当罪恶的影响缩减为一个坏榜样。反之,初期的新教改革者宣称,人已彻底败坏,他的自由已被原罪所毁灭;他们认为每人所承受的罪和倾向於恶相同,是不能克服的私欲偏情。教会在529年的奥伦治第二届会议及1546年的特伦多大公会议中,特别清楚地宣布了圣经启示的有关原罪的意义。
    一场硬仗
  23. 与基督救赎息息相关的原罪教义提供了一个角度,让人可清晰地辨别人的处境及他在世上的行动。因着原祖犯罪的後果,魔鬼对人夺取了某种主权,虽然人仍能保持自由。原罪驱使人「成为那握有死亡权势者——魔鬼的奴隶」。忽略人具有已受损害且倾向於恶的本性,是在教育、政治、社会行动及习俗等方面,造成严重错误的原因。
  24. 原罪及人类所有本罪的後果,使世界在整体上陷於一种为罪所奴役的局面,这可用圣若望的措辞界定为:「世界的罪恶」(若1:29)。这措辞也可用来表达团体环境和社会结构对个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因它们都是人类罪恶的结果。
  25. 世界完全「屈服於恶者权下」(若一5:19)的悲惨情况,使人生成为一场战争:
    整个人类历史都充满着反抗黑暗势力的一场硬仗。如上主所说的,这个战争由世界创始起,将延续至末日。人既生活在这战场上,必须不断作战,始能坚定於善。同时,人除非仰赖天主的恩宠,努力奋斗,不能达到其内在的和谐。
    四、「没有将他弃置於死亡的权下」
  26. 人在堕落後,并没有被天主抛弃。反之,天主还召唤他,向他奇妙地预告邪恶将被制伏,而人也要由堕落中被救起。这一段在创世纪中的记载曾被称为「原始福音」,因为在那里首次宣布了救主默西亚,宣布了蛇与女人之间的搏斗,以及她的一位後裔的最後胜利。
  27. 基督徒圣传在这段圣经上,看到一种「新亚当」的宣示,他藉着「死在十字架上」的听命(斐2:8),绰绰有馀地补偿了亚当的抗命。此外,教会的许多教父和圣师,在「原始福音」所宣告的女人身上,看到了基督的母亲玛利亚、「新的厄娃」。她以独一无二的方式,从基督战胜罪恶的成果中,成为第一个受惠者:使她预先被保护不受原罪的任何玷污,并在她整个尘世的生命中,藉着天主的特别恩宠,也未犯任何罪过。
  28. 但为何天主不阻止第一个人犯罪呢?圣大良一世回答说:「基督无可言喻的恩宠给了我们的利益,大於魔鬼因妒忌向我们所夺取的」。圣多玛斯.亚奎纳也说:「在犯罪後没有甚麽可阻止人性被召向一个更高的目标。因为天主允许恶,为能从中取得更大的善。为此圣保禄说:『罪恶在那里越多,恩宠在那里也格外丰富』(罗5:20)。圣周的「逾越颂」唱道:『幸运的罪过啊,你竟然为世人赚得了如此伟大的救主!』」。
    撮要
  29. 「天主并未造死亡,也不乐意生灵灭亡……但因魔鬼的嫉妒,死亡才进入了世界」(智1:13; 2:24)。
  30. 撒殚或魔鬼及其他邪魔,乃是故意拒绝事奉天主及其计划的堕落天使。他们反抗天主的抉择是决定性的,他们企图拉拢人类背叛天主。
  31. 「天主造了人於义德的状态下,但因恶魔的诱惑,人在有史之初,便滥用自由反抗天主,并企图在天主以外达到自己的终向」。
  32. 亚当作为第一个人,因着他的罪过,失去了原始圣德和义德,这圣德和正义是他原来非但为他自己,也是为全人类而接受的。
  33. 亚当和厄娃因着他们第一个罪,损害了人性,并传给他们的後代,因此後代也缺乏原始的圣德和义德。这种缺乏就称为「原罪」。
  34. 原罪的後果,就是使人性的力量变得脆弱,又要受无知、痛苦及死亡之困扰,而且倾向於罪恶(这种倾向称为「私欲偏情」)。
  35. 「我们根据特伦多大公会议,认为原罪是与人性一起传下来的,『不是藉效尤,而是藉生育』,因此是『人人所固有的』」
  36. 基督从罪恶所取得的胜利,赏给我们的利益比罪恶所夺去的更大:「罪恶在那里越多,恩宠在那里也格外丰富」(罗5:20)。
  37. 依照基督徒的信仰,「世界乃由造物主的爱所创造和保存;人虽不幸陷於罪恶的奴役,却为战胜恶魔的基督,以其十字架及复活所释放……」。
第二章

我信耶稣基督、天主的独生子

    喜讯:天主派遣了他的儿子
  1. 「但时期一满,天主就派遣了自己的儿子来,生於女人,生於法律之下,为把在法律之下的人赎出来,使我们获得义子的地位」(迦4:4-5)。这就是有关「天主子、耶稣基督」(谷1:1)的喜讯:天主眷顾了自己的民族,实现了他向亚巴郎和他的子孙们所作的许诺,而且超越了所有的期待:竟派遣了自己的「爱子」(谷1:11)来。
  2. 我们相信和宣认:纳匝肋人耶稣,在黑落德王和凯撒奥古斯都时代,是一位在白冷出世的犹太人,生於以色列的女子,他从事木匠工艺。後来於提庇留为王、般雀比拉多总督执政时,在耶路撒冷被人钉死。他确是降生成人的天主永远之子,他「来自天主」(若13:3),「自天降下」(若3:13; 6:33),「且在肉身内降世」(若一4:2),因为「圣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们中间;我们见了他的光荣,正如父独生子的光荣,满溢恩宠和真理……从他的满盈中,我们都领受了恩宠,而且恩宠上加恩宠」(若1:14,16)。
  3. 受了圣神恩宠的感动和圣父的吸引,我们相信耶稣并宣认:「你是基督,永生天主之子」(玛16:16)。这是圣伯多禄所宣认的信仰,在这信仰的磐石上,基督建立了他的教会。
    「宣布……基督那不可测量的丰富福音」(弗3:8)
  4. 传授基督徒信仰,主要是宣讲耶稣基督,好能引人信奉他。首批门徒一开始就满腔热忱地要宣讲基督:「我们不得不说我们所见所闻的事」(宗4:20)。他们邀请各时代的人,都要进入与基督共融的喜乐:
    论到那从起初就有的生命的圣言,就是我们听见过、我们亲眼看见过、瞻仰过、以及我们亲手摸过的生命的圣言——这生命已显示出来,我们看见了,也为他作证、且把这原与父同在,且已显示给我们的永远的生命,传报给你们——我们将所见所闻的传报给你们,为使你们也同我们相通;原来我们是同父和他的子耶稣基督相通的。我们给你们写这些事,是为叫我们的喜乐得以圆满(若一1:1-4)。
    教理讲授的中心:基督
  5. 「在教理讲授的中心,我们主要是讲那一位,他就是纳匝肋人耶稣、圣父的独生子……他曾为我们受苦而死;复活後,如今时常同我们一起生活……讲授教理就是揭开在基督身上天主的整个永恒计划……这就是设法了解基督的言行举止和他所行奇迹的意义」。教理讲授的目的是:「使人……与耶稣基督共融:只有他能在圣神内引导我们归向圣父的爱,使我们分享天主圣三的生命」。
  6. 「在教理讲授中,所教导的是降生的圣言、天主子基督——其他一切都是以他为依据的……只有基督施行教导,其他的人不过是他的代言人,让基督藉他的口教导……每个传道员应把耶稣奥妙的话贴合在自己身上:『我的教训不是我的,而是派遣我来者的』(若7:16)」。
  7. 所以那奉召「讲解基督」的人,首先应寻求「认识基督」的崇高价值,也要准备损失一切,「为赚得基督,为结合於他」,并要「认识基督和他复活的德能,参与他的苦难,相似他的死,也希望得到由死者中的复活」(斐3:8-11)。
  8. 从这种对基督的认识与爱慕,自然地涌出一种愿望:去宣讲基督及「传播福音」,并引导别人信奉耶稣基督而说:「是」,同时,使人感到需要日益深入地认识这信仰。为此,依照信经的次序,首先介绍耶稣的主要名号:基督、天主子、主(第二条)。然後信经宣认基督生平的主要奥迹:就是他的降生(第三条)、他的逾越奥迹(第四及第五条)和他的受显扬(第六及第七条)。
第二条

「耶稣基督、天主的独生子、我们的主」

    一、耶稣
  1. 耶稣按希伯来语解说:「天主拯救」。天使加俾额尔在预报救主诞生时,说他的名字要叫耶稣,这名字同时表达了他的身分和使命。由於「只有天主才能够赦免罪恶」(谷2:7),他要藉自己降生成人的永远圣子耶稣,「把自己的民族由他们的罪恶中拯救出来」(玛1:21)。这样,在耶稣身上,天主总结他的整个救恩史,以造福人类。
  2. 在救恩史中,天主不但救以色列「摆脱奴役」(申5:6),使他们离开埃及,而且也救他们脱离罪恶。因为罪恶常是对天主的一种冒犯,只有天主才能赦免。因此以色列民,由於日渐意识到罪恶的普遍性,除了呼求救主的名字外,不能找到其他救援。
  3. 耶稣的名字,表示天主自己的名字临现在他降生成人的圣子身上,好能普遍而确实地补赎罪过。这是唯一能够带来救恩的神圣名字,而且能被众人呼求,因为藉着降生,他已与众人结合,以致「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字,使我们赖以得救的」(宗4:12)。
  4. 救主天主的名字每年由大司祭,以牺牲的血在至圣所的赎罪盖後呼求一次,以补赎以色列的罪。赎罪盖是天主临在的地方。当圣保禄说耶稣「是天主公开立定,使他以自己的血,为信仰他的人作赎罪祭」时(罗3:25),是表示藉他的人性,「天主要在基督内使世界与自己和好」(格後5:19)。
  5. 耶稣的复活光荣了救主天主的名字,因为如今耶稣的名字完全表达了它的至高能力,它是一个「超越其他所有名字的名字」(斐2:9-10)。邪神恶魔害怕他的名字,而耶稣的门徒们是藉他的名字施行奇迹;因为他们因他的名向天父所求的一切,天父都应允他们。
  6. 耶稣的圣名是基督徒祈祷的核心。所有的礼仪祈祷文都以这格式结束:「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圣母经」也以「尔胎子耶稣并为赞美」作为巅峰。东方教会常作的心灵祈祷、即那称为「耶稣祷文」的,说:「主耶稣基督、天主子,可怜我罪人」。不少基督徒临死时口中只呼号「耶稣」的名字,如同圣女贞德那样。
    二、基督
  7. 基督一词来自希伯来语「默西亚」的希腊译文,解作「受傅者」。若非因为耶稣完全实现了这词所表达的神圣使命,它将不会成为他的专有名字。因为在以色列,那些为执行天主赋予的使命而奉献於主的人,才因天主的名而被傅油。例如:君王、司祭、以及少数的先知。而默西亚的情况应是最杰出的,因天主派遣了他,是为正式建立他的神国。默西亚应被上主的神所傅油,在同一时刻中成为君王、司祭和先知。耶稣以其司祭、先知和君王的三重功能,实现了以色列对默西亚的期望。
  8. 天使向牧人们报告那诞生的耶稣,乃是天主向以色列所预许的默西亚:「今天在达味城中,为你们诞生了一位救世者,他是主默西亚」(路2:11)。从起初他就是「父所祝圣并派遣到世界上来的」那一位(若10:36),他是贞女玛利亚所怀孕的「圣者」(路1:35)。若瑟被天主召叫,要「娶他的妻子玛利亚」,因为她已怀孕,「那在她内受生的,是出於圣神」(玛1:20),务使那「号称基督」的耶稣,生於达味默西亚後裔中的若瑟的妻子(玛1:16)。
  9. 耶稣被祝圣为默西亚显露了他的神圣使命。「这是他的名字所指示的。因为在基督的名字内,已暗示了那位傅油的、那位被傅油的以及那位傅油本身:那傅油的就是圣父,那被傅的就是圣子,且是在圣神内被傅,圣神本身就是傅油」。他从永远被祝圣为默西亚,在其现世生活中显露出来,就是当若翰给他授洗时,就是当天主「以圣神和德能傅了他」(宗10:38) ,「使他显示於以色列」(若1:31),作为他们的默西亚。他的工作和说话将显示他是「天主的圣者」(谷1:24; 若6:69; 宗3:14)。
  10. 许多犹太人,甚至一些怀有与他们共同期望的其他民族,在耶稣身上看到了天主许给以色列的默西亚、「达味之子」的基本特徵。耶稣接受了他应得的默西亚名号,但有某种保留,因为当时一部分的人,用一种过分人性的观念去看此名号,主要是政治性的观念。
  11. 耶稣接受了伯多禄承认他为默西亚的信德宣认,并预告人子那已迫近的苦难的日子。他藉「自天降下的」(若3:13)人子的超然身分,揭露了他默西亚王权的真正内容,正如他藉受苦仆人的救赎使命所揭露的:「人子来不是受服事,而是服事人,并交出自己的生命,为大众作赎价」(玛20:28)。为此,他的王权的真正意义只有在他高悬在十字架上时才显示出来,但只有当他复活後,他的默西亚王权才能由伯多禄在天主的子民前当众宣布:「所以,以色列全家应确切知道:天主已把你们所钉死的这位耶稣,立为主,立为默西亚了」(宗2:36)。
    三、天主的独生子
  12. 天主子在旧约里,是给予天使、特选的民族、以色列的儿女以及他们君王的一个名号。它表示一种义子的名分,即指在天主与受造物之间,建立特殊亲切的关系。当所许的默西亚君王被称为「天主子」时,按照这些章节的字面意义,并不一定意味着他是超越人性的。那些以此观念指耶稣为以色列的默西亚的人,大概他们所想说的也不外如此。
  13. 但当伯多禄承认耶稣「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玛16:16) 时,却是另一回事,因为耶稣隆重地回答他说:「不是肉和血启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玛16:17)。同样,保禄在说到自己在大马士革路上的归化时,也说:「从母胎中已选拔我,以恩宠召叫我的天主,却决意将他的圣子启示给我,叫我在异民中传扬他……」(迦1:15-16)。「他即刻在各会堂中宣讲耶稣,说他是天主子」(宗9:20)。耶稣的神圣身分,自始就是宗徒信仰的核心,并首先由作为教会基础的伯多禄所宣认。
  14. 伯多禄所以能辨认耶稣默西亚天主子的超越特性,是因为耶稣清楚地让此特性被了解。在公议会前,面对控告者的质问:「那麽,你就是天主子了?」耶稣回答说:「你们说了,我就是」(路22:70)。很久以前,他就自称是认识父的「子」,有别於天主过去给自己子民所派遣的「仆人」,且超越天使。他把自己作儿子的身分跟门徒的分开,而从不说「我们的父」除非命令他们:「所以你们应这样祈祷:我们在天的父」(玛6:9);并强调了这种区别说:「我的父和你们的父」(若20:17)。
  15. 福音叙述了在两个隆重的时刻:基督受洗和显圣容时,听到了父的声音,称他为自己的「爱子」。耶稣自称为「天主的独生子」(若3:16),并用这称号肯定他先前存在的永恒性。他要求人们信「天主独生子的名字」(若3:18)。基督徒的这种宣认,已在百夫长面对十字架上的耶稣而发出的惊叹中出现:「这人真是天主子」(谷15:39);因为只有在逾越奥迹中,信徒才能给予「天主子」这称号终极的意义。
  16. 是他复活後,他那天主子的身分,在其受显扬的人性的大能中才显露出来:「按至圣的神性,由於他从死者中复活,他被立为具有大能的天主之子」(罗1:4)。宗徒们可以承认:「我们见了他的光荣,正如父独生者的光荣,充满恩宠和真理」(若1:14)。
    四、主
  17. 在旧约经书的希腊文译本中,天主启示给梅瑟的那无可言喻的名字「雅威」(YHWH),译成了"Kyrios"「主」。由那时起,主就成了最通用的名字,来表示以色列的天主的神性。新约利用「主」的这个圆满意义的名字称呼父,但新颖的是,也用来称呼耶稣,藉以承认他是天主。
  18. 当耶稣跟法利塞人辩论圣咏第一百一十篇的意义时,他含蓄地把这名号归给自己,但对他的宗徒们却明显地披露自己这名号。在他的公开生活中,他以行动克服自然、疾病、魔鬼、死亡及罪恶,都显示了他天主性的至高权能。
  19. 在福音中,很多次,有些人走到耶稣跟前,称他为「主」。这个名号表示那些亲近耶稣的人,对耶稣的一种尊敬和信赖,期待着他给予他们援助和痊愈。在圣神的感动下而发出此种称呼,则表示对耶稣天主性奥迹的承认,与复活的耶稣相遇,则成了朝拜:「我主,我天主!」(若20:28)因此,这称呼带有一种喜爱与倾慕的色彩,成了基督徒传统的特点:「是主!」(若21:7)
  20. 教会把「主」的神圣名号归於耶稣, 在初期的信仰宣辞一开始就确认: 天主父应享有的德能、尊崇和光荣, 也适合於耶稣,因为他「具有天主的形体」(斐2:6),而圣父也显示了耶稣这种尊威,使他从死者中复活,并在自己的光荣中显扬他。
  21. 基督徒从其历史的开始,在肯定耶稣为世界和历史之主的身分时,也要求我们承认:人不该绝对地把自己个人的自由,屈服於任何地上的权力下,而只应屈服於天主圣父和主耶稣基督:凯撒并非「主」。「教会深信,人类整个历史的枢纽、中心和宗旨,就是在於她的主和导师身上」。
  22. 基督徒的祈祷也以「主」的名号作为特色,无论在邀请祈祷时:「愿主与你们同在!」或在结束祈祷时:「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甚或在充满信赖与希望的呼唤中:"Maran atha" 「主已来了!」或"Marana tha"「主,请来吧!」(格前16:22),「阿们,主耶稣,来吧!」(默22:20)
    撮要
  23. 「耶稣」这名字,意指「天主拯救」。那位生於童贞玛利亚的婴孩名叫「耶稣」,「因为他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们的罪恶中拯救出来」(玛1:21)。「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字,使我们赖以得救的」(宗4:12)。
  24. 「基督」这名号,意指「受傅者」、「默西亚」。耶稣是基督,因为天主「以圣神和德能傅了他」(宗10:38)。他是要来的那一位,是「以色列所希望的」对象(宗28:20)。
  25. 「天主子」这名号,意指耶稣基督与天主圣父的唯一及永远的关系:他是圣父的独生子,他本身也是天主。要成为基督徒,必须相信耶稣基督是天主子。
  26. 「主」这名号,意指天主的至高权威。宣认及呼号耶稣为主,就是相信他的天主性。「除非受圣神感动,没有一个人能说:『耶稣是主』」(格前12:3)。
第三条

「耶稣基督因圣神降孕,由童贞玛利亚诞生」

第一节

天主子降生成人

    一、为何圣言成为血肉
  1. 我们以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承认圣言「为了我们人类,并为了我们的得救,从天降下;他因圣神由童贞玛利亚取得肉躯,而成为人。」
  2. 圣言成了血肉,是为拯救我们,使我们与天主和好:是天主「爱了我们,且打发自己的儿子,为我们做赎罪祭」(若一4:10)。「父打发了子来作世界的救主」(若一4:14)。「他显示出来,是为除免罪过」(若一3:5):
    我们的本性患了病,需要医治;堕落了,需要救起;死了,需要复活。我们失去了曾拥有过的财富,必须再还给我们;沉迷在黑暗中,需要给我们带来光明;成了俘虏,我们期待一位救主;成了囚犯,我们期待一个援助;做了奴隶,我们期待一位解救者。难道所有这些理由都不重要吗?既然人类已处於一种极端可怜与不幸的处境中,难道还不足以感动天主,使他下降深入我们的人性来看顾它吗?
  3. 圣言成了血肉,是为使我们因此认识天主的爱:「天主对我们的爱在这事上已显示出来:就是天主把自己的独生子,打发到世界上来,好使我们藉着他得到生命」(若一4:9)。「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若3:16)。
  4. 圣言成了血肉,是为作我们圣德的模范:「你们背起我的轭,跟我学吧……」(玛11:29)。「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经过我,谁也不能到父那里去」(若14:6)。在显圣容的山上,圣父命令说:「你们要听从他!」(谷9:7)。事实上,他是真福的典范和新诫命的准则:「你们该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若15:12)。这爱要求确实的自我奉献,去作他的追随者
  5. 圣言成了血肉,是为使我们「成为有分於天主性体的人」(伯後1:4):「因为这就是圣言成了人、天主子成了人子的理由:为使人进入与圣言共融和领受天主义子的名分後,成为天主的子女」。「原来天主子成了人,是为使我们成为天主」,「天主的独生子,为了要使我们分享他的天主性,便取了我们的人性,为的是成了人之後的他,能使人成为天主」。
    二、圣言降生成人
  6. 再引用圣若望的话:「圣言成了血肉」(若1:14)时,是把天主圣子取人性,为在人性内救我们这一事实称为「道成人身」(incarnation)。教会以圣保禄所记载的一首歌曲来赞颂降生的奥迹:
    你们该怀有基督耶稣所怀有的心情:他虽具有天主的形体,并没有以自己与天主同等,为应当把持不舍的,却使自己空虚,取了奴仆的形体,与人相似,形状也一见如人;他贬抑自己,听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斐2:5-8)。
  7. 希伯来书也谈及同样的奥迹:
    为此,基督一进入世界便说:牺牲和素祭,已非所要,却给我预备了一个身体。全燔祭和赎罪祭,已非所喜,於是我说:看,我已来到……为承行的旨意(希10:5-7)。
  8. 信奉天主子真的降生成人,乃识别基督徒信仰的标记:「你们凭此可认出天主的神:凡明认耶稣为默西亚,且在肉身内降世的神,便是出於天主」(若一4:2)。这是教会一开始就有的令人欣喜的信念,致使她高唱「伟大的虔敬奥迹」:「他出现於肉身」(弟前3:16)。
    三、真天主又是真人
  9. 天主子降生成人是唯一及无与伦比的事件,但并不是说耶稣基督一部分是天主,一部分是人;也不是天主性和人性的模糊的混合产物。他确实成了人,但仍是真正的天主。耶稣基督是真天主,又是真人。教会在最初的几个世纪里,必须维护和澄清这端信德的真理,以对抗那些想把它歪曲的异端。
  10. 最初的异端倒不是否认基督的天主性,而是否认他的人性(唯识主义的幻象论)。从宗徒时代起,基督徒的信仰就强调天主子「在肉身内」的真正降生。但到了第三世纪,教会必须在安提约基召开的会议中,驳斥保禄.撒莫撒达(Paul of Samosata),声明耶稣基督是因本性、而非因继嗣而成为天主子。325年的第一届尼西亚大公会议,在其信经中宣认天主子是「圣父所生,而非圣父所造,与圣父同性同体」,并谴责了亚略(Arius),他认为「天主子来自虚无」,而且是「与圣父非同性同体的」。
  11. 奈斯多略的异端认为,在基督内一个属人的位格与天主子属神的位格结合。与他持相反意见的,是圣济利禄.亚历山大和431 年於厄弗所召开的第三届大公会议,他们宣认「圣言在其位格内,跟那具有理性灵魂的肉体结合为一的时候,便成了人」基督的人性除了天主子的属神位格外,别无其他的主体,而这人性是他在受孕时摄取而成为自己的。因此,厄弗所大公会议於431年宣认,玛利亚由於在自己胎中怀了成为人的天主子,故确实成了天主的母亲:「说她是天主之母……当然不是说圣言的性体或其天主性,是出生於圣童贞。而是说,那个由她所生的具有理性灵魂的圣肉身,已与天主圣言合成一位,故圣言按肉身而言,可说是受生的那一位」。
  12. 基督一性论者声称,基督的人性,由於被天主子的属神位格所摄取,便停止存在。驳斥这项异端的,有451 年在加采东召开的第四届大公会议,它这样宣认:
    步武圣教长的後尘,我们一致教导人相信:同一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具有完全的天主性和完全的人性,是真天主而又是真人,即具有理性的灵魂和肉身,按其天主性而论,与圣父同一性体;按人性而论,则与我们同一性体,即「在各方面与我们相似,只是没有罪过」(希4:15)。他按天主性而论,是在万世之前,由圣父所生;但按人性而论,则在近世,为了我们并为了我们的得救,由天主之母童贞玛利亚所生。

    我们该承认:在同一基督、主、独生子身上,具有两个本性,彼此毫不混淆、毫不变更、毫不分割、毫不相离。但两个本性的区别绝不因它们的结合而消失,反而能保持各自的特性,结合在同一个位格和主体内。
  13. 自从加采东大公会议後,有些人把基督的人性视作一个位格主体。为驳斥这些人,553年在君士坦丁堡召开的第五届大公会议,发表了有关基督的声明:「只有一个主体(或位格)……就是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圣三中的一位」,因此,在基督人性内的一切,都应归属於他的天主性位格,作为自己的主体,不但是奇迹,而且也包括痛苦甚至死亡:「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其肉体被钉於十字架上者,乃是真天主、荣耀的主和圣三中的一位」。
  14. 这样,教会宣认耶稣是不可分的真天主和真人。他确实是天主子,成了人、成为我们的弟兄,但并不因此而中止其为天主、我们的主:
    罗马礼仪唱道:「过去所有的,如今仍保存;过去没有的,如今则摄取」。金口圣若望的礼仪则这样歌颂和咏唱:「啊,天主的独生子和圣言!是不死不灭的,但为了我们的得救,却甘愿在天主圣母童贞玛利亚胎中降生成人。是永恒不变的,却成了人并被人钉死。啊,基督天主!以的死亡战胜了死亡,是圣三中的一位,与圣父圣神同受光荣,求拯救我们」!
    四、天主圣子如何是人
  15. 由於在圣子降生的奥妙结合中「人性被摄取,但并不因此而消失」,使得教会在过去的世纪中,承认基督人性的完整事实,它具有理智和意志的各项功能;教会同样一有机会就提醒我们,基督的人性隶属於摄取它的天主子的属神位格。他在这人性内所是和所做的一切,都来自「圣三中的一位」。因此,天主子把他在圣三内的位格存在方式,传授给他的人性。故此,在其灵魂内一如在其肉身上,基督都以人的方式表达圣三的属神举止。
    天主圣子……用人的手工作,用人的理智思想,用人的意志行动,用人的心去爱。他由童贞玛利亚诞生,确实成了我们中的一个,除了罪恶外,完全与我们相似。
    基督的灵魂和他人性的知识
  16. 亚坡林.劳提西亚(Apollinarius of Laodicaea)认为,圣言在基督内取代了灵魂或神魂的位置。针对这项错误,教会宣认永远的圣子,也取了一个人的理性灵魂。
  17. 天主子所摄取的人性灵魂,具有真正人类的知识。由於是人的知识,它本身不可能是无限的,它要在时空内按它生存的历史情况下运作。为这缘故,天主子成了人後,能够「在智慧、年龄和恩宠上,渐渐地增长」(路2:52),而且也须询问一些在人生处境下靠经验才能获知的事情。这完全符合他取了「奴仆形体」(斐2:7),甘愿贬抑自己的事实。
  18. 不过,同时,天主子的这种真正人性的知识,表达了他位格的属神生命。「天主子的人性,不是凭自己,而是凭它与圣言的结合,在基督的位格内,认识及显示那一切适合於天主的事情」。首先,就是成了人的天主子,对其天父的那种亲密和直接的认识。天主子即使在他的人性认知中,也显示出属神的洞悉力,透视人心中隐密的思想。
  19. 由於基督的人性知识与天主性的智慧结合於降生圣言的位格中,基督完全明白他要来启示的永恒计划。 他在这领域说不知道的事,在别处却声明他没有使命予以揭露。
    基督的人性意志
  20. 同样,教会在第六届大公会议中,宣认基督有两个意志和自然地有两个本性的运作,即天主性的和人性的,两者并不对抗,却互相合作,务使降生的圣言,听从父命,以人性愿意接受他跟天主圣父和圣神,为了我们的得救所决定的一切。基督的人性意志,「绝不抗拒或勉强追随,反倒甘心服从全能天主的意愿」。
    基督的真正的肉身
  21. 由於圣言成了血肉,取了真正的人性,基督的肉身就有了局限,因此基督人性的外貌可被「描绘出来」(迦3:1)。在第七届大公会议上,教会承认以「可敬而神圣的形象」去表达基督是合法的。
  22. 同时,教会时常在耶稣身上,明认「那不可见的圣言出现在我们有形的肉身上」。事实上,基督肉身的个人特徵,表达出天主子的属神位格。这些特徵构成了他肉身的轮廓,以致可描绘在一张圣像上而受人尊崇,因为尊崇圣像的信徒,「实际上是尊崇那圣像所表现的人物」。
    降生成人的圣言的心
  23. 耶稣在他的生活、痛苦和受难中,认识并爱了我们每一个人和所有的人,并为了我们每人奉献了自己:「天主子爱了我,且为我舍弃了自己」(迦2:20)。他以人的心爱了我们众人。为此,为了我们的罪和我们的得救而被刺透的耶稣圣心,「是被视为那无限慈爱的主要标记和象徵,神圣的救赎主就是以这爱不断地爱永恒圣父和所有的人」。
    撮要
  24. 到了天主所定的时刻, 圣父的独生子、永远的圣言, 即圣父的圣言和实体肖象降生成人,取了人性,并不失落他的天主性。
  25. 耶稣基督在其唯一的天主性位格中,是真天主又是真人;为这缘故,他是天主与人之间的唯一中保。
  26. 耶稣基督有两个本性,即天主性和人性;两者并不相混淆,却结合於天主圣子唯一的位格中。
  27. 基督由於是真天主和真人,便具有完全符合和顺从天主理智和意志的人性理智和意志,而天主的理智和意志是他与圣父和圣神所共享的。
  28. 因此,降生成人是天主性和人性在圣言的唯一位格内奇妙结合的奥迹。

第三条

第二节

「因圣神降孕,由童贞玛利亚诞生」

    一、因圣神降孕
  1. 天使向玛利亚报喜,揭开「时期圆满」(迦4:4)的序幕,就是恩许的实现和准备工作的完成。玛利亚奉召去孕育那位「在他内住有整个圆满的天主性者」(哥2:9)。对她的疑问「这事怎能成就?因为我不认识男人」(路1:34),天主给的回应是藉圣神的能力:「圣神要临於你」(路1:35)。
  2. 圣神的使命常联合於圣子的使命,并与之配合,圣神既是「主及赋予生命者」,他被派遣是为圣化童贞玛利亚的母胎并使她具有生育天主的能力、怀孕圣父的永生之子,而圣子在她胎中取得人性。
  3. 圣父的独生子,由於在童贞玛利亚胎中受孕成人,就是「受傅者——基督」,他在人生的开始,便是「基督」,即在他人性生命的开端受圣神所傅油,纵使这种身分是逐步地向牧童、贤士、洗者若翰及门徒们显示出来。所以耶稣基督的整个生命,都显示出「天主怎样以圣神和德能给他傅了油」(宗10:38)。
    二、由童贞玛利亚诞生
  4. 有关玛利亚的公教信仰,是基於有关基督的公教信仰,但有关玛利亚的公教教导,却阐明了有关基督的公教信仰。
    玛利亚的预选
  5. 「天主派遣了自己的儿子来」(迦4:4),但为给他预备一个身体,他愿意和一个受造物自由合作。因此,天主从永远就选择了一位以色列的女儿,一位住在加里肋亚.纳匝肋的犹太少女,成为自己圣子的母亲,「她是一位已与达味家族中一位名叫若瑟的男子订了婚的童贞女,童贞女的名字叫玛利亚」(路1:26-27):
    仁慈的天父愿意圣子在降生成人之前,先取得那已被预定为母亲者的同意。这样正如过去是一位女人促成了死亡,同样也是一位女人促成了生命的来临。
  6. 在旧约的历史中,玛利亚的使命曾由一些圣善的女人予以准备。起初有厄娃:虽然她背了命,但获得了恩许,她的一位後裔要战胜那恶者,并且要成为众生之母。由於这个恩许,撒辣虽已年老也怀孕了一个儿子。天主为显示他忠於其恩许,相反一切人性的期望,选择那被视为无能和软弱的:撒慕尔的母亲亚纳、德波辣、卢德、友弟德、艾斯德尔及许多其他妇女。玛利亚「在那些诚心期望并承受天主救恩的卑微贫苦人中,高居首位……这位杰出的熙雍女儿,在长期的企盼恩许後,时期终於届满,奠立新的救恩秩序」。
    始胎无染原罪
  7. 为能成为救主之母,玛利亚「从天主那里,领有各种相称於这项崇高职位的恩赐」。加俾额尔天使在给她报告喜讯时,向她请安说:「充满恩宠者」(路1:28)。事实上,玛利亚为能以信德自由地同意给她传报的召叫,必须得到天主恩宠的完全支持。
  8. 在过去的世纪中,教会意识到玛利亚既充满了恩宠,在她受孕时就已蒙受了救赎。这就是教宗比约九世於1854年所宣布的始胎无染原罪的信条:
    荣福童贞玛利亚,曾因全能天主的圣宠和特恩,看在人类的救主耶稣基督的功绩分上,在其受孕之始就被保护,未受原罪的任何污染。
  9. 玛利亚在「受孕之始便赋有的这些独特的圣德光辉」,完全是来自基督;她是「因自己圣子的功劳,奇妙地获得了救赎之恩」。圣父「在天上,在基督内,以各种属神的福分,祝福了她」(弗1:3),超越任何受造物。天主「在创世以前」,已在基督内拣选了她,为使她「在天主面前,藉着爱而成为圣洁无瑕的」(弗1:4)。
  10. 东方传统的教父们,称天主之母为「全然圣善的」(Panhaghia),尊崇她为「没有丝毫罪污,好像被圣神塑成的一个全新的受造物」。玛利亚因天主的恩宠,在她的一生中,从未犯过任何本罪。
    「愿的话成就於我」
  11. 玛利亚接获天使报讯,她将要藉圣神的德能生下「至高者的儿子」。虽然她不认识男人,但她仍以「信德的服从」(罗1:5)回应,深信「在天主前没有不可能的事」:「看!上主的婢女,愿照你的话成就於我吧!」(路1:37-38)。这样,由於同意了天主的话,「玛利亚成了耶稣的母亲,全心接受了天主救世的旨意,不受任何罪恶的阻碍,并整个献身於她的圣子和其事业,与他一起,在他权下,藉全能天主的恩宠,为救赎的奥迹服务」
    正如圣依勒内所说的:「她因服从而成为自己和全人类得救的原因」。不少古代的教父,也同他一起强调:「厄娃抗命的死结,因玛利亚的服从而解开;贞女厄娃因缺乏信心所束缚的,也因贞女玛利亚的信心而获得了释放」。他们把玛利亚与厄娃比较,称玛利亚为「众生者的母亲」,并多次声称说:「因厄娃而死亡,因玛利亚而获得生命」。
    玛利亚  天主之母
  12. 在福音中玛利亚被称为「耶稣的母亲」(若2:1; 19:25) ,在她的圣子诞生前,在圣神的感动下,她也被称为「吾主的母亲」(路1:43)。因为,玛利亚藉圣神的工作所怀孕成人的,并且按肉身而言,真实地成了她儿子的那一位,就是圣父的永生之子、圣三的第二位。教会承认玛利亚确实是天主之母(Theotokos)。
    玛利亚  童贞女
  13. 在最初表达信仰的条文中,教会就宣认耶稣是只凭圣神的能力,在童贞玛利亚的胎中受孕,而且也肯定了这事的具体状况:耶稣是「非由男人精子,而是藉圣神之功」所受孕的。在贞女怀孕这件事上,教父们看作是一个标记,认为他确是天主之子,带着一个与我们相同的人性来到世上:
    圣依纳爵.安提约基(第二世纪初)说:「关於我们的主,你们坚决相信,他按肉身而言,确是生於达味的後裔;天主子依照天主的旨意和能力,确实生於一位贞女……按其肉身,确实在般雀比拉多执政时,为我们被钉在十字架上……确实受了苦难,也确实复活了」。
  14. 福音的叙述认为贞女怀孕是件属神的工作,超越任何理智和人类的能力,天使对若瑟这样说:「那在她内受生的,是出於圣神」(玛1:20),这是指他的未婚妻玛利亚。教会在这事上,看到了天主藉先知依撒意亚的口所作的许诺获得实现:「看,有位贞女要怀孕生子。」
  15. 马尔谷福音及一些新约书信没有提及玛利亚童贞怀孕一事,有时会引起疑惑。有人甚至会问,这是否只是传说而已,或毫无历史根据的神学构思。关於这疑问,必须回答:对耶稣由贞女怀孕的信仰,曾在非信徒、犹太人和外教人那里,遇到了强烈的反对、嘲笑和误解;它在其他民族的神话里找不到动机,也不能符合当时的思想。这事的意义只有通过信仰才能了解,信仰在那「各奥迹相互的关连」上,即在基督的全部奥迹中,由他的降生至他的复活,看到这种意义。圣依纳爵.安提约基对这种关系作证说:「此世的元首忽视玛利亚的童贞和生育,正如他忽视主的死亡:三个响亮的奥迹都是在天主的缄默中完成的」。
    玛利亚  终身童贞
  16. 对贞女生子这分信仰的深化,使教会宣认,即使在生下成为人的天主子後,玛利亚仍保持着真实和永久的童贞。因为基督的诞生「并未损害她童贞的完整,反而予以圣化」。教会的礼仪庆祝玛利亚为「终身童贞」(Aeiparthenos)。
  17. 这称号有时引起反驳,乃因圣经曾提及耶稣的兄弟姊妹。教会时常认为这些章节并不指童贞玛利亚的其他儿子:因为雅各伯和若瑟,「耶稣的兄弟」(玛13:55),乃是基督的一个门徒玛利亚的儿子,她就是被强调地称为「另一个玛利亚」的那位(玛28:1)。依照旧约并不罕见的表达方式,兄弟是指耶稣的近亲。
  18. 耶稣是玛利亚的独生子。可是玛利亚的精神母性却扩展到他来拯救的所有的人:「她生了一个儿子,天主使『他在众多弟兄中作长子』(罗8:29),他们就是信徒们,玛利亚以母爱,协助他们诞生和培育的工作」。
    在天主计划中玛利亚的童贞母性
  19. 在整体的启示的脉络中,信德的眼光发现天主在其救世计划中,要他圣子生於一位贞女的奥秘理由。这些理由既关乎基督本身和救赎的使命,也关乎玛利亚对这使命的接纳,以造福众人。
  20. 玛利亚的童贞显示出天主在降生奥迹中的绝对主动性。耶稣只以天主为父。「他所摄取的人性,从未使他与圣父分离……按天主性而言,他是天父的亲生子,按人性而言,他是圣母的亲生子,但无论按天主性或人性,他总是天主子」。
  21. 耶稣是因圣神的庇荫而在童贞玛利亚的胎中降孕,因为他是展开新创造的那个新亚当:「第一个人出於地,属於土,第二个人出於天」(格前15:47)。基督的人性在他降孕时,便充满了圣神,因为天主「把圣神无限量地赏赐了他」(若3:34)。从他——被救赎人类的元首——的「满盈」中,「我们都领受了恩宠,而且恩宠上加恩宠」(若1:16)。
  22. 新亚当、耶稣由童贞女降孕,开始了因信德而在圣神内的嗣子的新生。「这事怎能成就呢?」(路1:34)。分享天主的生命,「不是由血气、也不是由肉欲、也不是由男欲,而是由天主」(若1:13)而来。接受这生命的方式是童贞的,因为这生命完全是由圣神赏赐给人的。人类蒙召与天主缔结婚约的意义,在玛利亚的童贞母性上完全实现了。
  23. 玛利亚是贞女,因她的童贞是信德的标记,表示她「不受任何疑虑动摇」的信德及她完全献身以顺从天主的意愿 。因她的信德,她成了救主之母:「玛利亚接受基督信仰时,比怀孕基督肉身时更为有福」。
  24. 玛利亚既是童贞女又是母亲,因她是教会的形象和最完美的实现:「教会……由於忠信接受天主的圣道,也成为母亲;教会藉着讲道和圣洗把不朽的新生命带给那由圣神所孕育、天主所产生的子女。教会也是贞女,她完全遵守着对净配许过的诺言」。
    撮要
  25. 在厄娃的後裔中,天主拣选了童贞玛利亚为其圣子的母亲。这位「满被圣宠者」是「救赎的最卓越成果」;在她受孕之始,便已完全免於原罪的玷污,并在她一生中,绝无任何本罪。
  26. 玛利亚确实是「天主之母」,因为她是降生成人的永远天主子的母亲,而圣子本身就是天主。
  27. 玛利亚「在受孕、怀胎和生育圣子时都保持着童贞,她是童贞母亲和永远的贞女」;她整个的存有是「上主的婢女」(路1:38)。
  28. 童贞玛利亚「以自由的信德和服从,与天主救人的计划合作」。她「以整个人类的名义」说了「愿你的旨意承行」。因了她的服从,她成了新的厄娃,众生之母。
第三节

基督生平的奥迹

  1. 关於基督的生平,信经只谈及降生奥迹(降孕及诞生)和逾越奥越奥迹 (受难、被钉、死亡、埋葬、下降阴府、复活及升天)。对耶稣的隐居生活和公开生活的奥迹,则并未明确地提及,然而有关耶稣降生和逾越的信仰条文,能够阐明基督的整个尘世生活。「论及耶稣所行所教的一切,直到他……被接去的那一天」(宗1:1-2),我们都该在降生和逾越奥迹的光照下去观看。
  2. 教理讲授可按情况而发挥耶稣奥迹的所有丰富内涵,这里只指出基督生平各项奥迹的某些共同因素(一),以勾画耶稣的隐居生活(二)和公开生活(三)的主要奥迹。
    一、基督的整个生平是奥迹
  3. 许多有关耶稣的事,可引起人们好奇的,没有记载在福音中。对於他在纳匝肋的生活,几乎只字不提;就连他的公开生活,也有一大部分没有叙述。那些记载在福音中的,是「为叫你们信耶稣是默西亚,天主子;并使你们信的人,赖他的名获得生命」(若20:31)。
  4. 福音是由一些最先信奉耶稣的人所写的,他们愿意与别人分享他们的信仰。由於藉信仰认识了耶稣是谁,在他的整个尘世生命中,他们能察觉并使人察觉他奥迹的痕迹。从他诞生时用的襁褓,直到他受难时饮的酸醋,以及复活时留下的殓布,在耶稣的生平中都是他奥迹的标记。透过他的举止、他的奇迹、他的言语,显示了「在他内,真实地住有整个圆满的天主性」(哥2:9)。这样,他的人性显示出是「圣事」,即是他天主性和他所带来之救恩的标记和工具;在他尘世生活中可见的事,都引人察觉他那天主子的身分和他救赎使命的不可见的奥迹。
    耶稣奥迹的共同点
  5. 耶稣的一生都在启示天父:他的言语和行动、他的缄默和痛苦以及他的生活和谈话的方式。耶稣可以说:「谁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若14:9),而圣父也可以说:「这是我的儿子,我所拣选的,你们要听从他!」(路9:35)。由於我们的主降生成人,为承行父的旨意,他奥迹的最小痕迹也给我们显示「天主对我们的爱」(若一4:9)。
  6. 耶稣的一生都是救赎的奥迹。救赎主要是十字架上流血的成果,但这奥迹是在基督整个的生命内运作:他降生时成了穷人,藉此使我们因他的贫困而成为富有的;他在隐居生活中,以服从赔补我们的悖逆;他用他的话净化他的听众;他藉着治病和驱魔,「承受了我们的脆弱,担荷了我们的疾病」(玛8:17);他以复活使我们成义。
  7. 耶稣的一生都是「将万有总归於他身上」的奥迹。耶稣所言、所行、所受的一切痛苦,其目的都在於使堕落的人类恢复其原始的召叫:
    当基督降生成人後,他把人类的悠久历史总归於自己身上,并为我们开辟了达到救恩的捷径。这样,我们在耶稣基督身上,将重新获得我们在亚当身上所失去的,即是成为天主的肖象与模样。也正因此,基督才经过了生命的各阶段,藉此恢复众人与天主的共融。
    我们与耶稣奥迹的共融
  8. 基督的整个丰饶「是为每个人的,并成为每个人的财富」基督并非为自己,而是为我们活了他的一生:从他「为了我们人类,并为了我们得救」的降生,直到「为了我们的罪」(格前15:3)的死亡,及「为了使我们成义」(罗4:25)的复活。即使现在,他也是「我们在父那里的护慰者」(若一2:1),「因为他常活着,为我们转求」(希7:25)。他藉着一次而永远地为我们所做所受的一切痛苦,常「在天主面前,为我们转求」(希9:24)。
  9. 耶稣在他的一生中,显示出他是我们的模范:他是「完美的人」,邀请我们成为他的门徒而追随他;他藉他的谦卑,给了我们一个可效法的榜样;藉他的祈祷,吸引我们祈祷;藉他的贫穷,叫我们自愿地接受贫乏和迫害。
  10. 基督所生活过的一切,他要我们能在他内活出来,而他也要在我们内将之活出来。「天主子藉着降生成人,在某种程度上与每个人结合」。我们奉召与他形成一体;他为了我们并为作我们的模范,把他在肉身上所生活过的一切,传授给我们,因为我们是他的肢体:
    我们应在我们身上延续,并完成基督生活的各个阶段和种种奥迹,也该时常祈求他,使他的奥迹在我们身上,也在他整个教会中得以圆满完成……因为天主圣子愿意我们分享他的奥迹,使他的奥迹在我们身上,以及在他整个教会里扩展和延续,他这样做,是藉他愿意施予的恩宠,和藉着他利用这些奥迹在我们身上发挥的效应。这就是他愿意在我们身上完成这些奥迹的途径。
    二、耶稣童年和隐居生活的奥迹
    预备期
  11. 天主子来到世上是如此重要的事,以致天主愿意用很多世纪作准备。他把「先前盟约」(希9:15)的仪式、牺牲、形象和象徵,都集中在基督身上;又藉在以色列不断出现的先知,加以宣布;此外,也在外邦人的心中激发对他来临的隐约期待。
  12. 洗者圣若翰是主的直接前驱,被派来给他准备道路。他是「至高者的先知」(路1:76),是众先知中最大的,也是最後的一个;他揭开了福音的序幕;他在母亲的胎中,便已接纳基督的来临。他成为「新郎的朋友」(若3:29)而觉得非常高兴,并指出基督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若1:29)。他以「厄里亚的精神和能力」(路1:17)走在耶稣前面,他以宣讲及使人悔改的洗礼,最後藉殉道为他作了见证。
  13. 教会每年在举行将临期礼仪时,就在实现对默西亚的这种期待:藉着参与对救主第一次来临的长期准备,激发信徒们对他第二次来临的热切愿望。教会藉着庆祝前驱的诞生和殉道,认同他的愿望:「他应该兴盛,我却应该衰微」(若3:30)。
    圣诞的奥迹
  14. 耶稣生於贫苦的家庭、在一个卑陋的马槽中诞生;纯的牧人们就是这事的首批见证人。在这样的贫穷环境中显示了上天的光荣。教会不断地歌颂那一夜的光荣:
    今天贞女给世界带来永恒,大地给至高者献出马棚。

    天使欢唱,牧童颂扬,星光前导,贤士来朝。

    为了我们而诞生,永恒的天主,小小的圣婴! 
  15. 在天主前「变成像婴孩那样」,乃是进入天国的条件;因此我们必须自谦,变成小孩;而且,还须「由上而生」(若3:7),即由天主而生,好「成为天主的子女」(若1:12)。当基督在我们内「形成」时,圣诞的奥迹就在我们内完成了。圣诞就是这种「奇妙交换」的奥迹:
    多麽令人叹赏的交换!人类的创造者取了有灵的肉躯,甘愿生於童贞女,不由人道而出生,将自己的天主性赐给了我们。
    耶稣童年的奥迹
  16. 耶稣於诞生後第八天所受的割损礼,乃表明他隶属亚巴郎的後裔、隶属盟约的子民、服从法律并有参与以色列敬礼的资格,这些敬礼,他以後一生都会参与。这个割损标记乃是「基督受割损」,即洗礼的预象。
  17. 主显节显示耶稣是以色列的默西亚、天主子,以及世界的救主。此庆节将耶稣在约旦河受洗和加纳婚宴,连同东方「贤士」来朝拜耶稣的事件一起庆祝。在这些代表四周其他民族的「贤士」身上,福音看到了那些因圣言降生成人而接受了救恩喜讯的国家的初果。贤士们到耶路撒冷来朝拜犹太人的君王,显示出他们在达味之星的默西亚之光照下,到以色列来寻找将要成为万国之君的那一位。他们的来临是在表明,除非转向犹太人并接受他们记载在旧约中有关默西亚的许诺,他们将不能认识耶稣,并朝拜他为天主之子和世界的救主。主显节显示「天下万民都进入古圣祖们之家」并获得以色列人的尊荣。
  18. 献耶稣於圣殿,显示他是属於上主的首生子。西默盎和亚纳代表整个以色列人的期待,前来与他们的救主相遇 (拜占廷的传统如此称呼这事件)。耶稣被认为是期待已久的默西亚、「异邦的光明」和「以色列的荣耀」,但也是「反对的记号」。向玛利亚预告的痛苦利剑,宣布了另一种祭献,完美而独一的,即十字架的祭献;这祭献将给予「天主在万民之前早准备好的」救恩。
  19. 逃往埃及和无罪婴孩遭屠杀,显示黑暗向光明作出反抗:「他来到了自己的领域,自己的人却没有接受他」(若1:11)。基督的一生带着受迫害的记号。他自己的人将与他分担这个命运他从埃及回来使人想起出谷事件,并表明耶稣是决定性的解救者。
    耶稣隐居生活的奥迹
  20. 在耶稣的大半生中,他都体验极大多数人所处的生活环境:过着平凡日子,毫不显赫,从事手工,履行犹太的宗教生活,服从上主的法律,在团体中过活。关於这整段时期,只给我们启示耶稣「属他父母管辖」,并「在天主和人前的恩宠上,渐渐地增长」(路2:51-52)。
  21. 耶稣在服从他的母亲和养父时,完善地遵守了天主第四诫。这种服从是他以赤子之情服从天父的在世肖象。耶稣每天对若瑟和玛利亚的服从,宣示并提前了圣周四的服从:「不要随我的意愿……」(路22:42)。基督在日常隐居生活的服从,已展开了那因亚当的抗命而破坏的重建工程。
  22. 纳匝肋的隐居生活,容许每人能在日常生活的最平凡方式上,与耶稣共融:
    纳匝肋的圣家是一所学校,在那里我们开始学习耶稣的生活,这是让我们学习福音的学校……首先它给我们的一课是静默,但愿我们恢复对静默的重视,这是心灵上不可缺少的宁静气氛……另一课是家庭生活,纳匝肋教导我们甚麽是家庭,甚麽是爱的交流,甚麽是家庭简而平实的美,以及其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特点……;另一课是工作,啊!纳匝肋「木匠之子」的家!在你这里,我们希望了解并宣告那虽严厉却具救赎效能的劳作……;最後,我们要向全世界的工人致敬,并向他们推荐一位伟大的模范,就是他们那位身为天主子的长兄。
  23. 在圣殿中寻回耶稣是打破了福音有关耶稣隐居生活缄默的唯一事件。在这事上,耶稣使人约略看到他那完全献身於天主子使命的奥秘:「你们不知道我必须在我父亲那里吗?」(路2:49)玛利亚和若瑟「不明白」他的话,但以信德接受了,而玛利亚则在耶稣的整个隐居生活内,「把这一切默存在心中」(路2:51)。
    三、耶稣公开生活的奥迹
    耶稣受洗
  24. 耶稣的公开生活,是若翰在约但河为他授洗时开始的。若翰「宣讲悔改的洗礼,为得罪之赦」(路3:3) 。一大群罪人:税吏、军人、法利塞人、撒杜塞人及娼妓,都到他那里去受洗。连耶稣也来受洗,若翰犹豫不决,但耶稣坚持着,终於受了洗。於是圣神藉鸽子的形象,停在耶稣身上,「并有声音从天上」说:「这是我的爱子」。这是耶稣作为以色列的默西亚和天主子的显示(Epiphany)。
  25. 耶稣受洗,是他接受及开始他那受苦仆人的使命。他让自己与罪人们并列,他已是「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若1:29),并提前了他那残酷死亡的「洗礼」,他来原是为了「完成全义」(玛3:15),就是完全服从天父的旨意:为赦免我们的罪而甘愿为爱的缘故接受死亡的洗礼。对他的这种接受,父的声音宣告说,完全喜爱他的儿子。耶稣自成孕之初已完全充满的圣神,从天降下及停留在他身上>。耶稣为全人类将是圣神的泉源。他受洗时,因亚当的罪而被关闭的「天为他打开了」(玛3:16);水也因耶稣和圣神的降下而被圣化,是新创造的前奏。
  26. 基督徒藉圣洗圣事而与基督同化,他藉自己的洗礼提前了他的死亡和复活。基督徒应进入谦卑的自我贬抑和悔改的奥迹,与耶稣一起浸入水中,好能同他一起上来,由水和圣神而重生,在圣子内,成为圣父锺爱的儿子,「在新生活中度生」(罗6:4):
    我们藉洗礼与基督一同进入坟墓,好能与他一起复活;我们与他一起下降,好能与他一起上升;我们与他一起上升,好能与他一起受显扬。

    在基督身上所发生的一切使我们明白,在浸水後,圣神从高天飞向我们,并且有父的声音接纳我们,成为天主的子女。
    耶稣受诱惑
  27. 福音叙述耶稣在接受若翰的洗礼後,随即有一段时期独自退居旷野:耶稣在「圣神的催促」下,留在旷野里禁食四十天之久,与野兽在一起,并有天使服侍他。这段时期行将结束之际,魔鬼前来三次诱惑他,企图动摇他以天主为父的态度。耶稣击退了这些攻击——它实际上综合了亚当在乐园里及以色列在旷野中所受的诱惑,於是魔鬼就离开他,「再等时机」(路4:13)。
  28. 圣史们揭露了这宗奥妙事件的救赎意义。耶稣是新的亚当,在受诱时屹立不摇,而第一个亚当则顺从了诱惑。耶稣完全履行了以色列的使命:一反过去在四十年旷野旅途中激怒天主的人 基督显示自己为天主的仆人,在一切事上服从天主的旨意。这样,耶稣就成了魔鬼的征服者:他把「壮士捆起来」,然後劫掠他的家。耶稣在旷野里对诱惑者所取得的胜利,提前了他藉苦难所取得的胜利,这苦难是他以赤子之爱服从天父的至高表现。
  29. 耶稣所受的诱惑,显示出天主子是默西亚的意义是甚麽,它与撒殚给他提出的以及人们希望给他的那种意义截然不同。因此,基督为我们战胜了那诱惑者:「因为我们所有的,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们弱点的大司祭,而是一位在各方面与我们相似,受过试探的,只是没有罪过」(希4:15)。教会每年藉四十天的四旬期,与耶稣在旷野的奥迹联系一起。
    「天国已临近」
  30. 「若翰被监禁後,耶稣来到加里肋亚,宣讲天主的福音说:『时期已满,天主的国临近了,你们悔改,信从福音吧!』」(谷1:15)。「基督为承行圣父的旨意,在世上揭示了天国」,如今,圣父的旨意是「提拔人类,分享天主的生命」。他为进行此事,把人类聚集到他的圣子、耶稣基督身边。这个会众就是教会,她在世上成了「天国的幼芽和开端」。
  31. 基督是在「天主之家」聚会的人群的中心。他以自己的言语、藉昭示天国的徵兆,并派遣门徒,召集人们来到他身边。他尤其藉自己逾越的伟大奥迹:即是他在十字架上的死亡和复活,实现他神国的来临:「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来时,便要吸引众人来归向我」(若12:32)。「所有的人都奉召与基督合一」。
    天国的宣告
  32. 所有的人都被召进入天国。此默西亚王国首先宣告给以色列的子民,但这是为接纳天下万邦的人民而建立的。为能进去,必须接受耶稣的训诲:
    主的训言好比播在田里的种子:凡以信德聆听训言,加入基督小小羊群的,就接受了天主之国。然後种子就以本身的能力发芽茁壮,直到成熟。
  33. 天国属於贫穷人和弱小者,即那些以谦虚的心去接受它的人。耶稣被派遣,「是为向贫穷人传报喜讯」(路4:18)。他称他们为有福的,因为「天国是他们的」(玛5:3);天父喜欢把那些对智慧和明达的人所隐瞒的事,启示给「小孩子」。耶稣从马槽到十字架,一直分担穷人的生涯;他忍受饥饿、口渴和贫乏。而且,他更与各类的穷人认同,并把为他们所作的爱德善工,作为进入天国的条件。
  34. 耶稣邀请罪人去赴天国的喜宴:「我不是来召义人,而是召罪人」 (谷2:17)。他请他们悔改,否则不能进入天国,但在言行中却向他们显示天父对他们的无限仁慈,以及「对一个罪人的悔改,在天上所有的欢乐」(路15:7)是极大的。这种爱情的最好证明,就是他为「赦免罪过」(玛26:28)将牺牲自己的生命。
  35. 比喻是耶稣训诲的特色,他用来召叫人进入天国。他利用比喻请人赴天国喜宴,但也要求一个基本的选择:为获得天国,必须「卖掉」所有的一切;只凭口说不够,还需有行动比喻对人来说有如镜子:他像一块旱地,或是像一块好地接受圣言呢?他如何利用所接受的天赋呢? 耶稣和天国在此世的临现,隐藏在这些比喻的核心。必须进入这天国,意即成为基督的门徒,才能「知道天国的奥秘」(玛13:11)。对於那些「外人」,一切都是谜。
    天国的徵兆
  36. 耶稣以许多「德能、奇迹和徵兆」(宗2:22),来证实自己的训诲,这些奇迹和徵兆显示出在他身上天国已临现了。它们证明耶稣就是所预许的默西亚。
  37. 耶稣所行的奇迹,证明是父派遣了他,它们促使人们信服他。那些以信心求他的人,他答允他们所求的。於是奇迹使人对那位履行天父事业者的信德,更为坚定:它们证实他是天主子,但也可能成为一些人绊倒的原因。奇迹不在於满足人们的好奇心或奇幻的愿望。虽然他的奇迹是这麽明显,但耶稣仍被某些人拒绝,甚至被人指控他藉魔鬼的能力行奇迹。
  38. 耶稣把一些人由饥饿、不义、疾病和死亡的人世痛苦中拯救出来,藉此展示了默西亚的徵兆;但他并非来消除此世的所有痛苦 ,而是把人类从更大的奴役,即罪恶的奴役中,拯救出来,因为罪恶妨碍他们作为天主子女的召叫,并造成世上种种的奴役。
  39. 天国的来临挫败了撒殚的王国:「如果我仗赖天主的神驱魔,那麽,天主的国已来到你们中间了」(玛12:28)。耶稣藉驱魔使一些人摆脱了魔鬼的控制,提前了耶稣对「这世界元首」(若12:31)的伟大胜利。天主的国将藉着基督的十字架而正式建立:「天主已在十字架上为王」。
    「天国的钥匙」
  40. 耶稣开始公开生活的时候,就拣选了十二个人同他一起,参与他的使命;他使他们分享自己的权力,派遣他们「去宣讲天主的国,并治好病人」(路9:2)。他们常与基督的国联合一起,因为基督透过他们领导教会:
    我将王权给你们预备下,正如我父给我预备了一样,为使你们在我的国里,一同在我的筵席上吃喝,并坐在宝座上,审判以色列十二支派(路22:29-30)。
  41. 在十二个宗徒中,伯多禄占首位,耶稣交给了他独特的使命。藉着圣父的启示,伯多禄宣认说:「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於是主对他说:「你是伯多禄(磐石),在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阴间的门决不能战胜她」(玛16:18)。基督「活石」(伯前2:4),确保他奠基於伯多禄的教会将战胜死亡的权势。伯多禄由於他所宣认的信仰,成为教会不可动摇的基石。他领有保持信仰完整和坚固自己弟兄的使命。
  42. 耶稣交给了伯多禄一项特殊的权力:「我要将天国的钥匙交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缚的,在天上也要被束缚;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释放」(玛16:19)。「掌钥的权能」是指治理天主之家,即教会的权力。「善牧」(若10:11)耶稣在复活後,确定了此项任务:「你牧放我的羊群」(若21:15-17)。「束缚和释放」的能力,是指他有权赦免罪过、宣布有关教义的见解及作出教会内有关纪律的决定。耶稣透过宗徒们的职务交给了教会此项权力,尤其是透过伯多禄的职务,只有他一个人明确地受托管理天国的钥匙。
    天国的预尝:耶稣显圣容
  43. 从伯多禄承认耶稣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那天起,师傅耶稣「就开始向门徒们说明: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去……要受许多痛苦,并将被杀,但第三天要复活」(玛16:21)。伯多禄反对此项预告,其他的宗徒根本无法明白。就在这脉络下,发生了耶稣显圣容的奇事。在一座高山上,耶稣显圣容於三位由他拣选的证人:伯多禄、雅各伯和若望。耶稣的面容和衣服发出光芒,并有梅瑟和厄里亚显现出来,谈论「耶稣的去世,即他在耶路撒冷必要完成的事」(路9:31)。有一片云彩遮蔽了他们,并有声音从天上说:「这是我的儿子,我所拣选的,你们要听从他!」(路9:35)。
  44. 耶稣只短暂地显露了他的圣容,以确定伯多禄所宣认的事。但同时也宣示了「为进入他的光荣」(路24:26),必须先经过耶路撒冷的十字架。梅瑟和厄里亚曾在山上见过天主的光荣;法律和先知曾预告默西亚的苦难。耶稣的苦难乃是父的旨意:子以天主仆人的身分去执行。云彩是指圣神的临在:「整个圣三都显现了:父以声音、子以人形、圣神以云彩」:
    高山之巅,显圣容,
    门徒目睹,既喜且惊,
    竭尽所能,默思尔荣。
    耶稣基督,天主圣言。
    尔後被钉,顿悟缘由,
    明白苦难,实自愿。
    毅然宣诵,明告世人,
    是父光,照射四方。
  45. 在开始公开生活前:受洗;在开始逾越节前:显圣容。耶稣的受洗「显示了我们第一次重生的奥迹:我们的洗礼」;而显圣容则「是第二次重生的圣事:我们的复活」。从现在开始,我们已藉着在基督奥体的圣事内活动的圣神,参与主的复活。耶稣显圣容使我们预尝基督光荣的来临,「他要改变我们卑贱的身体,相似他光荣的身体」(斐3:21)。但也提醒我们,「必须经过许多苦难,才能进入天主的国」(宗14:22):
    当伯多禄渴望与基督留在山上时,还不明了此事。啊,伯多禄!这分福气,基督是为你死後保留的。如今他却对你说:下去到世上劳碌,到世上服务,到世上被人侮辱和钉死。生命降下为被杀死,粮食降下为感受饥饿,道路降下为感到旅途辛劳,泉源降下为感受口渴,而你竟拒绝受苦吗?
    耶稣上耶路撒冷
  46. 「耶稣被接升天的日期就快要来到,他遂决意面朝耶路撒冷走去」(路9:51)。这项决定显示他上耶路撒冷准备受死。他三次宣布了他的苦难和复活。面朝耶路撒冷走去时,他说:「先知不宜死在耶路撒冷之外」(路13:33)。
  47. 耶稣提及了在耶路撒冷殉道的先知们,但仍不停地呼吁耶路撒冷回归到他那里去:「耶路撒冷!……我多少次愿意聚集你的子女,有如母鸡把自己的幼雏聚集在翅膀底下,但你却不愿意」(玛23:37b)。当他望见耶路撒冷时,他哀哭那城,再次表达了他心中的愿望说:「恨不得在这一天,你也知道有关你平安的事;但这事如今在你眼前是隐藏的」(路19:41-42)。
    耶稣以默西亚身分进耶路撒冷
  48. 耶路撒冷如何迎接自己的默西亚呢?耶稣几番拒绝了人民想立他为王的企图後,他选择了时间,详细地准备以默西亚身分进入「他祖先达味」(路1:32)的京城。人们欢呼他为带来救恩的达味之子(「贺三纳」解作「啊,请救我们吧!」,「请给我们救恩!」)。如今,「光荣的君王」(咏24:7-10) 骑着一匹驴驹进入自己的城:他没有用诡计和暴力,而是用那为真理作证的谦逊去征服熙雍的女子——他教会的象徵。为此,那天他王国的子民就是孩童和「天主的穷人」,他们就像天使们向牧人们所宣告的一般向他欢呼。他们的欢呼声:「因上主的名而来的,应受赞颂」(咏118:26),被教会用在感恩祭礼仪的「圣,圣,圣!」中,作为纪念主逾越的序幕。
  49. 耶稣荣进耶路撒冷显示出天国的来临,这是君王默西亚即将以自己死亡和复活的逾越去实现的王国。教会在圣枝主日藉着庆祝耶稣荣进耶路撒冷,开始伟大的圣周。
    撮要
  50. 「基督一生是持续不断的训诲:他的静默、他的奇迹、他的举止、他的祈祷、他对人类的慈爱、他对幼童和穷人的偏爱、他为救赎世界而在十字架上甘心作出的自我牺牲,以及他的复活,都实现他的话并完成他的启示」。
  51. 基督的门徒必须肖似他,直到基督在他们内形成。「为此我们被纳入他生活的奥迹内,效法他,归於他的死亡和复活,直到与他共享胜利。」
  52. 不论牧童或贤士,由於他们跪在白冷马槽前,并朝拜那隐藏在软弱婴儿身上的天主,才能在现世遇见天主。
  53. 耶稣藉着对玛利亚和若瑟的服从,及长期在纳匝肋的那种卑微工作,给我们树立在家庭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圣德榜样。
  54. 耶稣从他公开生活开始,在受洗时,就是整个献身於救赎工程的「仆人」,这工程将藉他苦难的「洗礼」而完成。
  55. 在旷野中所受的诱惑,显示耶稣——谦卑的默西亚,藉着完全顺从天父的救恩计划,而战胜撒殚。
  56. 基督在世上已为天国揭开序幕,「天国清楚地由基督的言行及临现昭示给人们」。教会就是这天国的幼芽和开端,它的钥匙交由圣伯多禄保管。
  57. 耶稣显圣容的目的,是巩固宗徒们的信德以面对苦难:登上「高山」是为准备登上加尔瓦略山。基督——教会之首,昭示其身体在圣事中所蕴藏和彰显的事:即“光荣的希望”(哥1:27)。
  58. 耶稣虽知道为了罪人的重大叛逆要接受残酷的死亡,但仍心甘情愿地上耶路撒冷去。
  59. 耶稣荣进耶路撒冷,显示君王默西亚神国的来临;他被儿童和心谦的人迎进他的京城後,准备以自己死而复活的逾越奥迹来实现此神国。
第四条

「耶稣基督在比拉多执政时蒙难,
被钉在十字架上,死而被安葬」

  1. 基督的十字架及复活的逾越奥迹,是宗徒们及後世教会应向世界宣扬的喜讯之核心。天主的救恩计划,藉着他圣子耶稣基督的赎罪死亡,「一次而永远地」完成了。
  2. 教会忠於耶稣在其逾越节前後对「全部经书所作的解释」:「默西亚不是必须受这些苦难,才进入他的光荣吗?」(路24:26-27,44-45)耶稣的苦难采取具体的历史性形态,由於他曾被「长老、司祭长和经师弃绝」(谷8:31),他们把他「交给外邦人戏弄、鞭打及钉死」(玛20:19)。
  3. 因此, 信仰能设法探讨福音书所忠实传递的,耶稣死亡的情形,并靠其他历史资料予以证明,这样能进一步地了解救赎的意义。
第一节

耶稣和以色列

  1. 在耶稣的公开活动初期,一些法利塞人和黑落德党人,联同一些司祭和经师,就已商讨要除掉他。耶稣因了某些行为(驱魔、赦罪、安息日治病、对法律洁与不洁的诫条所作的独特解释,与税吏、公开与罪人的交往),曾被居心不良的人怀疑为附魔者。他被指控:说亵渎的话与做假先知,这些宗教罪行,按照法律本该处以用石头砸死之刑。
  2. 因此,为一般的天主子民(若7:48-49),尤其为耶路撒冷的宗教首长,即若望福音所多次称呼的「犹太人」,耶稣的许多言行是一个「反对的记号」(路2:34)。当然,他跟法利塞人的关系并非只是争辩性的;有些法利塞人叫他提防可能发生的危险。耶稣称赞了一些法利塞人,例如谷十二章三十四节所记载的经师,并多次在法利塞人的家中吃饭。耶稣肯定了由这些天主子民的宗教优秀分子所认同的道理:如死人的复活,虔诚的方式(施舍、祈祷和禁食),视天主为父亲的习惯,以及爱主爱人诫命的重要性。
  3. 在许多以色列人的眼中,耶稣的行动好像反对选民下列的基本制度:
    ——须遵守法律书明文规定的一切诫命,此外,对法利塞人来说,还加上其口传的解释。
    ——耶路撒冷圣殿的主要特色,是它被视为天主以超越方式寓居的神圣地方。
    ——信奉唯一的天主,无人可分享他的光荣。
    一、耶稣与法律
  4. 耶稣在山中圣训的开始,在新盟约恩宠的光照下,讲解西乃山上天主於第一次盟约中所颁布的法律时,作了郑重的声明:
    你们不要以为我来是废除法律或先知;我来不是为废除,而是为成全。我实在告诉你们:即使天地过去了,一撇或一画也决不会从法律上过去,必待一切完成。所以,谁若废除这些诫命中最小的一条,也这样教训人,在天国里,他将称为最小的;但谁若实行,也这样教训人,这人在天国里将称为大的(玛5:17-19)。
  5. 因此,以色列的默西亚——耶稣,既是天国中最大的,按照他自己所说的话,就应该全面地遵守法律,连最小的诫命也不例外。他也是唯一可以做到此事的人。犹太人自认从未能够遵守全部法律,因为难免会违反最小的诫命。因此,每年的赎罪节,以色列子民都为了自己违反法律而向天主求恕。事实上,法律构成了一个整体,就如圣雅各伯所说的:「谁若遵守全部法律,但只触犯了一条,就算是全犯了」(雅2:10)。
  6. 这项不但照字面、而且按精神去遵守全部法律的原则,原是法利塞人所珍视的。他们在以色列中提出了这个原则,促使耶稣时代的许多犹太人,怀有极大的宗教热忱。而这热忱,若不沦为一种诡辩的「伪善」能准备人民接受那前所未闻的天主的干预,就是将由唯一的义者,替所有罪人完全地遵守法律。
  7. 圆满地完成法律,只能是那位神圣立法者之工作,他就是生於法律管辖下的天主子。在耶稣身上,法律不再是刻在石版上,而是写在他作为仆人的「心头上」(耶31:33),他「忠实地传报真道」(依42:3),藉此,成了「人民的盟约」(依42:6)。耶稣完成法律,甚至承受了「法律的咒骂」(迦3:13),这咒骂是由那些「不持守律书上所记载的一切」的人(迦3:10)惹来的;因为基督的死亡,是为「补赎在先前盟约之下所犯的罪过」(希9:15)。
  8. 耶稣被犹太人和他们的精神领袖,视为「拉比」(师傅)。很多次,他提出一些有关犹太拉比解释法律方面的辩论。但同时他又不能不与法律学士冲突;因为,他并不满足於提出与他们一样的解释:「因为他教训他们,正像有权威的人,不像他们的经师」(玛7:28-29)。在他身上,一如在西乃山上,有同样的天主圣言发出,这圣言在西乃山上使梅瑟书写法律,并在真福山上再次被人听到。它并不废除法律,而是使它完成,以属神方式给予它最後的解释:「你们一向听过对古人说……我却对你们说」(玛5:33-34)。耶稣用这同样的天主的权威,否定了法利塞人「人的传统」(谷7:8),因它们「废弃了天主的话」(谷7:13)。
  9. 此外,耶稣也完成有关食物洁净与否的法律,这对犹太人的日常生活十分重要;耶稣以属神的解释揭露它的「教育」意义:「凡从外面进入人内的,不能使人污秽……这是说一切食物都是洁净的……凡从人里面出来的,那才使人污秽。因为从里面,从人心里出来的是些恶念」(谷7:18-21)。耶稣以属神的权威,决定性地解释法律,往往会与某些法学士冲突。虽然他用一些属神的徵兆,来证明他的解释,但他们并不接受他的解释。这点在有关安息日的问题上尤为显着:耶稣多次应用经师的辩论方法,说明他为事奉天主、为服务近人所做的治病工作,并不触犯安息日的规定。

二、耶稣与圣殿

  1. 耶稣一如在他以前的先知们,对耶路撒冷的圣殿显示了最深切的尊重。他诞生後四十天,被若瑟和玛利亚呈献於圣殿(路2:22-39)。他十二岁时,决定留在圣殿里,为提醒父母,他必须从事他父的工作。他在隐居生活中,每年,至少为过逾越节,都上耶路撒冷去。就连在他的公开传教生活中,为过犹太人的大庆节而定期去耶路撒冷。
  2. 耶稣前往圣殿,作为与天主相遇的特选地方。对他来说,圣殿是他天父的住所,祈祷的地方,他看见殿院成了商场,便大发义怒。他把商人由圣殿里驱逐出去,是因为受了对天父妒爱的催促:「不要使我父的殿宇成为商场。门徒们就想起了经上记载的:『我对殿宇所怀的热忱,把我耗尽』(咏69:10)」(若2:16-17)。在他复活後,宗徒们仍对圣殿保持着宗教上的尊崇。
  3. 然而耶稣受难之始,曾宣布这座美妙的建物将被毁灭,竟没有一块石头留在另一块石头上。这里是在宣告最後时期的一个记号,他将以自己的逾越揭开最後时期的序幕。但当他受大司祭审问时,这预言被假见证歪曲地引用,当他被钉在十字架上时又作为侮辱他的笑柄。
  4. 耶稣从未敌视过圣殿,他曾在那里讲过主要道理,而且还愿意联同伯多禄一起缴纳殿税,而伯多禄是他所立的教会的基石。更进一步,他把自己视同圣殿,视作天主在人间的永久住所。为此,他身体的被杀,就是宣告圣殿的毁灭,这毁灭显示救恩史已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到了时候,你们不在这座山上,也不在耶路撒冷朝拜父」(若4:21)。

三、耶稣与以色列对唯一天主和救世主的信仰

  1. 法律和耶路撒冷圣殿,固然能够成为以色列宗教首领「反对」耶稣的机会,然而为这些人来说,真正的绊脚石却是他在赎罪上的角色,赎罪是天主的至高工程。
  2. 耶稣亲切地与税吏和罪人吃饭,一如对法利塞人一样,这使法利塞人甚为反感。针对那些「自充为义人,而轻视他人的」(路18:9)法利塞人,耶稣声明说:「我不是来召叫义人,而是召叫罪人悔改」(路5:32)。而且他还向法利塞人进一步强调,由於罪恶那麽普遍,那些自以为不需要救恩的人,已成了看不见自己的瞎子。
  3. 最令法利塞人反感的,是耶稣将他善待罪人的慈悲视为天主自己对罪人的态度。他甚至使人明白,与罪人们同桌共席 ,是要让罪人参与默西亚的宴席。不过,尤其耶稣在赦免人罪的时候,他使以色列的宗教首长处於进退维谷的困境。他们在震惊中,不是恰当地说过:只有天主才能赦罪吗?耶稣既然赦罪,或是他说了亵渎的话,因为他只是人,却自称与天主平等;或是他说了实话,而亲身使天主的名字临现和显示出来。
  4. 只有耶稣的天主身分才能解释下面如此的绝对要求:「不随同我的,就是反对我」(玛12:30);同样,当他说到:「这里有一位大於约纳的……这里有一位大於撒罗满的」(玛12:41-42),「这里有比圣殿更大的」(玛12:6)时;或当他谈到自己,提及达味称默西亚为自己的主时,及当他说:「在亚巴郎出现以前,我就有」(若8:58);他甚至说:「我与父原是一体」(若10:30)。
  5. 耶稣要求耶路撒冷的宗教首长们,要因他所完成的父的工程而相信他。然而这样的信德行为,必须在天主恩宠的吸引下 经过奥秘的自我死亡而「由上重生」(若3:7)才能产生。这样一个皈依的要求,面对着许诺如此不可思议的完成,可使人明白犹太公议会对耶稣的悲剧性的误会,而认为他是亵圣者,应受死刑。它的成员这样作,是出於「无知」和「硬着心」(谷3:5; 罗11:25)的「不信」<U0>(罗11:20)。
    撮要
  6. 耶稣并未废除西乃山的法律,而是使它完成。他这麽圆满地完成它,以致揭露它的终极意义及补赎触犯法律的罪过。
  7. 耶稣尊重圣殿,在犹太人的节日中去圣殿朝圣,他用一种妒爱爱了这座天主在人间的住所。圣殿是他奥迹的预象,他曾预言圣殿的毁灭,以显示他本身的被杀及救恩史的新纪元的开始,那时他的身体将是最後的圣殿。
  8. 耶稣所完成的行动,如赦免罪过,显示出他自己就是救世主、天主。某些犹太人不承认他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只看他是「一个把自己当作天主的人」(若10:33),便断定他是一个亵圣者。
第二节

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一、耶稣受审
    犹太当局对耶稣不同的看法
  1. 在耶路撒冷的宗教首领中,不是法利塞人尼苛德摩,或显要阿黎玛特雅人若瑟,暗中作了耶稣的门徒,而且为了耶稣的缘故,在首领中长期地存有不同的意见,以致在耶稣受难前夕,圣若望能说,在首领中,「仍有许多人信从了他」,纵使其方式很不完善(若12:42)。此事毫不令人惊奇,只要想到五旬节翌日,「司祭中也有许多人,服从了信仰」(宗6:7) ,而且「有几个法利塞党人也信了」(宗15:5),以致圣雅各伯对圣保禄说:「在信教的犹太人中盈千累万,都是热爱法律的人」(宗21:20)。
  2. 耶路撒冷的宗教首领对於耶稣所持的态度并不一致。法利塞人曾经威胁那些跟随他的人将被逐出会堂。对那些害怕「众人都会信从他,罗马人必要来,连我们的圣殿和民族都要除掉」(若11:48)的人,大司祭盖法提议并预言说:「宁可叫一个人替百姓死,以免全民族灭亡」(若11:49-50)。公议会以耶稣是亵圣者的罪名,宣布他「该死」(玛26:66),但公议会由於失去了处死的权力,所以把耶稣交给了罗马人,控告他政治叛乱 ,如此他与被控「造反」的巴辣巴(路23:19)被置於同等地位。大司祭向比拉多所施的恫吓,也属於政治性的,就是要他定耶稣死罪。
    耶稣的死亡不能归咎全体犹太人
  3. 福音所叙述的耶稣及其受审过程确有其历史的复杂性,只有天主才知道与此案有关的人(犹达斯、公议会、比拉多)的个人罪咎。纵使受人操纵的群众曾呼喊,宗徒在圣神降临後劝人悔改时也作全面的指责,但我们还不能把责任归咎耶路撒冷的全部犹太人,因为耶稣自己曾在十字架上宽恕了他们;伯多禄效法了他,承认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以及他们首领的「无知」(宗3:17)。我们更不能由民众的呼声:「他的血归在我们和我们的子孙身上」(玛27:25)(它只是一种认可的格式),而在时空上把责任扩展至其他的犹太人身上:
    教会很恰当地在梵二大公会议中宣布:「他们在基督受难时所犯的过错,不应毫无辨别地归咎於当时生活的全体犹太人,也不可责怪今日的犹太人……不应将犹太人视作被天主遗弃或被诅咒的,就好像这事出自圣经」。
    所有的罪人造成基督的苦难
  4. 教会在其信仰的训导及圣人的见证中,从未忘却「每个罪人确实是使神圣救主受苦受难的凶手和刑具」。想到我们的罪触犯基督本人,教会毫不犹豫地把耶稣苦难的最严重责任归咎於基督徒,而基督徒却往往把此责任完全推给犹太人:
    我们应把那些继续再次失足犯罪的人,视为犯了这种严重过失的人。因为是我们的罪使基督受十字架的苦刑,那些沉溺於邪恶的人,无疑地是「重新在心内钉天主子在十字架上,并凌辱他,因为他在他们心中」,我们该承认,在此情况下,我们的罪较诸犹太人的罪更严重,因为保禄曾为他们作证说:「如果他们认识了,决不至将光荣的主钉在十字架上」(格前2:8)。反之,我们基督徒虽承认自己认识他,但当我们以行为否认他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耶稣身上下毒手。

    也不是魔鬼钉耶稣在十字架上,而是你和魔鬼一起钉死他,而且当你沈迷於恶习和罪恶时,你再次钉死他。
    二、在天主救恩计划中基督救赎性的死亡
    「按天主预定的计划耶稣被交付」
  5. 耶稣的惨死并非环境不幸的巧合的偶然结果。它属於天主计划的奥秘,正如圣伯多禄在五旬节第一次讲道中,向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所解释的:「他照天主已定的计划和预知,被交付了」(宗2:23)。圣经的这句话,并不表示那些「交付耶稣」(宗3:13)的人,只是天主预先写好的剧本的消极执行者。
  6. 时间的每一刻都真真实实地呈现在天主面前。所以他「预定」自己的永远计划时,也包括每人对他恩宠的自由回应:「实在,黑落德和般雀比拉多,与异民和以色列人聚集在这座城内,反对的圣仆人耶稣,反对的受傅者,实行了的手和计划所预定要成就的事」(宗4:27-28)。天主允许了他们的盲目行为,以完成他救恩的计划。
    「按圣经所载他为我们的罪而死」
  7. 天主透过义者仆人之死的这项救恩计划,曾预先在圣经上被宣布为救赎普世的奥迹,即是解救人类脱离罪恶奴役的奥迹圣保禄在一次信仰的宣认中,声称他曾「领受了」此项讯息,即「基督照经上记载的,为我们的罪死了」(格前15:3)。耶稣的赎罪死亡特别应验了受苦仆人的预言,耶稣自己也在受苦仆人的光照下,去解释他生命和死亡的意义。他复活後,把圣经的这项解释教导厄玛乌的门徒,然後也教导宗徒。
    「天主使他替我们成了罪人」
  8. 因此,圣伯多禄能在天主的救恩计划内写出宗徒的信仰:「该知道:你们不是用能朽坏的金银等物,由你们祖传的虚妄生活中被赎出来的,而是用宝血,即无玷无瑕的羔羊基督的宝血。他固然在创世以前就被预定了的,但在这最末的时期为了你们才出现」(伯前1:18-20)。随原罪而来的人类罪恶,受到了死亡的制裁。天主派遣自己圣子取了奴仆的形体,即是那因罪恶而堕落及被注定要死的人类形体,「天主使那不认识罪的,替我们成了罪,好叫我们在他内成为天主的正义」(格後5:21)。
  9. 从未有人指责耶稣犯过罪,耶稣说:「你们中谁能指证我有罪」,但在他常与父契合的救赎之爱中,他接受我们因罪远离天主的处境,致使他能以我们的名义在十字架上说道:「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为甚麽舍弃了我?」(谷15:34; 咏22:2)。由於他跟我们罪人如此团结一致,「天主没有怜惜自己的儿子,反而为我们众人把他交出了」(罗8:32),为使我们「因着他圣子的死,得与天主和好」(罗5:10)。
    天主主动地显示他救赎普世人类的爱
  10. 天主为了我们的罪而把自己的儿子交出时,显示了他对我们的计划是一项慈爱的计划,先於我们的任何功绩。「爱就在於此:不是我们爱了天主,而是他爱了我们,且打发自己的儿子,为我们做赎罪祭」(若一4:10)。「基督在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就为我们死了,这证明了天主怎样爱我们」(罗5:8)。
  11. 这爱不是排斥性的,耶稣在亡羊比喻的结论中说过:「同样,使这些小子中的一个丧亡,决不是你们在天之父的意愿」(玛18:14)。他强调「交出自己的生命,是为大众作赎价」(玛20:28);这「大众」一词并不表示有所限制,只是把整个人类与舍生救他们的唯一救赎者相对而已。教会追随宗徒们的训诲而宣认,基督为所有人而死,没有一个例外,「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没有一个人,基督没有为他受过苦的」。
    三、基督为我们的罪将自己奉献给天父
    基督将整个生命奉献给天父
  12. 天主子「从天降下,不是为执行他的旨意,而是为执行派遣他来者的旨意」(若6:38),「基督一进入世界便说:……看,我已来到……天主,我来为承行的旨意……我们就是因这旨意,藉耶稣基督的身体,一次而为永远的祭献,得到了圣化」(希10:5-10)。圣子在降生之初,就把天主的救恩计划纳入自己的救赎使命中:「我的食物就是承行派遣我来者的旨意,完成他的工程」(若4:34)。耶稣为「全世界的罪」(若一2:2) 而作的赎罪祭,是他跟圣父共融之爱的表现:「父爱我,因为我舍掉我的性命」(若10:17),并且「为叫世界知道我爱父,父怎样命令我,我就照样去行」(若14:31)。
  13. 这种遵从天父赎世慈爱计划的愿望, 激励着耶稣整个的生活,因为他那赎罪的苦难正是他降生的理由:「父啊!救我脱离这时辰吧!但正是为此,我才到了这时辰」(若12:27)。「父赐给我的杯,我岂能不喝吗?」(若18:11)。而且当他被钉十字架上,在一切完成之前,他还说:「我渴」(若19:28)。
    「除免世罪的天主羔羊」
  14. 若翰答应在罪人中为耶稣施洗後,便望着他,指出他是「天主的羔羊,除免世罪者!」(若1:29)这样,他显示耶稣也是那默默地被人牵去宰杀、承担大众罪过的受苦仆人;逾越节羔羊是第一次逾越节使以色列民得救的象徵。基督的一生都表达他的这项使命:「服事人类,并交出自己的性命,为大众作赎价」(谷10:45)。
    耶稣自由地拥抱父的救赎之爱
  15. 耶稣在其人性的内心深处,由於怀有天父对人的爱,他就「爱他们到底」(若13:1),「因为为自己的朋友舍掉性命,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爱情了」(若15:13)。这样,在他的苦难和死亡中,他的人性成了天主之爱的自由和完美工具,这是天主愿意人得救的爱。事实上,为了爱天父和爱天父所愿拯救的人类,他自由地接受了他的苦难和死亡:「谁也不能夺去我的性命,而是我甘心情愿舍掉它」(若10:18)。由此耶稣自由地走向死亡的时候,显示出天主子的至高自由。
    耶稣在最後晚餐中预先自由地奉献他的生命
  16. 耶稣甘愿自我奉献的至高表现,就是在「他被交付的那一夜」(格前11:23),当他与十二位宗徒吃晚餐的时候所作的:耶稣在受难前夕,当他还是自由的时候,就把这与宗徒们共进的最後晚餐,作为他甘愿自献於父,以拯救人类的纪念:「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而交付的」(路22:19)。「这是我的血,新约的血,为大众倾流,以赦免罪过」(玛26:28)。
  17. 他在这时所建立的圣体圣事,将是他祭献的「纪念」。耶稣也将宗徒们包括在他的奉献中,并要求他们,把这祭献持续下去 。藉此,耶稣把自己的宗徒们建立为新约的司祭:「我为他们祝圣我自己,为叫他们也因真理而被祝圣」(若17:19)。
    山园祈祷
  18. 耶稣在最後晚餐自我奉献时所预尝的新约之杯,稍後在山园祈祷时从父的手中接受下来, 使自己「听命至死」(斐2:8)耶稣祈求说:「我父!若是可能,就让这杯离开我吧!」(玛26:39)。他藉此表达了他人性对死亡所怀的恐惧,因为他的人性一如我们的人性,原是注定为承受永生的。此外,他的人性与我们的人性不同之处,是前者完全免於罪恶,而罪则是死亡的成因;但最重要的,耶稣的人性是被「生活的」(默1:17)「生命之源」(宗3:15)的天主性的位格所摄取。耶稣藉人性意愿去承行天父的意愿,接受了他赎罪性的死亡,为的是「在他身上,亲自承担我们的罪过,而上了木架」(伯前2:24)。
    基督的死是唯一和决定性的祭献
  19. 基督的死是逾越祭献,藉此「除免世罪的羔羊」(若1:29)完成了人类决定性的救赎,它又是使人与天主重新共融的新约祭献,藉那「为大众倾流,以赦免罪过」(玛26:28)的血,使人与天主重归於好。
  20. 基督的这个祭献是唯一的:它完成及超越一切其他的祭献 它首先是天主父自己的恩赐:是父把自己的儿子交出,为使我们与他重修旧好。这祭献同时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子的奉献,他自愿地并为了爱情,藉着圣神奉献自己的生命予圣父,为赔补我们的抗命行为。
    耶稣以他的服从代替我们的抗命
  21. 「正如因一个人的悖逆,大众都成了罪人;同样,因一个人的服从,大众都成了义人」(罗5:19)。耶稣服从至死,藉此完成了受苦仆人对他人罪过的承担,他「牺牲了自己的性命,作了赎罪祭」并「承担大众的罪过,使多人成义,因为他承担了他们的罪过」。耶稣赔补了我们的过错并为我们的罪向父作了赔偿。
    耶稣在十字架上完成他的祭献
  22. 是基督那「爱到底」(若13:1)的爱,给予他的祭献以救赎、赔补、赎罪、和补偿的价值。他在奉献自己的性命时,认识和爱了我们众人。「基督的爱催迫着我们,因我们曾如此断定,既然一个人替众人死了,那麽众人就都死了」(格後5:14)。无论甚麽人,即使是最圣的,也不能承担众人的罪过,并为所有人自作祭献。唯有在基督身上的天主子位格——既超越又包含众人,且使他成为人类的元首——才能为所有人作出救赎的祭献。
  23. 特伦多大公会议教导说:「他那在木架上的极其神圣的苦难,为我们赚得了成义」,并强调基督祭献作为「永远救恩之源」(希5:9) 的唯一特色。而教会在尊崇十字架时,唱道:「万福,十字圣架,唯一的希望!」。
    我们参与基督的祭献
  24. 十字架是基督的唯一祭献,基督是「天主与人之间的唯一中保」(弟前2:5)。但因天主子降生成人,「在某种程度上,与每个人结合在一起」。「圣神给众人提供参加逾越奥迹的可能性,但其方式只有天主知道」。基督叫自己的门徒们背起他们的十字架跟随他,因为他为我们受了苦,给我们留下榜样,叫我们追随他的足迹。事实上,他愿那些首先受惠者也参与他的赎罪祭献。此事以最完美的方式在他的母亲身上完成,她比任何人都更密切地与基督救赎的苦难奥迹相连。
    十字架以外,没有其他上天之梯。
    撮要
  25. 「基督照经上记载的,为我们的罪死了」(格前15:3)。
  26. 我们的救赎来自天主对我们主动的爱,因为「是他爱了我们,且打发自己的儿子,为我们做赎罪祭」(若一4:10)。「原来天主在基督内,使世界与天主和好」(格後5:19)。
  27. 耶稣为救我们而甘愿牺牲了自己。在最後晚餐中,他预先表达及实现了此项牺牲:「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而舍弃的」(路22:19)。
  28. 基督的救赎在於此:他「来……交出自己的生命,为大众作赎价」(玛20:28),就是「爱他自己的人到底」(若13:1),为把他们「由他们祖传的虚妄生活中救赎出来」(伯前1:18)。
  29. 耶稣藉服从父,「甚至死在十字架上」(斐2:8)的那种爱,完成了受苦仆人的赎罪使命,使许多人成义,因为他承担了他们的罪过。
第三节

耶稣基督被埋葬

  1. 「这原是出於天主的恩宠,使他为每个人尝到死味」(希2:9)。天主在他的救恩计划中,安排了他的儿子,不但「为我们的罪死了」(格前15:3),而且也「尝到死味」,就是在他於十字架上断气及复活之间的那段时期经验死亡,灵魂与肉身分离的处境,基督死後的情况就是埋葬和下降阴府的奥迹。这就是圣周六纪念的奥迹,基督被安放在墓穴里,显示天主在完成人类的救恩,给宇宙带来和平後,进入「第七日」伟大的安息中。
    基督的身体留在墓中
  2. 基督在墓中的逗留,构成了两个状态的真实联系,一是逾越前的能受苦状态,另一个是复活後现有的光荣状态。这同一位「生活者」可以这样说:「我曾死过,可是我如今却活着,一直到万世万代」(默1:18)。
    天主子并没有阻止死亡把灵魂与身体分离,一如自然界所发生的,但他以复活把两者重新结合起来,为的是在他身上,成为死亡与生命的相遇,阻止在他身上产生死亡的自然分解,而他自己则成为那分离部分重新结合的根源。
  3. 由於曾被杀害的「生命之原」就是同一位「死而复活的生活者」,天主子的属神位格必须继续摄取他那因死亡而分开的灵魂与肉体:
    事实上,在基督死亡时,灵魂曾与肉身分离,但独一的位格并未因此被分为两个,因为基督的肉身和灵魂,一开始就以同等地位存在於圣言的位格上;故在死亡时,虽然两者分离,但仍各自留在圣言的同样和唯一的位格中。
    「绝不让的圣者见到腐朽」
  4. 基督的死亡是真实的死亡,因为它结束了他的尘世生活。但由於他的肉身跟圣子位格的结合,并未受到其他体一般的遭遇,因为「天主的能力使基督的肉体免遭腐朽」。对於基督可以同时说:「他从活人的地上被剪除」(依53:8),并说:「我的肉躯无忧安眠,因为绝不会将我遗弃在阴府,也绝不让的圣者见到腐朽」(咏16:9-10)。耶稣「第三天」(格前15:4; 路24:46)复活就可证明此点,因为一般相信由第四天起,体会开始腐烂。
    「与基督同葬」
  5. 圣洗的原始和圆满的标记是浸水,它有效地表示基督徒进入坟墓,与基督死於罪恶,以获得新生:「我们藉着洗礼已归於死亡与他同葬了,为的是基督怎样藉着父的光荣,从死者中复活了,我们也怎样在新生活中度生」(罗6:4)。
    撮要
  6. 耶稣为造福每个人而尝到了死亡的滋味 ,死而被埋葬的那一位确是降生成人的天主子。
  7. 在基督被埋在墓中的期间,他天主性的位格仍继续统摄着被死亡所分离的灵魂和肉身。为此,基督死後的身体,却「没有见到腐朽」(宗13:37)。
第五条

「耶稣基督下降阴府,
第三日从死者中复活」

  1. 耶稣曾下降到地下的阴府:「那下降的,正是上升的那一位」(弗4:10)。宗徒信经在同一信仰条文内,宣认基督下降阴府及第三日从死者中复活,因为在他的逾越中,他使生命从死亡的深渊里涌出来:
    袮的圣子、基督,
    由阴府中再升起,
    向人类大放宁静的光明,
    他永生永王。阿们。
第一节

基督下降阴府

  1. 新约曾多次声明耶稣「从死者中复活」(宗3:15; 罗8:11; 格前15:20),这假设他在复活之前,曾逗留在死者的居所。这是宗徒的宣讲给予耶稣下降阴府的首要意义:耶稣像众人一样认识了死亡,并以他的灵魂抵达了死者的居所,与他们相遇。然而他是以救主的身分下去,向那些被拘禁在阴府中的灵魂传报喜讯
  2. 基督死後所降到的死者的居所,圣经称之为阴府、Sheol 或 Hades,因为在那里居住的人不能见到天主。原来在等待救赎者期间,这是所有死者的命运,无论他是坏人或义人;但这不表示他们的命运是一样的,正如耶稣在「被送到亚巴郎怀中」的贫穷拉匝禄比喻中所阐明的。「正是这些义人灵魂,他们在亚巴郎怀中期待他们的解救者,并要由下降阴府的耶稣所解救」耶稣下降阴府,并非为救那些下地狱的人,也非为毁灭地狱而是为拯救那些先他而去世的义人。
  3. 「同样也给死者宣讲了这福音……」(伯前4:6)。下降阴府使救恩的福音宣布达至圆满境界。它是耶稣默西亚使命的最後阶段,这阶段在时间上是浓缩的,但其真实意义却无限广阔,把救赎工程伸展至所有时代和地区的人,因为所有得救的人都有分於他的救赎。
  4. 所以,基督下降到死亡的深渊,为使死者听到天主子的声音,凡听从的,就必生存。身为「生命之原」(宗3:15)的耶稣,「毁灭了那握有死亡的权势者——魔鬼,并解救那些因死亡的恐怖,一生当奴隶的人」(希2:14-15)。如今,复活的基督,「持有死亡和阴府的钥匙」(默1:18),「致使上天、地上和地下的一切,一听到耶稣的名字,无不屈膝叩拜」(斐2:10)。
    今日大地一片寂静,万籁无声,一片荒凉。万籁无声,因为君王睡着了;大地寂静颤栗,因为天主在肉躯内安眠,而喊醒了从古以来的长眠者……他去找寻原祖亚当,好像找寻亡羊一般。他愿意去访问那些处於黑暗中,坐於死影下的人们。天主及其圣子,去把被俘的亚当和厄娃,从痛苦中解救出来……「我是你的天主,我为了你做了你的子孙。你这睡眠者,醒来吧!因为我之所以造生你,不是要你久居阴府。从死者中复活起来吧!我是死者的生命」。
    撮要
  5. 信经说「耶稣下降阴府」,乃宣认耶稣确曾死亡,并且是为我们而死,他藉此死亡战胜了死亡和「握有死亡权势的」魔鬼(希2:14)。
  6. 基督死後,联同与天主性位格结合的灵魂降到死者的居所,给那些先他而去的义人们开启了天门。
第二节

基督第三日从死者中复活

  1. 「我们现今也给你们报告喜讯:就是那向祖先所应许的恩许,天主已给我们作他们子孙的完成了,叫耶稣复活了」(宗13:32-33)。耶稣复活是我们对基督信仰的至高真理,初期基督徒团体相信这是主要的真理,并以此而生活,圣传视此为基本真理而传递下去;此真理由新约的文件予以确定,作为与十字架一起的逾越奥迹的主要部分去宣讲:
    基督自死者中复活,
    以他的死亡战胜了死亡,
    把生命赐予死者。
    一、历史性和超越性的事件
  2. 基督复活的奥迹是一件真实的事件,它有历史可寻的迹象,如同新约所证实的。早在公元56年期间,圣保禄已能给格林多的基督徒写道:「我当日把我所领受而又传授给你们的,其中首要的是:基督照经上记载的,为我们的罪死了,被埋葬了,且照经上记载的,第三天复活了,并显现给刻法,以後显现给那十二位」(格前15:3-4)。这里,圣保禄谈及他在大马士革归化後,所听到的有关复活的生活的传授 (tradition)。
    空墓
  3. 「你们为甚麽在死人中找活人呢?他不在这里了,他己复活了」(路24:5-6)。在有关逾越事件的范围中,所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空墓。这事本身并非一个直接的证据,因为基督的身体不在墓中可能有其他的解释。话虽如此,空墓为众人却构成了一个重要的标记。门徒们对它的发现乃迈向承认复活事迹的第一步。首先是热心妇女们、接着伯多禄也发现了空墓。「耶稣所爱的那个门徒」(若20:2)肯定说:「进了空的坟墓,看见了放着的殓布」(若20:6),「一看见就相信了」(若20:8)。这预设他曾证实过空墓当时的情形,认为耶稣遗体不在墓中,不可能有人从中故弄玄虚;而耶稣也不只像拉匝禄那般,只是回复了尘世生活而已。
    复活基督的显现
  4. 最先遇见复活的基督的, 是玛利亚玛达肋纳和热心的妇女们,她们在圣周五的傍晚,前去傅抹了耶稣的遗体,当时由於安息日的来临,他的遗体便於圣周五傍晚匆匆被埋葬。因此,妇女们是首先向宗徒们报告基督复活的使者。耶稣稍後才向他们显现,首先向伯多禄,然後向十二宗徒。伯多禄奉召要巩固其他弟兄的信德,故比其他宗徒先看到复活的基督,而且就是根据他的见证,团体可以喊道:「主真复活了,并显现给西满了」(路24:34,36)。
  5. 所有在逾越节那几天所发生的事,要求每个宗徒,尤其是伯多禄,建立由逾越节早上所开始的新纪元。作为复活基督的见证,他们一直是建立他教会的基石。首批信徒团体的信仰,建基於具体的、为基督徒所认识的、而且大部分仍生活在他们中间的人的见证上。基督复活的这些证人,首先是伯多禄和十二位宗徒,但不只是他们:保禄曾清楚地说过,除了显现给雅各伯和众宗徒外,耶稣还同一时间显现给五百多位弟兄。
  6. 面对这些见证,我们不能在物理秩序之外去解释基督的复活,也不能否认它是一宗历史的事件。这点可从以下的事实清楚得知,即门徒们的信仰是经过他们师傅所预告的苦难,和十字架上之死亡的彻底考验。苦难所引起的震惊是如此深刻,以致门徒们(至少其中几个)不敢立刻相信复活的消息。福音并没有向我们描述一个受了神秘意识的亢奋所攫住的团体,却向我们讲述了一群失落的、惊恐的门徒们,因为他们没有相信那些由坟墓回来的热心妇女,「妇女们的这些话,在他们看来,好像是无稽之谈」(路24:11)。当耶稣在逾越节晚上显现给十一个宗徒时,曾「责斥他们的无信和心硬,因为他们不信那些在他由死者中复活後,见了他的人」(谷16:14)。
  7. 即使面对着耶稣复活了的事实,门徒们依然有所怀疑,此事在他们看来是如此不可能,致使他们以为是见了鬼魂。「他们由於欢喜,还是不敢信」(路24:41)。多默受了同样怀疑的考验,玛窦将此事与耶稣在加里肋亚最後的一次显现放在一起,指出当时「有人还心中疑惑」(玛28:17)。因此,将复活说成是宗徒们信仰 (或轻信) 的「产物」,这假设是没有根据的。反之,他们对复活的信仰,是在天主恩宠的推动下,来自耶稣复活事实的直接经验。
    基督复活後的人性状况
  8. 复活後的耶稣透过触摸和一起用膳,与自己的门徒们建立了直接的关系。他请他们辨认他不是鬼神,尤其请他们查验他给他们呈现的复活後的身体,就是那曾受折磨和被钉的同一身体,因为仍带着苦难的痕迹。然而这个原有及真实的身体,却同时拥有光荣身体的新特性:它不再置身於时空,而能按自己的方式,无论何时何地都可随意临现,因为他的人性已不能再被扣留在地上,如今它只隶属天父属神的权下。也是为这缘故,复活的耶稣能绝对自由地照他喜欢的去显现:以园丁的形象或以其他为门徒们所熟悉的形象,都是为激发他们的信德。
  9. 基督的复活并非恢复尘世的生活,像他在逾越节前所行的复活奇迹那样:如雅依洛的女儿、纳因的青年,以及拉匝禄。这些都是奇妙的事迹,受惠的人因耶稣的能力,又回复「正常」的尘世生活。但到了某个时刻,他们又会重新死去。基督的复活本质上则完全不同,在他复活的身体上,他从死亡的状态进入另一个超越时空的生命。耶稣的身体在复活时,充满了圣神的德能;在他的光荣中分享天主的生命,以致圣保禄说到基督时,能称他是「天上的人」。
    复活是超越性的事件
  10. 逾越节的「逾越颂」唱道:「啊,黑夜,只有你知道基督由阴府复活的时刻。」因为,没有人是复活事件的目击证人,也没有圣史叙述此事。无人能说出具体上它是怎样发生的。至於它最内在的要素:那通往另一生命的经历,则更非五官所能察觉的。历史事件可透过空墓的标记,和宗徒们与复活基督的相遇来确定;但在那些超越历史的成分上,复活同样地仍是信仰奥迹的核心。为此,复活的基督并不显现给世界,而只显现给自己的门徒们,即「显现给同他一起,从加里肋亚往耶路撒冷去的人;这些人就是现今在百姓前给他作证的人」(宗13:31)。
    二、复活——圣三的工程
  11. 基督复活是信仰的对象,因为它是天主亲自投入创造和历史中的一种超越的干预。在这件事上,天主圣三一起工作,同时又显示各自的特色。此事是藉着圣父的能力而完成,他「复活了」(宗2:24)他的儿子基督,这样,他完美地将其人性及其肉身融入在圣三中。耶稣「按至圣的神性,由於他从死者中复活,已正式被立为具有大能的天主之子」(罗1:3-4)。圣保禄强调藉圣神的工程而显示的天主的德能,圣神复活了耶稣已死的人性,叫它进入上主光荣的境界。
  12. 至於圣子,他藉本身天主性的能力使自己复活。耶稣宣布人子必须受许多苦、死亡、然後复活(含有主动之意)。他在别处清楚地声明:「我舍掉我的性命,为再取回它来……我有权舍掉它,我也有权再取回它来」(若10:17-18)。「我们相信……耶稣死了,也复活了」(得前4:14)。
  13. 教父们是从基督的天主性位格去看复活,这位格跟他那因死亡而分离的灵魂和肉身仍结合在一起:「由於天主性体的单一性——它存在於人的两个部分,这些部分又重新结合起来。这样,死亡是因人组合部分的分离而产生,而复活则是因两个分离部分的结合而完成」。
    三、复活的救恩意义和重要性
  14. 「假如基督没有复活,那麽,我们的宣讲便是空的,你们的信仰也是空的」(格前15:14)。复活首先确认基督所行和所教的一切。所有的真理,甚至那人类理智最难领悟的都会找到解释,因为基督藉复活决定性地证明他天主性的权威,正如他应许的。
  15. 基督的复活,实现了旧约和耶稣自己生前所作的许诺。「正如圣经所载」这句话(格前15:3-4 及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是指基督的复活应验了这些预言。
  16. 耶稣天主性的真理,由他的复活所证实。他曾说过:「当你们高举了人子以後,你们便知道我就是那一位(自有者)」(若8:28)。被钉者的复活,证明了他确实是「我就是那一位(自有者)」,是天主子及天主本身。圣保禄能向犹太人宣布说:「那向祖先所应许的恩许,天主已给我们完成了,叫耶稣复活了,就如在圣咏第二篇上所记载的『你是我的儿子,我今日生了你』」(宗13:32-33)。基督的复活与天主子降生的奥迹有密切的联系。依照天主永远的计划,复活是这降生奥迹的完成。
  17. 逾越奥迹有两个层面:基督藉死亡救我们脱离罪恶,藉他的复活使我们获得新生。这新生首先是那使我们重新获得天主恩宠的成义。「因为基督怎样藉着父的光荣,从死者中复活了,我们也怎样在新生活中度生」(罗6:4)。成义在乎战胜罪恶的死亡及重新享有圣宠。其次,它完成义子的承继,因为人成了基督的兄弟姊妹,正如耶稣在复活後亲自称呼其门徒们那样:「你们去,报告我的弟兄」(玛28:10; 若20:17)。人成了基督的兄弟姊妹,不是出於本性,而是出於恩宠,因为这种义子身分使人实在分享唯一圣子的生命,而这生命在他复活时已完全显示出来了。
  18. 最後,基督的复活——或复活的基督本身,乃是我们将来复活的本原和泉源:「基督从死者中实在复活了,做了死者的初果……就如在亚当内,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内,众人都要复活」(格前15:20-22)。在期待此事的完成时,复活的基督生活在他信徒们的心中。在他内,基督徒尝到「未来世代的德能」(希6:5),而他们的生命也被基督提升到天主生命的怀抱:「他替众人死,是为使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生活,而是为替他们死而复活了的那位生活」(格後5:15)。
    撮要
  19. 相信复活,是相信一个事件,这事件一方面确曾由遇见过复活的基督的门徒给予历史的见证;另一方面就基督的人性已进入天主的光荣而论,是奥妙的超越性事件。
  20. 空墓及放在那里的殓布,本身已表示基督的肉身,因着天主的能力已摆脱了死亡和腐朽的束缚。这些都准备门徒们去与复活的主相遇。
  21. 基督、「死者中的首生者」(哥1:18) ,是我们复活的本原,这复活从今日起是藉我们灵魂的成义、日後是将藉我们肉体的复苏而完成。
第六条

「耶稣升天,
坐在全能者天主父的右边」

  1. 「主耶稣给他们说了这些话以後,就被接升天,坐在天主的右边」 (谷16:19)。基督的身体在他复活的那一刻就已受到光荣,正如他已永久享有的那些新而超性的特徵所证实的。然而在他跟自己门徒们亲切地吃喝、向他们教导天国道理的四十天中,他的光荣仍被隐蔽在普通人性的形象下。耶稣最後一次的显现,是以他的人性不能回转地进入天主的光荣来结束,这光荣以云彩和天作为象徵,如今他就在那里,坐在天主的右边。在立保禄为宗徒的最後一次显现中,他以完全例外和独特的方式,显现给那个「像流产儿」(格前15:8)的保禄。
  2. 在这段时期复活基督的光荣的隐蔽性,可从他对玛利亚玛达肋纳所说的那些奥秘的话中透露出来:「我还没有升到父那里,你到我的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我升到我的父和你们的父那里去,升到我的天主和你们的天主那里去」(若20:17)。这表明在复活基督的光荣与被高举至圣父右边的光荣之间,有着不同的显示。具有历史兼超越性的升天事件,标志着他由一个境界进入了另一个境界。
  3. 这最後一个阶段跟第一个阶段,即道成人身自天降下的阶段有密切的联系。只有「出自父的」基督,才能「回到父」那里去。「没有人上过天,除了那自天降下的人子」(若3:13)。只靠自己本性的力量,人类将不能到达「父的家里」(若14:2),不能获得生命和天主的幸福。唯有基督能给人打开这条门径,「给予我们坚强信心,凡是首领和本原所在之处,我们作他肢体的,也要与他结合在同一的光荣中」。
  4. 「至於我,当我从地上被举起来时,便要吸引众人来归向我」(若12:32)。被高举在十字架上,是表明和宣示耶稣要被举升天,也是升天的开始。耶稣基督、新而永久盟约的唯一司祭,「并非进入了一座人手所造的圣殿……而是进入了上天本境,今後出现在天主面前,为我们转求」(希9:24)。在天上,基督永久地执行他的司祭职,「因为他常活着,为那些因他而接近天主的人转求」(希7:25)。作为「未来鸿恩的大司祭」(希9:11),他是那光荣在天之父的礼仪的中心和主角。
  5. 如今,基督已坐在父的右边。「在父右边是指天主性的光荣和尊位,那位在万世之前作为天主子、与父同性同体的,如今在降生成人,及他的肉身受到了显扬後,带着肉身坐在那里」。
  6. 坐在天父的右边是指默西亚神国的揭幕,实现了达尼尔先知有关人子的神视:「那万古常存者赐给他统治权、尊荣和国度,各民族、各邦国及各异语人民都要事奉他;他的王权是永远的王权,永存不替;他的国度永不灭亡」(达7:14) 。从那时起,宗徒们便成了「万世无疆的神国」的见证。
    撮要
  7. 基督的升天,标志着耶稣的人性已决定性地进入天主的神圣领域,并将从那里再次降来,但在此期间,人的肉眼不再看得见他。
  8. 耶稣基督——教会的头,先我们而抵达父的荣耀王国,为使我们——他的肢体,怀着将有一日与他永远相处的希望而生活。
  9. 耶稣基督既一次而永远地进入了天上的圣殿,便以中保身分不断为我们转求,以确保圣神源源不绝地倾注在我们身上。
第七条

「耶稣要从天降来,
审判生者死者」

    一、他还要光荣地再来
    基督已藉教会为王
  1. 「因为基督死而复生了,正是为作生者和死者的主」(罗14:9)。基督的升天表明他在自己人性内,分享了天主本身的能力和权威。耶稣基督是主,他持有天上和地下的一切权柄。他「超越一切率领者、掌权者、异能者、宰制者」,因为父「将万有置於他的脚下」(弗1:20-22)。基督是宇宙和历史的主宰。在他内人类历史甚至整个受造界都「总归」於基督,达到其超越性的完美境界。
  2. 作为主,基督也是教会——他的奥体的元首。他被举升天及受显扬,而圆满地完成了他的使命後,仍留在世上,留在他的教会内。救赎是基督藉圣神的德能,对教会施行权力的泉源。「基督神国已经以奥妙的方式临现於教会内」。教会「在这世上是天国的幼芽和开端」。
  3. 从耶稣升天後,天主的计划进入了完成阶段。我们已经是在「最後的时期了」(若一2:18)。「所以,世界的末期已经来到,世界的革新已无可挽回地被确定,而且在某种意义下,确已提前实现;因为教会已在今世拥有圣德,虽不完善,却是真正的圣德」。基督的神国透过那些伴随教会宣讲的奇迹和徵兆,已显示出它的临在。
    万物在期待一切总归於基督
  4. 基督神国虽已临现於他的教会内,但仍未透过「带着威能及莫大光荣」(路21:27)之君王的来临而完成。这个神国仍然受到邪恶势力的攻击,即使这势力已被基督的逾越所彻底征服。几时万物还未屈服於他,「几时还未出现充满正义的新天新地,旅途中的教会,在其圣事和属於今世的制度内,仍将带有此世易逝的面目,并生活在受造物之中,这些受造物正在呻吟痛苦,期待着天主子女的显扬」。为此,基督徒们祈祷,尤其是在感恩祭中催促基督再来,对他说:「吾主,来吧!」(格前16:22; 默22:17,20)。
  5. 基督在升天前,强调以色列所期待的,建立默西亚光荣神国的时间,尚未来到。这神国照先知们所说的,应带给众人正义、仁爱与和平的最後秩序。依上主所言,目前是圣神和见证的时刻,但也是一个标志着「急难」(格前7:26)和邪恶考验的时刻,连教会也不能幸免,此时刻也开始了最後时期的战斗这是一个期待和警醒的时期。
    基督光荣的来临:以色列的希望
  6. 从基督升天之後,他在荣耀中的来临逼近了,纵使「父所决定的时候和日期」(宗1:7)不是我们应当知道的。这种末世的来临可在任何时间完成,纵使这种来临及在来临之前的最後考验受到「延搁」。
  7. 默西亚光荣的来临悬於历史的每一刻,直到「全以色列」承认他(罗11:26; 玛23:39),可是他们「有一部分执迷不悟」(罗11:25),「不信」(罗11:20)耶稣。圣伯多禄在圣神降临後,对耶路撒冷的犹太人说:「你们悔改,并回心转意吧!好消除你们的罪过,为的是使安乐的时期由上主面前来到,他好给你们派遣已预定的默西亚耶稣,因为他必须留在天上,直到万物复兴的时候;对此,天主藉着他古圣先知的口早已说过了」(宗3:19-21)。圣保禄也回应说:「如果因他们被遗弃,世界与天主和好了,那麽,如果他们蒙收纳,岂不是死而复生吗?」(罗11:15)。继其他民族全数进入天国後,犹太人也「全体」(罗11:12 ) 分享默西亚的救恩,这将使天主子民达到「基督圆满年龄的程度」(弗4:13),在他内「天主将成为万物之中的万有」(格前15:28)。
    教会最後的考验
  8. 在基督来临前,教会将要经历一个动摇许多信徒信仰的最後考验。那陪伴她在世旅程的迫害,将揭露在冒牌宗教的方式下的「邪恶的奥秘」,它给人提供一种表面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要付出背弃真理的代价。最大的冒牌宗教就是假基督,即是一种冒充的默西亚主义:人追求自己的荣耀而取代天主及在肉身内降世的默西亚。
  9. 每当有人企图在历史中实现默西亚带来的希望时,假基督的这种欺骗就在世上形成了,因为这希望只能超越历史透过末世审判实现出来。纵使它以温和的形式出现,教会也摈弃这种歪曲未来神国的所谓「千年主义」,尤其摈弃「本身邪恶」的,在政治形式下的俗世默西亚主义。
  10. 教会除非透过这最後的逾越,追随主的死亡和复活,将不会进入天国的光荣中。所以,天国不是因着教会逐步上进、在历史上凯旋而获得的,而是因着天主制伏恶者的最後放纵而确立的,这事将使他的新娘从天降下,这一天,主对恶者叛逆的胜利,将在这暂存世界最後宇宙性的动汤之後,采取最後审判的方式。
    二、为审判生者死者
  11. 循着先知和若翰的路线,耶稣在他的道理中宣讲了末日的审判。那时各人的行为和心中的秘密将会显露出来。那时因轻视天主恩宠而犯的不信之罪将受惩罚。对近人的态度将披露出对天主恩宠与慈爱的接纳或拒绝。耶稣将在最後一天说:「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玛25:40)。
  12. 基督是永生的主。由於他是世界的救赎者,决定性地审判人类行为和心思的全权隶属於他。他以自己的十字架「赚得」了这权柄。父也「把审判的全权交给了子」(若5:22)。如今,子来到世界不是为审判,而是为拯救,并赐予在他内的生命。凡在今世拒绝恩宠的每一个人,他已审判了自己,按照他的作为而受报应,甚至也能因拒绝爱的圣神而永远自我判决。
    撮要
  13. 主基督如今已透过教会为王,但今世的一切事物尚未归属於他。基督王国的胜利在邪恶的势力作最後的攻击前,不会来到。
  14. 世界穷尽时,在审判日子中,基督将在光荣中降来,为完成善对恶的决定性胜利,但两者就像麦子与莠子一般,将在历史的过程中一起成长。
  15. 光荣的基督於末日来审判生者死者时,将揭露各人心中的隐秘,并依照他的行为和对恩宠的接纳与拒绝,予以报应。
第三章

我信圣神

  1. 「除非受圣神感动,没有一个人能说:『耶稣是主』」(格前12:3)。「天主派遣了自己儿子的圣神,到我们心内喊说:『阿爸,父啊!』」(迦4:6)。这种信仰的知识,只有在圣神内才能得到。我们必须先受圣神的感动,才能跟耶稣接触。他先於我们及在我们内激发信仰。藉着我们的洗礼——信仰的第一件圣事,在教会内的圣神亲密而个别地将生命传给我们。那生命是源於父,并在子内赐给我们的。
    圣洗赐给我们於天主父内、藉着他的儿子并在圣神内重生的恩宠。因为那些有天主圣神的人,被引到圣言、即子那里,而子则把他们介绍给圣父,而父则赐给他们不朽的生命。所以,没有圣神,就不能见到天主子;没有子,就没有人能接近父,因为子就是父的体认,而认识天主子只有透过圣神才行。
  2. 圣神藉他的恩宠,是第一个在我们内激发信仰并把新生命赐给我们的,这新生命就是认识父和他所派遣来的耶稣基督。然而圣神是圣三中最後一位被启示的。「神学家」圣额我略.纳祥将以天主「俯就」的教育法解释这种进展:
    旧约清楚地宣示父,而较隐暗地提及子。新约则彰显子,只隐约地使人看到圣神的天主性。如今圣神在我们内居住,使我们对他有更清楚的认识。诚然,当父的天主性还未宣认的时候,就公开地宣扬子,当子的天主性尚未被承认的时候,就加上了圣神,是不明智的,因为都是附加的包袱——恕我这样大胆地说……只有透过「由光荣至光荣」的逐步进展,圣三的光辉才显得更为晶莹灿烂。
  3. 相信圣神就是宣认圣神是圣三中的一位,与父、子同性同体,「并与圣父、圣子同受钦崇,同享光荣」(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为此,圣神的神圣奥迹已在圣三的「内在生命」(theologia)内讨论过,这里我们只从天主的「外在工程」(oikonomia)来讨论圣神。
  4. 由救恩计划的开始直到完成,圣神都是与父和子一起工作。不过,只在子为赎世而降生所开始的「末期」内,圣神才被启示、赏赐、承认及接纳为一个位格。於是,这项在基督——新创造的「首生者」和元首内所完成的天主计划,是因着圣神的倾注而实现人间:教会的形成、诸圣的相通、罪过的赦免、肉身的复活和永生。
第八条

「我信圣神」

  1. 「除了天主圣神外,谁也不能明了天主的奥秘」(格前2:11)。如今,启示天主的圣神,使我们认识基督、他的圣言、他的活生生的话,但并不谈及自己。「曾藉先知们发言的」圣神,使我们听到父的话,但我们却听不到他自己。我们只在他向我们启示圣言并准备我们在信仰中接受他的行动中,才认识他。给我们「揭露」基督的真理之神「不讲他自己」。这种特有的神性谦虚,可以解释为何「世界不能接受」圣神,因为世界「看不见他也不认识他」;反之,那些信基督的人认识他,因为他「寓居」在他们内。
  2. 教会是生活在她所传授的宗徒信仰内的共融,她是我们认识圣神的所在:
    —— 在他所启示的圣经中;
    —— 在圣传中,教父们一直是其有效的证人;
    —— 在他所扶助的教会训导当局中;
    —— 在圣事性的礼仪中,圣神透过礼仪的言语和象徵,使我们与基督共融;
    —— 在祈祷中,他为我们转求;
    —— 在建立教会的神恩和职务中;
    —— 在使徒和传教生活的标记中;
    —— 在圣人们的见证中,他藉此显示他的圣德并继续救世的工程。
    一、圣子及圣神的联合使命
  3. 被父派遣到我们心中的那一位,即他儿子的圣神,确实是天主。他与圣父、圣子同性同体,无论在圣三的内在生命中,或在施与世人的爱中,都是不可分的。但在钦崇那赋予生命、同性同体、不可分的圣三的同时,教会也宣认位格的区别。当父派遣圣言时,也常派遣自己的气息:联合的使命指圣子和圣神同时受派遣,在此两位虽有区别,但不可分离。虽然,是基督为人所见,成为不可见的天主的有形肖象,然而是圣神把他启示出来的。
  4. 耶稣是基督——「受傅者」,因为圣神是他的傅油,自降生以後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从这圆满中发出的。最後,当基督受到光荣时,他能联同父在光荣中派遣圣神给那些信奉他的人:把自己的光荣,即把那光荣他的圣神赐给他们。从此,联合的使命,在圣子的奥体上,即在父所收养的子女们身上展开:圣神使人成为嗣子的使命是使他们与基督结合,并活在基督内。
    傅油的概念提示我们……在圣子与圣神之间并无任何距离。事实上,正如在身体表面与所傅的油之间,无论理智或感官都察觉不到有任何媒介,同样,圣子与圣神的接触也是直接无间的。因此,谁想藉信仰与圣子接触,必须先藉接触与圣油相遇。原来没有甚麽部分不是由圣神所覆盖的。因此,凡承认子为主的人,是在圣神内接受主,而圣神从各方面,迎接那些在信德中接近子的人。
    二、圣神的名字、称呼和象徵
    圣神专有的名字
  5. 「圣神」就是与父和子、同受我们钦崇和光荣的那一位的专称。教会从主那里领受了这名号,并在她新子女的洗礼中予以宣认。

    「神」一词译自希伯来文"Ruah",其原意是气息、空气、风。耶稣正是利用风的可感觉形象,来向尼苛德摩讲述新而超越的那一位,他是天主的气息、天主之神。另一方面,「圣」和「神」都是天主三位所共有的天主属性。但圣经、礼仪和神学术语却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指明圣神那无可言喻的位格,以免与「圣」和「神」两字的其他用途相混淆。

    圣神的称呼
  6. 当耶稣宣告和许下圣神的来临时,他称圣神为「师保」,其字面的意义是:「那被召到身边者」"Ad-vocatus" (若14:16,26;15:26; 16:7)。「师保」通常被译作「护慰者」,因耶稣是第一个护慰者。主自己也称圣神为「真理之神」(若16:13)。
  7. 「圣神」这专称在宗徒大事录和书信中用得最多,在圣保禄书信中,我们也可以找到另一些称呼:恩许之神、嗣子之神基督之神(罗8:9)、上主之神(格後3:17)、天主之神(罗8:9,14; 15:19; 格前6:11; 7:40);在圣伯多禄的书信中,则有光荣之神的称呼(伯前4:14)。
    圣神的各种象徵
  8. 。水的象徵表示圣神在洗礼中的行动,因为在呼求圣神後,水就成了有效的新生圣事的标记:正如我们的首次诞生是在水中进行,同样洗礼的水也确实表明:我们神性生命的诞生,是在圣神内赐给我们的。「我们都因一个圣神受了洗,又都为一个圣神所滋润」(格前12:13)。因此,圣神本身也是活水,他源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并在我们内涌出活水,使我们得到永生。
  9. 傅油。傅油的象徵也有圣神的涵意,甚至成了他的同义词。在基督徒的入门礼中,傅油是坚振的圣事标记,故东方教会称坚振为「傅油」。但为了理解它的圆满能力,必须回到圣神所完成的第一次傅油,即耶稣的那次傅油。基督(希伯来文的「默西亚」) ,解说「受傅者」,即傅上天主圣神的。在旧约中,有不少上主的「受傅者」,其中首要的就是达味君王。但耶稣以独一无二的形式成了上主的受傅者:圣子所取的人性整个地「被傅以圣神」。耶稣被圣神立为「基督」。童贞玛利亚因圣神怀孕了基督,圣神透过天使,宣布他在诞生时已是基督,并催促西默盎前往圣殿去见上主的受傅者。基督治病施救时,充满了圣神,从他身上发出的能力也是圣神的。最後,使耶稣从死者中复活的是圣神。现在耶稣的人性已战胜死亡并被立为默西亚,他大量倾注圣神,直到「圣者们」与天主子的人性结合,建立「完美的人,达到基督圆满年龄的程度」(弗4:13):即圣奥思定所说的「整个的基督」。
  10. 。水表示圣神所赐的生命的诞生和繁殖能力,火则象徵圣神行动的转化能力。「激烈如火」的先知厄里亚,「他的言词炽热如火炬」(德48:1),因他的祈祷使天火降在加尔默耳山的祭品上,这事件是圣神之火的预象,火能改变所接触的东西。「以厄里亚的精神和能力走在上主前面」(路1:17)的洗者若翰,宣布基督就是那位「要以圣神和火付洗的人」(路3:16),这圣神就是耶稣所说的:「我来是为把火投在地上,我多麽切望它已经燃烧起来!」(路12:49)。五旬节早上,圣神就是藉「火舌」的形状降在门徒们的头上,使他们充满圣神(宗2:3-4)。灵修传统将保存这火的象徵,把它当作最能表达圣神行动的象徵之一,「你们不要熄灭圣神!」(得前5:19)
  11. 云与光。这两个象徵在圣神显现时是分不开的。在旧约时代,上主临现的记载里,生活的天主救主是藉忽明忽暗的云彩而启示出来的。这云彩却同时掩盖着他光荣的超越性:在西乃山上与梅瑟一起的时候、在会幕门口、在旷野的行程中,与撒罗满一起在圣殿被祝圣的时候。如今,所有这些预象都由基督在圣神内实现。圣神降临於童贞玛利亚并「庇荫」她,使她怀孕并产下耶稣。在山上显圣容时,圣神在云中降来遮蔽耶稣、梅瑟、厄里亚、伯多禄、雅各伯和若望,并「从云中」发出声音说:「这是我的儿子,我所拣选的,你们要听从他!」(路9:34-35)。最後,在耶稣升天那一日,同样的云彩把耶稣从门徒们的眼前接去,并在他带着光荣再来时,启示他为人子。
  12. 印记。这是一个与傅油相近的象徵。事实上,天主在基督身上盖了他的印(若6:27),同时在基督内,父也要在我们身上盖上他的印 。为了表达圣神的傅油在洗礼、坚振和圣秩圣事中的不灭效果,印记(sphragis)在某些神学传统中,也用来表示只能领受一次的这三件圣事所盖的不灭「神印」。
  13. 。耶稣藉覆手治好病人及祝福孩童。宗徒们因他的名字同样行事。更明显的是藉着宗徒们的覆手而赋予圣神。希伯来书把覆手列入其教导的「基本内容」里。教会在圣事的呼求圣神祷词中保存了这种赋予圣神的标记。
  14. 手指。是耶稣「仗赖天主的手指驱魔」(路11:20)。如果上主的法律是「用天主的手指」(出31:18)写在石版上,那麽托付给宗徒们所保管的、「以生活的天主圣神所写的基督的书信,不是写在石版上,而是写在血肉的心版上」(格後3:3)。〈造物者圣神,请降临〉的赞美诗,呼求圣神为「父的右手指」。
  15. 鸽子。在洪水後(洪水象徵洗礼),诺厄放出的鸽子嘴里衔着绿色的橄榄树枝回来,表示陆地重新可以居住。当基督受洗後从水里出来时,圣神以鸽子的形状降下,停在他上面。圣神降下并居住在受洗者的纯洁心灵中。在一些圣堂里,圣体是被保存在悬於祭台上的鸽子形状的金属容器内(columbarium)。在基督徒的绘画中,传统上以鸽子形象来表示圣神。
    三、在恩许时期中的圣神和天主圣言
  16. 从起初直到「时期一满」(迦4:4),天主圣言和圣神的联合使命虽是隐藏的,但却在进行中。天主圣神是为默西亚的时期作准备,圣神与默西亚虽然尚未完全启示出来,但对此已有应许,使人能期待二者的来临,并在其显现的日子,予以欢迎。因此,教会在阅读旧约时,是在其中寻找那「曾藉先知们发言」的圣神,要对我们所说的有关基督的事。
    「先知」一词,依教会信仰是指所有在撰写圣经时(无论旧约或新约),受到圣神默感的人。犹太传统把圣经分为法律(梅瑟五书)、先知(相等於我们的历史书和先知书)及着作(尤其是智慧文学,特别是圣咏)。
    在创造中
  17. 天主圣言和他的气息是所有受造物生存的根源。
    圣神的特性就是管理、圣化及赋予受造物生命,因为他是与父、子同体的天主……他有主宰生命的权能,因为他既是天主,就在父内透过子保管整个受造界。
  18. 「至於人,是天主用自己的手(就是子和圣神)塑造了他……并在塑造的肉体上描绘了自己的形象,务使那可见的也带有天主的形象」。
    恩许之神
  19. 人自从被罪恶和死亡毁容後,仍是「天主的肖象」,圣子的肖象,但已失掉了「天主的光荣」(罗3:23)和「模样」。向亚巴郎所作的恩许,揭开了救恩计划的序幕,在其最後阶段,天主子将亲自取得这「肖象」,并将再赐予它光荣,即是「赋予生命」的圣神,而恢复人跟父相似的「模样」。超出人的一切期待,天主应许要给亚巴郎一个後裔, 作为他信德的和圣神能力的成果。普世万民都要因这後裔而蒙受祝福。这後裔就是基督,在他内圣神的恩宠要使「那四散的天主儿女都聚集归一」(若11:52)。天主以誓词保证要赐下他的爱子和赐下「恩许的圣神……为使天主所置为嗣业的子民,蒙受完全的救赎」(弗1:13-14)。
    在天主显现和法律中
  20. 由圣祖至梅瑟,及由若苏厄至开展大先知使命的神视中,天主的显现照亮了恩许的途径。基督徒传统时常认为在这些天主显现中,天主的圣言让人看到和听到他,圣神的云同时将他启示,又将他「遮蔽」。
  21. 天主的这种教学法尤其在颁布法律时表现出来。天主赐下法律文字犹如赐下一位「启蒙导师」,是为领导子民归於基督(迦3:24)。可是,由於法律无法挽救那缺乏天主「模样」的人,加上由法律而引发对罪恶的日渐增强的意识,便燃起了对圣神的渴望。圣咏上的嗟叹可以证明此点。
    在王国和充军中
  22. 作为恩许和盟约标记的法律,理应能统御那出自亚巴郎信德的子民的心灵和制度。「如果你们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盟约,你们为我将成为司祭的国家、圣洁的国民」(出19:5-6)。但自达味之後,以色列顺从了诱惑,要成为一个像其他国家一样的王国。不过,向达味所应许的王国,将是圣神的工程,它属於那些神贫的人。
  23. 遗忘法律及不忠於盟约导致人死亡:充军看来是恩许的落空,实际上却显出天主救主的奇妙信实,在圣神的引领下,也是一个所许诺的复兴的开始。天主子民必须承受这一净化;在天主的计划中,充军已带着十字架的影子,而由充军回来的贫苦「遗民」,是教会最鲜明的预象之一。
    期待默西亚及其圣神
  24. 「看哪!我要行一件新事」(依43:19)。先知的路线是循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期待默西亚,另一个则宣告新的神;两者都汇聚於小小的「遗民」身上,即那些期待着「以色列的安慰」和「耶路撒冷的救赎」(路2:25,38)的贫苦民众。
    上面已谈过耶稣如何实现有关他的预言,下面我们只集中在那些更显示默西亚与其圣神的关系的预言。
  25. 所期待的默西亚面容的特徵在厄玛奴耳篇(「依撒意亚因为看见了他(基督)的光荣」:若12:41),尤其在依撒意亚先知书第十一章一至二节中已开始显露出来:
    由叶瑟的树干将生出一个嫩枝,
    由它的根上将发出一个幼芽。
    上主的神,
    智慧和聪敏的神,
    超见和刚毅的神,
    明达和敬畏上主的神将住在他内。
  26. 默西亚的特徵特别在「上主仆人」的诗歌中启示出来。这些诗歌昭示耶稣苦难的意义,并指出他以甚麽方式倾注圣神,好能赋予大众生命:不是以局外人的身分,而是藉着接受我们「奴仆的形体」(斐2:7)。藉着接受我们的死亡,他把自己的生命之神通传给我们。
  27. 为此,基督开始宣讲福音时,把依撒意亚的这篇文字应用在自己身上(路4:18-19):
    上主的神临到我身上,
    因为他给我傅了油,
    派遣我向贫穷人传报喜讯,
    向俘虏宣告释放,
    向盲者宣告复明,
    使受压迫者获得自由,
    宣布上主恩慈之年。
  28. 直接有关派遣圣神的先知记载,乃是天主用恩许的言语,以慈爱和忠诚的语调,向自己子民的心灵所说的神谕。圣伯多禄则在五旬节早上宣扬这些神谕的实现。依照这些恩许,在「末期」天主圣神将要更新人心,在他们心中写上新的法律,他要聚集四散和分裂的子民,并使之和好;他要转化先前的创造,而天主将与人类和平相处。
  29. 「贫穷」的人即那些谦卑、温良、完全信赖天主奇妙计划的百姓,即那些只期待默西亚正义而非世人正义的人,这些人在预备基督来临的恩许期间,最终是圣神隐秘使命的伟大成就。他们那种受圣神净化和光照的心,就是在圣咏中所透露的。在这些穷人中,圣神要为上主准备「一个善良的百姓」(路1:17)。
    四、圆满时期的基督的神
    前驱若翰、先知和洗者
  30. 「曾有一人,是由天主派遣来的,名叫若翰」(若1:6)。若翰「还在母胎中就已充满圣神」(路1:15,41),这是由於基督的缘故。他刚由玛利亚因圣神而受孕。於是玛利亚对依撒伯尔「探访」,就成了「天主对自己百姓的眷顾」。
  31. 若翰就是「那位要来的厄里亚」(玛17:10-13);圣神之火在他内使他成为那要来的上主的前驱。圣神在前驱若翰身上完成了「为上主准备一个善良百姓」(路1:17)的工作。
  32. 洗者若翰「比先知还大」(路7:26),在他身上圣神完成了他「藉先知们的发言」。若翰也结束由厄里亚所开始的先知时期他宣布以色列的安慰近了;他是要来的安慰者的「声音」(若1:23)。一如真理之神要做的,若翰来「是为给光作证」(若1:7)依若翰的看法,圣神就这样完成了「先知们的探求」和天使们的「渴望」:「 你看见圣神降下,停在谁身上,谁就是那要以圣神施洗的人。我看见了,我便作证:他就是天主子……看,天主的羔羊!」(若1:33-36)。
  33. 最後,圣神藉洗者若翰的预示,开始了那偕同基督并在基督内要实现的事:即重新还给人天主的「模样」。若翰的洗礼是为使人悔改,那藉水和圣神而受洗的却是新生命的诞生。
    「满被圣宠者,喜乐吧!」
  34. 至圣天主之母、终身童贞玛利亚,是子和圣神的使命在圆满时期的杰作。由於圣神准备了玛利亚,父才首次在救恩计划中,找到圣子和圣神能在人类中居住的寓所。为此,教会圣传多次把智慧书上最美丽的章节贴合在玛利亚身上:玛利亚在礼仪中被歌颂和描述为「上智之座」。

    圣神要在基督和教会内完成的「天主妙工」都在她身上展示出来。

  35. 圣神以自己的圣宠准备了玛利亚。「住有整个圆满天主性」(哥2:9)的那一位的母亲,确实适宜是「充满圣宠的」。作为最谦卑和最能接受全能者无可言喻恩赐的受造物,她的始胎无玷纯粹出自恩宠。加俾额尔天使有理由地祝贺她为「熙雍女子」:「你应欢乐!」。当玛利亚怀着永远的圣子,在圣神内高唱圣歌向父感恩时,就是整个天主子民,也即是教会在向天主感恩。
  36. 圣神在玛利亚身上实现圣父的仁慈计划。玛利亚就是协同圣神并藉着圣神而怀孕,并生下天主子。她的童贞由於圣神的德能和她信仰的力量,成为独一无二的多产的根源。
  37. 圣神在玛利亚身上,显示圣父的爱子已成了贞女之子。玛利亚是天主决定性显现的火中荆棘:她充满圣神,显示出在卑微肉驱中的圣言,更让那些穷人和万民的首批代表认识他。
  38. 最後,圣神藉玛利亚开始使「天主慈爱的对象」——人,与基督共融。谦卑的人常是首先接受他的:如牧童、贤士、西默盎和亚纳、加纳的新婚夫妇和首批门徒。
  39. 在圣神结束这项使命时,玛利亚成了「女人」、新厄娃、「众生之母」、「整个基督」的母亲。她以这种身分,与那十二位一起「同心合意地专务祈祷」(宗1:14),直到「末期」的黎明,即圣神在五旬节早晨,藉教会的出现而揭开的末期。
    耶稣基督
  40. 在圆满时期内,子和圣神的全部使命可包括在这事实内,即子由降生那一刻起,便是父的神所傅者:耶稣是基督、默西亚。

    信经整个第二章都应在此光照下阅读。基督的全部工程其实是子和圣神的联合使命。这里只提及耶稣恩许派遣圣神以及主获得荣耀之後恩赐圣神之事。

  41. 耶稣只有在自己因死亡和复活而受到光荣时,才会完全启示圣神。不过他是逐步地揭露圣神。即使当他表示自己的肉要为世界的生命而成为食粮时,他对民众所作的训言也如此。此外,耶稣也向尼苛德摩、撒玛黎雅妇人和向那些参加帐棚节的人提及圣神。当他向门徒讲论祈祷,他们将来要作的见证时,也公开地谈到圣神。
  42. 耶稣唯独到了他受光荣的那时辰,才应许圣神的降临,因为他的死亡和复活将实现向先祖们所作的许诺:圣父因耶稣的祈祷将赐下另一位护慰者、真理之神。圣父因耶稣的名字派遣圣神;耶稣将从父那里派遣他,因为他出自父。圣神将会来临,我们将会认识他,他将时常与我们在一起,住在我们中间;他将教导我们一切,使我们记起基督对我们所说的话,并且他为耶稣作证;圣神要把我们引入一切真理,并光荣基督;他要指证世界有关罪恶、正义和审判。
  43. 最後,耶稣的时辰到了:耶稣在以自己的死亡战胜死亡的那一刻,把自己的气(神)交在父手中,这样,「当他藉着父的光荣,从死者中复活後」(罗6:4),就能立刻向门徒们「嘘气」,赏给他们圣神。从那个时辰起,基督和圣神的使命就是教会的使命:「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样派遣你们」(若20:21)。
    五、末期中的圣神和教会
    五旬节
  44. 五旬节那天(逾越期七周结束时),基督的逾越就在圣神的倾注中完成,这圣神是以天主性位格的身分显示、赏赐、和通传给人的:主基督从他的圆满中,丰厚地倾注了圣神。
  45. 这一天,天主圣三被完全启示了出来。从那天起,基督所宣布的神国开放给那些信从他的人。他们在信仰和卑微的肉躯中,已参与圣三的共融。圣神藉着他那无止境的来临,把世界带入了「末期」,即教会的时期,而教会则是一个已承袭的、但尚未圆满的神国。
    我们看到了真光,接受了天上的圣神,我们找到了真正的信仰:我们钦崇那不可分的圣三,因为是圣三拯救了我们。
    圣神——天主的恩赐
  46. 「天主是爱」(若一4:8,16),而爱是第一个恩赐,它包括所有其他的恩赐。这分天主的爱「藉着所赐与我们的圣神,已倾注在我们心中了」(罗5:5)。
  47. 由於我们因着罪恶已经死亡,或至少已受了伤,故此爱的恩赐的第一个效果就是赦免我们的罪。圣神的共融在教会内(格後13:13)还给受洗者因罪而失落的天主模样。
  48. 於是圣神赐下我们嗣业的「抵押」或「初果」,即圣三本身的生命,这生命在於爱人如同天主爱了我们一样。这爱是在基督内新生命的本原,这生命成为可能的,因为我们接受「圣神的德能」(宗1:8)。
  49. 因着圣神这种德能,天主的子女才能结出果实。那位把我们接在真正葡萄树上的,必要使我们结出「圣神的果实,就是仁爱、喜乐、平安、忍耐、良善、温和、忠信、柔和、节制」(迦5:22-23)。「圣神是我们的生命」:我们越是弃绝自己,就越能「依照圣神的引导而行事」(迦5:25)。
  50. 藉着与圣神共融,圣神使人变成属神的,使人重返乐园、恢复义子的地位、敢称天主为父、能分享基督的恩宠、被称为光明之子、能有分於永远的光荣。
    圣神和教会
  51. 基督和圣神的使命是在基督的奥体和圣神的宫殿——教会内完成的。此後,这联合使命带领基督信徒在圣神内与父共融:圣神准备世人,先赐以恩宠,把他们引向基督。圣神又把复活的主显示给他们,使他们记起他所说过的话,使他们明白他的死亡和复活。圣神又把基督的奥迹呈现在他们面前,尤其是在圣体圣事中,为使他们和好并与天主共融,好能结出「丰富的果实」(若15:5,8,16)。
  52. 因此,教会的使命并不是基督和圣神的使命的附加品,而是其圣事:整个教会及其每一肢体,被派遣去宣布、见证、实现并传扬圣三共融的奥迹(这将是下一条的论题):
    我们众人都领受了唯一和同样的神,就是圣神,我们彼此之间并与天主都融合为一。因为我们人数虽然众多,并且基督让父的神和他自己的神居在我们每人身上,然而这唯一不可分的神却亲自把那些彼此有别的人引归为一……并使大家在他内显出是一个整体。正如基督的神圣人性能力可使那些他所寓居的人变成同一身体,同样那住在众人身上的唯一而不可分的圣神,也引领众人达致精神的合一。
  53. 由於圣神是基督的傅油,是基督——身体的头——把他倾注在自己的肢体上,以便滋养、医治他们,在彼此的服务上加以组织,赋予他们活力,派他们作证,联同他们与自己一起奉献给圣父及为整个世界转求。是基督藉着教会的圣事,把他的圣神,即圣化者,通传给自己的肢体(这将是教理卷二的论题)。
  54. 在教会圣事中给予信徒们的这些「天主妙工」,将遵从圣神在基督内结出它们新生命中的果实 (这将是教理卷三的论题)。
  55. 「圣神也扶助我们的软弱,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如何祈求才对,而圣神却以无可言喻的叹息,代我们转求」(罗8:26) 。圣神、天主工程的技师,乃祈祷的导师(这将是教理卷四的论题)。
    撮要
  56. 「为证实你们确实是天主的子女,天主派遣了自己儿子的圣神,到我们心内喊说:『阿爸,父啊!』」(迦4:6)
  57. 从起初直到世代终结,当天主派遣他的圣子时,也常派遣圣神:圣子和圣神的使命是相联而不能分的。
  58. 时期一满,圣神在玛利亚身上完成了基督来到天主子民中的各项准备。透过圣神在玛利亚身上的工作,父赏给了世人厄玛奴耳,即与我们同在的天主(玛1:23)。
  59. 天主子降生时藉着圣神的傅油,被祝圣为基督(默西亚)。
  60. 耶稣藉着他的死亡和复活,被立为光荣中的「主和默西亚」(宗2:36)。从他的圆满中,他把圣神倾注於宗徒和教会身上。
  61. 圣神是基督元首在自己肢体上所倾注的,圣神建立、激励并圣化教会。教会是圣三与人类共融的圣事。
第九条

「我信圣而公教会」

  1. 「基督为万民之光,本届神圣大公会议,因圣神而集合,切愿向万民宣布福音,使教会脸上所反映的基督之光,照耀到每一个人」。梵二大公会议的《教会宪章》是以这几句话作为序幕。大公会议藉此显示,涉及教会的信仰条文,完全靠有关耶稣基督的信仰条文而定。除了基督之光以外,教会别无其他的光。按照教父们所喜爱的一种图象:教会好像月亮,它的光完全由太阳反射过来。
  2. 涉及教会的条文,也完全靠有关圣神的条文而定,此圣神的条文是在教会条文之先。「事实上,在指出圣神是一切圣德的泉源及赐予者之後,我们现在宣认是圣神以圣德装饰了教会」。依照教父们的说法,教会是「圣神开花结果」的所在。
  3. 相信教会是「至圣」、「至公」,她又是「唯一」和「从宗徒传下来的」(如在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中所增添的) ,与对天主父、子及圣神的信仰是不可分的。在宗徒信经中,我们宣信一个圣教会(Credo...Ecclesiam),而非把教会作为信仰的最终对象(not believe in the Church),如此可避免把天主及其工程混淆,并可清楚地把天主赐予教会的一切恩惠归於他的仁慈。
第一节

天主计划中的教会

    一、教会的名称和图象
  1. 「教会」一词 ("ekklesia"来自希腊语"ek-kalein"「唤出来」),有「召集」的意义;是指民众的集会,通常具有宗教的目的。它是一个多次在希腊文旧约中使用的名词,指聚集在天主前的选民会众,尤其指西乃山的会众,以色列就在那里接受了法律,并被天主立为自己圣洁的子民。初期的基督徒团体自称为「教会」,承认自己是该会众的继承者。在教会内,天主从世界各地「召集」自己的子民。英文的"Church"和德文的"Kirche"皆来自另一个类似的希腊字"Kyriake",意指「属於主的会众」。
  2. 在基督徒用语中,「教会」一词,是指礼仪的集会,也指地方团体或整个的普世信友团体。事实上,这三种意义是不可分的。「教会」是天主在整个世界所聚集的子民。她存在於地方团体之中,并在礼仪的聚会中实现,尤以感恩祭的聚会为主。教会的生命源自圣言及基督圣体,且藉此而成为基督的奥体。
    教会的各种象徵
  3. 在圣经上,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彼此相联的图象和预象,天主的启示透过这些图象,来表达教会取之不尽的奥迹。旧约的多种图象,是一个基本概念的不同表达,就是「天主子民」。在新约里,所有这些图象有了一个新的中心,因为基督成了这个子民的「头」,因此这子民就成了他的「身体」。环绕着这中心的,有各种不同的图象:「或取自羊栈、或取自农场、或取自建物、甚或取自家庭及婚嫁」。
  4. 「教会是一个羊栈,它的唯一必经之门就是基督。教会也是一个羊群,天主亲口预言自己是它的牧人,他的羊群虽由其他牧人管理,但始终由基督亲自领往牧场养,他是善牧和众牧人之首,他曾为羊群舍掉自己的性命。
  5. 「教会是天主的庄田或农场(格前3:9) 。在这农场里生长着古老的橄榄树,古圣祖们就是它神圣的根;犹太人和外邦人,无论过去或将来,都在它内修好。教会也是天上农夫所栽培的特选葡萄园。基督是真葡萄树,给树枝带来生命和繁殖力;我们就是树枝,藉着教会留在他内,没有他,我们便一无所能。
  6. 「教会也多次被称为天主的建物(格前3:9)。主耶稣把自己比喻为匠人弃而不用的废石,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玛21:42)。教会就在这基石上由宗徒们所建立(格前3:11),并在它身上取得团结和合一。这座建物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天主的家庭所居之屋(弟前3:15);天主在圣神内的寓所(弗2:19-22);『天主与人共居的帐幕』(默21:3)。尤其被称为圣殿,教父们称它为石砌的圣所。在礼仪中,此圣殿亦喻之为「圣城」,即新的耶路撒冷。我们就是它的活石,要在此世形成一个属神的殿宇(伯前2:5)。圣若望在欣赏新天新地时,看见这圣城从天上由天主那里降下,『就像一位装饰好迎接自己丈夫的新娘』(默21:1-2)。
  7. 「教会又称为『天上的耶路撒冷』和『我们的母亲』(迦4:26),也被描绘为无玷羔羊的无玷净配(默19:7; 21:2,9; 22:17),基督『爱了她,并为她舍弃了自己,为使她成为圣洁的』(弗5:25-26),又和她订下不毁之约,不断地『养育照顾她』(弗5:29)」。
    二、教会的起源、创立和使命
  8. 为探讨教会的奥迹,我们首先默想她如何在天主圣三的计划中孕育,并在历史中如何逐步具体实现。
    父心中孕育的计划
  9. 「永生之父,按照他的智慧、仁慈、自愿而奥秘的计划,创造了宇宙,并决定提拔人类,分享天主的生命」。他在自己圣子内,召唤众人分享这生命:「凡信奉基督的,他愿召集他们在圣教会内」。这个「天主的家庭」,按照天父的安排,在人类历史各阶段逐步建立和实现。因为教会「在创世之初已有预象,在以色列的民族史和旧约里,她已被奇妙地准备好了,并在这末期内建立,藉圣神的恩赐显示出来,且於世界末日光荣地完成」。
    自创世之始就已预示的教会
  10. 初期的基督徒曾说:「世界是为了教会而创造的」。天主创造世界,是为使人与他的生命共融,这共融是透过在基督内的「召集」实现,而这「召集」就是教会。 教会是一切事物的目标,连惨痛的事,如天使堕落和人犯罪等为天主所许,只是当作机会和媒介,展示出他全部的力量和要赐给世人的无限慈爱:
    正如天主的意愿指向创造,而有世界;同样天主的意愿指向救人,而有教会。
    旧约中准备的教会
  11. 当罪恶破坏人与神,以及人与人之间共融的那一刻,天主便开始聚集他的子民。教会的聚集可说是天主对罪恶所造成的混乱的反应。这种聚集已秘密地在各民族中进行:「凡在各民族中,敬畏他而又履行正义的人,都是他所中悦的」(宗10:35)。
  12. 聚集天主子民的远程预备是由亚巴郎的蒙召开始,天主许下他要成为「一个大民族」的父亲(创12:2)。而近程预备则由选择以色列为天主的子民开始。藉着以民的被选,她将成为各民族未来合一的标记。然而先知们——早就控诉以色列毁了盟约及变得好像一个娼妓。他们预告将有一个新而永久的盟约。而「基督就建立了这个新的盟约」。
    耶稣基督创立的教会
  13. 圣子的任务是当时期一满,履行父的救恩计划;而这就是他「使命」的动机。「主耶稣藉宣布喜讯开创了他的教会,就是圣经上历代所预许的天主之国业已来临」。为奉行天父的旨意,基督在世上揭开了天国的序幕。教会是「已临现於奥迹中的基督王国」。
  14. 「这王国在基督的言、 行和临在上, 已清楚地显示於人了」。接受耶稣的话,就是接受「天主之国」。天国的幼芽和开端,就是耶稣前来召集在自己身边的那「小小羊群」(路12:32),他就是这羊群的牧者。他们组成了耶稣的真正家庭。对这样聚集在他身边的人,他教导他们新的「待人接物方式」,及他们专有的祈祷。
  15. 主耶稣赋予自己的团体一个结构,它将持续到天国的圆满完成。首先是拣选十二宗徒,以伯多禄为他们的首领。他们代表着以色列的十二支派,是新耶路撒冷的基础。十二宗徒及其他门徒参与基督的使命和权力,同时也分担他的命运。基督透过所有这些行动,准备及建立他的教会。
  16. 教会主要是诞生於基督为我们的得救而完全的自我交付,这交付提前在建立圣体圣事时实行,後来在十字架上完成。「教会的开始和发展,由被钉十字架的耶稣敞开的肋旁所流出的血和水,作为象徵」。「因为从安眠於十字架的基督肋旁,产生了整个教会这奇妙圣事」。正如厄娃是由熟睡中亚当的肋骨所形成,同样,教会是由死於十字架的基督被刺透的心诞生。
    由圣神彰显的教会
  17. 「圣父委托给他儿子的工程在世上完成後,就在五旬节那天,派遣圣神前来不断地圣化教会」。从那时起,「教会公开呈现於民众之前,并开始藉着宣讲,向万民传播福音」。教会本质上是传教的,为了救恩而「召集」一切人,被基督所派遣,使万民成为门徒。
  18. 为使教会能实现她的使命,圣神「用圣统和各种神恩,建设及督导教会」。「因此,教会拥有其创始者的恩宠,忠实地遵守他仁爱、谦逊和刻苦的诫命,接受向万民宣讲和建立基督与天主王国的使命,而教会在世上是这天国的幼芽和开端」。
    在荣耀中达到圆满的教会
  19. 「教会只有在天上的光荣中」,即当基督光荣地再来时,「才圆满地实现」。直到那个日子,「教会要在世界的迫害与天主的安慰中,继续自己的旅程」。此世,她自知是在充军,远离天主,「渴求完美的天国,并全力期望在光荣中与其君王结合」。教会的以及世界藉着教会要达到的圆满境界,必须经过许多大考验,才能在光荣中完成。只有那样,「所有的义人,从亚当开始,『从义人亚伯尔直到最後一个被选者』,都将在天父面前,团聚在普世的教会内」。
    三、教会的奥迹
  20. 教会置身於历史,但同时又超越历史。只有「用信德的眼光」,才能从她可见的事实中,察觉到一个精神的、带有属神生命的事实。
    既是可见的又是精神的教会
  21. 「唯一的中保基督,在世上创立了他的圣教会,并不断地支持她。她是一个信德、望德和爱德的团体,也是一个可见的组织。藉着教会,基督把真理与恩宠灌输给众人」。教会同时是:
    ——「由圣统组织建立的社团和基督的奥体;
    ——可见的会众和精神的团体;
    ——地上的教会和富有天上神恩的教会」。
    这些幅度「形成了一个由人性和神性成分组成的单一复合体」:
    教会的特徵,是兼有人性与神性,是有形的与无形的,努力工作而又专心默祷,置身於世上,却又迈向天乡。不过这一切,凡是人性的,应从属於神性的,有形的应从属於无形的,工作应从属於默祷,现世的事应从属於我们所迈向的未来圣城。

    多麽谦逊!何等崇高!香柏之幕,天主圣所;地上小,天上华宫;土墙茅舍,皇家宅院;死者之体,光明殿堂;傲慢之徒,不屑一顾;信者尊敬,基督净配!她虽忧郁,却实亮丽,耶京少女,疲惫苍白,长期流亡,忍受痛伤,终有一日,苦尽甘来,佩戴华饰,天阙盛装。
    教会——天主与人共融的奥迹
  22. 基督是在教会内,完成并启示他的奥迹,作为天主计划的目标:「使万物总归於基督」(弗1:10)。圣保禄把基督与教会的联婚称为「伟大的奥迹」(弗5:32)。由於她像新娘般的与新郎基督结合,教会本身也成了奥迹 。圣保禄在默观这奥迹时,写道:「基督在你们中,作了你们得光荣的希望」(哥1:27)。
  23. 在教会内,人类透过「永存不朽的爱」(格前13:8)与天主共融,这是教会的目标。此目标支配教会内作为圣事工具的一切,这工具与要消逝的世界是相连的。「她的结构完全是为基督肢体的圣德而设,而圣德则按『伟大的奥迹』而衡量,在这奥迹内新娘以爱的礼物回报新郎的恩赐」。玛利亚在「迈向圣德的路上」超越我们众人,她是教会的奥迹,如同「没有瑕疵、没有皱纹之新娘」(弗5:27)的教会奥迹。为此,「教会的玛利亚面貌先於伯多禄面貌」。
    教会——普世救恩的圣事
  24. 希腊语"mysterion"一词,曾以 "mysterium"(奥迹)及 "sacramentum"圣事两词译成拉丁文。在以後的解释中,圣事一词进一步表达救恩的有形标记,而奥迹一词指谓救恩的隐藏事实。在这意义下,基督本身就是救恩的奥迹:「除了基督外,别无其他天主的奥迹」。他那圣善和具圣化能力的人性救赎工程就是救恩圣事,这圣事在教会诸圣事中自我显示和运作(在东方教会中称这些圣事为「神圣奥迹」)。七件圣事是圣神藉以赋予基督恩宠的标记和工具,基督是教会的头,而教会则是他的身体。所以教会拥有和分施她所象徵的无形恩宠。就是在这种类比的意义下,她被称为「圣事」。
  25. 「教会在某种意义下是在基督内的圣事,就是说,她同时是与天主亲密结合的、又是整个人类一体性的标记和工具」。成为人类与天主亲密结合的圣事,就是教会的第一个目标。由於人类之间的共融植根於与天主的结合,教会也是人类一体性的圣事。在她内,这种一体性已经开始,因为她聚集「各邦国、各支派、各民族、各异语的人」(默7:9);同时,教会也是这种尚未圆满完成的一体性的「标记和工具」。
  26. 作为圣事,教会是基督的工具。教会在基督手中是「救赎众人的工具」,是「普世救恩的圣事」。藉此,基督「既显露又实现天主爱人的奥迹」。教会是「天主爱护人类计划的实现」,这计划是要「使全人类成为天主的唯一子民,组成基督的唯一身体,建成圣神的唯一圣殿」。
    撮要
  27. 「教会」一词有「召集」的意义,是指天主圣言所召集的会众,以组成天主的子民;他们受了基督圣体的滋养後,本身也成了基督的身体。
  28. 教会既是天主计划的途径又是目标:曾在创世时预示、在旧约中准备、建基於耶稣基督的言行、凭着他的赎世苦架和复活而实现,她藉着圣神的倾注显示为救恩的奥迹。当世上所有被救赎者在天上的荣耀中成为一个会众时,教会才圆满地实现。
  29. 教会是可见的又是精神的,既是有圣统组织的社团又是基督的奥体。她是「唯一的」,同时由人性和神性组成。教会的奥迹就在於此,只有凭信德才能接受。
  30. 教会是在此世界的救恩圣事,是天主与人共融的标记和工具。
第二节

教会——天主子民、
基督奥体、圣神宫殿

    一、教会——天主子民
  1. 「在各时代各民族中,凡是敬畏天主、履行正义的人,都是天主所悦纳的。可是天主不愿人们彼此毫无联系,个别地得到圣化和拯救,而要他们组成一个民族,真实地认识他,圣善地事奉他。因此,他为自己选择了以色列民族,与他们订立盟约,并逐步地培育它……但这一切都是为了准备及预示要在基督身上完成的那新而永久的盟约……就是以他自己的血所立的新约,从犹太人和其他民族号召人民,使他们不是因血肉、而是因圣神组成一个天主的子民」。
    天主子民的特徵
  2. 天主子民有些特徵,使它有别於历史上所有的宗教、种族、政治或文化集团:

    ——是天主的子民:天主本身并不属於任何民族。但他从那些从前不是一个民族的人中形成了一个民族:「特选的种族、王家的司祭、圣洁的国民」(伯前2:9)。
    ——要成为这子民的成员,不是藉自然生育,而是「由水和圣神」「由上而生」(若3:3-5),就是要信仰基督和接受洗礼。
    ——这个子民以耶稣基督(受傅者、默西亚)为元首(头):因为同样的油——圣神,从头流到身体,这身体就成为「默西亚的子民」。
    ——「这子民的身分,就是做天主自由子女的尊严:天主圣神在他们心中,有如住在殿堂里。」
    —— 「这子民的法律,是像耶稣爱了我们那样的去爱别人的新诫命」。这是圣神的「新」法律(罗8:2; 迦5:25)。
    ——这子民的使命是要成为地上的盐和世界的光,「形成全人类合一、希望和得救的强劲种子」。
    ——「最後,这子民的终向就是天主王国,即由天主亲自在世上创立、继续扩展、并在世界末日由他来完成的天主王国」。
    司祭、先知和王者的子民
  3. 耶稣基督是父傅以圣神的那一位,并被立为「司祭、先知和君王」。整个天主子民参与基督这三重职务,并承受由此产生的使命和服务的责任。
  4. 人藉信仰和洗礼而加入天主子民的行列,即参与这子民的唯一圣召、司祭的圣召:「主基督,这位由人间选拔的大司祭,把新的子民组成『一个事奉天父的司祭之国』。因为,领洗的人因着重生和圣神的傅油,都被祝圣为精神的圣殿和神圣的司祭」
  5. 当天主的神圣子民「不能失误地依附那一次而永远地传给圣徒们的信德」,并深入理解这信德而成为基督在此世的证人时,「也参与基督的先知职务」。这参与特别是由於对信德的超性意识,此意识属於全体子民,包括平信徒及圣统。
  6. 最後,天主的子民也参与基督的王者职务。基督执行他的王权,藉他的死亡和复活,吸引众人到他跟前。基督、宇宙的君王和主宰,成了众人的奴仆,因为他「不是来受服事,而是服事人,并交出自己的生命,为大众作赎价」(玛20:28)。为基督徒,「为王」就是「服务」,尤其是在「贫穷和受苦的人身上」,教会在他们身上,看到「她那贫穷和受苦之创始者的肖象」。天主子民按照这种与基督一起服务的圣召去生活,就能实现它「王者的尊严」。
    所有在基督内重生的人,都因十字架的记号而获得王者的尊严,藉圣神的傅油而被祝圣为司祭。因此并非只有我们职务的独有服务,因为所有的基督徒,有了属神的神恩及运用他们的理智,就被认为是这王者种族的成员,参与司祭的职务。一个灵魂管理它的身体,使它服从天主,难道不是王者的职务吗?向天主奉献一颗纯洁的良心,在自己的内心祭台上向他呈上我们敬礼的无玷祭品,难道不是司祭的职务吗?
    二、教会——基督身体
    教会是与耶稣的共融
  7. 耶稣一开始就使自己的门徒们参与他的生活;他给他们启示天国的奥秘;使他们分担他的使命,他的喜乐和忧愁。耶稣还提及一种更亲密的共融:「你们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你们内……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条」(若15:4-5)。此外,他又宣布一种在他与我们之间的神秘而真实的共融:「谁吃我的肉,并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他内」(若6:56)。
  8. 当耶稣的有形临在在门徒前消失,并没有留下他们为孤儿他许下要与他们在一起,直到世界末日,他又为他们派遣了圣神。在某种意义下,与耶稣的共融变得更为密切:「因为他赋予圣神後,把从各民族所召集的兄弟组成了他奥妙的身体」。
  9. 以身体比喻教会,更能说明教会与基督之间的密切关系。教会并不只是围绕在他的四周,而是在他的身体内与他结合为一。基督身体、教会的三种面貌应予以特别强调,就是:所有肢体因与基督结合而彼此团结一致;基督是奥体的头;教会是基督的净配。
    「只有一个身体」
  10. 凡回应天主圣言,成为基督身体的肢体的信徒们,都密切地结合於基督:「在这奥体内,基督的生命分施於信徒们。藉着圣事,他们以奥妙而真实的方式,与受难而荣耀的基督结合」。这在圣洗和圣体中显得尤为真实。我们藉着圣洗,与基督的死亡及复活联系,藉着圣体,「我们实在分享主的身体,被提升至与他共融并彼此共融」。
  11. 身体的合一并不排除肢体的多元性:「在建立基督的身体时,肢体不同,职务也各异。圣神只有一个,他为了教会的利益,按照他的富裕和职务的需要,分施不同的恩惠」。奥体的一体性在信友间产生并激发爱德:「因此,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都同它一起受苦;一个肢体受到光荣,所有的肢体都感到快乐」。最後,奥体的一体性克服一切的人性分裂:「凡是领了洗归於基督的,就是穿上了基督,不再分犹太人或希腊人,奴隶或自由人,男人或女人,因为你们众人在基督耶稣内已成了一个」(迦3:27-28)。
    「这个身体的元首是基督」
  12. 「基督是身体——教会——的头」(哥1:18),他是创世和赎世的根源。他被高举到父的荣耀中,「在万有之上」——主要在教会之上——「他独占首位」(哥1:18),藉着教会,把自己的王国伸展至万事万物。
  13. 基督把我们融合在他的逾越事件里。所有肢体都该勉力效法他,直到在他们身上「形成基督为止」(迦4:19)。「为此,我们被纳入他生活的奥迹内……如同身体与头连在一起那样,我们与他的苦难连在一起,同他一起受苦,为能同他一起享受光荣」。
  14. 基督也照顾我们的成长。为使我们向着他——我们的头——成长,基督在其身体——教会内,安排了一些恩宠和职务,藉此使我们能在得救的路上互相帮助。
  15. 所以,基督与教会形成「整个的基督」(Christus totus)。教会与基督是一体。圣人们对这一体性有很强烈的意识:

    让我们欢乐吧!让我们感谢天主!因为他不但使我们成为基督徒,而且也使我们成为基督自己。弟兄们,你们曾否留意,天主给了基督作为我们的元首,是赐给我们多大的恩典?你们踊跃喜乐吧!我们已成了基督。既然他是头,我们是肢体,他和我们就成了完整的人……圆满的基督:头和肢体。而且是何等的头,何等的肢体?是基督和教会。
    我们的救主把自己视为单一和相同的位格,因为他跟圣教会融合为一。
    头与肢体可说是单一和相同的奥妙位格。

    圣女贞德对其判官们所说的一句话,总结了圣师们的信仰并表达了信徒的常识:「依我的看法,耶稣基督与教会完全是一体,不该产生困难」。
    教会是基督的净配
  16. 基督与教会、头与身体的一体性,也涉及个人关系中两者的区别。这种情况多次以新郎和新娘的形象来表达。基督是教会的新郎,这题材早已为先知所准备并由若翰宣告过。主也自比作「新郎」(谷2:19)。圣保禄宗徒把教会和每个信徒——基督身体的肢体,比作「许配於」主基督的新娘,好能与他具有同一的圣神。教会是无玷羔羊的无玷新娘;「基督爱她,并为她舍弃了自己……为使她成为圣洁的」(弗5:25-26)。基督以永远的盟约与教会结合,并像自己身体一般的不断加以照顾。
    这就是完整的基督(头与身体),由众多肢体形成一体……无论是头或是肢体说话,总是基督在说话:或是以「头」的角色发言,或是以「身体」的角色说话。经上是怎样写的?「二人成为一体。这奥迹真是伟大,但我是指基督和教会说的」(弗5:31-32)。基督自己也在福音上说过:「他们不是两个,而是一体了」(玛19:6)。因为正如你们所知道的,他们虽然是两个,但在婚姻结合中却成了一个……作为头的称为「新郎」,作为身体的称为「新娘」。
    三、教会——圣神宫殿
  17. 「正如我们的心神,即我们的灵魂对我们肢体的关系,圣神对基督肢体、基督身体,即教会的关系也是一样」。「身体各部分的彼此联系,以及各部分之与其至高元首的密切结合,应归功於基督之神作为其隐藏的原动力。因为他整个地存在於元首、存在於身体及存在於每个肢体内」。圣神使教会成为「生活的天主宫殿」(格後6:16)。
    「天主的恩宠」曾托付给教会……在她内存在着基督的共融,就是拥有圣神、不朽的保证、我们信仰的确定、上升到天主台前的梯子……因为,哪里有教会,那里就有天主圣神,哪里有天主圣神,那里就有教会和各样恩宠。
  18. 「圣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也确实是使每个不同肢体得救的原动力」。他用许多方法,使整个身体在爱德中建立起来:藉着「有建设能力」(宗20:32)的天主圣言,藉着赖以形成基督身体的洗礼,藉着能发展和治愈基督肢体的圣事,藉着在各种恩宠中「居於首位」的「宗徒之恩」,藉着使人行善的美德,最後,藉着称为「神恩」的各项特殊恩宠,使信徒们「能适当地并爽快地承受对教会的各项革新和发展有益的工作和任务」。
    神恩
  19. 无论是特殊的或是单纯微小的神恩都是圣神的恩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有益於教会,用来建设教会、造福人群,及满足世界的需要。
  20. 不但是那些领受的人,连教会的所有成员都要以感恩之心去接纳神恩。因为它们为整个基督身体的宗徒活力和圣德,是一个奇妙的恩宠富源,只要它们实在是来自圣神的恩宠,而且完全依照圣神的真正策励,即是依照爱德——神恩的真正标准去实施。
  21. 根据这种意义,可见分辨神恩常是必需的。一切神恩必须请示并服从於教会的牧者,「他们的职责,并非在熄灭圣神,而是考验一切,择其善而取之」,务使一切不同而互补的神恩,都能合力谋求「公众的利益」(格前12:7)。
    撮要
  22. 「耶稣基督为我们舍弃了自己,是为救赎我们脱离一切罪恶,洗净我们,使我们能成为他的选民」(铎2:14)。
  23. 「你们是特选的种族,王家的司祭,圣洁的国民,属於主的民族。」(伯前2:9)
  24. 人透过信德和洗礼,加入天主的子民。「所有的人都奉召参加天主的子民」,为的是在基督内「人类共成一家,成为唯一的天主子民」。
  25. 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死而复活的基督藉着圣神和他在圣事的行动,尤其在感恩祭中,把信友的团体建立为自己的身体。
  26. 在这同一的身体内,有不同的肢体和职务。所有肢体都彼此联系,尤其是那些受苦的、贫穷的及被人折磨的肢体。
  27. 教会就是这个身体,而基督是她的头:教会藉着他、在他内、并为他而生活,他则偕同教会并在教会内生活。
  28. 教会是基督的净配:基督爱她并为她交付了自己,并以自己的血洁净她,基督使她成为所有天主子女多产的母亲。
  29. 教会是圣神的宫殿。圣神有如奥体的灵魂,既是她生命的根源,又是一体多元性及各种丰富恩宠和神恩的源头。
  30. 「这样,普世教会就呈现出是『在父、子和圣神的结合中聚集而成的民族』」。
第三节

教会是唯一、
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

  1. 「这是基督的唯一教会,就是我们在信经中所承认的唯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这四个彼此紧密相连的特徵,显示出教会及其使命的主要面貌。它们并非由教会自己加上去的,而是基督透过圣神,使他的教会成为唯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而且也是基督召唤她去实现这些特徵。
  2. 只有藉着信德才能承认,教会是从它的神圣根源取得这些特徵。不过,它们在历史上的表现,却是清楚地向人类理智所说明的记号。梵一大公会议说:「教会藉着她卓越的圣德……藉着她至公的一体性和屹立不摇的稳定性,本身已是一个伟大与永久的可信理由,也是她神圣使命的一个无可反驳的证据」。
    一、教会是唯一的
    「教会唯一性的神圣奥迹」
  3. 教会在其起源上是唯一的:「这个奥迹的至高典范和根源,就是父、子、圣神一个天主於三位之中」。教会在其创立者方面而言是唯一的:「降生成人的圣子……曾藉他的十字架使人类与天主和好,使万民重新成为一个民族和一个身体」。教会在其「灵魂」方面而言亦是唯一的:「圣神寓居於信徒内,充满及管理整个教会,使信徒们如此共融团结,及使众人如此密切地与基督契合,以致成为教会合一的根源」。因此,唯一性实是教会的本质:
    多麽奇妙的奥迹!只有一个宇宙的天父,一个宇宙的圣言,及一个到处相同的圣神;也只有一个成了母亲的贞女,就是我所称呼的教会。
  4. 一开始,这「唯一的」教会就是多元的,或来自不同的天主恩赐,或来自领受恩宠者的差异。在同一个天主子民内,聚集着许多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在教会的成员中,也有不同的恩宠、职务、身分和生活方式:「在整个教会的共融下,也有个别教会的合法存在,享有自己独特的传统」。这种多姿多采的差别,并不违反教会的唯一性。不过,罪恶及其後果却不断地威胁着教会合一的恩宠。圣保禄宗徒也曾劝人「以和平的联系,保持心神的合一」(弗4:3)。
  5. 哪些是合一的联系呢?「在一切之上……尤该有爱德,因为爱德是全德的联系」(哥3:14)。但旅途中教会的合一也需要有形可见的共融来保证:

    ——宣认由宗徒们所传下来的唯一信仰;
    ——共同举行敬天之礼,尤其是圣事;
    ——藉圣秩圣事的宗徒继承,维持天主之家的手足和谐。
  6. 「基督的唯一教会……就是我们的救主在复活後,委托伯多禄牧放,由他和其他宗徒负责传扬和管理的教会……这个在此世建立及组织得有如社团的教会,就是天主教会,由伯多禄的继承者及与他共融的主教们管理」:
    梵二大公会议的大公主义法令解释道:「基督的公教会是救恩的总汇,唯有藉此教会能获得圆满的得救方法。事实上,我们相信主把新约的一切恩惠,都托付给以伯多禄为首的宗徒团体,为建立基督在世的唯一身体;凡以某种形式属於天主子民的人,都该全面地加入这身体」。
    合一的创伤
  7. 事实上,「天主的这个唯一教会,从起初就出现了若干分裂,圣保禄宗徒曾以严厉的话加以责斥;但在其後几个世纪中发生了更多的纷争,有规模不小的团体与公教会脱离了全面的共融;对於此事,有时双方都难辞其咎」。破坏基督身体合一的分裂(就是异端、背教、裂教),都是因人类的罪恶而发生的:
    哪里有罪恶,那里就有分歧、裂教、异端、争论。反之,哪里有德行,那里就有团结、共融;众信徒藉此就能形成一心一德。
  8. 今天,那些生於此等分裂的团体「及受过基督信仰教育的人……不能责以分离之罪,天主教会应以兄弟般的敬爱包容他们……藉在圣洗内接受信仰而成义的人,与基督结成一体,故应当享有基督徒的名义,天主教徒理应承认他们为主内的弟兄」。
  9. 此外,「不少圣化和真理的因素」,「可在公教会的有形界限之外找到,例如圣经记载的天主圣言,圣宠的生命,信、望、爱三德及圣神的其他内在恩宠和有形的要素」。基督之神利用这些教会和教会团体作为救恩的工具,这工具的力量是来自基督赐予公教会的丰富恩宠和真理。所有这些恩典都来自基督并导向基督,这些恩宠本身要求「大公统一」。
    迈向合一
  10. 基督一开始就赏给教会合一之恩,「我们深信它在公教会内永保不失,并希望每天不断增长,直到世界末日」。基督时常给予教会合一的恩宠,但教会必须时常祈求,并努力保存、加强及改善基督对她所要求的合一。因此,基督自己曾在受难时祈祷,并为自己门徒们的合一而不断地祈求天父:「父啊!愿他们在我们内合而为一,就如在我内,我在内,为叫世界相信是派遣了我」(若17:21)。寻求所有基督徒重新合一的愿望乃基督的一项恩赐,也是圣神的呼吁。
  11. 教会为能适当地予以回应,必须:
    ——持续地革新,日益忠实地跟随其圣召。这革新是合一运动的力量。
    ——内心的皈依,「度一个更符合福音的生活」。因为肢体对基督恩宠的不忠,是导致分裂的原因。
    ——公共的祈祷,因为「内心的皈依、生活的圣善、加上为基督徒合一的公私祈祷,应被视为整个大公运动的灵魂,也能合理地称为属灵的大公主义」。
    ——手足间的彼此认识
    ——信徒们,尤其是司铎们对大公主义的培育
    ——在不同的教会和团体中,神学家进行对话,基督徒彼此接触。
    ——基督徒之间彼此合作,在不同的领域内为人类提供服务。
  12. 「促进教会合一,是整个教会内牧者和信徒们所关怀的」但我们也必须承认,「使所有基督徒和好而归属於基督的唯一教会,这项神圣目标超越人的能力和本领」,因此必须将我们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基督为教会的祈祷,父对我们的慈爱,以及圣神的德能上」。
    二、教会是至圣的
  13. 「我们相信教会……是圣善的,毫无缺陷。因为与父和圣神被称为『唯一圣者』的天主子基督,爱慕教会有如自己的净配,为她舍弃了自己,为能圣化她;又为了天主的光荣,他使教会与自己结合而成为自己的身体,并使她充满圣神的恩宠」。因此教会是「天主的圣民」,她的成员被称为「圣者」。
  14. 教会不但与基督结合,也被他所圣化;藉着他并在他内,教会也具有圣化的能力。教会的一切行动,都集中於此项目的,「就是在基督内圣化人灵及光荣天主」。在教会内可以找到「圆满的得救方法」。我们就在她内,「藉着天主的恩宠而获得圣德」。
  15. 「教会已在世拥有圣德,虽不完善,却是真正的圣德」。在她的成员身上,完善的圣德仍须追求。「既有这麽众多而奇妙的得救方法,所有的信徒,无论甚麽地位和环境,都被天主召叫,各按自己的途径,修德成圣,效法全善的天父」。
  16. 爱德是圣德的灵魂,所有的人皆被召成圣:「爱德领导一切成圣的方法,赋予活力,并导向它们目的」:
    我了解,教会有一个身体,由各种不同的肢体组成,她并不缺少最重要的、最高贵的肢体。我了解,教会有一颗心,而这颗心爱火炎炎。我明白,唯有爱能促使教会各肢体活动;如果爱熄灭了,宗徒们便不再传扬福音,殉道者将拒绝倾流鲜血……我了解,爱怀抱一切的召叫,爱是一切,爱囊括一切时间和空间……总言之,爱是永恒的
  17. 「圣善纯洁,绝无罪污的基督,从未犯过罪,降来世上,为补赎人罪。教会将罪人紧紧地抱在怀里。因此,教会虽是圣的,仍常须净炼,不断努力补赎和更新」。教会的所有成员,包括圣职人员,都要自认为罪人。在所有的人中,直到世界末日,罪恶的莠子仍会跟福音的好种子混在一起。所以教会聚集所有已接受基督的救恩,但仍在圣德路上努力前进的罪人:
    教会是圣的,纵使在她怀中仍有罪人,因为她除了圣宠的生命外,别无其他生命。教会的成员活出这恩宠的生命得以圣化;离开这生命,便陷入罪恶与混乱,这罪恶与混乱阻止教会发出圣德的光辉。所以教会为这些罪恶受苦和做补赎,同时也有能力以基督的圣血和圣神的恩赐,去医治她的这些子女。
  18. 册封一些信徒为圣人,就是隆重地宣布那些信徒曾英勇地修德行,并曾忠於天主的恩宠而生活过。教会藉此承认在她内的圣德之神的能力,并支持信徒们的望德,给他们提供圣人作为模范和代祷者。「圣人和圣女,常是教会历史最困难的时刻中,革新的泉源和起点」。因为,「圣德是她宗徒工作和传教神火的秘密泉源和不能错误的准则」。
  19. 「虽然教会在童贞玛利亚身上,已经达到了她那无玷无疵的完美地步,但信徒们却仍须努力克服罪恶,增进圣德;因此,他们要举目仰望玛利亚」:在她身上,教会已是完全圣善的。
    三、教会是至公的
    「至公」的意义
  20. 「至公」是指「普遍」,并有「全部」或「完整」之意,教会的「至公」含有双重意义。

    教会是至公的,因为基督临在於她内。「哪里有耶稣基督,那里就有公教会」。在她内,存在着与「头」结合的整个基督的身体。这表示教会由基督那里领受了「圆满的得救方法」宣认正确和完整的信仰、圆满的圣事生活、以及从宗徒继承过来的职务。在这种基本意义下,教会在五旬节那天已是至公的,而且直到基督再来那天,仍将继续如此。

  21. 教会是至公的,因为基督派遣她向全人类传教:
    所有的人都奉召参加天主的子民。因此这个子民应遍及普世,涵盖万代,成为独一无二的子民。这样就能实现天主的计划,他一开始就创造了一个统一的人性,并决定把散居各地的子女,最後重新聚集起来……这个闪烁在天主子民身上的普及性,是主自身的恩赐,公教会藉此得以有效及持续地努力,把全人类及其全部优点,在圣神的合一内,总归於基督元首。
    每一个别教会都是「至公的」
  22. 「基督的教会真正临在各地区性的信友的合法团体中,这些团体与他们的牧人结合一起,在新约中也称为教会……。在这些教会团体中,信徒由基督福音的宣讲而汇集,并举行主的圣餐奥迹……这些团体,无论如何渺小贫穷,或散处穷乡僻壤,基督都亲临其中,因他的德能而组成唯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
  23. 所谓个别教会,即教区,是指一个基督信徒的团体,在信仰和圣事上跟继承宗徒的该教区主教团结共融。这些个别教会是「普世教会的缩影」;「唯一的公教会就在它们中间,并由它们集合而成」。
  24. 个别教会由於跟她们中的一个教会,即「在爱德中主持」的罗马教会共融,就成为完全至公的。 「罗马教会由於她的神圣首席权,每个教会, 即每个地方的信徒,都要以她马首是瞻」。「因为,自从降生的圣言下降到我们这里後,散布在各地的所有基督教会,都把这在罗马的伟大教会视为唯一的根基,因为,根据救主的许诺,地狱的门决不能战胜她」。
  25. 「可是我们必须留意,不要以为普世教会是个别教会的总和或联邦。教会基於其召唤及使命,是普世的,但当她扎根於不同文化、社会和民族时,便在世界各地以许多不同的方式和面貌出现。」地方教会彼此协调的各种丰富的教会纪律、礼仪传统、神学及灵修遗产等,「更清楚地显示了一个完整教会的至公性」。
    谁属於至公的教会
  26. 「所有的人都奉召参加天主子民这至公的合一……公教信徒,其他信奉基督的人,以及天主圣宠所要拯救的全体人类,都以不同方式属於或导向这个教会」。
  27. 「凡有基督的圣神,接受教会的全部组织及其所有的得救方法,同时在她有形的组织内,以信仰、圣事、教会行政及共融的联系,而与藉教宗和主教们治理教会的基督相结合的人,便是完全加入了教会的团体。可是即使加入了教会,但不坚守爱德的,也不能得救;因为他只是身在教会内,而非心在其中」。
  28. 「对於那些已经受洗、享有基督徒美名,但不明认全部信仰,或不在伯多禄继位者的领导下保持共融合一的人,教会自知有多种理由,仍与他们相连」。「他们既信奉基督,并有效地接受了圣洗,便与公教会建立某种共融,纵使不很完善」。对於东正教会,这种共融是如此深切,「只差少许就能达致圆满,好能一起举行主的感恩祭」。
    教会与非基督徒
  29. 「至於那些尚未接受福音的人,也以各种方式走向天主的子民」。

    教会与犹太民族的关系。新约中的天主子民——圣教会,研究自己的奥迹,发现自己与犹太民族的关系,「天主首先给他们说了话」。犹太教与别的非基督宗教是不同的,犹太人的信仰已经是对天主在旧约中的启示的回应。对犹太民族而言,「义子的名分,光荣、盟约、法律、礼仪以及恩许,都是他们的,圣祖也是他们的,并且基督按血统说,也是从他们来的」(罗9:4-5),因为「天主的恩赐与召选是决不会撤回的」(罗11:29)。

  30. 此外,我们想到将来时,旧约的天主子民与天主的新子民都走向相似的目标:即期待默西亚的来临(或再来)。然而,这种期待一边是期待默西亚的再来,他已死而复活,被承认为主和天主子。另一边所期待的末期的默西亚面目仍被遮蔽:这一期待伴以对耶稣基督无知或误解的悲剧。
  31. 教会与回教徒的关系。「天主的救恩计划,也包括那些承认造物主的人,其中首先要推回教徒,他们自称具有亚巴郎的信仰,和我们一样地钦崇唯一的、仁慈的、末日要来审判万民的天主」。
  32. 教会与非基督宗教的联系,主要在於人类共同的根源和终向:
    天主既使全人类住在世界各地,万民同出一源,共成一家,同时也只有一个最後的终向:天主。他的照顾、他仁慈的见证和他救世的计划,广被全人类,直到被选者聚集於圣城。
  33. 教会承认其他宗教,仍「在幽暗和形象中」寻找一个未识之神,但天主离他们并不远,因为是他赐给众人生命、呼吸和一切,并愿众人都得救。因此,凡在其他宗教内所发现的「任何真和善」,教会都视之为「接受福音的准备,也是天主的恩赐,以光照每人,使他获得生命」。
  34. 然而在他们的宗教行为上,人们也显露出错误和缺陷,歪曲了在他们身上的天主肖象:
    世人屡次受恶魔欺骗而致神智昏迷,以谎言取代天主真理,舍弃造物主而侍奉受造物,或醉生梦死,好像没有天主似的,终於堕入绝望的深渊里。
  35. 正是为了重新聚集所有因罪恶而四散和迷失的子女,父愿号召整个人类加入他儿子的教会。教会是人类重获救恩及合一的地方。她是「和好的世界」,是一艘「张开主十字架的帆,在圣神的吹动下,在此世稳定航行的船」。教父们所喜爱的另一个图象:教会是诺厄的方舟,只有它能从洪水中拯救世人。
    「教会之外没有救恩」
  36. 应如何了解一再被教父们所肯定的话呢?按正面的解释,表示全部救恩,都由基督元首,透过他的身体——教会而来:
    神圣大公会议……训示:根据圣经和圣传,这个旅途中的教会,为得救是必需的。因为只有基督是人类的中保和得救的途径;他在他的身体——教会内,和我们在一起。他曾明白地强调了信德和圣洗的必要性,同时也确认了教会的必要性,而圣洗则是进入教会的门。因此,谁若知道公教会是天主藉耶稣基督创立的,是得救的必经之路,而不愿加入或不愿在教会内恒心到底的,便不能得救。
  37. 这项肯定并不涉及那些非因他们的罪,而未认识基督和教会的人:
    一个人若非因己罪,而不认识基督的福音及其教会,却能真心诚意地寻求天主,在天主恩宠的感召下,按照良心的指示,努力承行天主旨意,也能获得永远的救恩。
  38. 「虽然天主有他自己知道的方法,能够引导那些非因己罪而不认识福音的人,获得那为中悦天主所不可缺少的信德;可是向众人传播福音,仍是教会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她神圣的权利」。
    教会至公性的要求——传教使命
  39. 传教的命令。「被天主派遣到万民之中,作为『普世救恩圣事』的教会,为了本身至公性的基本要求,并为了服从其创立者的命令,努力向全人类宣讲福音」:「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教训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看!我同你们天天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玛28:19-20)。
  40. 传教使命的起源和目的。主的传教命令的最後根源,在於至圣三位一体的永恒之爱:「旅途中的教会本质上即具有传教使命的特性,因为依照天父的计划,教会本身导源於子的使命和圣神的使命」。而传教使命的最终目的,无非使人参与父与圣子之间,在父子的爱之神内的共融。
  41. 传教的动机。天主爱所有的人,教会一向从这爱中,取得传教心火的力量和职责:「因为基督的爱催迫着我们……」(格後5:14)。因为天主「愿意所有的人都得救,并得以认识真理」(弟前2:4)。天主愿意众人因认识真理而得救,而救恩可在真理中找到。那些顺从真理之神的感召的人,已踏上了得救之路;然而受托保管这真理的教会,必须迎合他们的愿望,把真理带给他们。正因为教会相信普世的救恩计划,她才必须是向外传教的。
  42. 传教的途径。「圣神是整个教会使命的主角」,是他在传教的途径上引导教会。教会「必须世世代代的继续发展基督本身的使命,他被派遣,正是为给穷人传报喜讯。在基督之神的引导下,教会应遵循基督所走的同一道路:就是贫穷、听命、服务、牺牲的道路……一直到死,并从死亡中胜利地复活」。这样,「殉道者的鲜血就成了基督徒的种子」。
  43. 可是,「即使在现代,教会也深知,在负责宣讲福音者的人性弱点及其所宣讲的福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只有不断地利用「补赎和更新」,在「十字架的苦路上前进」,天主的子民才能拓展基督王国。因为「正如基督在贫穷与迫害之下,完成了救赎的工程,教会也奉命走同样的道路,把救恩的成果带给人类」。
  44. 教会由於她的使命,「同全人类一起前进,和世界体验同一尘世命运;教会,可以说犹如人类社会的酵母和灵魂,使人在基督内革新,成为天主的家庭」。因此,传教工作要求忍耐,先向民众和尚未信奉基督的团体宣讲福音,接着建立基督徒团体,使它成为「天主临现世间的标志」,并创办地方教会,同时要展开本地化运动,把福音融入民族的文化中,其中当然也有失败的例子。「至於个人、团体、和民族方面,教会只能逐步地去接近渗入他们,然後把他们纳入大公的圆满中」。
  45. 教会的传教使命要求对基督徒的合一作出努力。因为,「基督徒的分裂,阻止了教会在那已领洗而不与教会共融的分离子女中,实现她固有而圆满的至公性。更有甚者,教会本身就在其实际生活上,从各方面都难以表达她完美的至公性」。
  46. 传教任务要求跟那些尚未接受福音的人,展开互相尊重的对话。信徒们可从这些对话中使自己受益,学习更清楚地去认识「在各民族中所发现的任何真理与恩宠,就像是天主亲临的迹象」。因为,他们向那些未认识福音的人宣讲福音,就能巩固、补足、提升天主在个人和民族间所散布的真与善,并能洗净他们的罪过与邪恶,「使天主受光荣,魔鬼败亡,人类得幸福」。
    四、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
  47. 教会是从宗徒传下来的,因为是建立在宗徒们身上的,这具有下列三重意义:

    ——无论过去或现在,教会常是在「宗徒的基础上」建立的(弗2:20),宗徒们是基督亲自拣选和派去传教的证人;

    ——教会藉着住在她内的圣神的助佑,保管和传授来自宗徒们的训诲、美好的宝库和健全的道理;

    ——直到基督再来,教会透过宗徒们在牧民使命上的继承者——世界主教团,继续受到宗徒们的训诲、圣化和引导;而普世主教团则「由司铎们辅助,并与伯多禄的继承人和教会的最高司牧团结」。

    永恒的善牧,不离弃的羊群,却藉圣宗徒们不断予以守护,使由选派为圣子代表而作羊群司牧的,治理的羊群。
    宗徒的使命
  48. 耶稣是圣父的使者:当他一开始自己的任务,「就把自己所想要的人召来……选定了十二人,为同他常在一起,并为派遣他们去宣讲」(谷3:13-14)。从那时起,他们就成了他的「使者」(这就是希腊语"apostoloi"的意义)。耶稣在他们身上继续自己的使命:「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样派遣你们」(若20:21)。所以他们的职务是继续执行他的使命,他对十二位宗徒说:「谁接纳你们,就是接纳我」(玛10:40)。
  49. 耶稣把宗徒们的使命与他受自父的使命连结在一起:正如「子不能由自己作甚麽」(若5:19,30),却由派遣他的父那里接受一切;同样,耶稣所派遣的那些人,没有他也不能作甚麽,他们从他那里接受使命及完成它的能力。基督的宗徒们知道天主使他们「成了新约的仆役」(格後3:6)、「天主的仆役」(格後6:4)、「代基督作大使」(格後5:20)、以及「基督的服务员和天主奥秘的管理人」(格前4:1)。
  50. 在宗徒们的职务中,有不能传下去的一面:就是成为主复活的特选证人和教会的基础,但也有持续下去的一面:基督答应要同他们在一起,直到今世的终结。「基督托付给宗徒们的神圣使命,将延续到世界末日。因为他们所应传授的福音,对教会来说,常是她整个生命的根源。因此……宗徒们要留心选择自己的继承者」。
    主教是宗徒的继承人
  51. 「宗徒们为使委托给他们的使命,在他们死後仍能继续,就把他们已开始的工作,像遗嘱一般,留给自己的直接助手,托付他们去完成和巩固,并叮嘱他们照顾整个羊群,因为圣神已委任他们去牧养天主的教会。所以宗徒们选定了这些人,并吩咐他们在去世後,要有其他可靠的人继承他们的职务」。
  52. 「正如由主单独委托给宗徒之长伯多禄的职务,藉其继位者的传递而继续存在,同样,管理教会的宗徒们职务,也藉主教圣秩不断地持续下去」。所以教会训示:「主教们因天主的制定,继承宗徒们的职务,作教会的司牧:听从他们的,就是听从基督;拒绝他们的,就是拒绝基督及那派遣他来的」。
    宗徒工作
  53. 整个教会都是从宗徒传下来的,因为透过圣伯多禄和宗徒们的继承人,她与其根源保持着信仰和生活的共融。整个教会都是从宗徒传下来的,因为她被派遣到整个世界;教会的所有成员,即使方式不同,都参与这个使命。「因为基督徒的召叫,本质上就是从事宗徒工作的召叫」。「所谓宗徒工作,就是奥体为传扬基督神国於普世所进行的所有活动」。
  54. 「既然教会整个宗徒工作的根源是天父所派遣的基督,那麽,宗徒工作的成效( 无论是圣职人员的或是平信徒的) 自然取决於他们跟基督生命的契合」。按照各人圣召、时代需求、以及圣神的不同恩赐,宗徒工作能有极多的方式,然而爱德,尤其是从感恩祭中吸取的爱德,常是「整个宗徒工作的灵魂」。
  55. 教会在她最深和最终的自我认同上,是唯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因为「天国」或「天主之国」,在她内已存在,并将在世界末日完成;天国已在基督身上来临,并奥妙地在那些结合於基督的人心中发展,直到天国於末日全面地显示。那时所有被他救赎的、在天主前「因爱德而成为圣洁无瑕」的人(弗1:4),都将聚集,作为唯一的天主子民、「羔羊的新娘」(默21:9)、「从天主那里降下的具有天主光荣的圣城」(默21:10-11)、以及「上面刻着羔羊十二宗徒十二个名字的十二座基石的城墙」(默21:14)。
    撮要
  56. 教会是唯一的:她只有一个主,宣认一个信仰,藉着一个洗礼而获新生,形成一个身体,由一个圣神赋予生命,及持有同一希望,当那希望完成时,所有的分歧将会消失。
  57. 教会是至圣的:至圣天主是她的创立者;她的净配基督为了圣化她而把自己交付给了她;而圣德之神又赋予她生命。虽然她怀有罪人,但她是「由罪人组成的无罪者」。在圣人们身上,教会的圣德得以显扬;在玛利亚身上,教会已经是完全圣的。
  58. 教会是至公的:她宣讲完整的信仰,拥有及施行圆满的得救方法;她被派到万民中,关心一切的人,怀抱各个时代;教会「在本质上就具有传教使命的特性」。
  59. 教会是从宗徒传下来的:她建立在巩固的基础上:即那「羔羊的十二宗徒」(默21:14),故此是不能毁灭的,在真理方面是不能错误的。基督透过伯多禄和其他宗徒,以及他们的继承者,即教宗和世界主教团来管理教会。
  60. 「这就是基督的唯一教会,我们在信经内所承认的唯一、至圣、至公、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她存在於天主教会内,这教会是由伯多禄的继承人及与此继承人共融的主教们所管理,虽然在此有形的组织外,仍存有许多圣化及真理的要素」。
第四节

基督的信徒——圣统制,
平信徒,献身生活

  1. 「是那些藉洗礼加入基督奥体的人,他们组成天主的子民,因此他们各按自身的方式分享基督的司祭、先知和王者的职务,依各自身分奉召执行天主赋予教会在世界上要完成的使命」
  2. 「所有基督信徒,因为皆重生於基督,享有地位及行动的真正平等,基於此平等众人各按其固有的身分及职务,共同建立基督的奥体」。
  3. 主在其身体的肢体间所愿意有的差别,本身是为了维持它的团结和执行它的使命。因为「教会内的职务虽有区别,使命却是一致的。基督给了宗徒们及其继位者,以他的名义和他的权力,训诲、圣化和治理的职务。但是平信徒,由於分享了基督的司祭、先知和王者的职务,在全体天主子民的使命中,也对教会和世界执行他们特有的任务」。此外,从圣职人员和平信徒中,也「有一些基督信徒,因实行福音的劝谕……献身於天主,并以他们特殊的方式从事教会救世的使命」。
    一、教会的圣统结构
    为何有教会职务
  4. 基督自己就是教会内职务的根源。他建立了教会,并赋予她权力、使命、方针和目标:
    主基督为了确保天主子民的牧养和成长的方法,他在其教会内设立了各种职务,以谋求全体的利益。事实上,这些拥有神权的人员,是为他们的弟兄服务,好使所有属於天主子民的人……都能获得救恩。
  5. 「从未听到他,又怎能信他呢?没有宣讲者,又怎能听到呢?若没有奉派遣,人又怎能去宣讲呢?」(罗10:14-15)。无论个人或团体,没有人能向自己宣讲福音。「信仰是出於报道」(罗10:17)。没有人能给予自己宣讲福音的谕令和使命。主的使者并不是因个人的权威、而是因基督的权威去讲话和行动;他不是以团体成员的名义、而是因基督的名义向团体讲话。没有人能给予自己恩宠,这必须受他人赠予和赏赐。这就假定须有由基督授权和给予资格的恩宠分施者。他们从他那里领受以基督元首身分(in persona Christi Capitis)去行事的使命和能力(神权)。教会传统称这种职务为「圣事」;透过它,基督的使者们就能藉天主的恩赐,去实行和给予那他们自己所不能实行和给予的一切。教会的职务是透过专有的圣事而赋予的。
  6. 服务的特色与教会职务的圣事性质息息相关。圣职人员由於全面隶属那赋予使命和权力的基督,故确实是「基督的仆役」就像基督为了我们而甘愿取了「奴仆的形体」(斐2:7)一般。因为圣职人员为之服务的圣言和恩宠,并不是他们自己的,而是基督的,是基督为了他人而托给他们的,他们将甘愿成为众人的仆役。
  7. 同样,集体的特色 (collegial character)也是教会职务的圣事性质所固有的。事实上,主耶稣一开始他的传教生活,就选定了十二人,「他们既是新以色列的种子,也是圣统制的起源」他们一起被选,也一起被派遣,他们兄弟般的团结,将为一切基督信徒作出兄弟般共融的服务;它有如圣三共融的一种反映和见证。为此,每个主教都在主教团的范围内执行职务,与罗马的主教——圣伯多禄的继位者和主教团的首领共融。司铎们则在主教的领导下,在教区的司铎团内执行他们的职务。
  8. 最後,个人的特色也是教会职务圣事性质所固有的。基督的仆役们在共融中行动,正因为他们也常以个人的方式去行动。每人都是个别地被召唤:「你来跟随我」(若21:22),为能在共同的使命中,成为个别的见证,向那赋予使命者负起个人的责任,「以他的名义」、为一些人服务:「我因父……之名给你付洗」;「我因父……之名赦免你的罪」。
  9. 因此在教会内,圣事性的职务是一项以基督名义去执行的团队的服务,同时也是个人的服务。此事既可从主教团跟其元首——圣伯多禄继位者之间的联系上证实,也可从以下两件事的关连中证实:主教对自己地方教会的牧民职责,及整个世界主教团对普世教会的共同关怀。
    世界主教团及其元首教宗
  10. 基督选立了十二人,「组成了一个团体或一个固定的集团,从他们中选了伯多禄作为他们的首领」。「由於主的规定,就如圣伯多禄和其他宗徒们组成了一个宗徒团;同样,继承伯多禄的罗马教宗和继承宗徒们的主教们,彼此间也形成一个整体」
  11. 主只选了西满,赐名为伯多禄(磐石),主使伯多禄成为他教会的磐石。他把教会的钥匙交给了伯多禄,使他成为整个羊群的牧人。「然而,赐予伯多禄的束缚与释放的这项职务,无疑地也赐给了那与其首领相连结的宗徒团」。伯多禄及其他宗徒的这个牧民职务,构成了教会的基础,将由主教们在教宗的首席权下延续下去。
  12. 教宗——罗马主教和圣伯多禄的继位者,「是主教们和信友群众的一个永久而可见的统一中心和基础」。「事实上,罗马教宗,以基督代表及整个教会司牧的职务名义,对教会有完全的、最高的、普遍的权力,能时常自由地使用」。
  13. 世界主教团若不以罗马教宗为其首领……便毫无权力」这样,主教团「对整个教会也拥有最高和完全的权力,但这项权力除非获得罗马教宗的同意,便不能执行」。
  14. 「世界主教团在大公会议时,以隆重的方式行使它对普世教会的权力」。「除非被伯多禄的继承者批准、或至少接纳,大公会议便不能召开」。
  15. 「世界主教团由於由许多人组合而成,表示出天主子民的多样性和普遍性;由於是聚集在唯一的元首下,表达了基督羊群的一体性」。
  16. 主教们个别地来说……每位都是其个别教会可见的统一中心和基础」。这样,他们在司铎和执事的协助下,「只对那些托其管理的部分天主子民,行使其司牧权」。可是,由於作为世界主教团的成员,每位主教都应对所有教会表示关怀,首先是「妥善管理他们自己的教会,如同是普世教会的一部分」,从而促进「整个奥体、也就是各教会总体的利益」。这种关怀尤应包括穷人、因信仰而受迫害者,以及往世界各地去工作的传教士。
  17. 彼此接近而又属同一文化的个别教会,可形成教省或更广大的集合体,即宗主教区或地区。这集合体的主教们,可以在主教会议或教省会议聚会。「同样,今天各地的主教团能以许多有效的方式作出贡献,使团队的精神得以具体地实现」。
    训导的职务
  18. 主教们和他们的合作者司铎们,按照主的命令,「具有首要的职责,即向万民宣讲天主的福音」。他们是「信仰的先驱,给基督带来新的门徒」,是宗徒信仰的「真确的导师,拥有基督的权威」。
  19. 为使教会由宗徒们所传授的信仰保持纯真,身为真理的基督,愿意教会分享他的不能舛错性。天主子民「透过信仰的超性意识」,在教会活的训导的指引下,「毫无失误地依附信仰」。
  20. 训导的使命,是与天主在基督内和其子民所订之盟约的特性息息相关的;它该防范各种错误和缺失,保证他们可以无误地宣认真正信仰的客观可能性。因此训导当局的牧民任务在於留心看管,务使天主的子民能生活在使人自由的真理内。为完成此项任务,在有关信仰和道德的事上,基督赋予牧者们不能舛错的神恩。使用这种神恩能有多种方式。
  21. 「几时世界主教团的首领、罗马教宗,以全体信徒最高牧者和导师的身分,在信仰上坚定其弟兄们,以决定性的行动,宣布一项有关信仰或道德的教义,便以自己职位的名义,享有这种不能错误的神恩……几时世界主教团与伯多禄的继承人共同执行这种最高的训导权」,尤其在召开大公会议时,「那许给教会的不能错误的神恩,也留在他们中」。当教会透过她的最高训导当局,宣布一些「为天主所启示的当信之道」或基督的教训时,信徒们便该「以信德的服从去赞同这些论断」。这种不能错误之神恩涵盖了天主启示的整个宝库。
  22. 教宗和主教在执行普通训导权中提出一种训导,引人在信仰及道德上对启示有更好的了解,这时即使没有作出不能错的论断,也没有以「决定性的口气」表达意见,天主仍然扶掖与伯多禄继承人共同施教的宗徒们的继承者,更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扶掖罗马的主教、整个教会的牧者。信友们对这种普通的训导该「以宗教敬重的心情去依从」,这一依从虽然有别於信德的服从,但确是後者的延伸。
    圣化的职务
  23. 主教负有「最高司祭职的恩宠分施者」的责任,尤其是在他自己奉献或藉他的助手、司铎们所奉献的感恩祭中。因为感恩祭是个别教会的生活中心。主教和司铎们以他们的祈祷和工作、以宣道和圣事的职务去圣化教会,也用他们的榜样去圣化,「不是做托你们照管者的主宰,而是做群羊的模范」(伯前5:3) ,好能「与托给他们照顾的羊群,一起进入永生」。
    管理的职务
  24. 「主教以善言、鼓励、榜样,而且也用权力和神权,以基督代表的资格管理托付给他们的个别教会」,可是他们行使这种权力时,应本着他们导师所固有的服务精神,为了建树的目的去执行。
  25. 「主教们以基督名义所行使的这种权力,是他们本有的、正常的及直接的权力,纵使它的执行最终是由教会的最高当局所规定」。但主教们不应被视为教宗的代表,教宗对全教会的正常和直接权力并不取消主教们的权力,反倒予以巩固和维护。主教的权力应在教宗的领导下,与整个教会在共融中执行。
  26. 基督善牧将是主教牧民职务的模范和「典型」。主教深知自己的软弱,「能同情无知和错误的人,他不会拒绝聆听那些隶属於他的人,他照顾他们真如自己的子女……信徒们要顺从主教,就像教会顺从耶稣基督、耶稣基督顺从天父一样」:
    你们众人要追随主教,如同耶稣基督追随天父,追随长老们如同追随宗徒们一样;至於执事们,要尊重他们如同尊重天主的法律。没有主教,任何人都不要进行一些有关教会的事。
    二、平信徒
  27. 「所谓平信徒,是指除了圣职人员及教会所认可的修会人员之外的所有基督信徒;他们藉洗礼与基督合成一体,成了天主的子民,以其自己的方式,分享基督的司祭、先知和王者的职务,在他们的职分内,履行整个基督子民在教会和世界上的使命」
    平信徒的召叫
  28. 「平信徒的固有召叫在寻求天国,他们在暂世性的事务上,依照天主的计划加以处理……。所以,特别要靠平信徒去光照和处理那些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暂世性事务,务使这些世事都能按照基督的旨意去完成和发展,并能赞颂造物主和救世主」。
  29. 当需要寻找和发明一些途径,把基督的教义和基督徒生活的要求渗入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时,基督平信徒的创意就变得格外需要。这创意是教会生活的一项正常因素:
    平信徒是站在教会生活的最前线;藉着他们,教会是社会的生命力。为这缘故,他们特别该有一个日益清晰的意识:自己不但属於教会,而且还是教会,即是一个在唯一首领、教宗,及与他共融之主教们领导下的在世的信友团体。他们就是教会。
  30. 平信徒,一如所有的信徒,因着圣洗和坚振,从天主那里领受了传教工作的任务;因此平信徒,无论是个人或社团,都有责任和权利去从事此项工作,使救恩的属神讯息,能在全世界被众人认识和接纳。在一些只有透过他们,才能使人听到福音和认识基督的情况下,这项任务便变得更为迫切。在教会的团体中,他们的工作是如此需要,如果没有它,牧者们的宗徒工作,很多次都不能达到圆满的效果。
    平信徒参与基督的司祭职
  31. 「平信徒由於献身於基督及被圣神所傅油,接受奇妙的召叫配以适当方法,让圣神在他们身上产生日益丰硕的成果。因为他们的一切活动、祈祷、宗徒事业、夫妇和家庭生活、日常操作、身心的休闲——只要在圣神内活出来,甚至生活的种种考验,若能耐心地忍受,也能变成『因耶稣基督而中悦天主的属神祭品』(伯前2:5);这一切在举行感恩祭时,与主的圣体一起虔敬地献於父。这样,当平信徒到处以圣善的生活朝拜天主时,就把世界奉献给天主」。
  32. 「当父母以基督徒的精神度婚姻生活,并对他们的子女施行基督化的教育时」,就是以特殊的方式参与圣化的任务。
  33. 平信徒若有所需的资格,可永久地接受读经职和辅祭职。「倘若教会有此需要,在缺乏圣职人员时,即使不是读经员或辅祭员的平信徒,也能担任他们的职务,就是执行宣道工作、主持礼仪祈祷、并按法典规定,施行圣洗和分送圣体」。
    平信徒参与基督的先知职
  34. 「基督执行他先知的任务,不但藉圣统……而且也藉平信徒,使他们成为自己的见证,赋予他们信德的意识和宣道的恩宠」。
    教导一些人接受信仰,是每个讲道者、也是每个信徒的责任。
  35. 平信徒也透过福传工作去执行他们先知的使命,就是以「言语和生活的见证」去宣讲基督。这种藉平信徒而进行的福传工作,「具有一种特殊的风格和非常的效力,因为它是在世俗的普通环境中完成的」。
    这种宗徒工作不在於生活的见证;真正的宗徒必寻求机会以言语去宣讲基督,无论是向信徒……或向不信的人。
  36. 在平信徒中,那些有能力和受过适当训练的,也可在教理讲授的培育、圣学的教导,和在社会传播方面,提供他们的协助。
  37. 「信徒根据自己的学识、能力及声望,有权利甚至有时也有义务将其有关教会利益的见解表达给教会的牧人,并告知其他信徒,但须顾全信仰和善良风俗的完整、对牧人的尊敬、公益和个人的尊严」。
    平信徒参与基督的君王职
  38. 基督藉着服从至死,给了门徒们王者的自由,「为使他们以克己和圣德的生活,在自己身上战胜罪恶的王国」。
    凡能克制自己肉体、统驭自己灵魂,不让自己沉溺於私欲偏情的,就是自己的主人,他可被称为王,因为他能自律。他是自由及独立的,不让自己被有罪的奴役束缚。
  39. 「此外,平信徒也要集中他们的力量,去挽救世界上引人犯罪的风俗和生活环境,使它们都能符合正义原则,不但不妨碍、而且有助於修德行善。这样一来,就能把道德的价值灌注在人类的文化和活动中」。
  40. 「平信徒也能感到被召或真实被召去与他们的牧者合作,为服务教会的团体,促进它的成长和活力,按照上主要施予他们的恩宠和神恩,而执行各项不同的职务」。
  41. 在教会内,「信徒能按法典规定,协助行使管治的权力」,如出席特殊会议、教区会议、牧民委员会,共同(in solidum) 执行堂区的牧民工作,协助经济委员会,以及参与教会的法庭工作。
  42. 信友们必须「仔细分辨,何者是教会成员所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何者是社会公民所应有的权利和义务。要设法把两者加以协调,切记在任何暂世性的事务上,都要受基督徒的意识所引导,因为人类的所有活动,包括暂世性的在内,都不能脱离天主的宰制」。
  43. 「这样,每个平信徒,由於所领受的恩宠,『按照基督赐恩的尺度』(弗4:7),成了教会使命的见证和活的工具」。
    三、献身生活
  44. 「因福音劝谕的誓愿而形成的生活地位,虽不属於教会的圣统组织,却无可置疑地是教会生活和圣德的一部分」。
    福音劝谕、献身生活
  45. 福音劝谕以多种方式向每个基督的门徒提出。所有信徒奉召所修的圆满爱德,要求那些自由地接受献身生活圣召的人,要为天国而度独身的贞洁、神贫和服从的生活。「献身事主生活」的特徵,就是在一个被教会认可的恒常的生活方式上,发愿遵守这些劝谕。
  46. 因此,修会是一种体验「更亲密」献身的方式,它植根於圣洗,并完全奉献於天主。在献身生活中,基督的信徒们在圣神的推动下,立志更亲近地跟随基督,把自己奉献於至爱的天主,为服务天国而追求圆满的爱德,并在教会内预示及宣布未来世界的光荣。
    一棵枝条繁茂的大树
  47. 「就像一棵由天主种植的树,在主的园地里奇妙地生出很多枝条,同样,在教会内也发展了各种独居和团体生活方式的不同的修会家庭,其精神财富有益於其成员,并造福整个的基督身体」。
  48. 「早自教会初期,已有男女信徒实践福音劝谕,为能更自由地追随基督,更忠诚地效法他,各人以自己的方式,过着献身事主的生活。其中有许多人,在圣神的感召下,或度独居的生活,或创立了修会。教会就以自己的权力,欣然予以接受和批准」。
  49. 主教们常要留心分辨圣神托给教会有关献身生活的新恩宠;只有宗座有权核准新形式的献身生活。
    独修生活
  50. 独修者虽非时常公开地发愿遵守三个福音劝谕,但「严格的从世界隐退,以慎独的缄默,勤行祈祷与补赎,奉献自己的生命,以光荣天主及拯救世界。」。
  51. 独修者向所有人指出教会奥迹这一内在层面,就是与基督有个人的亲密来往。独修者的生活虽隐於世人眼前,却是对他为之献身的那一位所作无声的宣讲,因为基督是他的一切,这是一项特殊的召叫:在旷野里藉着精神战斗本身,找到被钉十字架者的光荣。
    献身的贞女
  52. 从宗徒时代开始,就有基督徒的贞女,受了主的召叫,以身心的更大自由,把自己完全奉献给他,她们决定「为了天国」(玛19:12) ,在教会的批准下,过一种守贞的生活。
  53. 「贞女们立定紧随基督的善志,依照教区主教批准的礼仪庆典,奉献於天主,奥秘地许配於天主子基督,并委身为教会服务」。透过这隆重的礼仪(贞女的奉献礼),「贞女便成为受祝圣的人」,有如「教会爱基督的超越标记,这天上新娘的和未来生活的末世形象」。
  54. 「与其他献身生活的方式相似」,贞女会规定在世俗中生活的女性(或修女),要按照各人地位和赐予她们的不同神恩,从事祈祷、补赎、服务兄弟姊妹及宗徒工作。为忠实地遵守自己的善志,贞女们可以互相联合而成为团体。
    修会生活
  55. 修会生活在基督教会的最初几个世纪中发源於东方,并在教会依法成立的修会中实现出来。修会生活异於其他献身生活方式,其不同点是:敬礼的特质、誓守福音劝谕的公开承诺、团体的友爱生活以及为基督与教会之结合所作的见证。
  56. 修会生活源於教会的奥迹。这是教会从主那里所领受的恩惠。教会把这恩惠作为一种固定的生活方式,给予那些被天主召叫、誓守福音劝谕的信友们。这样,教会就能彰显基督并承认自己是救主的净配。修会生活应邀以不同的形式,透过现代的语言,表达天主慈爱本身。
  57. 所有的修会会士,无论「豁免」与否,都在其牧民的职务上,投身於教区主教的合作者之列。从福传之始,教会在传教上的建树和扩展,需要各种形式的修会生活。「历史证明了修会各支派,由古老的隐修会、中世纪的修会以至现代的修会,在传播信仰和建立各地的新教会方面,功绩彪炳」。
    在俗献身团体
  58. 「在俗献身团体是一个献身生活的团体。在此种团体内,基督徒生活在俗世中,追求完备的爱德,特别从内部努力使世界圣化」。
  59. 透过一种「完善和全面献身於此种圣化工作的生活」,这类团体的成员,「在俗世及从俗世中」参与教会的福传工作,在俗世中他们的临在就「像酵母般」发生作用。他们「基督徒生活的见证」,在於「照天主旨意去处理暂世性的事务,并以福音的力量去渗透世界。」他们以神圣的承诺接受福音劝谕,并在他们中保持俗世生活方式本有的共融和友爱。
    使徒生活团
  60. 除了各种形式的献身生活外,「尚有使徒生活团,这些团的成员不发修会圣愿,而追求团体本身使徒目的,共同度手足生活;并依照本有的生活方式,藉遵守团规而追求完备的爱德。在这些团体中,某些团体的成员〔依其团宪规定〕遵行福音劝谕」。
    献身与使命:宣告那要来的君王
  61. 藉洗礼而奉献於主的人,把自己交给至爱的天主後,就使自己更亲密地献身事主及造福教会。藉着献身事主的地位,教会把基督显扬出来,并显示圣神如何奇妙地在她内工作。因此,那些誓守福音劝谕的人,首要的使命是善度他们的奉献生活。但「他们因献身为教会服务,故有责任依照其本会固有的方式,以特别形式从事传教事业」。
  62. 教会是圣事,就是天主生命的标记和工具,在她内献身生活显示出是救赎奥迹的特别标记。「更亲密地」跟随和效法基督、「更清晰地」显示他的谦虚,就是要「更深入地」,在基督的心内,亲近自己同时代的人。因为,那些在这「更狭窄」的道路上行走的人,以他们的榜样鼓励自己的弟兄,使这见证光耀夺目,「若无真福的精神,便不能改造世界,并把它献给天主」。
  63. 无论这种见证是公开的,有如修会生活那样,或是半公开的,甚至隐藏的,对所有的献身者来说,基督的来临常是他们生活的根源和旭日:
    因为天主的子民在此世并无永存的国度……修会生活向所有信徒昭示,天上的福乐在此世已出现,为基督救赎所获得的永恒的新生命作证,预告将来的复活及天国的光荣。
    撮要
  64. 「依天主建立的制度,基督信徒中有些人在教会尽圣职,依法典称之为圣职人员,而其他人则称为平信徒。」从这两种人当中,有些基督信徒誓守福音的劝谕,献身予天主,以此方式实践教会的使命。
  65. 基督为了宣示信仰及建立他的国度,派遣他的宗徒和他们的继承人。基督让他们分担他的使命,他们则从他那里获得权力,以他的身分行事。
  66. 主使圣伯多禄成为他教会的有形基石,他把教会的钥匙交托给他。罗马教会的主教,圣伯多禄的继承者,是「世界主教团的首领、基督的代表、普世教会现世的牧人」。
  67. 教宗「由於天主的制定,享有最高、完全、直接与普遍的权力,以照顾人灵」。
  68. 主教是圣神所立的宗徒的继承者,「每位主教是其个别教会可见的统一中心和基础」。
  69. 主教在其合作者司铎和执事的协助下,专责对信仰作权威的训导,举行敬天之礼、尤其是感恩祭,并以真正牧者的身分领导他们的教会。同教宗一起、在他的领导下关心所有的教会,也是他们分内的事。
  70. 平信徒由於他们「生活於尘世,从事俗世的事务。天主召叫他们,是要他们充满基督的精神,以酵母的方式、在世上从事宗徒工作」。
  71. 平信徒分享基督的司祭职:他们日益与他结合,把圣洗和坚振的恩宠拓展至个人、家庭、社会及教会生活的各层面,并实现天主向所有受过洗的人所作的成圣召叫。
  72. 平信徒因他们的先知使命,「也蒙召在一切事上和在人类社会中,成为基督的见证」。
  73. 平信徒因他们的王道使命,有权力,要以克己和圣德的生活,在世俗和自己身上战胜罪恶的势力。
  74. 献身事主的生活,其特徵是在教会所认可的固定生活方式内,公开宣认遵守神贫、贞洁、服从的福音劝谕。
  75. 那些曾经因圣洗而归於天主,并将自己交付给至爱天主的人,在奉献生活中,更亲密地投身於天主的事业,并致力造福整个教会。
第五节

诸圣的相通

  1. 宗徒信经在宣认了「至公的圣教会」後,再加上「诸圣的相通 (诸圣的共融)」。这信条在某程度上是阐明上述的信条:「如果没有诸位圣人组成的会众,教会又将是怎样的呢?」。诸圣的相通正是教会。
  2. 「由於所有信友组成一个身体,他们彼此分享所有。……我们应这样相信在教会之内有各种财富的共享。然而,在肢体中,最重要的是基督,因为他是元首……因此,基督的功劳通传给所有肢体,而这种传递是透过教会的圣事而进行的」。「正如这教会是由唯一而同一的圣神治理,她所领受的一切益处须成为共同的资产」。
  3. 因此,「诸圣的相通」一词包含两种紧密相连的意义:「神圣事物(sancta)的共享」和「圣人们(sancti)之间的共融」。
    东方礼的主祭在领圣体前举扬祭品时通常宣布:「Sancta sanctis!(看,那神圣事物给神圣的人)」。信友(sancti)由基督的体血(sancta) 所养育,为能在圣神的共融(Koinonia)内成长,并把这共融通传给世界。
    一、神圣财富的相通
  4. 在耶路撒冷的初期教会团体里,门徒们「专心听取宗徒的训诲,时常团聚,擘饼,祈祷」(宗2:42):

    在信德内的共融。信友的信德是教会受自宗徒的信德,这是生命的宝藏,在彼此分享时更趋丰盛。

  5. 圣事的共融。「所有圣事的效果属於所有的人,因为每件圣事都是神圣的连系,使所有人合而为一并与基督结合,尤其是圣洗,它好像是门,人通过它而进入教会。圣人的共融,也就是圣事的共融……。这『共融』的名称可应用於每件圣事上,因为每件圣事都使我们结合於天主……。但这名称较诸其他所有圣事更适用於感恩祭,因为主要是以感恩祭,共融才达致圆满」。
  6. 神恩的共融:在教会的共融里,圣神为了建立教会而「给各界信友分施……特别的恩宠」。 不过,「圣神显示在每人身上虽不同,但全是为人的好处」。
  7. 他们把一切都归公用」(宗4:32):「真正的基督徒所拥有的一切,都应视之为与众人共享的财富。他应时时准备,热切援助周遭有急需和可怜的人」。基督徒是上主产业的管理人。
  8. 爱德的共融:在诸圣的相通中,「没有一人是为自己而生的,也没有一人是为自己而死的」(罗14:7)。「若是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都一同受苦;若是一个肢体蒙受尊荣,所有的肢体都一同欢乐。你们便是基督的身体,各自都是肢体」(格前12:26-27)。「爱不求己益」(格前13:5)。我们与全人类(包括生者死者)的团结建基於诸圣的共融。在这团结中,我们以爱德所做最微小的行动,给众人带来裨益。一切罪恶都危害这共融。
    二、天上教会和世上教会的共融
  9. 教会的三种状态。「基督们徒中一部分还在现世旅途中,他们期待着主在威严中与众天使降来,摧毁死亡,使一切都屈服於他的时刻;一部分已经度过此世而在炼净中,最後,另一部分在光荣中,瞻仰『在圆满真光中三位一体的天主的真貌』」:
    可是,我们每人以不同的程度和方式,共融於同样的爱主爱人之德中,向我们的天主咏唱同样的光荣之歌。因为凡属於基督并充满他圣神的人,形成一个教会,在基督内互相扶持,就如一个整体。
  10. 「旅途中的人,和安眠於基督平安内的兄弟姊妹们的连系,绝不会中断,而且,按照教会永恒的信仰,这一连系会藉着神益的互通而加强」。
  11. 诸圣的代祷。「天乡的居民因与基督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他们有助整个教会在圣德的根基上更加巩固……。他们不断地为我们转求天父,把他们在世上靠着天人之间的唯一中保耶稣基督所立的功劳献给天主……。所以,他们的手足关切之情,对软弱的我们大有助益。」:
    莫悲伤,莫哭泣,我死後,会对你们更有益;
    念在兹,助在兹,其成效,超过我生活在世。
    在今生,我无力,在天上,我会造福於大地 。
  12. 与天上诸圣共融。「我们纪念天上的神圣,并不仅是为了他们的模范,而是要藉着手足之爱的实行,益发加强整个教会在圣神内的团结。一如旅途中基督徒的共融使我们更接近基督,同样,与诸圣的相通,使我们和基督相连,从基督那里,就如从他们的首领那里,涌出一切恩宠以及天主子民本身的生命。」:
    我们朝拜基督,因为他是天主之子;但我们敬爱殉道烈士,因为他们是主的门徒;他们曾以出类拔萃的爱,效法吾主,奉他为君王,为师傅。愿我们能成为他们的伴侣和他们的同道。
  13. 与亡者共融。「旅途中的教会深深体会耶稣基督整个奥体的这种共融精神,从基督教会的初期,便以极大的热诚,孝敬追念已故的人;『为此,他为亡者献赎罪祭,是为叫他们获得罪赦』」(加下12:46)。我们为他们祈祷,不但帮助他们,也使他们为我们的益处所作的代祷得以奏效。
  14. 在天主唯一的家庭里。「我们都是天主的儿女,都在基督内组成一个家庭,当我们因彼此的相爱、同声赞美至圣圣三而彼此共融时,就是回应教会的亲切召唤」。
    撮要
  15. 教会是「诸圣的相通」:这措辞首先是指「神圣事物」,尤其是圣体圣事,「藉这圣事,信友们的合一得以表达和实现,他们在基督内结成一体」。
  16. 「诸圣的相通」也指「诸圣」在基督内的共融,他「为一切人而死」,以致每人在基督内及为基督而作的或忍受的一切,为众人都有效益。
  17. 「我们相信所有基督信徒们的共融,即那些在此世作旅客的,那些在净炼中的亡者,以及那些在天堂上享真福的,共同形成的独一教会。我们相信在这共融中,充满慈悲和仁爱的天主及诸圣不断地聆听我们的祈祷」。
第六节

玛利亚——基督之母、教会之母

  1. 论述了童贞玛利亚在基督与圣神奥迹里所担当的角色後,现在宜於细看她在教会奥迹里的地位。「的确,童贞玛利亚……被认为并尊奉为天主和救主的真正母亲……。她也确为(基督)肢体的母亲……因为她以爱德的合作,使信友在教会内得以诞生,作为以基督为首的身体的各肢体」。「……基督之母,教会之母」。
    一、玛利亚对教会的母爱
    〔玛利亚〕在世上与她的儿子完全结合……
  2. 玛利亚对教会的角色与她跟基督的结合是不可分的,由此可见:「母子在救赎工程中这一结合,从童贞圣母怀孕基督开始,直到基督死亡,都一直表露无遗」。这结合在基督受难的时刻尤其显着:
    荣福童贞在信仰旅途上前进,忠实地保持了她和圣子间的契合,直到十字架下,她站在那里,不无上主的安排,和她的独子一起受了极大的痛苦,以慈母的心肠将自己和他的牺牲联系起来,热情地同意将亲生的儿子奉献为牺牲品;最後,在十字架上临死的基督,用这句话,将她赐给门徒作为母亲:『女人,请看你的儿子』(若19:26-27)。
  3. 玛利亚在圣子升天後,曾「以其祈祷协助了正在出生的教会」。 我们看到玛利亚联同宗徒和一些妇女,「也以她的祈祷,求赐圣神,这圣神在她领报时已将她置於自己的荫庇下」
    在蒙召升天时……
  4. 「最後,被保护未染原罪瑕疵的无玷童贞,在结束了人间生活的过程後,身灵一同荣召升天,被上主擢升为宇宙之后,使她与她的圣子、万君之主、罪恶与死亡的征服者,更形相似」。荣福童贞的升天,是奇妙地分享圣子的复活,也是其他基督徒复活的先声:
    你分娩时,保全童贞;你安眠日,不弃尘世。
    天主母后,汇生命原,赖你转祷,死里逃生。
    在恩宠秩序中,她是我们的母亲……
  5. 由於童贞玛利亚完全接受天父的旨意,即其圣子的救赎工程以及圣神的整个活动,她成了教会信德与爱德的模范。因此,她被「尊为教会最崇高、最卓越的成员」,她甚至是教会「典型」(typus)的实现。
  6. 就教会和整个人类而言,她的角色更形远大。「她以服从、信德、希望和炽热的爱情和救主无与伦比地合作,为重建人灵的超性生命。因此,在恩宠的秩序内,圣母是我们的母亲」。
  7. 「玛利亚为母亲的这个职分,在恩宠的救恩工程中,一直延续不断:从天使来报时,她以信德表示同意,她并且毫不犹疑地在十字架下坚持此一同意,直到所有被选者获得荣冠的时候。事实上,她升天以後,他在救恩中的角色从未中止过,她以一再的转求,继续为我们获取永生的恩惠。……因此在教会内,人呼求荣福童贞为辩护者、辅助者、救急者、中保」。
  8. 「玛利亚之为人类慈母的地位,丝毫不遮掩或削减基督为唯一中保的意义,反而突显其力量。因为荣福童贞对人们所有的任何有益的影响,……是来自基督的丰富功绩,依凭基督的中保身分,完全从属於这种身分,并从而吸取其全部力量」。「任何受造物都不能和降生成人的圣言及救主相提并论;不过正如基督的司祭职以不同方式为圣职人员和信众所共享,天主的唯一美善实际上也以不同的形式分布於受造物之中,同样的,救主的唯一中保身分并不排除,反而激起受造物的合作,此合作发自唯一的源头」。
    二、对荣福童贞的敬礼
  9. 「万世万代都要称我有福」(路1:48):「教会对荣福童贞的孝爱是基督徒敬礼的本质」。 荣福童贞「理当受到教会特别的崇敬。从很古老的时代,荣福童贞已被尊以『天主之母』的荣衔,信友们在一切危难急需中,都呼求圣母,藉此投奔她的护佑……。这项敬礼……虽具绝无仅有的特徵,但对降生的圣言,对圣父及圣神的钦崇礼,仍然有本质上的区别,而且圣母的敬礼特别能促进这项钦崇礼」。 教会对圣母的敬礼包括敬礼天主之母的礼仪庆节以及敬礼圣母的经文,例如:玫瑰经的内容是「整部福音的撮要」。
    三、玛利亚  教会末世的圣相
  10. 论述了教会、其起源、使命和终向後,我们的总结最好是转向玛利亚,从她身上默观教会在其奥迹中、在其「信仰的朝圣旅途」上的面貌,以及旅途终结时达至天乡的境况。玛利亚「在至圣与不可分的圣三光荣中」,「在诸圣的共融中」等候着教会,这教会尊敬玛利亚为主的母亲和自己的母亲:
    耶稣的母亲现在身灵同在天上安享荣福,她正是教会将来圆满结束时的预象与开端;同时,在此人世,她给旅途中的天主子民明白指出确切的希望与安慰,直到主的日子来临的时候。
    撮要
  11. 玛利亚领报时说「尔旨承行」(Fiat),并接纳降生的奥迹,已经在其圣子所要完成的整个工程上合作。哪里圣子是救主和奥体的元首,那里玛利亚就是母亲。
  12. 荣福童贞玛利亚在结束其尘世生命後,她的身体和灵魂同被提升到天上的荣耀中,她在那里已分享她圣子复活的光荣,成为奥体所有肢体复活的先声。
  13. 「我们相信荣福天主之母、新的厄娃、教会之母,在天上继续对基督的肢体执行其母亲的任务」。
第十条

「我信罪过的赦免」

  1. 宗徒信经把赦免罪过的信理不但与圣神的信理,也与教会以及诸圣相通的信理连系起来。复活的基督给宗徒派遣圣神时,将自己赦罪的神圣权柄授予他们:「你们领受圣神吧!你们赦免谁的罪,就给谁赦免;你们存留谁的,就给谁存留」(若20:22-23)。

    (教理卷二将清楚论述如何藉着圣洗、忏悔圣事和其他圣事,尤其是感恩祭,以获得罪赦。因此,这里只须提及几项基本的资料。)

    一、只有一个圣洗为得罪赦
  2. 我们的主把罪过的赦免、信仰和圣洗连系起来:「你们往普天下去,向一切受造物宣传福音,信而受洗的必要得救」(谷16:15-16)。圣洗是赦罪的第一件和主要的圣事,因为它使我们结合於基督;基督为了我们的罪而死,为了我们的成义而复活, 好使「我们也同样在新生活中度生」(罗6:4)。
  3. 「当我们作出首次信仰的宣认,接受那洁净我们的洗礼时,我们所得到的罪赦是那样圆满和完整,以致我们再没有任何罪过需要洗涤,不管是原罪,抑或是因我们意愿所犯的本罪,我们也无需做任何补赎……。然而,圣洗的恩宠并不使人摆脱本性的一切软弱。相反地,我们仍要抵抗私欲偏情的冲动,因为它们不断使我们陷於邪恶」。
  4. 在对抗犯罪的倾向时,谁有足够的勇气和警觉来避免罪恶的每一伤害呢?「如果教会必须有赦罪的权柄,便不应视洗礼为唯一的方法,来使用从耶稣基督所领受的天国钥匙。教会应可以赦免所有悔罪者的过错,因为直到生命末刻,他们仍会犯罪」。
  5. 藉着忏悔圣事,领了洗的人可以与天主并与教会和好:
    教父们很合理地称忏悔为「产痛的洗礼」。 对那些在领洗後跌倒犯罪的人来说,为灵魂的得救,忏悔圣事是必需的,正如圣洗本身是为那些尚未重生的人一样。
    二、钥匙的权力
  6. 基督在复活後派遣他的宗徒,「因他的名向万邦宣讲悔改,以得罪之赦」(路24:47)。宗徒们及其继承者为实践这「和好的职务」(格後5:18),不但向人宣告天主的宽恕,这宽恕是基督为我们赚取的,且呼吁人们皈依和相信,同时藉圣洗向他们通传罪赦,也藉从基督得到钥匙的权力,使人可与天主并与教会和好:
    教会领受了天国的钥匙,是为在教会内藉基督的血和圣神的行动赦免罪过。是在这教会内,那因罪恶而死的灵魂得以重生,好能与基督一起生活,是他的恩宠救了我们。
  7. 任何罪过,不管如何严重,圣教会没有不可赦免的。「任何人,无论如何罪大恶极,只要真诚悔改,都应满怀信任地,期望得到宽恕」。 基督为所有的人而死,他愿意宽恕之门在教会内时常为那些悔改的人敞开。
  8. 教理讲授要尽力唤醒并培养信友相信复活的基督赋予教会一分无比伟大的恩赐:藉着宗徒及其继承人的职务,教会有真正宽赦罪过的使命和权力:
    主愿意他的门徒具有极大的权力:他愿意他卑微的仆人因他的名完成他在世时所做的一切。
    天主没有把这权柄交给天使,也没有交给总领天使,却交给了司铎。……天主自高天认可地上司铎所做的一切。
    如果罪过在教会内不蒙赦免的话,那就没有希望,没有永生与永远释放的希望。感谢天主,他给了教会这样的恩赐。
    撮要
  9. 信经把「罪过的赦免」与对圣神的信仰宣认联系起来。原来,当复活的基督把圣神赐给宗徒们时,也把赦罪的权柄交托给他们了。
  10. 洗礼是获罪赦的第一件和主要的圣事:它使我们与死而复活的基督结合,并赐给我们圣神。
  11. 依照基督的意愿,教会拥有赦免已受洗者所犯之罪的权柄,通常由主教和司铎们在忏悔圣事内执行。
  12. 「司铎和圣事纯粹是赦罪的工具;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唯一救恩的主宰及分施者,藉着这些工具清除我们的罪污,并赋予成义的恩宠」。
第十一条

「我信肉身的复活」

  1. 基督徒的信经——藉此,我们宣信父、子及圣神,相信其创世、救援和圣化的工程——渐渐迈向一个高峰,就是宣告在末日死者肉身的复活和永生。
  2. 我们坚决地相信,也坚决地希望,就如基督确实从死者中复活和永远地活着,同样义人在死後,将永远与复活的基督一起生活,同时在末日基督会使他们复活。我们的复活就如他的一样,将会是至圣三位一体的工程:
    如果那位使耶稣从死者中复活的圣神住在你们内,那麽,那使基督从死者复活的,也必要藉那住在你们内的圣神,使你们有死的身体复活(罗8:11)。
  3. 「肉身」一词是指人的软弱和可朽性 。 「肉身的复活」意指人过世後,那不灭的灵魂不但将活下去,而且我们「可朽的肉身」(罗8:11)也将重获生命。
  4. 从开始,肉身复活的信仰一直是基督徒信仰主要的因素。基督徒深信「死者复活,信者靠山,相信复活,我们存活」:
    我们既然传报了基督已由死者中复活了,怎麽你们中还有人说:死人复活是没有的事呢?假如死人复活是没有的事,基督也就没有复活;假如基督没有复活,那麽,我们的宣讲便是空的,你们的信仰也是空的。……但是,基督从死者中实在复活了,做了死者的初果(格前15:12-14,20)。
    一、基督的复活与我们的复活
    复活的逐步启示
  5. 死者的复活是天主向他的子民逐步揭示的。对亡者肉身复活的希望,本身是信仰的必然後果,即相信天主创造了整个的人,包括灵魂和肉身。天地的创造者也是那信守盟约者,即他与亚巴郎及其子孙所订的盟约。就是在这双重的透视下,复活的信仰开始呈现出来。玛加伯殉道者在就义时宣认:
    宇宙的君王,必要使我们这些为他的法律而殉难的人复活,获得永生(加下7:9)。天主会使人复活,为怀着这种希望的人,死在人手中,是求之不得的(加下7:14)。
  6. 法利塞人和不少与主同时代的人已期待复活。耶稣坚定地教导复活的道理。对那些否认复活的撒杜塞人,他这样回答:「你们因为没有明了经书,也没有明了天主的能力而错误了」(谷12:24)。复活的信仰奠基於对天主的信心上,因为「他不是一个死人的天主,而是活人的天主」(谷12:27)。
  7. 然而,更重要的是耶稣将复活的信仰系於他个人身上:「我就是复活和生命」(若11:25)。在最後一天,耶稣自己将使那些曾经信从他、吃过他的肉、喝过他的血的人复活。他在世时已给了复活一个标记和保证,就是使一些去世的人活过来, 并以此宣告他自己的复活,不过他的复活属於另一层面。他以「约纳的标记」(玛12:39),圣殿的标记来论述这件绝无仅有的事:他宣告在死後第三日必会复活。
  8. 基督的见证人,就是「他复活的见证人」(宗1:22), 曾经「在他从死者中复活後与他一起饮食」(宗10:41)。与复活基督的相遇突显了基督徒对复活的希望。我们将像他一般,和他一起,并透过他,复活起来。
  9. 基督徒对复活的信仰一开始便遭到误解和反对。 「没有其他的教义像肉身复活的教义一样遭到那麽多反对」。 一般都相当容易接受人死後,他的位格继续以精神主体的方式存在,可是怎能相信这明显可朽的身体,竟然复活起来承受永生呢?
    死者如何复活?
  10. 「复活」究竟有甚麽意义?死亡,即灵魂和肉身的分离,使人的肉身堕入腐化的过程,而他的灵魂却与天主相遇,虽然灵魂仍在期待与他受光荣的肉身结合。天主以其全能决定性地再赐我们的肉身不可腐朽的生命,使肉身因耶稣的复活而再度与我们的灵魂结合。
  11. 谁会复活?所有死去的人:「行过善的,复活进入生命;行过恶的,复活而受审判」(若5:29)。
  12. 如何复活?基督是连同他的身体一起复活:「请你们看我的手和脚,确是我!」(路24:39) 但他并不因此而返回尘世的生命。同样,在他内,「那些现今具有身体的人都要连同身体一起复活」,不过这个身体将会转化为荣耀的身体,成为「属神的身体」(格前15:44):
    可是有人要说:死人将怎样复活?他们将带着甚麽样的身体回来呢?糊涂人哪!你所播的种子若不先死了,决不得生出来;并且你所播种的,并不是那将要生出的形体,而是一颗赤裸的籽粒……。播种的是可朽坏的,复活起来的是不可朽坏的;………的确,这可朽坏的,必须穿上不可朽坏的;这可死的,必须穿上不可死的(格前15:35-37,42,52-53)。
  13. 这个「如何」超出我们的想像和推理,只有通过信仰才可了解。但参与感恩祭已使我们预尝基督给我们身体带来的转化:
    正如麦面饼是大地的产物,在人呼求天主予以祝福後,不再是普通的饼,而是圣体,由两件事实合成,即地上的和天上的;同样我们的身体领受了圣体就不再是可腐朽的,因为它们有复活的希望。
  14. 何时复活?最圆满的复活是「在最後的一天」(若6:39-40,44,54; 11:24),「在世界穷尽时」。事实上,死者的复活和基督再度来临密切相关:
    因为在发命时,在总领天使呐喊和天主的号声响起时,主要亲自由天降来,那些死於基督内的人先要复活(得前4:16)。
    与基督一起复活
  15. 基督固然在「最後一天」使我们复活,但是我们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已与基督一起复活了。其实,靠圣神,基督徒现世的生命,已分享了基督的死亡和复活:
    你们既因圣洗与他一同埋葬了,也就因圣洗,藉着信德,即信使他由死者中复活的天主的能力,与他一同复活了。……你们既然与基督一同复活了,就该追求天上的事,在那里有基督坐在天主的右边(哥2:12; 3:1)。
  16. 基督徒通过圣洗与基督结合,已真正地分享复活基督在天上的生命, 不过这生命仍「与基督一同藏在天主内」(哥3:3)。「他使我们同他一起复活,在基督耶稣内使我们和他一同坐在天上」(弗2:6)。我们既在感恩祭中领受基督身体,得到滋养,也就属於基督的身体。当我们在最後一天复活时,我们也将「与他一同出现在光荣之中」(哥3:4)。
  17. 在等待这一天时,信徒的肉身和灵魂早已分享了「在基督内」的尊严。因此须尊重自己的身体和他人的身体,尤其在身体受苦时:
    人的身体是为主,主也是为人的身体。天主既使主复活了,他也要以自己的能力使我们复活。你们不知道你们的身体是基督的肢体吗?……你们已不是属於自己的了……。所以务要用你们的身体光荣天主。(格前6:13-15,19-20)
    二、死在基督耶稣内
  18. 为跟基督一同复活,必须跟基督一同死亡,必须「出离肉身与主同住」(格後5:8)。在这「出离」(斐1:23),即死亡中,灵魂与肉身分开。灵魂将会在死者复活之日再与身体结合。
    死亡
  19. 「面对死亡,人在世之谜变得极为深奥」。在某种意义下,肉身的死亡是自然的事,但就信仰而言,死亡事实上是「罪过的代价」(罗6:23)。为那些在基督恩宠内死去的人,死是参与主的死亡,为能参与他的复活。
  20. 死亡是在世生命的终结。我们的生命是由时间计算的,在时间的进程中我们会成长、老化。就如所有在世的生命一般,死亡是生命自然终结的表现。从这观点看死亡意味着在我们生命中有一分迫切感:事实上,记起自己的必死性,提醒我们,生命有限,时日无多。
    在你年轻的时日,你应纪念你的造物主,……灰尘将归於原来的土中,生气将归於天主,因为原是天主之所赐(训12:1,7)。
  21. 死亡是罪过的後果。作为对圣经和圣传的正确解释者,教会的训导当局认为死亡是因人的罪过而进入世界。 虽然人具有一个可死的本性,但天主曾预定人不死。因此死亡曾经与造物主的计划背道而驰,死亡作为罪恶的後果进入了世界。「倘若人没有犯罪,本来可免除肉身的死亡」, 现在肉身的死亡成了人的「最後大敌」,务必将之克服。
  22. 耶稣基督转化死亡。即使耶稣身为天主子亦经历过死亡,因为这是属於人的处境。尽管他面临死亡曾感到恐惧, 他仍然完全而自由地顺从父旨,踏上了死亡之路。耶稣的服从把死亡的诅咒变为祝福。
    基督徒死亡的意义
  23. 因着基督,基督徒的死亡就有了积极的意义。「为我,生活原是基督,死亡乃是利益」(斐1:21)。「这话是确实的:如果我们与基督同死,亦必与他同生」(弟後2:11)。这里正道出基督徒死亡的基本新颖处:通过圣洗,基督徒已在圣事的方式下「与基督同死」,为活出新生命;同时,如果我们在基督的恩宠内死亡,这肉身的死亡完成「与基督同死」,如此也使我们在基督救赎行动中完全与他合为一体。
    死於基督,是我所冀,胜过为王,统治大地。
    他为我死,我要追寻,他已复活,吸引我心。
    我将出生,领受光明,到达彼岸,才是真人。
  24. 死亡是天主召唤人到他那里的时候。为此,基督徒可感受到圣保禄对死亡的那分渴望:「我渴望求解脱而与基督同在一起」(斐1:23);他同时能将自己的死亡,按基督的榜样转化为服从和爱慕天父的行动:
    我在世的渴望已被钉在十字架上……在我内涌出活水,潺潺地对我说:「来罢!到父那里去!」
    我切愿见到天主,为见到他,必须先死。
    我不死,我进入生命。
  25. 基督徒对死亡的看法在教会的礼仪中以卓越的方式表达出来:
    主,为信仰的人,生命只是改变,并非毁灭;我们结束了尘世的旅程,便获登永远的天乡。
  26. 死亡是人在世旅途的终结,也是恩宠和慈爱的在世期限届满,这恩宠和慈爱是天主施予人,为使人能按照天主的计划去实现他现世的生命和决定他的终局。当「我们人生唯一的在世旅程」结束後,我们不再返回任何其他的尘世生活。「人只死一次」(希9:27),故此,没有死後「再投胎」的事。
  27. 教会鼓励我们准备迎接死亡的一刻(她在诸圣祷文中为我们祈求:「上主,免我们於猝死」),并(在圣母经中)祈求天主圣母,「在我们死的时候」为我们转祷,又将我们交托给圣若瑟、善终的主保:
    在每个行动,每个思想中,你应该表现得一如即将在今日去世一般。如果你有正直的良心,你就不怕死亡。若你要逃避死亡,倒不如远离罪恶。如果今天你不准备死亡,明天你将变成甚麽?

    愿我主受赞美,因为没有一个生存的人可逃脱肉身死亡姊姊。祸哉!那些在死罪中过世的人!相反的,那些寻求至圣旨意的人是有福的,因为第二次的死亡不再使他们受害。
    撮要
  28. 「肉身是救援的关键」。 我们信降生成人的圣言,肉身的救赎者。我们信肉身的复活,创造和肉身得救的完成。
  29. 死亡使灵魂与身体分离,但在复活的时候,天主将要赋予我们已转化的身体不朽的生命,使这身体再度与灵魂结合。正如基督复活了,活到永远,在最後日子我们也都将同样复活。
  30. 「我们相信现在的这个身体将会真正地复活」。 虽然在坟墓中我们播下的种子是一个可朽的身体,可是一个不朽的身体将会复生,它是一个「属神的身体」(格前15:44)。
  31. 由於原罪的後果,人该经历肉身的死亡,「倘若人没有犯罪,本来可免除肉身的死亡」。
  32. 耶稣、天主子,完全而自由地服从父的旨意,甘心为我们受死。他以死亡战胜了死亡,如此他为众人打开了救赎之门。
第十二条

「我信永恒的生命」

  1. 基督徒将自己的死亡与基督的死亡连在一起,他把死亡看成走向基督的路途、进入永生的门径。当教会向临终的基督徒最後一次念出基督宽恕人的赦罪经、傅了最後一次强化之油,并让他领受临终圣体,好使基督陪伴他,作他旅途上的食粮,教会向他温和地保证说:
    亲爱的弟兄/姊妹,你要离开这个世界了,让你的灵魂去吧,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全能的天主父创造了你,永生之子耶稣基督为你而死在十字架上,同时又恩赐你圣神。愿你今天能寓居在神圣耶路撒冷的平安中,偕同童贞玛利亚、天主之母、圣若瑟、所有天使、圣人……愿你回归到造物主那里,是他从尘土中将你塑造出来。当你离开这个生命,愿童贞玛利亚和所有天使圣人来迎接你……愿基督的容颜向你展露慈光和欣悦,愿你从今天开始永远享受真福。
    一、私审判
  2. 死亡是人生旅程的终结,人生是自由抉择的时期:接受或拒绝天主在基督内显示的慈恩。 新约谈到审判时,所采用的基本脉络是迎接基督第二次的来临。可是新约也屡次肯定,人死後马上就按其生前的功过和信德得到报应。贫穷拉匝禄的譬喻和基督在十字架上向右盗所说的话,同样还有其他新约的章节都谈及灵魂的终局,一个人的终局可以与另一个的不同。
  3. 每个人从死亡一刻开始,就在其不朽的灵魂上,将其一生呈报基督的私审判,领受永远的报应:或者经历一个炼净期, 或者直接地进入天堂的荣福,或者直接自我判罪、堕入永罚。
    在人生的垂暮时,我们将按爱德受审。
    二、天堂
  4. 那些在天主的恩宠和友谊中过世的人,在完全炼净之後,将与基督永远生活在一起。他们将永远地肖似天主,因为他们是面对面地看到天主「实在怎样」(若一3:2):
    让我们以宗座权威断定以下信条:在天主全面性的安排下,所有在基督受苦前过世的圣者的灵魂……和所有接受基督圣洗的信者灵魂,只要在他们死亡时,无须受炼净的……,或假若他们不论过去或将来尚须受炼净的,在死亡後已炼净过的所有灵魂……即使在肉身复活和公审判前——在主救世主耶稣基督升天之後——的所有灵魂,不论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都会与基督一起活在天国和乐园中,同圣善的天使在一起。在吾主耶稣基督受苦受死後,这些灵魂,在荣福直观中直到现在,仍然面对面地看天主的本质,不需任何受造物作媒界。
  5. 与天主圣三的这种完美生活,与圣三、童贞玛利亚、天使和众真福这种生命与爱的共融,称为「天堂」。天堂是人最後的归宿,也是人最深的期盼的圆满实现,是决定性和至高的幸福境界。
  6. 活在天堂就是「与基督在一起」。 被选的人「在他内」活着,可是仍然在他内保存着,更好说,找到他们真正的面貌、他们自己的名字:
    因为生命就是与基督在一起:哪里有基督,那里就有生命,那里就有天国。
  7. 耶稣基督以他的死亡和复活为我们「开启」了天堂。享受真福的生活就是圆满地得到基督救赎工程的果实。基督接受那些信赖他和忠於他意愿的人进入天上的荣耀。天堂是真福者的团体,在其中所有的人都与基督合为一体。
  8. 与天主并与所有在基督内众生的幸福共融的这个奥迹,超过一切理解和表达。圣经用一些图象为我们讲述这奥迹:生命、光明、平安、婚宴、天国的美酒、天父的家、天上的耶路撒冷、乐园:「天主为爱他的人所准备的,是眼所未见,耳所未闻,人心所未想到的」(格前2:9)。
  9. 由於天主的超越性,除非他自己揭示他的奥迹予人直观,同时给人直观的能力,否则他实在怎样,是不能见到的。教会称这种瞻仰天上荣耀中的天主为「荣福直观」。
    这将不是你的荣耀和福乐吗?就是被容许参见天主,得到那荣誉,分享救恩和永光的喜乐,与主基督、你的天主在一起……在天国里,置身於天主的义人和朋友之中,享受那赚得的、永不腐朽的喜乐。
  10. 在天上的荣耀中,真福者会满怀喜乐地继续完成天主对其人群和整个受造界的旨意。他们已与基督为王;与他一起「他们必要为王,至於无穷之世」(默22:5)。
    三、最後的炼净或炼狱
  11. 那些死在天主的恩宠和友谊中的,但尚未完全净化的人,虽然他们的永远得救已确定,可是在死後仍须经过炼净,为得到必需的圣德,进入天堂的福乐中。
  12. 教会称被选者最後的炼净为炼狱,那绝不可与被判入地狱者的处罚相比。教会特别在翡冷翠和特伦多大公会议中钦定有关炼狱的信条。教会的圣传参照圣经某些章节谈到炼净之火:
    有关一些轻微的罪过,我们必须相信,在公审判前是有炼净之火的。那自称为「真理」的一位曾肯定过,假如有人口里亵渎圣神,不论今世或在来世,都不会被赦免的(玛12:31)。由此引申有某些罪过可在今世得以赦免,另一些则在来世得以净化。
  13. 这炼狱的训导是依据为亡者祈祷的做法,对此圣经早已说过:「为此,他 (犹大玛加伯) 为亡者献赎罪祭,是为叫他们获得罪赦」(加下12:46)。教会自始便纪念亡者,为他们奉献祈祷,尤其是感恩祭,为使他们得到炼净,进入天主的荣福直观中。教会也鼓励人为亡者行施舍、得大赦和做补赎:
    让我们援助和怀念他们。假如约伯的儿子能因父亲的牺牲而得到净化,那麽为何我们怀疑为亡者的奉献不会带给他们安慰呢?我们无须犹疑去帮助亡者,为他们献上祈祷。
    四、地狱
  14. 除非我们自由地选择爱天主,就不能与他契合。假如我们犯严重的罪过反对他,反对近人,反对自己,我们就不能爱他:「那不爱的,就存在死亡内。凡恼恨自己弟兄的,便是杀人的;你们也知道:凡杀人的,便没有永远的生命存在他内」(若一3:15)。我们的主早已说过,假如我们不对贫穷者、弱小者在其急需中施予援手,我们就会与他分离。若人在大罪中过世时没有悔意,没有接受天主的慈爱,这表示他藉着自由的抉择永远与主分离。换言之,就是将自己排除与天主和真福者的共融之外,这种决定性的、自我排除的境况就称为「地狱」。
  15. 耶稣屡次谈到「地狱」,「不灭的火」, 这火是为那些至死不肯相信、不肯悔改的人而保留的,在火里他们的灵魂和肉身都会一起丧亡。耶稣严厉地宣布,他「要差遣他的天使,将一切作恶的人收集起来,……扔到火窑里」(玛13:41-42),并宣判:「可咒骂的,离开我,到永火里去吧!」(玛25:41)
  16. 教会训导声明地狱的存在和永久性。那些在死罪中过世的灵魂会立刻下地狱,受地狱的苦痛,就是「永火」。 地狱主要的痛苦是与天主永远的分离,因为人只可从天主那里得到生命和福乐,人是为此被创造,并不断地渴求这生命和福乐。
  17. 圣经和教会训导对地狱的声明是为唤起人的责任,人以永远的归宿为目标,该负责地运用他的自由。同时这些声明成为请人皈依的迫切呼吁:「你们要从窄门进去,因为宽门和大路导入丧亡;但有许多的人从那里进去。那导入生命的门是多麽窄,路是多麽狭!找到它的人的确不多」(玛7:13-14)。
    我们不知道何时何日,我们必须遵从主的劝告,时常警惕,期望在结束了我们现世生命的唯一旅程之後,能与主同赴天宴,并加入受祝福者的行列,不要像懒惰的恶仆,被贬入永火及外面的黑暗中,那里将有「哀号切齿」。
  18. 天主并没有预定任何人下地狱。 因为下地狱是故意离弃天主的行为,亦即大罪,在大罪中罪人至死不悔改。在感恩祭和信友每日的祈祷中,教会恳求天主的仁慈,他并不愿意「任何人丧亡,只愿众人回心转意」(伯後3:9):
    主,所以我们恳求,惠然收纳,的仆人和全家所奉献的这项礼品,使我们一生平安度日,脱免永罚,并得列入拣选的人群中。
    五、最後审判
  19. 所有亡者复活之後,不论「义人或恶人」(宗24:15)都该经历最後的审判。「那时候凡在坟墓里的都要听见他(人子)的声音而出来:行过善的,复活进入生命;作过恶的,复活而受审判」(若5:28-29)。那时基督「将在自己的光荣中,与众天使……一切民族,都要聚在他面前,他要把他们彼此分开,如同牧人分开绵羊和山羊一样:把绵羊放在自己的右边,山羊在左边……这些人要进入永罚,而义人却要进入永生」(玛25:31,32,46)。
  20. 面对作为真理的基督,每个人与天主的真实关系将决定性地披露无遗。最後审判将启示每个人在现世所行的善或未尽的本分,及其最终後果:
    坏人的一切恶行都记录下来,他们却不知道。末日,「天主将不会保持缄默」(咏50:3)……他转向恶人,向他们说:「我曾将我可爱的穷人为你们放在世上。我就是他们的首领,在天上坐在我父的右边,可是在地上我的肢体却捱饥受饿。假如你们曾施舍过给我的肢体,你们的施舍本该到达他们的首领处。当我将可爱的穷人放在世上,我是要他们成为你们的运输者,将你们的善行搬到我的宝库里,你们却没有将任何东西交到他们手上,为此你们从我身上也得不到甚麽」。
  21. 当基督荣耀地再来时,就有最後的审判。只有天父知道那日子和时辰,只有他决定基督何时再来。通过他的圣子耶稣,他将对历史作出决定性的发言。我们将知悉整个创世工程和救恩计划的终极意义,同时将明白天主的眷顾,怎样通过奇妙的途径,引导万有迈向最後的目标。最後审判要启示天主的正义,胜於任何受造物所行的不义,因为他的爱比死亡更强烈。
  22. 当天主还赐给人「悦纳的时候和救恩的日子」(格後6:2)时,最後审判的讯息呼唤人皈依。它启发对天主圣善的敬畏,使人为天国正义而献身,宣告「所希望的真福」(铎2:13)、主的再来,「因为他要来,在他的圣徒身上受光荣,在一切信众身上受赞美」(得後1:10)。
    六、新天新地的希望
  23. 在时期的终结,天国将达到圆满。公审判之後,灵魂和肉身受到光荣的义人将与基督永远为王,而宇宙自身也将得以更新:
    那时教会……将在天上的光荣中,才圆满地实现,那就是万物复兴的时候,也就是和人类紧相连接、又藉人类以达其终向的普世万物,将和人类一起,在基督内达到圆满境界。
  24. 这个奥妙的更新将使人类和世界都得以转化。圣经称之为「新天新地」(伯後3:13),就是天主计划决定性的实现,「天上和地上的万有,总归於基督元首」(弗1:10)。
  25. 在这个新宇宙、 天上的耶路撒冷里,天主寓居在众人当中。他「要拭去他们脸上的一切眼泪;以後再也没有死亡,再也没有悲伤,没有哀号,没有苦楚,因为先前的都已过去了」(默21:4)。
  26. 就人而论, 这个圆满将是人类成为一体的最终实现,这人类的一体性是天主创造之初就愿意的, 也是旅途教会「作为圣事」所象徵的。那些曾与基督结合的人将组成得救的团体、天主的「圣城」(默21:2)、「羔羊的新娘」(默21:9),这团体不再受罪恶、不洁、私爱所损伤,因为这一切只摧毁或伤害地上人们的团体。荣福直观将是福乐、平安和彼此共融的永不枯竭的泉源,因为在直观中天主将向被选者无穷无尽地显示自己。
  27. 就世界而论,启示肯定人和物质世界具有深邃的共同归宿:
    凡受造之物都热切地等待天主子女的显扬……怀有希望,脱离败坏的控制。……因为我们知道,直到如今,一切受造之物都一同叹息,同受产痛。不但是万物,就是连我们这已蒙受圣神初果的,也在自己心中叹息,等待着我们肉身的救赎(罗8:19-23)。
  28. 有形可见的宇宙本身也因而注定要得到转化,「为使世界本身恢复原来面貌,去为义人服役,不会再有任何障碍」,并分享义人们在复活的耶稣基督内的荣耀。
  29. 「对大地及人类终穷的时刻,我们一无所知,亦不知万物将如何改变。但为罪恶所玷污的这个世界的面目,必将逝去。我们可从启示得知,天主将替我们准备一个新的住所、新的天地,那里正义常存,幸福将要满足并超出人心所能想到的一切和平的愿望」。
  30. 「但期待新天地的希望,不仅不应削弱,而且应增进我们建设此世的心火。因为新的人类大家庭的雏型,是滋长发育在今世的,并已能给予人一些新天地的预象。故此,现世的进步虽然与基督王国的广扬有其分别,但就现世的进展而论,它有益於改善人类的社会,故此,极为有利於天主的王国」。
  31. 「事实上……一切出於自然和人类努力所结的美果,我们把这些美果遵从主的命令并在他的神内,传播到世上。其後,当基督将永恒而普遍的王国交还圣父时,我们要再度看到这些美妙的成果,将是毫无玷污而光辉夺目的」。那时天主在永生中将成为「万物之中的万有」(格前15:28):
    实存而真正的生命,是父通过子在圣神内将天上的恩赐,倾注在众生中,一无例外。又因着他的仁慈,我们,作为人,也领受永生的不朽许诺。
    撮要
  32. 基督是生者和死者的审判者。根据他在人死亡那一刻所做的私审判,每个人在其不朽的灵魂上会领受永远的报应。
  33. 「我们相信所有在基督恩宠内死去的灵魂……是死亡彼岸的天主子民,在复活的那天,当这些灵魂和自己的肉身重新结合时,死亡将被决定性地征服」。
  34. 「我们相信在天堂上,围绕耶稣和玛利亚的众多灵魂组成天上的教会,他们在那永恒的真福中,看见天主实在怎样,同时他们以不同的程度与众圣天使联合,一起跟荣耀中的基督执行天主的统治,他们以手足之情的关怀,为我们转祷,扶持我们的软弱」。
  35. 那些在天主恩宠和友谊中过世的,而尚未完全炼净的人,虽然他们永远的得救已确定,在死後要经过炼净,为能获得必需的圣德,进入天主的荣耀。
  36. 因着「诸圣相通」的事实,教会将亡者交托给天主的仁慈,为他们奉献祈祷,尤其是感恩圣祭。
  37. 教会效法基督,提醒信友那「忧伤和痛苦的永远死亡」, 就是「地狱」。
  38. 地狱最主要的痛苦在於永远与天主分离,人只有在天主内,才能有生命和福乐,人为此被造,对此渴求。
  39. 教会祈祷,勿让任何人丧亡:「主,请不要让我有一刻与分离。」假如「没有人能自救」是真实的话,那麽,天主「愿意所有的人得救」(弟前2:4)和「为天主一切都可能」(玛19:26)也是同样地真实。
  40. 「至圣的罗马教会相信和坚决宣认,在公审判之日,所有的人都连同自己的身体,出现在基督审判座前,对自己的行为作交代」。
  41. 在时期的终结,天主的王国将达到圆满。义人将与基督为王,其身体和灵魂受到荣耀,直到永远,同时整个物质世界都会转化。天主必在永生中成为「万物之中的万有」(格前15:28)。

阿们 (AMEN)

  1. 信经与圣经的最後一部书(默示录)一样, 以希伯来文「阿们」结束。「阿们」也多次出现在新约祈祷文的结尾。同样,教会的祈祷文都以「阿们」结束。
  2. 「阿们」与「信」的字根,在希伯来文里是相同的。这字根表示坚固、可靠、忠实。因此,不难明白「阿们」可以说是天主对我们的信实和我们对天主的信靠。
  3. 在依撒意亚先知书里,可找到「真实的天主」,依字面讲起来就是「阿们的天主」,表示天主忠於他的许诺:「所以那在地上为自己求福的,要向真实(阿们)的天主求福」(依65:16)。我们的主也时常用「阿们」,有时还重复使用, 为强调他教导的真实性,他的权威是建立在天主的真实上。
  4. 信经最後的「阿们」是表示再说和肯定最先的两个字:「我信」。信,就是对天主的话、许诺、诫命说「阿们」,那就是完全把自己交给具有无限慈爱及完全信实的那一位。基督信徒每天的生活是对我们洗礼中宣认的「我信」说「阿们」:
    愿信经对你有如一面镜子。在镜子中看看你自己:看你是否相信你声称所信的一切。愿你天天以你的信德为乐。
  5. 耶稣基督自己是「阿们」(默3:14),他是天父对我们之爱的决定性「阿们」;他摄取并完成我们对父的「阿们」:「一切天主的恩许,在他内都成了『是』,为此也藉着他,我们才答应『阿们』,使光荣藉我们归於天主」(格後1:20)。

    全能的天主圣父,
    一切崇敬和荣耀,
    藉着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内,
    并联合圣神,
    都归於,直到永远。
    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