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教理
  • 常用经文
  • 天主教教理
  • 要理问答
第二部分 教会的七件圣事 返回目录
  1. 新约圣事是由基督建立的,共有七件,就是圣洗、坚振、感恩(圣体)、忏悔、病人傅油、圣秩以及婚姻。七件圣事涉及基督徒生命中的所有阶段,以及一切重要时刻:它们产生、滋长、治愈基督徒的信仰生命,并赋予使命。这样,自然生命的各阶段与灵性生命的各阶段之间,有着某些类似之处。
  2. 按照这类比,我们将首先阐明基督徒入门的三件圣事(第一章),然後是治疗的圣事(第二章),最後论及为信徒的共融和使命而服务的圣事(第三章)。当然,这并不是唯一可行的次序,但它让我们看到七件圣事组成一个有机体,而每件圣事在其中都有它的重要位置。在这有机体中,感恩(圣体)圣事占有独特的位置;它是「圣事中的圣事」:「其他所有圣事的安排,都是以感恩(圣体)圣事为其终向」。
第一章

基督徒入门圣事

  1. 基督徒入门圣事——圣洗、坚振和感恩(圣体)圣事,奠定整个基督徒生命的基础。「藉着基督的恩宠,人类分享天主性体,这与本性生命的肇始、发展和滋养有类似之处。信徒透过圣洗而重生;藉着坚振而坚强,并在感恩(圣体)圣事中领受永生之粮。如此,藉着基督徒入门圣事,他们常能更丰盛地接受天主的生命,并且迈向爱德的成全」。
第一条

圣洗圣事

  1. 圣洗是整个基督徒生命的基础, 进入在圣神内生活之门(vitae spiritualis ianua),以及通往其他圣事的大门。藉着圣洗,我们从罪恶中获得解放,重生为天主的子女,成为基督的肢体,加入教会,并分担她的使命:「圣洗是在圣言中,藉着水而重生的圣事」。
    一、怎样称这圣事?
  2. 我们根据这圣事的主要仪式,称它为圣洗:施洗(希腊文: baptizein) 含有「没入水中」、「浸入水中」的意思;「浸入」水中象徵慕道者(望教者)被埋葬於基督的死亡中,又藉着与他一起复活,从死亡中出来,成为「新的受造物」(格後5:17; 迦6:15)。
  3. 这件圣事亦称为藉着圣神所施行的重生和更新的洗礼(铎3:5),因为它象徵并实现那由水和圣神的再生;除非由水和圣神而生,「没有人能进天主的国」(若3:5)。
  4. 「这洗礼称为光照,因为谁接受这(教理)教导,心灵就蒙受光照 」。受洗者在洗礼中接受了圣言,即接受了「那普照每人的真光」(若1:9),在「蒙受光照」(希10:32)之後,成为「光明之子」(得前5:5),也成了「光明」本身(弗5:8):
    洗礼是天主恩赐最美丽、最奇妙的礼物……。我们称它为礼物、恩宠、傅油、光照、不朽的衣服、重生之洗、印记,以及一切最宝贵的东西。它是礼物,因为它是赠予那些一无所有的人的;它是恩宠,因为它是赐予罪人的;它是圣洗,因为罪恶被埋葬在水中;它是傅油,因为它是神圣和王家的(那些受傅者就是如此的);它是光照,因为它是灿烂的光辉;它是衣服,因为它遮盖了我们的羞耻;它是水洗,因为它洗涤我们;它是印记,因为它保护我们,且是天主主宰我们的标记。
    二、救恩史中的圣洗
    旧约里有关圣洗的预象
  5. 教会在逾越节的守夜礼仪祝福洗礼用水时,隆重纪念救恩史上的伟大事迹,这些事迹已预示圣洗的奥迹:
    天父,……以不可见的德能,在圣事中实现奇妙的救世工程;在救恩历史中,以多种方式,藉着所创造的水使人认识洗礼的恩宠。
  6. 自创世之初, 水——这卑微而又奇妙的受造物——已是生命和孕育生命的泉源。圣经说天主之神「孵卵式地」运行水上
    的神在创世之初已运行在大水之上,使大水富有圣化的德能。
  7. 在诺厄方舟上,教会看到藉圣洗使人得救的一个预象。的确,「当时赖方舟经由水而得救的不多,只有八个生灵」(伯前3:20)。
    曾藉洪水预告了使人重生的洗礼,今天如同昔日,用水结束了人的罪恶,开始了义人的新生。
  8. 如果泉水象徵生命,海水就是死亡的象徵。因此海水可以是十字架奥迹的象徵。藉这个象徵,圣洗象徵与基督的死亡结合。
  9. 尤其以色列子民越过红海——从埃及的奴隶生活中获得真正解放的事件,宣告了圣洗所带来的解放:
    使亚巴郎的子孙越过红海而不湿双足,摆脱了奴隶生涯,成为新约选民受洗获得自由的预象。
  10. 最後,横渡约旦河也预示了圣洗;天主子民藉此接受福地的恩赐;这福地是天主预许给亚巴郎的子孙的,它是永生的预象。这继承福地的许诺在新约中得以实现。
    基督的洗礼
  11. 旧约的一切预象都实现在基督耶稣身上。他在约旦河接受洗者圣若翰的洗礼後,开始公开生活。他在复活後,赋予宗徒们这个使命:「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教训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玛28:19-20)
  12. 我们的主自愿接受圣若翰为罪人所施的洗礼,以「完成全义」(玛3:15)。耶稣此举显示出他的「自我空虚」(斐2:7)。在起初,天主创造天地时,那运行水面的圣神,现在降临基督身上,作为新创造的序幕,而圣父显示耶稣是他的「爱子」(玛3:16-17)。
  13. 基督以他的逾越,为全人类开启了圣洗的泉源。事实上,耶稣早已谈及他将在耶路撒冷所应受的苦难,视之为他当受的「洗礼」(谷10:38)。耶稣被钉十字架上,从他被刺透的肋旁流出血和水(若19:34),就是新生命的圣事——圣洗和圣体的象徵:从此,我们可「由水和圣神而生」,好能进入天主的国(若3:5)。
    看,你在哪里受了洗;看,洗礼从哪里来的;不是从基督的十字架,不是从他的死亡来的吗?这正是整个奥迹的所在:他为你而受死。是在他内,你才被赎回;是在他内,你才得到拯救。
    教会内的洗礼
  14. 自五旬节圣神降临那天起,教会举行并施行圣洗圣事。圣伯多禄向惊愕的群众讲道,宣告说:「你们悔改罢!你们每人要以耶稣基督的名字受洗,好赦免你们的罪过,并领受圣神的恩惠」(宗2:38)。宗徒和他们的合作者为所有相信耶稣的人授洗:不论是犹太人、敬畏天主的人或是外邦人。洗礼常常与信德有着紧密的连系。圣保禄在斐理伯坐监时,对他的狱警宣告说:「你信主耶稣罢!你和你一家就必得救。」圣经接着记载:「狱警立刻领了洗,他的亲人也都领了洗」(宗16:31-33)。
  15. 按圣保禄所说,信徒藉着洗礼与基督的死亡结合,与基督一同被埋葬,也一同复活:
    我们受过洗归於基督耶稣的人,就是受洗归於他的死亡。我们藉着洗礼已归於死亡与他同葬了,为的是基督怎样藉着父的光荣,从死者中复活了,我们也怎样在新生活中度生(罗6:3-4)

    接受了洗礼的人,就「穿上了基督」(迦3:27)。藉着圣神,洗礼是净化、圣化和使人成义的水洗。
  16. 圣洗因此是一种水洗;在这水洗中,天主圣言——那「不可朽坏的种子」——产生他赋予生命力的效能。圣奥思定在论及洗礼时说:「天主的言语,与物质成分结合,就成为圣事」。
    三、如何举行圣洗圣事庆典?
    基督徒的入门
  17. 自宗徒时代起,人们就须经过入门过程,才可以成为基督徒。这过程包含几个不同的阶段,所需的时间可长可短;但常应包括下述要素:圣言的宣讲与接受福音,从而皈依,宣认信仰,接受洗礼,获受圣神的倾注和领圣体。
  18. 基督徒入门方式在不同时代,按照不同情况,具有很多不同方式。在教会最初的世纪里,基督徒入门方式已有很大的发展,它有漫长的慕道期(望教期)和一连串的准备仪式,透过这些礼仪,标志出慕道者培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最後是举行基督徒入门圣事的庆典。
  19. 在婴孩洗礼已成为惯常方式的地方,这圣事的举行,以非常简略的方式,综合基督徒入门式的各准备阶段而一次完成。然而,婴孩洗礼,按其性质而言,要求接受圣洗後的慕道期。这不只关系到在洗礼後需要给予教理讲授,而且洗礼的恩宠在那人成长的过程中,也需要发展。这正是教理讲授的适当时期。
  20. 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上,拉丁教会恢复了「分为若干阶段的成人慕道期」。我们能在《成人入门礼典》(1972)中找到有关的礼节。此外,大公会议也准许「在传教区,除了沿用基督徒传统所提供的入门礼要素外,也可以采用各民族习用的入门要素,只要这些要素能够适合於基督徒的礼仪」。
  21. 总之,今天在所有拉丁礼和东方礼的教会中,基督徒成人入门都是由进入慕道期开始,一直到达它的最高峰:在同一庆典中,接受圣洗、坚振和感恩(圣体)三件圣事。在东方教会的礼仪中,基督徒婴孩入门礼以圣洗开始,随即接受坚振和感恩(圣体)圣事;在罗马礼的教会中,婴孩在受洗後要接受几年的教理讲授,才以坚振和感恩(圣体)圣事完成基督徒入门过程的最高峰。
    庆典的释义(释奥)
  22. 圣洗圣事的含意和恩宠,都藉它庆典的仪式清楚显示出来。信友随着庆典的行动和话语,专心参与,便会逐渐进入并获得这圣事在每个新受洗的人身上所意指及实现的丰富[恩宠]。
  23. 在庆典开始时画十字圣号,是以基督的印号,印在领受者身上,为显示出他将是属於基督的,并表示基督藉十字架为我们赢得的救赎恩宠。
  24. 宣读天主圣言, 是以启示的真理,光照候洗者和会众, 并激发信德的回应,这信德是与圣洗不可分割的。的确,圣洗特别是「信德的圣事」,因为它是进入信仰生活大门的圣事。
  25. 洗礼既然象徵使人从罪恶并从引诱人犯罪的魔鬼手中获得解放,因此,主礼者向候洗者行一次(或多次)的驱魔礼,然後给候洗者傅抹候洗圣油或覆手,候洗者也明确表示弃绝魔鬼。如此作好准备,候洗者可以宣认教会的信仰,然後将透过圣洗「托付」给教会。
  26. 主礼藉呼求圣神祷词,来祝圣洗礼用水(或在施洗时,或在逾越节守夜礼)。教会呼求天主,藉他的圣子,使圣神的德能降临在这水上,好使接受洗礼的人,能「由水和圣神而生」(若3:5)。
  27. 之後,就是圣事的必要仪式:就本义而言,洗礼透过与基督的逾越奥迹结合,象徵并实现受洗者死於罪恶,进入至圣圣三的生命。洗礼以意味深长的方式——三次浸入水中——来完成。但自古以来,教会也可在候洗者头上三次倒水来施洗。
  28. 在拉丁教会中,施洗者向候洗者注水三次,同时说:「(名字),我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你付洗。」而东方礼的方式是:候洗者转向东方,司铎说:「天主的仆人,(名字),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受洗。」每当呼号圣三每位的名字时,把受洗者没入水中,并扶起。
  29. 傅圣化圣油。这油加上香料,由主教祝圣,象徵赋予新受洗者天恩圣神。新受洗者已成为基督徒,就是说:受圣神「傅油」的,与基督结成一体,受傅成为司祭、先知和君王。
  30. 在东方教会的礼仪中, 洗礼後的傅油礼就是傅油(坚振)圣事。在罗马礼中,洗礼後的傅油则是预告第二次的傅油:将由主教以圣化圣油所施行的傅油礼,即坚振圣事,此圣事可以说是为「坚定」并完成洗礼的傅油。
  31. 白衣,象徵受洗者已「穿上基督」(迦3:27),与基督一起复活了。烛光——从复活蜡烛上引燃的,表示基督光照了新受洗者。在基督内,受过洗的人已成为「世界的光」(玛5:14)。

    现在,新受洗者在唯一的圣子内,成为天主的子女。他就有资格以天主子女的名义祈祷说:我们的天父。

  32. 初领圣体。新教友成为天主的子女,穿上了婚礼的礼服,被邀参与「羔羊的婚宴」,领受新生命的食粮——基督的体血。东方教会对保持基督徒入门圣事的完整合一,常有着活泼强烈的意愿,因而让所有新受洗的人,甚至包括婴孩,接受坚振及领圣体。这使人想起主的话:「让小孩子到我跟前来,不要阻止他们」(谷10:14)。拉丁教会则只允许那些已到达懂得运用理智年龄的人领圣体,但为表示圣洗圣事指向感恩(圣体)圣事,故携同新受洗的婴孩走到祭台前,以主祷文(天主经)祈祷:「我们的天父」。
  33. 隆重的祝福礼结束圣洗庆典。在为初生婴孩施洗时,母亲祝福礼占有特殊的位置。
    四、谁可受洗?
  34. 「唯有未接受过洗礼的人,才能接受洗礼」。
    成人洗礼
  35. 由教会创始之初起,在福音新传的地方,成人受洗是最正常的情况。准备成人受洗的慕道期,占有重要的位置。基督徒的信仰与生活的入门过程,应当准备慕道者(学道者)接受天主在圣洗、坚振及感恩(圣体)圣事中赋予的恩赐。
  36. 慕道期或培育慕道者的目标,在於帮助慕道者回应天主主动的召唤,并融合於一个教会的团体,带领他们走向成熟的皈依及信仰。这关系到「整个基督徒生活的训练……藉此使门徒与其导师基督契合。因此慕道者应适当地学习进入救赎的奥迹并练习度福音生活,并应透过在各阶段逐次举行之神圣礼仪的引导,投入天主子民的信德、礼仪及爱德生活」。
  37. 慕道者「已和教会相连结, 属於基督的大家庭, 他们经常度着信、望、爱的生活」。 「慈母教会也以爱护关切之情,犹如怀抱自己的儿女一样,去怀抱他们」。
    婴孩洗礼
  38. 婴孩在诞生时已有堕落的人性,并被原罪所玷污,因此他们也需要在圣洗圣事中重生,好能由黑暗的权势中获得解放,被带入天主子女的自由国度,因为全人类都蒙召进入这国度。婴孩洗礼尤其显示出天主无条件地施予的救赎恩宠。如果教会和父母不在婴孩出生後尽快让他接受洗礼,便剥削了婴孩成为天主子女的无价恩宠。
  39. 基督徒的父母体认到让婴孩受洗,正符合他们身为抚养者的职责,即养育天主所托付给他们的生命。
  40. 为婴孩施洗,是教会自古以来的传统,自第二世纪起,已可明显证实其存在。很可能在宗徒开始宣讲福音的期间,当全「家」受洗时,也一并替婴孩施洗。
    信德与洗礼
  41. 洗礼是信德的圣事。然而,信德需要信徒的团体。每位信友只有在教会的信德内,才能够相信天主。为接受洗礼所要求的信德,还不是完美和成熟的信德,只是一个开始,仍须继续发展。慕道者或其代父母被问:「你向天主的教会求甚麽?」他回答说:「信德!」
  42. 所有受洗的人——无论是儿童或成人,受洗後,信德仍须在他们身上成长。因此,教会每年在逾越节之夜,重宣圣洗的誓愿。受洗前的准备,只是带领人到达新生命的门槛。洗礼则是基督内新生命的泉源,从它涌出整个基督徒的生命。
  43. 为使洗礼的恩宠得以发展,父母的帮助十分重要。代父代母也担当同样的角色;他们应具有坚定的信德,能够并准备好协助新受洗者——不论是儿童或成人,走上基督徒生活的道路。
  44. 他们的工作确实是教会的职责(officium)。整个教会团体也应负起部分责任,去发展和保护[受洗者]在洗礼时所接受的恩宠。
    五、谁可施洗?
  45. 圣洗圣事的正权施行人是主教和司铎,在拉丁教会内,也包括执事。在必要时,任何人,即使未受洗,只要他具备应有的意向,都可施洗。应有的意向,就是愿意履行教会在施洗时所做的一切,并以天主圣三之名施洗。教会看出这可能性的理由,是因为天主愿意普世的人都得救,而且为获得救恩,洗礼是必需的。
    六、圣洗的必要性
  46. 主亲自肯定,人为获得救恩,圣洗是必要的。他也命令门徒向万民宣讲福音并为他们授洗。为那些已经聆听到福音而可能要求圣洗圣事的人来说,为获得救恩,洗礼是必要的。除了圣洗以外,教会不知道还有甚麽方法可确保人们能进入永恒的福乐;因此,教会小心翼翼,唯恐忽略主所托付的使命,让所有能够受洗的人都「由水和圣神重生」。天主把救恩与圣洗圣事紧密相连,但他自己却不受他的圣事所束缚
  47. 教会历来确信那些为了信仰而致命的人,虽然没有接受水洗,而是透过他们为基督而死、并与基督同死,而受洗的。这是血洗,如同愿洗一样,虽然没有圣事形式,却结出圣洗的果实。
  48. 慕道者在受洗前去世,只要他死前明显表示过受洗的渴望,连同他的悔罪和爱德,虽未及受洗,也肯定得救。
  49. 「由於基督是为所有的人而死的,而人最终的召叫,实际上又只有一个,就是天主的召唤。因此,我们必须说,圣神给众人提供参加逾越奥迹的可能性,但其方式只有天主知道」。凡是不认识基督福音和他教会的人,只要按照他们所晓得的,寻求真理并承行天主的旨意,都能得救。我们可以假设,这样的人,如果知道洗礼是必要的,他们一定会明确地渴望洗礼
  50. 至於还未受洗而夭折的儿童,教会只好把他们托付给天主的仁慈,一如在他们的葬礼中所表达的那样。事实上,天主的仁慈是那麽伟大,他愿意所有的人得救,而且耶稣这麽喜爱孩子,他曾说:「让小孩子到我跟前来,不要阻止他们。(谷10:14)」因此,我们有理由希望这些未受洗而死去的儿童,也有得救的途径。不过,教会仍迫切地再三要求:不可阻挡儿童藉着圣洗的恩赐,来到基督跟前。
    七、圣洗的恩宠
  51. 圣洗的各种效果,透过圣事有形可见的仪式表达出来。没入水中的行动象徵死亡和净化,也象徵重生和更新。所以,圣洗的两个主要功效,就是涤除罪恶和在圣神内重生。
    为赦免罪恶
  52. 藉着圣洗,一切罪恶,包括原罪和本罪,甚至应受的罪罚,都获得赦免。事实上,在重生的人身上,没有甚麽会阻止他们进入天主之国,无论是亚当的罪、本罪、或罪的後果(其中最严重的是与天主分离)。
  53. 在受过洗的人身上, 仍留有某些罪恶的现世後果,例如痛苦、疾病、死亡,以及由生命所遗传的软弱,如性格的弱点等,还有犯罪的倾向;就是圣传所谓的私欲偏情,或隐喻地说是「罪恶的温床」(fomes peccati):「我们要与私欲偏情搏斗;为那些不顺从、反而以基督耶稣的圣宠竭力反抗的人,私欲偏情是不能加害他们的」。事实上,「竞赛者如果按规矩竞赛,将得到花冠」。
    「新的受造物」
  54. 圣洗不但涤除所有的罪恶,而且使新受洗者成为「新受造物」(格後5:17)、天主的义子,也就是「成为有分於天主的性体的人」(伯後1:4),成为基督的肢体,并与他同为继承人(罗8:17),圣神的宫殿。

    天主圣三赐予领洗的人圣化的恩宠,即成义的恩宠:

    ——藉着三超德,使他能相信天主,寄望於天主并爱慕天主;

    ——藉着圣神的恩赐,使他能依从圣神的推动而生活和行动;

    ——藉着伦理的德行,使他能在善中成长。

    这样,基督徒整个有机的超性生命,都植根於圣洗之中。

    结合於教会——基督的身体
  55. 圣洗圣事使我们成为基督身体的肢体。「从那时起……我们彼此不是同一个身体的肢体吗?」(弗4:25)圣洗使我们与教会结合成一体。从圣洗池中诞生了唯一的新约天主子民,它超越所有国家、文化、种族和性别,自然的或人为的限制:「我们众人都因一个圣神受了洗,成为一个身体」(格前12:13)。
  56. 受过洗的人都成了「活石」,为「建成一座属神的殿宇,成为圣洁的司祭」(伯前2:5)。由於洗礼,他们分受基督的司祭职,也分受他先知和王者的使命。他们是「特选的种族、王家的司祭、圣洁的国民、属於主的民族,为宣扬那由黑暗中召叫他们,进入他奇妙之光者的荣耀」(伯前2:9)。圣洗使信友分享普通司祭职
  57. 受过洗的人成了教会的肢体;他不再属於自己(格前6:19),而是属於为我们死而复活的那一位。从那时起,他已蒙召在教会的共融里互相顺从,彼此服事,还应「信服并听从」教会的领袖(希13:17),以敬爱之情看待他们。正如圣洗带来责任和义务,同样,受过洗的人在教会怀中也享有权利:领受圣事,接受天主圣言的滋养,并获得教会灵性上的支持和帮助。
  58. 「受过洗的人重生成为天主的儿女,应该在人前宣示他们透过教会,由天主所接受的信仰」,并参与天主子民的使徒和传教活动。
    基督徒合一的圣事性联系
  59. 圣洗建立了所有基督徒之间共融的基础,包括那些还未完全与天主教会共融的基督徒:「事实上,他们既信奉基督,并有效地接受了圣洗,便与天主教会建立某程度的共融,纵使不很完善。……藉在圣洗内接受的信仰而成义的人,与基督结成一体,因而应当享有基督徒的名义,天主教徒理应承认他们为主内的弟兄」。「因此,圣洗在所有藉洗礼而重生的人中间,建立了合一的圣事性联系」。
    不可磨灭的神印
  60. 受过洗的人,因圣洗而与基督结成一体,肖似基督。圣洗为基督徒盖上不可磨灭的灵性印记(神印),表示他隶属於基督。虽然罪恶能阻碍圣洗结出救恩的果实,但任何罪恶都不能拭去这印记。人只可受洗一次,不能重复受洗。
  61. 信友藉圣洗与教会合成一体,接受圣事的印号,这印号祝圣他们去履行基督徒的宗教敬礼。圣洗的神印赋予基督徒能力和义务,使他们活泼地参与教会的神圣礼仪来事奉天主,并且藉圣洁的生活和爱德行动的见证,履行由圣洗而有的司祭职。
  62. 主的印号(Dominicus character)是圣神为我们盖上的印号,「以待得救的日子」(弗4:30)。「事实上,圣洗是永生的印号」。如信友能「保存这印号」到底,即忠於圣洗的要求,就能「带着信德的印号」,怀着受洗时的信德离开此世,在复活的希望中,期待着享见天主的幸福:这就是信德的完成。
    撮要
  63. 基督徒的入门由三件圣事一起完成:圣洗圣事展开新的生命;坚振圣事坚强这生命;感恩(圣体)圣事以基督的体血来滋养门徒,为使他日益与基督同化。
  64. 「你们要去使万民成为门徒,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他们授洗,教训他们遵守我所吩咐你们的一切!」(玛28:19-20)
  65. 圣洗使人在基督内诞生,获得新的生命。按照主的旨意,圣洗就如教会一样,为得救恩是必要的,是圣洗引人进入教会。
  66. 圣洗的必要仪式,是把候洗者没入水中,或在他头上注水,同时呼号圣三的名字,即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
  67. 圣洗的效果,或圣洗的恩宠,是一个极丰富的事实,包括:原罪和一切本罪的赦免,经此诞生而获得新的生命,成为天父的义子、基督的肢体和圣神的宫殿。基於同样的事实,受过洗的人与教会——基督的身体——结成一体,并分享基督的司祭职。
  68. 圣洗在人的灵魂印上不可磨灭的神印。这印号祝圣受过洗的人,去履行基督徒宗教敬礼。由於这神印,圣洗是不可重复接受的。
  69. 凡是为了信仰而致命的人,慕道者,或任何人——即使未认识教会,但受到恩宠的推动,诚心寻求天主,并努力承行他旨意的人——虽然未及受洗,也可得救。
  70. 自古以来,就为婴孩施洗,因为洗礼是天主的恩宠和礼物,不需要先有人的功绩。婴孩是在教会的信德内受洗。进入基督徒的生命,可获得真正的自由。
  71. 至於那些未受洗而夭折的婴孩,教会的礼仪邀请我们信赖天主的仁慈,并为他们的得救而祈祷。
  72. 在必要时,任何人都可以施洗,只要他们有意向做教会所做的事,并须注水在候洗者头上,同时说:「我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给你授洗。」
第二条

坚振圣事

  1. 坚振和圣洗及感恩(圣体)圣事共同组成「基督徒入门圣事」,我们必须维护这三件圣事的一体性。 因此,我们应向信徒解释,为使圣洗的恩宠达到圆满,接受坚振圣事是必要的。事实上,「因着坚振圣事,他们[受过洗的人] 与教会更完善地连结起来,又因受到圣神特别力量的充实,更责无旁贷地以言以行,去宣扬并维护信仰,作基督真实的见证人」。事实上,「因着坚振圣事,他们[受过洗的人] 与教会更完善地连结起来,又因受到圣神特别力量的充实,更责无旁贷地以言以行,去宣扬并维护信仰,作基督真实的见证人」。
    一、救恩史中的坚振圣事
  2. 旧约时代,先知已宣布上主的神要居住在万民所期待的默西亚身上,使他履行救赎人类的使命。当耶稣接受若翰的洗礼时,圣神降临在他身上,这是一个标记,指出耶稣就是要来的那一位,他是默西亚、天主子。基督因圣神降孕,他的整个生命和使命,是在完全与圣神的共融中实现。这圣神是天父「无限量地」赐给基督的(若3:34)。
  3. 圣神的这一切富饶不应只属於默西亚,也应传送给默西亚的全体子民。基督曾多次应许要倾注圣神,他的应许在逾越节那天首先实现了(若20:22),接着,在五旬节那天更以惊人的方式实践。宗徒们充满圣神,开始宣讲「天主的奇事」(宗2:11),伯多禄宣布:圣神的倾注就是默西亚时代的标记。当时,凡相信宗徒的宣讲而受洗的人,都接受了圣神的恩赐。
  4. 「从那时起,宗徒为了完成基督的意愿,藉着覆手,把圣神的恩赐传送给新受洗的人,使洗礼的恩宠达到圆满。因此,在致希伯来人书中,把覆手礼,连同洗礼的道理,都列入培育基督徒的基本教材中。天主教传统理所当然地承认覆手是坚振圣事的始源;此圣事以某种方式,使五旬节圣神降临的恩宠在教会内绵延不绝」。
  5. 在很早以前,为了更确切地表明圣神的恩赐,除覆手外,还有傅抹加香料的油(圣化圣油)。傅油礼阐明了「基督徒」一词的原意就是「受傅油者」,这名称源於基督本身,他就是「天主以圣神傅了」的那位(宗10:38)。傅油礼一直流传至今,东方和西方的教会同样遵行。因着上述的理由,在东方,这圣事称为傅油(chrismation),即傅抹圣化圣油(chrisma),或香膏(myron)。在西方,则称为坚振(confirmation):表示它对圣洗圣事的确认,而完成基督徒的入门过程,并强化圣洗的恩宠,这都是圣神的果实。
    东方和西方两个传统
  6. 在最初的几个世纪里,坚振通常与圣洗在同一庆典中举行;这就是圣西彼廉所称的「双重圣事」。後来,由於种种原因,尤其是婴孩洗礼的次数终年不断地增加,乡村堂区的数目增多,教区的范围日广,以致主教不能主持所有的圣洗庆典。在西方,由於希望把「圣洗的完成」留给主教,所以把这两件圣事在不同时间分开举行。东方教会则维持这两件圣事的一体性,所以,是由付洗的司铎施行坚振圣事。但在这种情况下,主礼司铎只能使用由主教祝圣的「香膏」来施行这圣事。
  7. 罗马教会的一项习惯逐渐发展成西方现行的礼规,该习惯是:在洗礼後傅两次「圣化圣油」。第一次傅油,是在受洗者由洗礼池出来时,立即由司铎施行;这次傅油仍要由主教在新教友额上第二次傅油来完成。如今保留了由司铎以圣化圣油施行的第一次傅油礼,它与圣洗的仪式连结在一起,象徵受过洗的人分享基督先知、司祭和王者的职务。如果是为成人施洗,便只施行一次圣洗後的傅油:这就是坚振圣事的傅油礼。
  8. 东方教会的做法,是更强调基督徒入门圣事的一体性。拉丁教会的做法则更清楚地表达出新基督徒与主教的共融;因为主教是其教会唯一性、至公性和宗徒性的保证人和仆人,由此他连接着基督教会的宗徒起源。
    二、坚振圣事的标记和仪式
  9. 在坚振圣事的仪式中,该细想傅油的标记,以及它所象徵的和所盖下的属神印记

    傅油,就圣经上和古代的象徵来说,含义丰富:油是富裕 和喜乐的标志,它洁净(在沐浴前後的傅油)和滋润身体(为运动员和角力者的傅油);它是治愈的标记,因为它纾解瘀肿和伤口的痛楚;它也带来美丽、健康和力量的光彩。

  10. 在圣事生活里,「傅油」也有上述的含意。在洗礼前,傅上「候洗圣油」,象徵净化和强化;给病人傅油表示治疗和安慰。洗礼後,在「坚振礼」和「圣秩授予礼」中傅以「圣化圣油」,是祝圣的标记。藉着坚振圣事,即那些接受了傅油的基督徒,更圆满地分享耶稣基督的使命,充满圣神的富饶,使他们的生命更能散发出「基督的馨香」。
  11. 藉着傅油,领受坚振者接受了一个「记号」,就是圣神的印记。印记代表个人的印信, 是他权力的标记,是他拥有某物的标记。因此,士兵盖上他们将领的印记,奴隶盖上他们主人的印记。印记证实一个法律行为,或一分文件,并在某些情况下,有保密作用。
  12. 基督宣称自己是天父所印证的。同样,在基督徒身上也盖了印:「那坚固我们同你们在基督内的,并给我们傅油的,就是天主;他在我们身上盖了印,并在我们心里赐下圣神作为保证」(格後1:22)。这圣神的印记标示出我们整个属於基督,永远加盟为他服务,也标示出天主的许诺,要在末世的重大考验中,保护[我们]。
    坚振圣事庆典的举行
  13. 圣化圣油的祝圣是一个重要的行动,它虽在坚振圣事以前举行,但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坚振庆典的一部分。主教在圣周四主持圣油弥撒,为他的整个教区祝圣圣化圣油。在东方教会里,圣油祝圣的礼仪甚至保留给宗主教主持:

    安提约基的叙利亚礼用下述的「呼求圣神祷词」来祝圣圣化圣油(香膏):「(圣父……请派遣圣神),降临在我们,及在我们面前的油之上,并予以圣化,好为那些接受它的傅油和印记的人,成为神圣的香膏、司祭的香膏、王者的香膏、喜悦的傅油、光明的衣服、救恩的外氅、属神的恩赐、灵魂和肉身的圣化、永存的福乐、永不磨灭的印记、信德的护盾、无敌的盔甲,以抵抗魔鬼的一切恶事」。

  14. 当坚振圣事庆典与圣洗圣事庆典分开举行,一如罗马礼所行,坚振圣事礼仪以领坚振者重宣洗礼誓词及宣认信仰开始,清楚显示坚振是在圣洗之後举行。如果成人受洗,则立即接受坚振、参与感恩祭并领圣体。
  15. 在罗马礼中,主教给全体领坚振者覆手,这手势从宗徒时代就象徵恩赐圣神。主教覆手呼求圣神的倾注:

    全能的天主,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之父,请垂顾这些已受洗者:藉着洗礼,已从罪恶中拯救了他们,以水及圣神使他们重获新生。就如曾许诺的,如今求倾注的圣神於他们身上;圆满地赐给他们那曾停留在圣子耶稣身上的圣神,也就是智慧和聪敏之神、超见和刚毅之神、明达和孝爱之神;使他们充满敬畏天主之神。以上所求是因我们的主基督。

  16. 随後,就是坚振圣事的必要仪式。在拉丁礼中,「坚振圣事的施行, 是覆手时在领坚振者额上傅以圣化圣油, 说:『请藉此印记,领受天恩圣神』(Accipe signaculum doni Spiritus Sancti)」。至於东方礼的教会,在呼求圣神的祷词之後,以「香膏」傅在领坚振者身体上、最具象徵的部位:额上、眼睛、鼻子、耳朵、口唇、胸膛、背上、双手、双足等;每次傅油时说:『天恩圣神的印记』。
  17. 最後以平安礼结束坚振圣事礼仪,象徵并表示与主教及所有信友在教会内的共融。
    三、坚振圣事的效果
  18. 从坚振圣事庆典的举行,可得知此圣事的效果是:圣神圆满地倾注在接受坚振者身上,正如昔日五旬节那天,倾注在宗徒身上一样。
  19. 从这一事实,可知坚振圣事带来圣洗恩宠的加增与加深:

    ——它使我们更深入地扎根在与天主的父子关系里,使我们呼号:「阿爸,父呀」(罗8:15);

    ——它使我们更紧密地与基督结合;

    ——它在我们内加增圣神的恩赐;

    ——它使我们与教会的连系更趋完美;

    ——它赋予我们圣神的特别力量作基督的真实见证人,以言以行传扬并维护信仰,勇敢宣认基督的名字,且决不以十字架为耻:

    因此,你必须谨记,你接受了属神的印号,就是领受了智慧和聪敏之神、超见和刚毅之神、明达和孝爱之神、及敬畏天主之神;你该谨守你所接受的。天主父已在你身上盖上了他的印号;主基督已坚定了你,并把他的保证——圣神,放在你的心里。

  20. 坚振圣事就如它完成的圣洗圣事一样,只可接受一次,因为坚振圣事在人灵上盖了一个不能磨灭的、属神的印号——「神印」,这是耶稣基督盖在每个基督徒身上的圣神之印记,为他佩戴上自高天而来的能力,好使他成为基督的见证人。
  21. 这「神印」使在圣洗中所接受的「普通司祭职」更趋完美。「领坚振的人接受了力量, 这力量使人公开宣认基督,犹如职责所在(quasi ex officio)」。
    四、谁可接受坚振圣事?
  22. 凡受过洗而尚未接受坚振的人,均可并应该接受坚振圣事既然圣洗、坚振和感恩(圣体)圣事合成一个整体,那麽「信友就有义务在适当的时候接受坚振圣事」。虽然缺了坚振圣事和感恩(圣体)圣事,圣洗圣事当然还是有效且有效益,但基督徒的入门过程终究尚未完成。
  23. 拉丁教会的传统,以「辨别是非的年龄」作为接受坚振圣事的参考。但倘若遇有死亡危险时,尽管他们仍未达到辨别是非的年龄,也应给婴孩施行坚振圣事。
  24. 虽然有时称坚振圣事为「基督徒成熟的圣事」,但决不能把信仰上的成熟与生理上的成熟相混淆,也不应忘记,圣洗的恩宠是无条件地赐给人,又是人无功而获选的恩宠,无须「认可」便生效。圣多玛斯对此事这样说:
    生理的年龄不可作为灵魂成熟程度的鉴别。因此,即使在童年,人亦可达到灵性上的成熟,正如智慧书上说:「可敬的老年并不在於高寿,也不在於以年岁来衡量」(智4:8)。很多儿童年纪尚轻,却因接受了圣神的力量,而勇敢为基督奋斗,甚至倾流自己的血。
  25. 坚振圣事的准备,目的是引导基督徒与基督更亲密地结合,并更热烈地亲近圣神,熟悉他的行动、他的恩赐和他的呼召,好能更胜任地承担基督徒生活上的使徒责任。为此,坚振圣事的教理讲授,应致力於唤醒对耶稣基督的教会,即对普世教会和堂区团体的归属感。堂区团体对於领坚振者的准备,负有特殊的责任。
  26. 领坚振者必须处於恩宠状态,首先宜接受忏悔圣事,好能洁净自己,以接受圣神的恩赐。应以更热心的祈祷,妥作准备,好能以顺从和待命的心,接受圣神的力量和恩宠。
  27. 正如受洗,准备接受坚振圣事的人宜物色代父代母,好能得到灵性上的协助。为强调圣洗圣事和坚振圣事的一体性,最适宜由同一人担任坚振圣事和圣洗圣事的代父或代母。
    五、坚振圣事的施行人
  28. 主教是坚振圣事的原本施行人

    在东方礼,通常是由付洗的司铎,在同一庆典中施行坚振圣事。但该司铎要用由宗主教或主教所祝圣的「圣化圣油」来施行坚振圣事,这表示教会的宗徒性合一,而其连系藉坚振圣事得以加强。在拉丁教会中,同样的规定也适用於成人的洗礼,或於接纳一位已在其他基督徒团体受过洗的人与教会完全共融,而该团体并无有效的坚振圣事。

  29. 在拉丁礼,坚振圣事的正权施行人是主教。主教虽然可为了重大的理由,把施行此圣事的权柄授予一些司铎,但因这圣事本身的意义,还是由主教亲自施行这圣事最适宜,不要忘记,就是基於此理由,才将坚振圣事与圣洗圣事在时间上分开举行。主教是宗徒的继承人,接受了圆满的圣秩圣事,由他们施行坚振圣事,正好显示出坚振圣事的效果是使领坚振者与教会、与教会的宗徒起源、及与教会为基督作见证的使命,更密切结合。
  30. 如有基督徒处於死亡的危险,任何一位司铎均应为他施行坚振。事实上,教会不愿让她的任何一位子女,即使是年纪最小的,在离开人世前,仍未由圣神以基督圆满的恩赐而得到成全。
    撮要
  31. 「当时,在耶路撒冷的宗徒,听说撒玛黎雅接受了天主的圣道,便打发伯多禄和若望往他们那里去。他们二人一到,就为他们祈祷,使他们领受圣神,因为圣神还没有降临在任何人身上,他们只因主耶稣的名受过洗。那时,宗徒便给他们覆手,他们就领受了圣神」(宗8:14-17)。
  32. 坚振圣事使圣洗的恩宠得以圆满。它是赋予圣神的圣事,使我们更深入地扎根於与天主的父子关系里,更坚固地成为基督的肢体,更牢固地与教会连系,更密切地与教会的使命相联合,帮助我们以言以行来见证基督徒的信仰。
  33. 如同圣洗圣事一样,坚振圣事在基督徒的灵魂上盖上神印或不可磨灭的印记;因此,人一生只可领受一次坚振圣事。
  34. 在东方礼,付洗後随即施行坚振圣事,然後参与感恩祭;这传统强调基督徒入门三件圣事的完整合一。在拉丁教会中,这圣事为已达到辨别是非年龄的人施行,并通常保留由主教举行庆典,以表示这圣事加强领受者与教会的关系。
  35. 已经达到辨别是非年龄的坚振圣事候选人,应宣认信仰,处於恩宠的状态,怀有领受这圣事的意向,并妥作准备,以便在教会团体和现世事务里,担任基督门徒和见证人的角色。
  36. 坚振圣事的必要仪式,是在受过洗的人额上傅以圣化圣油(在东方礼,也傅在身体其他部位上),依照罗马礼,施行人同时覆手说:「请藉此印记+领受天恩圣神」(Accipe signaculum doni Spiritus Sancti),而在拜占廷礼,施行人则说:「天恩圣神的印记」。
  37. 当坚振圣事庆典与圣洗圣事庆典分开举行时,为表达这两件圣事的关连,重宣圣洗誓愿是其中一种方式。坚振圣事在感恩祭中举行,有助於强调基督徒入门圣事的完整合一。
第三条

感恩(圣体)圣事

  1. 感恩(圣体)圣事完成基督徒入门过程。凡因圣洗而提升到王者司祭的尊严,藉坚振而更深入肖似基督的人,透过感恩祭,与整个团体一起参与主自己的祭献。
  2. 「我们的救主,在他被出卖的那一夜,在最後晚餐中,建立了他体血的感恩祭礼,使十字架的祭献得以永留於後世,直到他再度来临。主同时把他死亡复活的纪念,托付给他所挚爱的净配——教会。这是仁爱的圣事、团结的标记、爱德的联系、逾越的宴会,『在此宴会中我们以基督为食粮,使心灵充满恩宠,并获赐将来荣福的保证』」。
    一、感恩(圣体)圣事——教会生活的泉源与高峰
  3. 感恩(圣体)圣事是「整个基督徒生活的泉源与高峰」。「至於其他圣事,以及教会的一切职务和传教事业,都与感恩(圣体)圣事紧密相联,并导向这圣事;因为至圣的感恩(圣体)圣事含有教会的全部属神宝藏,也就是基督自己,他是我们的逾越」。
  4. 「感恩(圣体)圣事是与天主生命相通、与天主子民共融合一的有效标记及最卓越的源头,教会是藉此而存在的。感恩(圣体)圣事既是天主在基督内圣化世界的高峰,也是人在圣神内敬拜基督,并藉着基督敬拜天父的高峰」。
  5. 最後,藉着感恩庆典(弥撒),我们已与天上的礼仪相融合,且预尝永生,在那时,天主将是万物之中的万有。
  6. 简言之,感恩(圣体)圣事是我们信仰的总纲和综合:「我们的思想方式与感恩(圣体)圣事相符合;反过来说,感恩(圣体)圣事亦坚定我们的思想方式」。
    二、怎样称这圣事?
  7. 这圣事所具有取之不尽的富饶,可由其不同的名称表达出来。不同的名称展现出此圣事的不同层面。我们称这圣事为:

    感恩礼(Eucharist)。如此称之,因为这圣事是向天主谢恩的行动。这两个希腊字eucharistein(祝谢:路22:19;格前11:24)及eulogein(祝福:玛26:26;谷14:22),让人想起犹太人的——尤其用膳时候的——祝谢祷词,这些祝谢祷词宣扬并赞颂天主创世、救赎和圣化的工程。

  8. 主的晚餐。如此称之,因为这圣事连接着主在受难前夕与门徒一起享用的晚餐;藉此我们预享那在天上耶路撒冷的羔羊婚宴。

    擘饼。如此称之,因为耶稣采用了这源自犹太人用餐的特有仪式:他以主人的身分,祝谢并把饼擘开,分给众人,他刻意地在最後晚餐中这样做了。耶稣复活後,门徒就是因这动作而认出他来,初期的基督徒也用这个说法来称呼感恩聚会。他们藉着分饼来象徵:凡分食同一个擘开的饼——基督——的人,就是进入与他的共融中,并在他内形成一个身体。

    感恩聚会(synaxis)。如此称之,因为感恩(圣体)圣事是在信友聚会中举行的,这是教会的有形表达。

  9. 主受难和复活的纪念。

    神圣的祭献(圣祭)。如此称之,因为它是救主基督的唯一祭献的实现,并包括教会的奉献;它也称为弥撒圣祭「赞颂之祭」(希13:15)、属神的祭献圣洁的祭献,因为它完成并超越旧约的一切祭献。

    神圣的礼仪。如此称之,因为在这圣事的庆典中,找到教会整个礼仪的核心及最深刻的表达;在同一意义下,我们也称这圣事为神圣奥迹的庆典。又称之为至圣圣事,因为它是圣事中的圣事。这名称也用於存放在圣体柜里祝圣过的饼酒。

  10. 共融(领圣体)。如此称之,因为藉此圣事,我们与基督结合。基督使我们分享他的体血,成为一个身体;我们也称之为神圣之物(tahagia; sancta)——这是宗徒信经所说「诸圣相通」的原本意义——天使的食粮、天上的食粮、常生之药、天路行粮(Viaticum)……
  11. 神圣的弥撒(Missa)。如此称之,因为这实现救恩奥迹的礼仪,在结束时派遣(missio)信友,好使他们能在日常生活里实践天主的旨意。
    三、救恩史中的感恩(圣体)圣事
    饼酒的标记
  12. 藉着基督的话语和祈求圣神,使饼酒成为基督的体血,是感恩礼的核心。教会忠於主的命令,为纪念他,继续做他在受难前夕所做的:「他拿起饼来……」,「他拿起一杯葡萄酒……」,直到他光荣地再来。饼酒以超乎我们理解的方式成为基督的体血,饼酒的标记也继续象徵天主创世的慈恩。因此,在献礼中,我们感谢造物主赐给我们饼酒——「人类劳动」的成果,但它们首先是「大地的产物」和「葡萄树的果实」,是造物主的恩赐。教会在「君王司祭」默基瑟德「带来饼酒」(创14:18)的行动中,看到了自己献礼的预象。
  13. 在旧约时代,人把饼和酒,与大地的其他初果一起呈上,作为祭献,这表示对造物主的知恩。但是,在「出谷」事件里,饼和酒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以色列人每年在逾越节所吃的无酵饼,是纪念天主解救他们仓皇逃离埃及;也纪念天主在旷野降下玛纳,使以色列人时常谨记,要靠天主的圣言作为生活的食粮最後,日用的食粮是预许福地的出产,是天主信守他许诺的保证。犹太人在逾越节晚餐结束前举起「祝福之杯」(格前10:16),为酒带来的庆节般的欢乐,增添了末世的幅度,亦即期待着默西亚降来重建耶路撒冷。当耶稣建立感恩(圣体)圣事时,他赋予祝福饼和酒的行动一个新而决定性的意义。
  14. 在增饼奇迹里,主[拿起饼来]祝谢後,擘开,交由门徒分给群众,让他们吃饱;这预示他感恩(圣体)圣事的独特食粮是如此丰盛,取之不尽。在加纳婚宴上变水为酒的标记,已预告耶稣受光荣的时刻。它显示在天父的国里婚宴的圆满,在那里,信友畅饮那成为基督宝血的新酒。
  15. 耶稣首次预告感恩(圣体)圣事时,使得门徒分裂,如同他预告受难时一样,引起他们反感:「这话生硬,谁能听得下去呢?」(若6:60)感恩(圣体)圣事和十字架同是绊脚石。这是同一的奥迹,不断成为分裂的原因。「难道你们也愿走吗?」(若6:67):主所提出的这个问题,经年累月地在回响着。他爱的邀请使我们发现,唯有他才有「永生的话」(若6:68);谁以信德来接受他感恩(圣体)圣事的恩赐,就是接纳他自己。
    感恩(圣体)圣事的建立
  16. 主既然爱了属於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当他知道时辰已到,要离开世界回到父那里去时,他在晚餐中为他们洗脚,并交给他们爱的命令。为留给他们这爱情的保证,为使他们与自己永不分离,并且为让他们参与他的逾越,他建立了感恩(圣体)圣事,作为他圣死与复活的纪念,并吩咐他的宗徒要举行这事,直至他的再来;「於是将他们立为新约的司祭」。
  17. 三部对观福音和圣保禄,都给我们传述了感恩(圣体)圣事的建立;至於圣若望,他则记载了耶稣在葛法翁会堂,为准备建立感恩(圣体)圣事所说的话:基督指明自己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生命之粮。
  18. 耶稣选择了逾越节来实现他以前在葛法翁所预告的:把自己的体血赐给他的门徒:

    无酵节日到了,这一天,应宰杀逾越节羔羊。耶稣打发伯多禄和若望说:「你们去为我们预备要吃的逾越节晚餐罢!」……他们去了,……并预备了逾越节晚餐。到了时候,耶稣就入席,宗徒也同他一起。耶稣对他们说:「我渴望而又渴望,在我受难以前,同你们吃这一顿逾越节晚餐。我告诉你们:非等到它在天主的国里成全了,我决不再吃它。」……他遂拿起饼来,祝谢了,擘开,递给他们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而舍弃。你们要这样做,来纪念我。」晚餐以後,耶稣同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为你们所流出的血而立的新约」(路22:7-20)。

  19. 耶稣与宗徒在逾越节餐宴上举行这最後晚餐时,给犹太人的逾越节赋予了决定性的意义。事实上,新的逾越,就是耶稣通过死亡和复活到达父那里,这在最後晚餐中提前实现,且在[今天的]感恩祭中庆祝。感恩祭完成犹太人的逾越节,并提前实现教会在天国的光荣中最终的逾越。
    「你们要这样做,来纪念我」
  20. 耶稣命令要重复他的行动和话语,「直到他再来」。这命令不但要求我们怀念耶稣及他所做的一切,且是针对由宗徒和他们的继承人所举行的礼仪庆典,纪念基督、他的生活、他的死亡和复活、以及他在父前的代祷。
  21. 从一开教会就一直忠於主的命令。关於耶路撒冷的教会,宗徒大事录这样记载:
    他们专心听取宗徒的训诲,时常团聚,擘饼,祈祷。……每天都成群结队地前往圣殿,也挨户擘饼,怀着欢乐和诚实的心一起进食(宗2:42,46)。
  22. 基督徒尤其在「一周的第一天」——主日,即耶稣复活的日子,团聚一起「擘饼」(宗20:7)。自那时起,直到今天,感恩(圣体)圣事庆典一直绵延不断;如今,在教会里,我们在各处都可以参加这具有同样基本结构的感恩祭。它依然成为教会生活的中心。
  23. 如此,感恩祭一次一次地举行,次次都在宣告耶稣的逾越奥迹,「直到他再来」(格前11:26);旅途中的天主子民,「经过十字架的窄门而前进」,走向天上的盛宴;那时,所有被选的人将在天国里坐席。
    四、感恩祭的礼仪庆典
    世代相传的弥撒
  24. 从第二世纪起,我们已有殉道者圣犹思定的见证,他描述了感恩祭程序的基本轮廓。直到今天,这轮廓仍完好地为各大礼仪族群所保存。圣犹思定曾在公元155年左右,向外教皇帝虔诚者安多尼(Antoninus Pius)解释基督徒所做的:
    在我们称为「太阳日」这天,住在城市和乡间的信众,都前来聚集在同一地方。

    按照时间许可,诵读宗徒的记载和先知的着作。

    读经者读毕,主席便教导和勉励会众仿行这些美好之事。

    然後,我们一同起立祈祷:为我们自己……,也为所有其他的人祈祷,无论他们身在何地,好使我们都能正直地生活和行动,并忠於诫命,以获得永远的救恩。

    祈祷结束後,我们彼此亲吻。

    然後,有人递上饼与一杯混合了水的酒,交给众弟兄的主席。

    他接过饼酒,便因子及圣神之名,光荣称颂宇宙之父;并以相当长的时间感恩(希腊文:eucharistian),使我们堪当领受这些恩赐。

    当他祈祷和感恩完毕,全体会众便高声回应:「阿们」。

    主席感恩与民众回应之後,我们中那称为执事者,就把祝谢过的饼以及酒和水,分给在场参礼的人;也带给那些不在场的人。
  25. 感恩祭礼仪按照它的基本结构展开,这结构历经许多世纪,一直保存到今天。它包含着两大部分,这两大部分基本上形成一个整体:

    ——会众集合,圣道礼仪,包括宣读圣经、讲道和信友祷词;

    ——感恩礼仪,包括呈献饼酒、有祝圣效果的感恩祈祷(感恩经)和领圣体礼。

    圣道礼仪和感恩礼仪,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的敬礼行动」事实上,在感恩祭里,为我们摆设的筵席,既是天主圣言的筵席,也是主的身体的筵席。

  26. 这不就是「复活的耶稣跟门徒所共进的逾越节晚餐」的情节吗?复活的耶稣与他们同行时,给他们讲解圣经,然後与他们同席进餐时,「他拿起饼来,祝谢了,擘开,递给他们」。
    礼仪庆典的进行
  27. 所有信友聚集一起。基督徒来到同一地方举行感恩聚会。此聚会之领导者是基督自己,他是感恩祭的主要执行者(principalagent)。他是新约的大司祭,是他亲自以不可见的方式主持整个感恩庆典。主教或司铎则是以基督元首之名(inpersona Christicapitis)代表他主持聚会,在宣读圣经後讲道,接受献礼并以感恩经祈祷。所有的人在庆典中,都各按其分,主动参与:宣读圣经、呈献礼品、送圣体圣血,全体会众则以「阿们」显示他们的参与。
  28. 圣道礼仪的读经包括「先知的着作」,即旧约圣经和「宗徒的回忆录」,即宗徒书信和福音。宣读圣经後就是讲道,劝勉众人接受圣言,并切实当作天主的话来领受,且付诸实行。随後,为全人类代祷,正如宗徒所说的:「首先我劝导众人,要为一切人恳求、祈祷、转求和谢恩,并为众君王和一切有权位的人代祷」(弟前2:1-2)。
  29. 呈献礼品:然後有时以列队方式,把饼酒带到祭台,由司祭以基督之名在感恩祭中奉献,使之成为基督的体血。这正是基督在最後晚餐中所做的行动:「拿起饼和杯来」。「唯有教会能向造物主献上这纯洁的祭品,即以感恩之心,向造物主献上他所创造的」。祭品呈献到祭台,是沿用默基瑟德的举动,并将造物主的恩赐交托在基督的手中。是基督在他的祭献里,使人类的献祭达致完美。
  30. 从起初,基督徒带来为感恩祭用的饼酒,也同时带来他们的礼物,为分给有需要的人。这奉献(捐献)的习惯是合乎时代的,是由基督的榜样所启发的,他成了贫困的,好使我们成为富有的:
    那些富裕的,和愿意的人,按照各人的能力捐献。收集的捐献,交给主席,用来帮助孤儿寡妇、病人或因其他原故而有所匮乏的人,如囚犯、移民等。总之,是援助所有贫困的人。
  31. 感恩经(anaphora):藉着感恩经——感恩和祝圣的祈祷,我们到达庆典的中心和高峰:
    颂谢词里,教会藉着基督、在圣神内,感谢圣父;感谢他所做的一切工程:创造、救赎和圣化的工程。整个团体连同天上的教会、天使和全体圣人,不停地赞颂天主,向他高唱「圣、圣、圣」。
  32. 在呼求圣神祷词(epiclesis)里,教会祈求圣父派遣他的圣神(或他圣化的德能)降临於饼酒之上,使饼酒藉着圣神的德能成为耶稣基督的圣体圣血,并使那些分享感恩祭宴的人,成为一心一体(某些礼仪传统把呼求圣神祷词编排在纪念祷词[anamnesis]之後)。
  33. 在建立圣体圣血的叙述里,基督所言所行的力量,以及圣神的德能,使基督的圣体圣血在随後的纪念祷词里,教会纪念耶稣基督的苦难、复活和光荣地再来;将圣子为使我们与天主和好的祭献,呈献给天主父。

    在求恩祷词(intercessions)里,教会表示感恩祭是天上人间的整个教会一起举行的,包括生者、死者;并与教会的牧者,即教宗、教区主教和他的司祭团及执事、以及普世主教和他们的教会,团结合一。

  34. 在领圣体礼部分,念完主祷文(天主经)及擘饼後,信友领受「天上的食粮」和「救恩之杯」——即基督的体和血,他「为世界的生命」(若6:51)把自己奉献出来。
    这饼酒是「祝谢过的」(古老用法是采被动式eucharisted),因此,「我们称这食粮为祝谢过的饼(eucharist);只有相信我们所讲的是真理,受过洗而获得罪赦和重生,并按基督的教训而生活的人,才可分享这食粮」。
    五、圣事性的祭献:感恩、纪念、临现
  35. 基督徒从开始便举行感恩祭。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有不同的礼仪传统,但感恩祭的本质从未改变,因为我们自知受命於主,为主的命令所约束;他在受难前夕吩咐说:「你们要这样做,来纪念我」(格前11:24-25)。
  36. 我们为纪念他的牺牲(祭献)而举行庆典,来遵守主的这项命令。这样做,我们就是向天父呈献他自己所赐给我们的:他创造的恩赐——饼和酒,而这饼和酒藉着圣神的德能和基督的话语,成了基督的体血;基督就是如此真实而奥妙地临现
  37. 因此,我们应把感恩祭视为:
    ——向父的感恩和赞颂;
    ——基督及其身体所作祭献的纪念;
    ——基督藉其圣言和圣神德能的亲临。
    向父的感恩和赞颂
  38. 感恩祭——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救赎我们的圣事——也是为感谢天主创世工程的赞颂之祭。在感恩祭里,经由基督的死亡和复活,将所有天主锺爱的受造物,呈献给天父。通过基督,教会便能为感谢天主在受造物和人类中所做的美好和正义的一切,献上赞颂之祭。
  39. 感恩祭是呈献给天父的感恩之祭,是对天主的赞颂,教会藉此表达她对天主的知恩,感谢他的一切恩惠,也感谢他藉创造、救赎和圣化所完成的一切。感恩祭首先是表达「感恩」的心意。
  40. 感恩祭也是赞颂之祭,教会藉此以万物之名颂扬天主的光荣。这赞颂之祭只有通过基督才得实现:基督把信徒与他自己、连同他的赞颂和代祷结为一体,好能藉着他偕同他,向天父呈献赞颂之祭,并在他(基督)内蒙受悦纳。
    基督及其身体——教会——所作祭献的纪念
  41. 在教会——基督的身体——的礼仪中,感恩祭是基督逾越的纪念,是他唯一祭献的实现和圣事性的奉献。所有的感恩经中,在建立圣体圣血的叙述之後,都有一端称为纪念(anamnesis)的祷词。
  42. 按照圣经的意义,纪念不但意指回忆往事,也是宣告天主为人类所完成的奇迹异事。在举行这些事件的礼仪时,这些事件透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临在和实现。以色列子民就是以这种方式,了解他们出离埃及的事件:每当他们庆祝逾越节时,出谷的事件便临现在信徒的记忆中,如此促使他们的生活符合这事件。
  43. 纪念在新约中得到了一个新的含义。每当教会举行感恩祭时,就是在纪念基督的逾越奥迹,这奥迹亦藉此而临现:基督在十字架上一次而永远完成的祭献万古常新。「每次在祭台上举行基督——我们的逾越羔羊——在十字架上所作的祭献,就是实行我们得救的工程」。
  44. 由於感恩祭是基督逾越的纪念,所以它也是一个祭献。感恩祭的祭献特质显示在基督建立这圣事的话上:「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而舍弃的」;以及「这杯是用我为你们流出的血而立的新约」(路22:19-20)。在感恩祭中,基督所交付的身体,就是他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所交付的身体;所交付的血,就是他「为大众倾流,以赦免罪过」的血(玛26:28)。
  45. 所以,感恩祭是祭献,因为它使十字架的祭献重现(临到现场),因为它是十字架祭献的纪念,也因为它应用十字架祭献的果实:
    [基督]我们的主、天主,以代祷者之身死在十字架祭台上;他藉此一次而永远地奉献自己给天主父,为人类实现他永恒的救赎。可是,他的死亡不应使他的司祭职中断(希7:24,27),於是,他在最後晚餐,即「他被交付的那一夜」,愿意留给教会——他锺爱的净配——一个有形可见的祭献(正如人性所要求的),以便重现他在十字架上一次而永远地所完成的流血祭献,使此祭献的纪念一直流传至世界的终结(格前11:23),并使其救赎效能应用在我们身上,赦免我们每日所犯的罪过。
  46. 基督的祭献和感恩祭的祭献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祭献:「所奉献的祭品是同一个,如今藉司祭的职务作奉献的,和当时那位在十字架上作自我奉献的,是同一位,只是奉献的方式不同而已」。「在弥撒中所完成的神圣祭献里,同一基督身在其中,以不流血方式自作牺牲;他昔日以流血方式在十字架的祭台上一次而永远地奉献了自己」。
  47. 感恩祭也是教会的祭献。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参与她元首的奉献。教会偕同基督完全奉献自己。她结合於基督的代祷,为全人类祈求天父。在感恩祭中,基督的祭献也成为他肢体的祭献。信友的生活,他们的赞美、痛苦、祈祷、工作,都与基督的赞美、痛苦、祈祷、工作,及他整个的奉献结合,因而获得新的价值。基督的祭献临现在祭台上,使世世代代的基督徒,都可以与他的奉献相结合。
    在地下墓穴的画象上,教会常被画成一位正在祈祷的妇人,她伸开双臂祈祷。正如基督在十字架上伸开双臂,教会也藉着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内,奉献自己,并为全人类代祷。
  48. 整个教会都与基督的奉献和代祷结合。教宗担负着伯多禄在教会中的职务,他与每次举行的感恩祭相连合,在感恩祭中,他被称为普世教会合一的标记和仆人。地方主教常是感恩祭的负责人,即使由司铎主持的也是如此;诵念感恩经时,提及他的名字,表示他在他的司铎团当中,并由执事所协助,是个别教会的首领。团体也为所有圣职人员祈祷,他们为团体,并偕同团体,奉献感恩祭献:
    唯有由主教,或由他所授权的人所主持的感恩祭,才被视为是合法的。

    基督信徒的属神祭献,是藉着司铎的职务,与唯一中保基督的祭献结合而完成;就是说,这祭献是藉司铎的手,以整个教会的名义,在感恩祭中,以不流血的圣事方式所奉献的,直到主再来临。
  49. 与基督祭献相结合的,不但是现世的信友,也包括那些已经在天上受光荣的信友:教会纪念荣福童贞玛利亚,以及所有圣人圣女,并联同他们,一起奉献感恩祭。在感恩祭中,教会一如在十字架下,偕同玛利亚,与基督的奉献和代祷相结合。
  50. 感恩祭也为去世的信友——「那些在基督内逝世,却尚未完全净化的信友」——而奉献,好使他们能进入基督的光明和平安里:
    把这身体随便埋在哪里吧!不要为它烦恼!我只要求你们,无论在那里,都要在主的祭台前纪念我。
    然後,[在感恩经中]祈祷时,我们为已亡的神长、主教,总之,为所有先我们而安息的人代祷,我们相信由於那神圣可敬的牺牲者之临现,我们为亡者献上恳祷,这为他们的灵魂是有极大益处的。……当我们为亡者向天主呈上祈祷时,即使他们曾是罪人,……我们献上那为我们的罪而自作牺牲的基督,如此使人类之友——天主——垂怜亡者,也垂怜我们。
  51. 圣奥思定巧妙地概括了这端信理,鼓励我们日益圆满地参与感恩祭中所庆祝的我们救主的祭献:
    这个完全得到救赎的城市,亦即诸圣的聚会和团体,经由大司祭呈献给天主,作为普世的祭献。这位大司祭取了奴仆的形体,在受难中,为我们众人奉献了自己,使我们成为这伟大元首的身体。……这就是基督徒的祭献:「我们虽多,在基督内只是一个身体」(罗12:5)。教会不断地以教友都熟知的祭台上的圣事重行(reproduce)这个祭献;教会也很明白,随着她所奉献的,她自己也被奉献了。
    基督藉其圣言和圣神的德能临现
  52. 「那已死、或更好说已复活,现今在天主右边,代我们转求的基督耶稣」(罗8:34),以不同的方式临现於他的教会内:在他的圣言中,在教会的祈祷中,因为「哪里有两个或三个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们中间」(玛18:20);在贫穷、病弱和被囚禁的人当中(玛25:31-46);在他所建立的圣事中,在弥撒圣祭中,并在圣职人员身上。但「最高峰,是他临现於感恩(圣体)圣事的饼酒形下」。
  53. 基督临现於感恩(圣体)圣事的饼酒形下,其方式是独一无二的。他提升感恩(圣体)圣事,使之超越其他圣事,成为「灵性生活的圆满,和所有圣事的终向」。「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身体和血,连同他的灵魂和天主性,即整个基督,真正地、真实地、且实体地」蕴藏於至圣的感恩(圣体)圣事之内。「我们称这种临在为真实的,这说法并非是排他性的,好似其他的临在是不真实的;但这临在是最卓越的,因为它是实体的临在,而且既是天主、又是人的基督整个地藉此临现」。
  54. 基督是藉着饼酒的转变成为基督的体血,而亲临在这圣事里。教父们坚决确认这是教会的信仰:是基督的话及圣神的行动,有效地促使「饼酒转变成为基督的体血」。因此,金口圣若望宣告说:
    使所奉献的(饼酒)成为基督体血的,不是人,而是那为我们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基督自己。司祭担任基督的角色,说出基督的这些话,然而,这些话的力量及恩宠,却是天主的。基督说:「这是我的身体」。是这句话把奉献的礼品转化[成了基督的体血]。

    圣安博谈论这种转变时说:

    我们要相信这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那祝谢[的话]所祝圣的。祝圣的力量远胜於自然的能力,因为藉着祝圣,自然的事物被转变了。……基督的话,既然可以使那不存在的成为存在的,难道不能转变那些已经存在的东西,成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存在吗?给予事物原来的本质,跟改变它们的本质,是一项惊人的壮举。
  55. 特伦多大公会议综合天主教的信仰,声明说:「因为我们的救主基督说过,他在面饼形内所奉献的,真是他自己的身体。所以,教会一直确信,如今在这神圣大公会议,再度予以宣布:藉着饼与酒的被祝圣,饼的整个实体,被转变成为我主基督身体的实体;酒的整个实体,被转变成为他宝血的实体。这种转变,天主教会恰当地、正确地称之为饼酒的实体转变(transsubstantiation)」。
  56. 基督在感恩(圣体)圣事中的临在,始於祝圣饼酒的那一刻;同时,祝圣的饼酒形持续多久,基督的临在就持续多久。基督是整个地、完全地临在於饼形及酒形内,而且是整个地、完全地临在於每一分之内,所以,擘饼并不把基督分开。
  57. 感恩(圣体)圣事的敬礼。在弥撒礼仪中,为表达我们的信德,确信基督真实临在於饼酒形下,在许多敬礼中,我们以屈膝或深深鞠躬,作为钦崇主基督的标记。「天主教会一直不断地履行对感恩(圣体)圣事的崇敬之礼,不但在举行弥撒时,也在弥撒以外,包括:极细心地保存祝圣过的面饼(圣体);明供圣体让信友隆重朝拜;举行圣体游行等」。
  58. 圣体柜原来是为把「圣体」恰当地保存起来,好在弥撒外,把圣体送给病人或那些不能到场参与弥撒的人。教会由於对基督真实临在於圣体圣事内的信德日益加深,而意识到默默朝拜临现圣体圣事内之主的深意,因此,圣体柜必须放置在圣堂内特别尊贵的地方;它的构造应强调、并显示基督真实临在於这圣事的事实。
  59. 基督愿意以这种独特的方式继续临在於教会内,是极为恰当的。基督以可见的方式离开属於自己的人时,愿意给予我们他圣事性的临在;他为拯救我们而要在十字架上奉献自己时,愿意我们能保有他爱的「纪念」,他爱我们「到底」(若13:1),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事实上,他藉着在圣体圣事中的临在,奥妙地留在我们中间;他就是曾经爱了我们,并为我们而舍弃了自己的那一位。他藉着表达和通传这分爱的标记,仍存留在我们中间:
    教会和世界极需要圣体圣事的敬礼。耶稣在这爱的圣事内等待我们。我们不要吝啬时间,要在朝拜圣体中与他相遇,在充满信德的默观中与他相遇,赔补世界的种种罪过。我们永不要停止对圣体的朝拜。
  60. 「临在於这圣事内的,是基督真实的肉身和基督真实的宝血。圣多玛斯说:『我们不能靠感官,而只能靠信德来理解这种临在;但信德却要依靠天主的权威』。因此,圣济利禄注解路加福音第廿二章十九节『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而舍弃的』时,说:『不要问这事是否真实;而要以信德来接受救主的话,因为他是真理,他不会撒谎。』」:
    虔诚朝拜,隐形的天主,我叩首至地,
    确实临在面酒形下,我决不怀疑;
    我心全部属於,翕合圣意,
    瞻仰的奥妙,我不胜欣喜。
     
    我想看、摸、尝,但都难以履及,
    唯能聆听的话语,觉得无比甘饴。
    我相信天主圣子所说的一切,尽属真理;
    没有任何事物,可与此真理之言相比。
    六、逾越的宴会
  61. 弥撒是祭献性的纪念——在它内延续十字架的祭献,同时也是领受主的体血的神圣宴会,两者是不可分的。然而,感恩祭献的庆典,全是为指向信友藉着领圣体与基督亲密结合。领圣体,就是接受基督本身;他曾为我们牺牲自己。
  62. 教会举行感恩祭所聚集围绕的祭台,代表着同一个奥迹的两面:主献祭的祭台和主的餐桌。很明显,基督徒的祭台就是基督自己的象徵:他临在於信友的聚会当中,奉献自己,作为我们和好的牺牲品;同时交付自己,成为从天上赐下给我们的食粮。圣安博道:「如果基督的祭台不是基督身体的肖象,那麽是甚麽」?他在另一处又说:「祭台代表[基督的]身体,而基督的身体就在祭台上」。礼仪的许多祈祷文中,表达祭献和共融宴会(领圣体)之一体性。罗马教会在她的感恩经中,这样祈祷:
    全能的天主,我们恳切求 命令 的圣天使,将这祭品,捧到 至高的祭台上,呈献於 神圣的尊威台前:赐我们凡参与这祭献的,领受了 圣子的圣体圣血之後,得以充满一切天恩和圣宠。
    「你们大家拿去吃」:与主共融(领圣体)
  63. 1384主再三邀请我们,嘱咐我们在感恩(圣体)圣事中接受他:「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他的血,在你们内,便没有生命」(若6:53)。
  64. 为回应这项邀请,对如此伟大和神圣的时刻,我们必须准备自己。圣保禄劝勉我们要省察自己的良心:「无论谁,若不相称地吃主的饼,或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体和主血的罪人。所以人应先省察自己,然後才可以吃这饼,喝这杯;因为那吃喝的人,若不分辨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案」(格前11:27-29)。凡明知自己身负大罪的人,必须先接受和好圣事,才可领受主的体血。
  65. 面对着如此伟大的圣事,信徒只可怀着一分炽热的信德,谦虚地重复百夫长的话说:「主,我当不起到我心里来,只要说一句话,我的灵魂就会痊愈」。在金口圣若望的神圣礼仪(弥撒)中,信友以同样的心神祈求:
    啊,天主子,让我今天在奥妙的晚餐中,与共融吧。我不会向的仇敌揭示那奥秘,也不会像犹达斯那样亲吻。但是,会像那好强盗一样,向呼唤:「耶稣,当进入的国时,请纪念我」。
  66. 为能相称地接受这圣事,信友应遵守自己教会所规定的圣体斋。外在的态度(姿势、服装)应表达出尊重、庄严和喜乐之情,因为此刻基督要成为我们的贵宾。
  67. 信友如果具有所需的准备,每次参与弥撒都领圣体,这才符合感恩祭本来的意义。正如梵二大公会议所说:「极鼓励信友更完善地参与弥撒,就是在司铎领受圣体圣血之後,信友们也接受在同一祭献中的主的身体」。
  68. 教会规定信友「在主日和庆节参与神圣礼仪(弥撒)」,并以和好圣事做准备,每年至少领受感恩(圣体)圣事一次。如果可能的话,就在复活期内履行。但教会积极鼓励信友在主日和庆节,或更经常地,甚至是每日都领受感恩(圣体)圣事。
  69. 由於基督是圣事性地临在於饼酒形下,因此即使单以「饼形」领圣体,也足以得到感恩祭的全部恩宠。基於牧民理由,以这种方式领圣体,已合法地成为拉丁礼教会普遍的习惯。但是,「如兼领饼、酒两形,则领圣体的标记更能圆满地表达其标记的意义,因为这种方式使感恩宴会的标记更明显地表示出来」。这是东方礼领圣体的通常方式。
    领圣体的效果
  70. 领圣体加强我们与基督的契合。在领圣体礼中所领的圣体(圣血)带来的主要效果,是与耶稣基督亲密结合。事实上,主说:「谁吃我的肉,并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他内」(若6:56)。在基督内的生活建基於感恩宴会:「就如那生活的父派遣了我,我因父而生活;照样,那吃我的人,也要因我而生活」(若6:57)。
    在主的庆节,信友领受圣子的圣体时,彼此宣布喜讯:永生的保证已经赐下,正如天使向玛利亚玛大肋纳说:「基督已复活了!」现在,生命和复活也都赋予那领受基督的人。
  71. 一如物质的食粮滋养我们的肉身生命,领圣体同样奇妙地滋养我们的灵性生命。共融於复活基督的身体,即「那藉圣神得到生命,也藉圣神赋予生命」的身体,能保存、增强并更新基督徒受洗时所接受的恩宠生命。此生命的成长,需要圣体来滋养。圣体也是人生旅途的食粮;直到我们临终的时候,它将是赐予我们的天路行粮(viaticum)。
  72. 领圣体使我们与罪恶分开。领圣体时所领的基督身体,是「为我们而交付的」;所喝的血,是「为众人所倾流的,以赦免罪过」。因此,感恩(圣体)圣事若不同时洁净我们所犯的罪,并保护我们免陷於将来的罪,就不能使我们与基督结合。
    「我们每次吃这饼,喝这杯,就是宣告主的死亡」(格前11:26)。我们宣告主的死亡,就是宣告罪恶的赦免。如果他每次倾流他的血,都是为了赦免罪恶,我们就应时常领受他的圣血,为使我们的罪常得赦免。正因为我们时常犯罪,就应时常获得治疗。
  73. 正如肉体的食粮用以补充消耗的体力,同样,感恩(圣体)圣事坚强那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减弱的爱德,此受振奋而具有活力的爱德除去小罪。由於基督把自己交付给我们,因而重新激发我们的爱,使我们能摆脱依恋世物的偏情,而植根於他:
    由於基督因爱为我们而死,当我们为纪念他的圣死而举行圣祭时,祈求圣神降临,把基督那分爱赐给我们;基督正是因为这爱,愿意为我们而死,我们谦恭地祈求:靠这爱的力量,因领受圣神的恩赐,我们能够「把世界看作为我们被钉在十字架上,同样我们也为世界而被钉在十字架上」。……接受了这爱的恩赐後,我们便死於罪恶而活於天主。
  74. 感恩(圣体)圣事,藉着它在我们内所激发同样的爱德,保护我们免陷於将来的大罪中。我们越分享基督的生命,越增进与基督的友谊,就越不容易因大罪而与他分离。感恩(圣体)圣事的目的,不是为赦免大罪,因为赦免大罪是和好圣事本身的事。感恩(圣体)圣事本身,是那些与教会圆满地共融的人的圣事。
  75. 奥体的合一:感恩(圣体)圣事塑造教会。那些领受这圣事的人,与基督更紧密地结合。基督更藉此把他们与所有的信徒结合,成为一个身体——教会。领圣体更新、坚强、深化这分藉圣洗已实现的、在教会内的结合。在圣洗圣事中,我们蒙召成为一个身体。感恩(圣体)圣事实现这个召叫:「我们所祝福的那祝福之杯,岂不是共结合於基督的血吗?我们所擘开的饼,岂不是共结合於基督的身体吗?因为饼只是一个,我们虽多,只是一个身体,因为我们众人都共享这一个饼」(格前10:16-17)。
    如果你们是基督的身体,各自都是他的肢体,那末,这放在主的餐桌上的,便是你们的圣事;你们所领受的,是你们的圣事。面对你们所领受的,你们回答:「阿们」(「是的,这是真的!」)。这样回答,你们就予以肯定。因为你们听到「基督的身体」这句话,回答「阿们」,你们就该成为基督身体的一个肢体,好使你们的「阿们」真的成为名副其实!
  76. 感恩(圣体)圣事促使我们关心穷人:为能真实地领受基督为我们交付的体血,我们当在最穷苦的人身上认出基督,他们是基督的兄弟姊妹:
    你已品尝了主的血,却没有认出你的兄弟姊妹。如果某人被认为堪当参与圣餐,而你却认为他不配分享你的食物,那麽你就侮辱了这圣餐。天主从你的罪恶中解救了你,并邀请你来这里坐席,可是你却没有因而变得更慈悲。
  77. 感恩(圣体)圣事与基督徒的合一。圣奥思定面对如此伟大的奥迹,赞叹道:「啊!仁爱的圣事、团结的标记、爱德的连系」。由於教会的分裂使信徒不能共同参与主的圣餐,我们因而体验到很深的痛苦;这种痛苦越深,我们就应越迫切地向上主祈求,使所有信基督的人早日回复圆满的合一。
  78. 东方教会虽尚未与天主教会圆满地共融,却仍怀着极敬爱之情举行感恩祭。「这些教会虽与我们分离,却仍保有真正的圣事,特别由於宗徒继承而保有的司祭职和感恩(圣体)圣事;此等圣事使他们和我们密切地联系」。在圣事上(insacris)有某种共融,因此在感恩(圣体)圣事上,「在适当情形下,经教会当局核准,不但可行,且应加以鼓励」。
  79. 始自因宗教改革而与天主教会分离的教会团体,「特别是因为欠缺圣秩圣事,而未能将感恩(圣体)圣事奥迹的固有本质,完整地保存下来」。因此,对天主教会来说,在感恩(圣体)圣事上,与这些团体相通共融(互领圣体),是不可以的。然而,这些教会团体「在举行圣餐、纪念主的死亡和复活时,宣认这圣餐象徵与基督共融的生命,并期待基督光荣地来临」。
  80. 如有严重的需要,天主教圣职人员可按照教区正权人的权衡,为尚未完全与公教会(天主教)共融、却自愿提出请求的其他基督徒,施行感恩(圣体)、忏悔、病人傅油等圣事;不过他们必须有适当的准备,并能表示对这些圣事所持的信仰与天主教会相同。
    七、感恩(圣体)圣事——「未来光荣的保证」
  81. 教会在一篇古老的祷文内,咏赞感恩(圣体)圣事的奥迹:「啊!圣宴席上,基督是珍肴,他的苦难今纪念,圣宠充满我们的灵魂,未来生命的保证,也赐给我们」。假如感恩祭是主耶稣逾越的纪念;假如我们在祭台前领圣体,使我们充满「一切天恩与圣宠」,那麽,这圣事也就让我们预享天上的光荣。
  82. 最後晚餐中,主亲自转移门徒的目光,朝向将来在天国里圆满实现的逾越奥迹:「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後,我不再喝这葡萄汁了,直到在我父的国里那一天,与你们同喝新酒」(玛26:29)教会每次举行感恩庆典时,就忆起这个许诺,并转目朝向「那要来的一位」(默1:4)。她在祈祷时呼求他的来临,说:「主,来罢!(Maranatha!)」(格前16:22)「主耶稣,来罢!」(默22:20)「愿你的恩宠降临,并愿这世界过去!」。
  83. 教会知道,即使现在,主以感恩(圣体)圣事的方式来临,他就在此圣事中,就在我们中间。然而,这临在是遮掩住的。因此,我们举行感恩祭的庆典,是在「期待着永生的幸福和救主耶稣基督的来临」,并祈求「将来在天国,永远同享的光荣:那时将擦乾我们的眼泪,因为我们要亲眼看见、我们的天主,永远相似,无穷尽地赞美。因我们的主基督」。
  84. 对「正义常居其中的新天新地」的莫大希望,我们除了感恩(圣体)圣事之外,没有其他更确定的保证和更明显的标记。事实上,每次举行这奥迹的庆典,「实行我们得救的工程」,我们所「擘开的那同一个饼,是常生的良药,抗除死亡的解毒剂,使我们永远活在耶稣基督内的食粮」。
    撮要
  85. 耶稣说:「我是从天上降下的生活的食粮;谁若吃了这食粮,必要生活,直到永远……。谁吃我的肉,并喝我的血,必得永生……他住在我内,我也住在他内」(若6:51,54,56)。
  86. 感恩祭是教会生命的中心和高峰,因为在感恩祭中,基督把他的教会及所有的肢体联合於他在十字架上、一次而永远地、呈献给天父的赞颂和感恩之祭;基督藉此祭献,把救恩倾注给他的身体——教会。
  87. 感恩祭的庆典该常包含:宣读天主圣言;感谢天主父所赐的一切福分,尤其是赐给我们他的圣子;祝圣饼酒;并藉领受主的体血,而参与这礼仪宴会。这些要素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的敬礼行动。
  88. 感恩祭纪念基督的逾越,即由基督的生活、死亡和复活所完成的救世工程,这救世工程透过礼仪行动得以临现。
  89. 基督——新约永恒的大司祭——亲自藉着司祭的职务,呈献感恩圣祭;而且也是那真实临现於饼酒形下的同一基督,作为感恩圣祭的祭品。
  90. 只有那些有效领受圣秩的司祭,才能主持感恩祭,祝圣饼酒成为主的体血。
  91. 麦面饼和葡萄酒是感恩(圣体)圣事的必要标记。司祭呼求圣神惠然降临饼酒之上,并恭诵祝圣的话,即耶稣在最後晚餐所说的:「这就是我的身体,将为你们而牺牲,……这一杯就是我的血……」
  92. 藉着祝圣,饼酒发生实体转变而成为基督的体血。生活的、光荣的基督,他的体血、连同他的灵魂和他的天主性,真正地、真实地、且实体地临现於祝圣过的饼酒的形下。
  93. 感恩祭,由於是祭献,也为赔补生者死者的罪过而献,并为获得天主赏赐的属灵或属世的恩惠。
  94. 愿意在圣体共融中领受基督的信友,须处於天主宠爱的状态中。觉察自己身负大罪的信友,除非先接受和好圣事得到罪赦,不应领此圣事。
  95. 领受基督的体血,能加强与主的契合,得赦免小罪,并受护佑免陷重罪。由於领受这圣事的人,与基督的爱的连系得以加强,这圣事便能加强教会——基督奥体——的团结合一。
  96. 教会积极鼓励信友每次参与感恩祭时,都领圣体。教会规定信友每年至少领圣体一次。
  97. 既然基督临现於祭台上的圣事中,我们就该以朝拜之礼来尊崇他。「朝拜至圣圣事(圣体),是对我们的主基督感恩的证明、爱情的标记、钦崇的本分」。
  98. 基督由於已经离世回归天父,就在感恩(圣体)圣事中赐给我们一项保证,保证将来与他共享光荣:参与圣祭使我们与他以心体心,使我们有力量跋涉今生的旅途,渴求永生,并使我们现在就与天上的教会,与童贞荣福玛利亚和全体圣人结合为一。
第二章

治疗的圣事

  1. 藉着基督徒入门圣事,人接受了基督的新生命。然而,我们是「在瓦器中」保存这生命的(格後4:7)。目前,这生命仍是「与基督一同藏在天主内」(哥3:3)。我们仍居住在「地上的寓所」(格後5:1),容易受到痛苦、疾病和死亡的支配。这天主子女的新生命可能因罪恶被削弱,甚至因而丧失。
  2. 主耶稣基督是我们灵魂和肉身的医生,他赦免了瘫子的罪,并恢复他身体的健康1。耶稣愿意他的教会,藉着圣神的力量,也为教会本身的肢体,继续他医治和救恩的工程。这就是两件治疗圣事——忏悔圣事和病人傅油圣事——的目的。
第四条

忏悔与和好的圣事

  1. 「谁去领受忏悔圣事,便能得到仁慈天主宽恕他得罪天主的罪过,同时与教会和好,因为他们的罪过损伤了教会,教会却以仁爱、善表和祈祷,帮助他们悔改」。
    一、怎样称这圣事?
  2. 它称为悔改(皈依)圣事(Sacrament of Conversion),因为它以圣事的方式实现了耶稣邀请人皈依的召叫,它是人因犯罪而远离天父後,回归天父的路径。

    它称为忏悔圣事(Sacrament of Penance),因为它祝圣基督徒罪人在个人及教会层次上的皈依、忏悔及补赎的步骤。

  3. 它称为告解圣事(Sacrament of Confession),因为罪人在司铎( 或主教) 前告明并认罪,是这圣事的要素。从更深的意义来看,这圣事也是一种「颂扬」,即感谢和赞美天主的神圣,以及他对罪人的仁慈。

    它称为宽恕圣事(Sacrament of Forgiveness),因为藉着司铎(或主教)在圣事中赦免罪过,天主赐予忏悔者「宽恕与平安」。

    它称为和好圣事(Sacrament of Reconciliation),因为它赋予罪人天主的爱;天主使罪人与他和好:「与天主和好吧」(格後5:20)。谁依靠天主的仁爱而生活,就是准备好自己回应主的召叫:「先去与你的弟兄和好」(玛5:24)。

    二、为甚麽受洗後还需要和好圣事?
  4. 「你们因着主耶稣基督之名,并因我们天主的圣神,已经洗净了,已经祝圣了,已经成了义人」(格前6:11)。我们该体会到天主在基督徒入门圣事中所赋予的恩赐是何等伟大,好能清楚知道,对「穿上了基督」(迦3:27)的人来说,罪使他们离开天主多麽远。但是,圣若望宗徒也说:「如果我们说我们没有罪过,就是欺骗自己,真理也不在我们内」(若一1:8)。主曾亲自教导我们这样祈祷:「请宽恕我们的罪过」(路11:4);主把「我们互相宽恕」,跟「天主宽恕我们」二者相连。
  5. 皈依基督,领受圣洗的重生、圣神的恩赐、及基督圣体圣血之粮,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瑕疵的」(弗1:4),正如教会——基督的净配——一样,「在他面前是圣洁和没有污点的」(弗5:27)。然而,我们在基督徒入门圣事中所接受的新生命,并没有消除人性的脆弱和软弱,也没有免除人犯罪的倾向,即传统所称的私欲偏情。这种私欲偏情仍存在於受过洗的人身上,他们要依靠基督恩宠的助佑,在基督徒的生活里,接受考验,不断战斗。这战斗就是皈依的战斗,以迈向上主不停召叫我们奔赴的圣德和永生。
    三、受洗者的皈依(悔改)
  6. 耶稣召叫人皈依。这召叫是宣布天国来临的必要部分:「时期已满,天主的国临近了,你们悔改,信从福音罢!」(谷1:15)在教会的宣讲里,这召叫首先是对那些尚未认识基督及他福音的人发出的。同样,圣洗也是首次和基本皈依的主要场所。藉着信从福音和通过圣洗,人弃绝罪恶并获得救恩,即所有罪过得蒙赦免,并获得新生的恩赐。
  7. 基督召叫我们皈依,这召叫仍不断在基督徒的生活中回响。这再次的皈依,是整个教会从不间断的任务,「她将罪人紧紧地抱在怀里,因此,她虽是圣的,但常须净炼,不断努力悔改和更新」。这悔改的努力不但是人的工作,也是一颗「痛悔之心」的行动(咏51:19);这颗痛悔的心受到恩宠的吸引和感动,而回应天主的仁爱,因为他先爱了我们。
  8. 圣伯多禄三次否认主後的皈依可资证明。耶稣以无限仁慈的目光对他的注视,促使他痛悔流泪(路22:61)。在主复活後,伯多禄又三次肯定自己对主的爱。这再次的皈依又具有团体幅度;由此可见,主对整个教会的召叫:「你悔改吧!」(默2:5,16)
    圣安博谈论这两种皈依时说,在教会内「有水和泪的皈依,就是洗礼的水和悔改的泪」。
    四、内心的忏悔
  9. 耶稣召唤人皈依和忏悔,正如在他以前的先知,首先不是针对外表的行动,如「灰土和苦衣」、禁食和克己,而是心灵的皈依内心的忏悔。没有此种皈依和忏悔,忏悔的行动是没有效果的,且是虚伪的;相反地,内心的皈依催促人以可见的标记、举动和悔罪的行为予以表达。
  10. 内心的忏悔是彻底重新定整个生活的方向,回头并全心皈依天主,停止犯罪,弃绝邪恶,对我们所曾犯的恶行感到厌恶。同时,内心的忏悔需要有改变生活的渴望和决心,期待天主的仁慈,信赖他恩宠的助佑。这样,随着心灵的皈依,产生具有神益的悲痛和忧伤,即教父们所称的灵魂或精神上的苦痛(animi cruciatus),和心灵的痛悔(compunctio cordis)。
  11. 人的心是迟钝而顽梗的,需要天主恩赐人一颗新的心。皈依首先是天主恩宠的工作,是他使我们的心归向他:「上主,求叫我们归向,我们必定回心转意」(哀5:21)。天主赐给我们重新开始的力量。当我们发现天主的爱是如此伟大时,我们的心灵才因罪恶的可怕和严重而震惊,开始害怕因罪恶而冒犯天主并远离他。人的心灵因注视被我们的罪所刺透的那一位而皈依他;
    我们要目不转睛地凝视基督的宝血。要知道,在他父亲前,他的圣血是多麽宝贵的,因为这为了我们的得救而倾流的血,为举世人类争取了悔改的恩宠。
  12. 自逾越节以後,圣神「要指证世界关於罪恶所犯的错误」就是世界没有相信父所派遣来的那一位。但是,同一圣神虽指证罪恶,他同时也是施慰者,赐给人心忏悔和皈依的恩宠。
    五、基督徒生活中多元的忏悔方式
  13. 基督徒内心的忏悔,可以透过多元的方式来表达。圣经和教父们尤其强调三种方式:禁食、祈祷和施舍,以表达人对自己、对天主、对他人的关系的改善。连同经由圣洗或殉道所带来的根本净化,他们也指出获得罪赦的其他方法,就是:努力与近人和好,痛哭己罪,关注近人的得救,请圣人代祷和实践爱德,因为「爱德遮盖许多罪过」(伯前4:8)。
  14. 皈依实现於日常生活中,就是和好的行动、关怀穷人、履行并维护公道和正义、向弟兄承认自己的过失、弟兄间的规过劝善、检讨自己的生活、省察良心、接受灵修指导、忍受痛苦、为正义而忍受迫害。每天背负自己的十字架、跟随基督,是忏悔最稳妥的途径。
  15. 感恩祭与忏悔。我们在感恩祭中,找到日常皈依和忏悔的泉源,并得到滋养,因为基督的祭献在感恩祭中临现人间,使我们与天主和好。感恩(圣体)圣事滋养并强化那些要活出基督生命的人。「圣体是良药,它从日常的过失中解救我们,并保护我们不犯大罪」。
  16. 阅读圣经、诵念时辰颂祷礼和天主经:凡是真诚的敬礼或热心的行动,都能在我们内心重振皈依和忏悔的精神,有助我们得到罪赦。
  17. 礼仪年中,补赎(忏悔)的日子和时期( 四旬期、逢星期五纪念主受难的日子)是教会践行忏悔的重要时刻。这些日子尤其适合作灵修的操练(退省)及行善功,忏悔礼仪,为补赎而做的朝圣,自发性的克己,如禁食和施舍、弟兄的分享(慈善和传教工作)等。
  18. 耶稣以「荡子」的比喻(路15:11-24),淋漓尽致地描写了皈依和忏悔的过程。「慈父」是这比喻的核心人物。儿子被一种虚幻的自由所迷惑,离弃父家;在挥霍尽了他的财产之後,就陷入极大的痛苦中;为了自己要替人放猪而感到莫大的羞辱,尤有甚者,就是竟然想拿猪吃的豆荚来果腹;这荡子反省自己所失去的幸福;十分後悔,并决定回到父亲面前承认自己的过失;走上回家的道路;父亲又喜悦、又慷慨地迎接他:这些都是皈依过程固有的特点。上等的袍子、戒指以及欢宴,象徵这崭新的生命、一个纯净、高尚、并充满喜乐的生命,也象徵人回头归向天主,回到父家——教会——的情形。唯有基督的心洞悉天父深厚的慈爱,才能以如此纯美丽的方式,向我们启示天父那深不可测的仁慈。
    六、忏悔与和好的圣事
  19. 罪恶首先是冒犯天主,断绝我们与他之间的共融,它同时伤害与教会的共融。因此,皈依需要天主的宽恕,并与教会和好。这就是忏悔与和好圣事以礼仪所表达和实现的。
    唯独天主能宽赦罪过
  20. 唯独天主能宽赦罪过。 由於耶稣是天主子, 他论及自己时说:「人子在地上有权柄赦罪」(谷2:10),并施行这神圣的权柄:「你的罪赦了」(谷2:5; 路7:48)。此外,他依据他天主性的权能,把这权柄赐给人,使他们能以他的名赦罪。
  21. 基督愿意他的整个教会在祈祷、生活和行动中,成为宽恕与和好的标记及工具,这是他以自己宝血的代价为我们获得的。然而,他把赦罪的权柄交托给宗徒去执行,训示宗徒负起「和好的职务」(格後5:18)。宗徒「以基督的名」被派遣,而「天主亲自」通过宗徒,劝勉并要求说:「你们与天主和好吧」(格後5:20)!
    与教会和好
  22. 耶稣在其公开生活里不但赦免罪过,也向人展示这宽恕的效能:他使蒙宽恕的罪人重返天主子民的团体,因为罪恶曾使他们远离这团体,甚至被隔绝。关於此事的一个明显标记,就是耶稣接纳罪人与他同席,甚至,他自己坐在罪人们的筵席间,这行动以令人震惊的方式同时表示天主的宽恕,以及罪人重新回到天主子民中间
  23. 主赋予宗徒分担他赦罪的权柄时,也赋予他们使罪人与教会重归於好的权柄。基督郑重地跟西满伯多禄所说的一番话,清楚表达出这任务的教会幅度:「我要将天国的钥匙交给你:凡你在地上所束缚的, 在天上也要被束缚;凡你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被释放」(玛16:19)。 主「赐给伯多禄束缚与释放的这项职务,也赐给了那与其首领相连结的宗徒团(玛18:18; 28:16-20)」。
  24. 束缚与释放意指:凡被你拒绝与你共融的人,也被拒绝与天主共融;凡你重新接纳与你共融的人,同样天主也接纳该人与他共融。跟教会和好与跟天主和好,两者是不可分的
    宽恕的圣事
  25. 基督建立忏悔圣事,是为了他教会所有犯罪的肢体;首先是为那些在领洗後,犯了严重的罪过,因而丧失了圣洗的恩宠并伤害教会共融的人。忏悔圣事给予他们一个自新的机会,再次皈依和重新获得成义的恩宠。教父们把这圣事形容为「覆舟後——丧失恩宠後——的第二块救生板」。
  26. 许多世纪以来,教会在应用这由主所交付的权柄的具体方式上,已有不少变化。在最初几个世纪里,如果基督徒在领洗後犯了特别严重的罪过(如崇拜偶像、杀人或奸淫), 为求和好,他们须遵守一项极为严格的纪律,即忏悔者在接受和好之前,要为自己的罪过,公开做补赎,往往为期多年。被收录於这类「忏悔者之行列」中的(只涉及某些重罪者),只有少数,而且在某些地区,一生只有一次机会。在第七世纪,爱尔兰的传教士受到东方隐修传统的启发,把「私下」忏悔的做法带到欧洲大陆。忏悔者在与教会和好之前,无须先公开地和长时间地去做补赎。从此,这圣事在忏悔者和司铎之间以隐密的方式进行。这种新的做法准备了重复这件圣事的可能性,并因而开拓了经常定期领受这圣事的途径。这样的方式,容许在一次圣事庆典中,同时赦免重罪和小罪。教会至今仍大致上采用这忏悔的方式。
  27. 这圣事的纪律及举行这圣事的庆典,经历了许多世纪的改变;从这些改变中,可辨别出一个共同的基本结构。此基本结构包含两个同样重要的要素。第一个要素是人的行动,即人在圣神引导下的皈依,就是痛悔、告明和补赎;另一个要素是天主透过教会的介入而行动。教会藉着主教及其司铎,以耶稣基督之名赦免罪过,并定下补赎的模式,还为罪人祈祷并与他一起赎罪。因此,罪人在教会团体中获得治疗,并重新被接入教会的共融里。
  28. 拉丁教会所用的赦罪经文正表达出这圣事的基本要素:仁慈的天父是宽恕的泉源。他藉着圣子的逾越及圣神的恩赐,通过教会的祈祷和服务,让罪人得到和好:
    天上的慈父,因他圣子的死亡和复活,使世界与他和好,又恩赐圣神赦免罪过;愿他藉着教会的服务,宽恕你,赐给你平安。现在,我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赦免你的罪过。
    七、忏悔者的行动
  29. 「忏悔圣事要求罪人甘心情愿接受所有这些要素:以心痛悔;以口告明;以行为表现完全谦逊和具有效果的补赎」。
    痛悔
  30. 在忏悔者的种种行为之中,首先是痛悔。痛悔是「内心的伤痛和厌恶所犯的罪过,并且立志将来不再犯罪」。
  31. 如果痛悔是来自那爱天主在万有之上的爱,则称之为「完美的」(上等)痛悔(爱德的痛悔)。这样的痛悔赦免小罪;如果悔罪者下定决心尽快接受告解圣事,那麽,这样的痛悔也能赦免大罪。
  32. 所谓「不完美的」痛悔( 或「下等痛悔」), 也是天主的恩赐,圣神的推动。这样的痛悔是由於考虑到罪恶的丑陋,以及害怕受到永罚和其他惩罚的威胁(因害怕而发的痛悔)。当良心如此受到震撼, 遂能引发内心的转化,在恩宠的推动下,被引导完成忏悔的过程,藉「圣事」而获得罪赦。然而,只有「不完美的」痛悔,并不能赦免重罪,但这样的痛悔使人作好准备经由忏悔圣事,而得到罪赦。
  33. 接受这圣事前,宜先在天主圣言的光照下,省察自己的良心。为此,可在福音和宗徒书信的伦理教导当中,找到最合适的章节,如:山中圣训、宗徒的教诲等。
    告明罪过
  34. 即使纯粹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告罪这行动也能释放我们,并使我们更容易与他人和好。透过告罪,人真诚地面对自己所犯的罪过,承担其责任,藉此重新向天主打开心门,并开放自己,寻找教会的共融,以开展崭新的未来。
  35. 向司铎告明是忏悔圣事的必要部分:「忏悔者必须告明所有用心省察出来的大罪,即使是最隐密的,如违反十诫中最後两诫的罪过,因为有时这些罪过会更严重地伤害灵魂,且比那些公开的罪,更为危险」。
    当基督信徒尽力告明所有记得的罪过时,无可置疑地,他们是把这一切罪过放在仁慈的天主前,以获得宽恕。谁不这样做,并故意隐瞒自己的某些罪过,便不能通过司铎获得赦免;因为「如果一个病人羞於向医生揭示自己的伤口,医生就不能为他所不知的病对症下药」。
  36. 根据教会规定,「凡到达懂事年龄的信友,皆有责任至少一年一次,诚实地告明经省察出来的、自己的重罪」。谁省察到自己犯了死罪,却没有先透过忏悔圣事而获得宽赦,即使怀有很深的痛悔,也不可以领圣体,除非他有充分的理由要领此圣事,但又无法找到听告解者。儿童在初领圣体之前,也应先领受忏悔圣事。
  37. 告明日常的过错(小罪),虽然没有严重需要,但教会仍积极劝勉这样做。事实上,定期告明小罪,有助於培养我们的良心,对抗恶习,让基督治愈我们,在圣神的生命中不断进步。如果我们经常藉此圣事,接受天父慈悲的恩赐,便会促使我们像他那样慈悲:
    谁明认自己的罪过,……就已经与天主一起行动了。天主指责你的罪过;如果你也承认自己的罪过,你就是与天主联合一起。人和罪人可以说是两个事实:当你听到「人」,这是天主所造成的;当你听到「罪人」,这是「你」、人自己所造成的。消灭你所做的,好让天主拯救他所造的……。当你开始厌弃你所做的,你的善行已经开始,因为你承认你的恶行。善行是以承认恶行开始的。你履行真理,便迈向光明。
    补赎
  38. 很多罪恶伤害到近人,我们应尽量予以赔补 (例如:偿还偷取的物品、重建被诽谤者的声誉、补偿种种伤害等),单是正义就这样要求;更甚者,罪恶也伤害罪人自身,使自己软弱,且伤害与天主以及与近人的关系。赦罪去掉罪过,但未补救所有因罪过而造成的混乱。被解除罪恶後,罪人仍应使灵性的健康完全复元。他为此应该做些事情,以弥补他的罪过:他应以适当的方式来「赔补」或「补偿」他的罪过。这样的赔补也称为「补赎」。
  39. 听告解者在指定补赎时,应考虑到忏悔者的个别情况,并使他能藉此获得神益。补赎应尽可能符合所犯罪过的严重性和性质。它可包括祈祷、奉献(捐献)、仁爱的行动、为近人服务、甘愿克己牺牲,尤其以忍耐接受我们应背负的十字架。这样的补赎,帮助我们更肖似基督;他独自地,且一次而永远地,补赎了我们的罪过。补赎也让我们与复活的基督成为共同继承人,「因为我们与他一同受苦」(罗8:17):
    但我们为自己的罪所做的补赎,并非我们自己做的,而是透过耶稣基督而做的:事实上,我们只凭自己,一无所能,仰赖「加强我们力量的那位,才能应付一切」(斐4:13)。因此,人没有甚麽可夸耀之处,所有的「夸耀」,全在於基督……。我们藉着「结出与悔改相称的果实」(路3:8),在他内做补赎;悔改的果实从他而来,经由他奉献於父,且因他而蒙父悦纳。
    八、这圣事的施行人
  40. 基督既把和好的职务托付给他的宗徒,於是宗徒的继承人——主教,以及主教的合作者——司铎,继续执行这职务。事实上,主教和司铎,由於圣秩圣事,享有「因父及子及圣神之名」赦免一切罪过的权柄。
  41. 赦免罪过使罪人与天主和好,也与教会和好。自古以来,主教是个别教会可见的领袖,因此,名正言顺,他就被视为主要地拥有和好权柄及职务的人:他是忏悔纪律的监督者。他的合作者——司铎——依照教会的法律,在他们从自己的主教(或修会会长)、或从教宗所接受的职务范围内,执行赦罪的权柄。
  42. 某些特别严重的罪过会被处以绝罚(incur excommunication); 这是教会给予最严厉的处罚,即罪人不得领受圣事,及执行某些教会行动。并且,按照教会法律,只有教宗、地方主教或获得他们授权的司铎,才能给予赦免。此外,为有死亡危险者,任何一位司铎,即使被解除了听告解权,都能赦免垂危者的任何罪过及绝罚。
  43. 司铎应鼓励信徒领受忏悔圣事,而且每当基督徒合理地要求这圣事时,应随时乐意为他们举行这圣事。
  44. 司铎在举行忏悔圣事庆典时,所完成的职务,就好比寻找亡羊的善牧,为人包扎伤口的慈善撒玛黎雅人,等待并迎接浪子回头的慈父;也如同一位正义的法官,无所偏私,作出公平而仁慈的判决。简言之,司铎是天主怜爱罪人的标记和工具。
  45. 听告解者并非主人,而是予人宽恕的天主的仆人。这圣事的施行人,应与基督的意愿和慈爱相结合。他对基督徒的行为操守、人情世故,应有深透的了悟,对跌倒的人怀有尊重和灵敏的心;他应热爱真理,忠於教会的训导当局,并以耐心带领忏悔者迈向治愈和完全成熟。他应为忏悔者祈祷、做补赎,并把忏悔者托付给仁慈的主。
  46. 鉴於这职务的崇高和微妙,以及对人应有的尊重,教会宣布所有听告解的司铎,必须对忏悔者所告明的罪过绝对保守秘密,否则将受到极严厉的处罚。他不可运用在告解时所知道有关忏悔者生活的事情。这个秘密不容许有任何例外的情况,因此称之为「圣事的封印」,因为忏悔者向司铎所说的一切,都由圣事予以「密封」起来。
    九、圣事的效果
  47. 「忏悔圣事的所有功效,在於使我们重新生活在天主的恩宠中,并使我们在至密切的亲情里与他结合」。 因此,这圣事的目的和效果就是与天主和好。那些怀着痛悔之心,虔诚地接受忏悔圣事的人,「得到良心的平安和宁静,且获得莫大的精神安慰」。事实上,与天主和好的圣事带来真实的「灵性复活」,恢复天主子女的尊严及生命中的各种恩赐,其中最宝贵的,就是天主的亲情(路15:32)。
  48. 这圣事使我们与教会和好。罪过所伤害或破坏的手足共融由忏悔圣事予以弥补或恢复。从这意义上说,忏悔圣事不但治愈那些重新被接纳与教会共融的人,也为教会生活带来充满生命力的效果,因为教会曾因她部分的肢体犯罪而受害。忏悔者重新被接纳,或被巩固於诸圣的相通之中;他们——不论是处於旅途中或已活在天乡里——藉着基督身体所有活肢体彼此之间的神益交流,得以坚强。
    我们应注意,与天主和好也带来其他方面的和好,使其他因罪恶所导致的分裂得以补救:蒙赦免的忏悔者在心灵深处跟自己和好,在那里回复最深的真貌;跟弟兄们和好,尽管他曾亏负并伤害了他们;跟教会和好;跟整个受造界和好。
  49. 在这圣事里,罪人面对天主仁慈的审判,透过某种方式预尝到今世终结时所要受的审判。因为是在现世,我们面临生命或死亡的抉择,只有通过皈依的道路,才可进入天国,在那里绝不容许重罪存在。罪人藉着悔改和信德皈依基督,出死入生,「并且不受审判」(若5:24)。
    十、大赦
  50. 教会关於大赦的教义和实行,都跟忏悔圣事的效果紧密相连。

    甚麽是大赦?「大赦,是在『罪过已蒙赦免』後,因罪过而当受的暂罚,也在天主前获得宽赦。按照指定的条件,准备妥当的信友,通过教会的行动,获得暂罚的赦免。教会是救恩的分施者,藉着自己的权力,分施并应用基督及诸圣的补赎宝库」。

    「大赦可赦免『部分』或『全部』的暂时罪罚,依此可分为『限大赦』和『全大赦』」。大赦,可为生者或死者应用。

    罪罚
  51. 为明了教会有关罪罚的教义和实行,我们应知道罪恶带来的双重後果。重罪使我们丧失与天主的共融,因而不能享有永生,故永生的丧失称为罪的「永罚」。另一方面,所有罪过——即使是小罪——都促使人对受造物形成不健康的依恋,这种依恋不论在现世,抑或在死後,即那称为在炼狱的状态中,都必须予以净化。这种炼净解除罪恶的「暂罚」。上述两种罪罚,不应视为天主外加於人的报复,而是源自罪恶本质的後果。出自热心爱德的皈依,能使罪人完全净化,以致再没有任何罪罚存留。
  52. 罪恶蒙宽赦,与天主的共融得以恢复,都使罪过的「永罚」获得赦免。但是,「暂罚」仍然存留着。基督徒应竭力接受这些暂时的罪罚如同恩宠,耐心忍受各样的痛苦和考验,当那一日来临时,安详地面对死亡。人应透过仁爱的工作、祈祷和各种忏悔行动,努力完全脱去「旧人」,穿上「新人」。
    诸圣的相通
  53. 在天主恩宠的助佑下,基督徒在力求净化自己的罪过、圣化自己时,并不是独自一个人。「每个天主子女的生命,都在基督内,藉着基督,以一种奇妙的方式,与所有其他基督徒弟兄的生命相连系,彼此活於基督奥体超性的合一共融之内,犹如在一个奥妙的位格内一样」
  54. 在诸圣相通中,「信友,不论是已经到达天乡的,抑或还在炼狱中做补赎的, 又或仍在现世旅途上的, 在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分恒久的爱的连系,以及丰富地交流着所有美好的事物」。 在这奇妙的交流中,一个人的圣德能使他人受益,远超过一个人的罪过为他人造成的损害。因此,靠诸圣相通的助力,可使那痛悔的罪人,能更早且更有效地净化罪罚。
  55. 我们也称这些诸圣相通的精神财富为教会的宝库,它「不是一笔许多世纪以来累积的物质财富,而是基督为把全人类从罪恶中解放出来,并为达成人与天父的共融,在天父面前付出的补赎及其功绩的无穷无尽的代价。是在我们的救主基督之内,存有他救赎的丰厚补赎和功绩」。
  56. 「同样,荣福童贞玛利亚和诸圣人在天主前的祈祷和善功也在这宝库内,此祈祷和善功在天主面前确实有巨大的、无法估量的、历久弥新的价值。他们追随基督,藉着他恩宠的力量,圣化自己的生活,完成天父交托他们的使命。这样,他们达成自己的得救,同时也共同努力为基督奥体的其他肢体的得救作出贡献」。
    藉教会获得天主的大赦
  57. 教会依据她由基督耶稣得来的束缚和释放的权柄,给予大赦;她为了个别基督徒的裨益伸出援手,并为他们开启基督和诸圣人功绩的宝库,让他们从仁慈的天父获得他们罪过暂罚的赦免。教会不但愿意透过大赦帮助基督徒,并且鼓励基督徒实践虔诚、补赎和爱德的工作
  58. 既然那些处於炼净过程之中的已亡信友,是诸圣相通的肢体,我们能帮助他们的一种方式,就是为他们获得大赦,好免除他们罪过的暂罚。
    十一、忏悔圣事庆典的举行
  59. 如同所有圣事一样,忏悔也是一项礼仪行动。这圣事的礼仪通常包括以下的要素:首先司铎致候并祝福,然後恭读天主圣言,为光照忏悔者的良心,激发痛悔之情,并规劝他们懊悔自己的罪过;接着是告明,忏悔者承认自己的罪过,并向司铎告明,然後接受司铎给予的补赎;司铎赦免忏悔者的罪过;最後,赞美感谢天主,蒙宽恕者在司铎的祝福下离去。
  60. 拜占廷礼采用多种祈求式的赦罪经文,美妙地表达出宽恕的奥迹:「天主曾藉着先知纳堂宽恕了忏悔的达味;也曾宽恕痛哭的伯多禄、用眼泪擦乾耶稣双脚的妓女,以及法利塞人和浪子。愿这同一天主藉着我这罪人宽恕你,在今世及来世;愿他使你走到他威严的审判座前时,不会受到任何谴责。他当受颂扬,直到永远。阿们」。
  61. 忏悔圣事也可在团体庆典中举行。以团体庆典的方式举行时,会众一同准备告明,并且为所接受的宽恕,一起感谢天主。这样,个别告明和赦罪的部分安排在圣道礼当中;读经、讲道、共同省察、一起祈求天主的宽恕、以天主经祈祷、[个别告明和赦罪],然後同谢主恩。以团体庆典的方式来举行这圣事,更能清楚表达出忏悔的教会性。不论庆典以甚麽方式举行,忏悔圣事按照它本身的性质,是一项礼仪行动,故常是公开的教会行动。
  62. 如有严重的需要,可用包括集体认罪和集体赦罪的团体庆典来举行和好圣事。所谓严重的需要,包括死亡的危险逼近、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一位或数位司铎听每一位忏悔者的告明。这严重的情况也包括忏悔者人数众多,无法有众多的听告解司铎,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听每个人的告明,致使忏悔者非因自己的过失,长期被迫得不到圣事的恩宠,或不能领圣体。在这情况下,信友为能有效地接受赦免,应立意在适当的时候,再个别告明自己的罪过。教区主教可鉴定那些情况符合需要,可以举行集体赦罪。但如果只是因为在大庆节或朝圣时,有大量信友,则不得视为有足够的严重需要。
  63. 「个别且完整的告明及赦罪,仍是信友与天主和教会和好的唯一、通常之方式,除非身体上,或伦理上无法履行,才可免除这样的告明」。这不是没有更深的理由的。基督在每件圣事中行动。他亲自对每个罪人说:「孩子,你的罪赦了」(谷2:5);他是医生,关心每个需要他医治的病人;他使人恢复健康,并重返於弟兄的共融之中。因此,个别告明是表达与天主及教会和好最意味深长的方式。
    撮要
  64. 「在逾越节那天晚上,主耶稣显现给他的宗徒,并对他们说:『领受圣神罢! 你们赦免谁的罪,就给谁赦免;你们存留谁的,就给谁存留』」(若20:22-23)。
  65. 在领洗後所犯的罪,是藉着称为悔改、告解、忏悔或和好的圣事,而获得赦免。
  66. 谁犯罪,就是有损天主的荣耀及慈爱,也有损自己被召成为天主子女的尊严,以及教会灵性的福祉,每位基督徒都应是教会的活石。
  67. 以信德的眼光看,没有比罪更严重的恶事,也没有甚麽能比罪给罪人自己、教会和全世界带来更坏的後果。
  68. 人在犯罪失去与天主的共融後,再与他恢复共融,此种行动源於富於慈悲的天主的恩宠,他关心人类的得救。人应为自己和他人祈求这分珍贵的恩赐。
  69. 回头归向天主的行动,称为皈依和忏悔,包含对所犯的罪过感到痛心和厌恶,并决意定改,将来不再犯罪。因此,悔改涉及人的过去和未来;此悔改因仰望天主的仁慈而强化。
  70. 忏悔圣事由忏悔者的三个行动以及司铎的赦罪所构成。忏悔者的三个行动是痛悔、告明或向司铎明认罪过、立志作补赎并付诸实行。
  71. 忏悔(也称痛悔)应发自信仰的动机。如果这忏悔是源於爱天主之情,我们称之为「完美」的痛悔(上等痛悔);但若是建基於其他动机之上,则称之为「不完美」的痛悔(下等痛悔)。
  72. 谁若愿意与天主及教会和好,就应在仔细省察自己的良心後,向司铎告明所有记得而又未曾告明的重罪。虽然小罪不需告明,但教会仍非常鼓励告明小罪。
  73. 听告解者建议忏悔者作某些「补赎」或「忏悔」的行动,为弥补由罪过所造成的伤害,并恢复相称於基督门徒身分的生活习惯。
  74. 只有从教会掌权者获得赦罪权的司铎,才能因基督之名赦罪。
  75. 忏悔圣事的属灵效果包括:
    ——罪人与天主和好,并藉此重获恩宠;
    ——与教会和好;
    ——赦免因死罪所带来的永罚;
    ——至少赦免罪过带来的部分暂罚;
    ——良心的平安和宁静以及灵性的安慰;
    ——增加神力,以面对基督徒的挑战。
  76. 为与天主及教会和好,个别而完整地告明重罪,然後赦罪,仍是唯一、通常的方式。
  77. 藉着大赦,信徒能为自己和炼狱的灵魂获得因罪过所带来的暂罚的赦免。
第五条

病人傅油

  1. 「司铎为病人祈祷和傅油时,是整个教会将病人托付给曾受苦、并受享光荣的主基督,求他抚慰、救助病人;而且她更劝导病人藉着甘愿参与基督的苦难和死亡,也献出一分力量,为使天主子民受益」。
    一、病人傅油在救恩史中的基础
    人类生命中的疾病
  2. 疾病和痛苦往往是人生命所面临最严重的问题。人在生病时,将体验到他的无能、限度和终极。一切疾病都能使我们隐约地看到死亡。
  3. 疾病能使人陷入焦虑不安,甚至有时对天主感到失望和怨忿,但他也能藉此反省自我。疾病也可使人更趋成熟,帮助他辨别并追求生命中最重要的事物。疾病时常激发人追寻天主并归向天主。
    在天主前的病人
  4. 旧约中的人,是面对天主,度其病痛的生活,是在天主面前倾吐其对疾病的哀怨,也是向他、生与死的主宰,恳求治愈疾病成为皈依的途径,而天主的宽恕是治愈的开始。以色列经验到,疾病是以一种神秘的方式与罪过、邪恶相连,然而,按照天主的法律,对天主的忠诚能使人恢复生命:「我是医治你的上主」(出15:26)。先知悟出痛苦也有为他人赎罪的价值。最後,依撒意亚宣布天主要给熙雍预定一个时间,那时他将赦免一切过错并治好一切疾病。
    基督——医生
  5. 基督怜悯病人,并多次治好各种残疾的人,这些都是清晰的标记,显示「天主眷顾了他的百姓」(路7:16)以及天国临近了。耶稣不但具有治病的权能,也有赦罪的权能:他来治愈整个人,包括灵魂和肉身;他是病人所需要的医生。他非常怜爱所有受苦的人,甚至与他们认同:「我患病,你们看顾了我」(玛25:36)。他对病人优先的厚爱,在每个时代,都不断地唤起基督徒,特别关注所有在肉身或灵魂上受苦的人。主的这种关爱是促使我们不懈地努力安慰病人的力量来源。
  6. 耶稣常要求病人要有信德。他利用标记来医治人:唾沫和覆手,泥土和水洗,病人设法前来触摸他,「因为有一种能力从他身上出来,治好众人」(路6:19)。如此,基督继续透过圣事「触摸」我们,为医治我们。
  7. 基督看见那麽多的痛苦而大受感动,不但让病人触摸他,并亲自承担他们的苦痛:「他承受我们的脆弱;担荷了我们的疾病」(玛8:17)。然而,他没有治好所有的病人。他治愈病人是天国来临的标记。这些治病事件宣告一种最彻底的治愈:即藉着基督的逾越,战胜罪恶和死亡。基督在十字架上,背负了所有罪过的重担,并除去了「世罪」(若1:29),而疾病只是世罪的後果之一。基督藉着十字架上的苦难和死亡,赋予痛苦新的意义:从此,痛苦可使我们肖似他并结合於他为救赎世人所受的苦难。
    「你们要治愈病人……」
  8. 基督邀请门徒背负自己的十字架跟随他。门徒由於跟随基督,对疾病和病人有了新的看法。耶稣要门徒参与他的贫穷、且为人服务的生活。他让门徒参与他怜悯、治愈的职务:「他们就出去宣讲,使人悔改,并驱逐了许多魔鬼,且给许多病人傅油,治好了他们」(谷6:12-13)。
  9. 复活的主重复此派遣 (「因我的名……按手在病人身上,可使人痊愈」谷16:17-18),并藉着教会以呼求他的名所实行的标记予以肯定。这些标记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显示耶稣确是「拯救人类的天主」
  10. 圣神赐给某些人有治病的特殊神恩, 以显示复活之主恩宠的力量。 不过即使是最恳切的祈祷,也不常会治愈一切疾病。因此,圣保禄从主那里学习到,「我的恩宠为你足够了,因为我的德能在软弱中才全显出来」(格後12:9);因为忍受痛苦意指:「我在我的肉身上,为基督的身体——教会,补充基督的苦难所欠缺的」(哥1:24)。
  11. 「你们要治好病人!」(玛10:8)教会从主手中领受了这任务。她透过照顾病人、陪伴病人、为病人代祷,努力实践此项任务。教会相信基督是灵魂和肉身的医生;他的临在能给予生命。这种临在特别活跃在圣事中,并且以极独特的方式临在於感恩(圣体)圣事;此圣事是赐人永生的食粮,圣保禄也曾暗示过圣体与肉身健康的关系。
  12. 宗徒时代的教会在当时已有一个为帮助病人的专用仪式,由圣雅各伯说明:「你们中间有患病的吗?他该请教会的长老们来;他们该为他祈祷,因主的名给他傅油:出於信德的祈祷,必救那病人,主必使他起来;并且如果他犯了罪,也必得蒙赦免」(雅5:14-15)。圣传从这仪式中认出它是教会的七件圣事之一。
    病人的圣事
  13. 教会相信并宣认七件圣事中,有一件特别用来坚强、安慰那些忍受病苦的人,就是病人傅油:
    此病人傅油是由我们的主基督建立的,作为真正新约的圣事之一;这在马尔谷福音中,固已间接提及,而主的弟兄雅各伯宗徒,就把它介绍给信友们并予以公布。
  14. 在礼仪传统中——包括东方礼和西方礼——得到证明,自古就有用祝福过的油施行病人傅油。历经多个世纪的演变,病人傅油逐渐只为临终者了。因此它获得「终傅」的名称。虽然有这样的转变,礼仪从没有忘记为病人祈求上主,如果康复有益於他的得救,就赐他康复。
  15. 〈病人傅油礼仪〉宗座宪令於1972年11月30日颁布, 按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规定,罗马礼从此以後遵守以下礼规:
    病人傅油圣事是给那些病重的人施行的,施行者在病人的前额和双手上,傅抹祝福过的油(橄榄油或其他植物油),同时以下列经文祈祷一次:「藉此神圣傅油,愿无限仁慈的主,以圣神的恩宠助佑你,他既赦免你的罪过,愿他拯救你,使你重新振作起来」。
    二、谁领受和谁施行这圣事?
    病重情况……
  16. 病人傅油「并不只是临终者的圣事。 所以, 凡信友因疾病或衰老、开始有死亡的危险,便确实到了领受此圣事的适当时刻」。
  17. 病人领过傅油,痊愈後如再次陷入重病,可再次领受这圣事。在同一疾病中,如病情再度恶化,也可再领受这圣事。病人在施行有危险的手术之前,宜领受病人傅油。同样,可为身体显然渐趋衰弱的年长者傅油。
    「……便要请教会的长老来」
  18. 唯有司祭(主教和司铎)是病人傅油的施行人。牧者有义务向信徒教导这圣事的益处。信友宜鼓励病人请司祭来,为领受此圣事。病人应在牧者和整个教会团体的帮助下作好准备,领受圣事。要邀请教会团体陪伴病人,特别要以祈祷和弟兄姊妹般的殷勤照料病人。
    三、如何举行这圣事庆典?
  19. 如所有圣事一样,病人傅油是团体的礼仪庆典,可在家里、医院或圣堂举行,可单独为一位、或同时为一群病弱人士施行。病人傅油圣事很适宜在感恩祭——主逾越的纪念——当中举行。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合适,举行这圣事庆典前,可先举行忏悔圣事,而在傅油礼後领受感恩(圣体)圣事。由於此圣事是基督逾越的圣事,它常应是尘世旅途中最後领受的圣事,即是「越过」此世到达永生之路途上的「行粮」(临终圣体)。
  20. 圣言与圣事是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庆典开始时,首先是忏悔罪过,随後就是圣道礼仪。基督的话语、宗徒的见证,唤醒病人和团体的信德,祈求主赐予圣神的力量。
  21. 此圣事庆典主要包括以下部分:「教会的长老们」(雅5:14)在静默中给病人覆手;在教会的信德中为病人祈祷——这是此圣事专有的呼求圣神祷词;并用祝福过的油(如可能的话,是由主教祝福的)傅抹病人。

    这些礼仪行动指出此圣事赋予病人的是何种恩宠。

    四、这圣事庆典的效果
  22. 圣神的一项特别恩赐。这圣事的首要恩宠,就是安慰、平安和鼓励的恩宠,为克服重病或年老体弱时所面对的种种困难。这恩宠是圣神的恩赐; 圣神重振病人对天主的信心和信德,并坚强他抵抗凶恶的诱惑、失望的诱惑和死亡的恐惧。主藉圣神的力量给予病人这种助佑,带领他的灵魂获得治愈;而且如果天主愿意的话,也使他的身体痊愈。再者,「如果他犯了罪,也必得蒙赦免」(雅5:15)。
  23. 结合於基督的苦难。透过这圣事的恩宠,病人领受了力量和神恩,与基督的苦难更紧密结合:在某种意义下,他蒙受祝圣,而肖似救主的救世苦难并结出果实。痛苦是原罪的後果,现在获得一种新的意义:痛苦成为参与耶稣救世工程[的一种方式]。
  24. 教会的恩宠。领受这圣事的病人「藉着甘愿参与基督的苦难和死亡,也献出一分力量,为使天主子民受益」。教会庆祝这圣事时,在诸圣相通中为病人的裨益代祷。病人自己则透过这圣事的恩宠,为圣化教会并为了全人类的益处而作出贡献;教会为了人类而受苦,并藉着基督,奉献自己给天主父。
  25. 为步入人生旅途的最後阶段作准备。如果病人傅油是施给那些忍受严重病苦和衰弱的人的圣事,那麽,就更有充分理由施给那些将近「离世的人」。因此,这圣事也曾被称为终傅圣事(sacramentum exeuntium)。病人傅油圣事使我们完成从受洗就已开始的与基督同死同复活的人生旅程。病人傅油圣事,使基督徒整个生命中所接受过的各项傅油得以完成:圣洗的傅油是我们获得永生的印证;坚振的傅油则坚强我们,好能在生命中奋斗;这最後的傅油就给我们尘世生命作最後的装备,好像坚固的堡垒,在我们进入父家前,面对最後搏斗时,保护我们。
    五、临终圣体(天路行粮):基督徒最後的圣事
  26. 除病人傅油外,教会也给予那些即将离世的人感恩(圣体)圣事,作为天路行粮(临终圣体)。在回归天父的这一刻所领受的基督圣体圣血,含有特别的意义和重要性。按照主的话:「谁吃我的肉,并喝我的血,必得永生,在末日,我且要叫他复活」(若6:54),基督的圣体圣血是永生的根源和复活的德能。在此,感恩(圣体)圣事——基督死亡和复活的圣事——是「由死亡通往生命」、「从现世迈向天父」的圣事。
  27. 同样,正如圣洗、坚振和感恩(圣体)圣事组成一个整体,称为「基督徒入门圣事」,我们可以说,当基督徒的生命临近终结时,忏悔圣事、病人傅油圣事和感恩(圣体)圣事——天路行粮(临终圣体)——组成「准备前往天乡的圣事」,或「完成现世旅途的圣事」。
    撮要
  28. 「你们中间有患病的吗?他该请教会的长老们来;让他们为他祈祷,因主的名给他傅油:出於信德的祈祷,必救那病人,主必使他起来;并且如果他犯了罪,也必得蒙赦免」(雅5:14-15)。
  29. 病人傅油圣事的目的,是赋予特别的恩宠给重病或因年老而受病苦考验的基督徒。
  30. 在信徒因疾病或年老而开始处於死亡危险的时候,肯定就是领受傅油的适当时刻。
  31. 当基督徒病重的时候,他就可以领受傅油圣事。纵使他领过这圣事,只要病情恶化,也可再领。
  32. 只有司祭(司铎和主教)可以施行病人傅油圣事,他们所采用的油须由主教祝圣,或在必要时,由主礼司铎祝圣。
  33. 举行傅油圣事的必要仪式是:主礼司祭(司铎或主教)在病人的前额和双手(罗马礼)或身体其他部分(东方礼)傅抹圣油,同时以礼仪祷词,求使病人获得这圣事的特别恩宠。
  34. 病人傅油圣事的特别恩宠具有以下的效果:
    ——病人为自己以及整个教会的益处,与基督的苦难结合;
    ——带来安慰、平安和勇气,好能以基督徒的精神,忍受因疾病和年老而引致的痛苦;
    ——如病人未能藉忏悔圣事而蒙赦免的话,他的罪过可因此得宽赦;
    ——如果有助於其灵魂的得救,可恢复病人的健康;
    ——准备逾越过此世,进到永生。
第三章

为共融服务的圣事

  1. 圣洗、坚振和感恩(圣体)圣事是基督徒入门圣事。它们是所有基督门徒共同圣召的基础;他们被召成圣,并实践向世界传福音的使命。这三件圣事赋予人必要的圣宠,使人在迈向天乡的旅途生活中,能依照圣神的指引而生活。
  2. 有两件圣事——圣秩和婚姻——是为其他人的得救而设立的。虽然它们同样地有助於其个人的得救,但也是通过其为他人服务而达成的。这两件圣事赋予领受人在教会内一项特殊使命,并用来建立天主的子民。
  3. 透过这两件圣事,那些已经在圣洗和坚振圣事中蒙受祝圣,而享有全体信友所共有的普通司祭职的人,能够接受特殊的祝圣。那些接受圣秩圣事者蒙受祝圣而成为牧者,因基督之名,「以天主的圣言和恩宠牧养教会」。另一方面,「基督徒夫妇,为善尽他们身分的职责,藉特殊的圣事而增强力量,一如已蒙受祝圣一样」。
第六条

圣秩圣事

  1. 圣秩(ordo)是圣事,藉此圣事,基督所托付给宗徒的使命,得以在教会中继续执行,直到世代的终结。故此,它是宗徒职务的圣事。它包括主教职、司铎职、执事职三个等级。

    [有关基督对宗徒职务的创立和使命,见上文(874……等号)。这里只论及此项职务如何透过圣事的途径而传递]。

    一、为何称这圣事为圣秩圣事?
  2. 在古代罗马,拉丁文 Ordo是指一些确立的的公务团体,特别是管理团体(governing body)。Ordinatio则指被纳入一个这类的团体(Ordo)。在教会也有一些确立的团体,圣传依据圣经从古以来就称之为 taxeis (希腊文),拉丁文是ordines (圣秩)。於是,礼仪中说到ordo episcoporum (主教圣秩),ordo presbyterorum (原意是「长老圣秩」,中文一般称「司铎圣秩」),ordo diaconorum (执事圣秩)。其他的团体也用 ordo 这个名词,诸如:慕道者、贞女们、夫妇、寡妇等。
  3. 加入教会中一个这样的「团体」,是经由一项称为 ordinatio (入团礼)的仪式来达成;这是一项宗教和礼仪行动,是一种祝圣,或祝福,或一件「圣事」。今日,ordinatio 一词则专用在使一个人加入主教行列、司铎行列或执事行列的圣事行动上,并且此圣事行动超越纯粹由团体所作的选立、指派、授权任命;因为这圣事行动赋予圣神的恩赐,使领受者能行使「神权」(sacra potestas);这神权只能透过教会来自基督自己。 这授秩礼(ordinatio) 又称为祝圣礼(consecratio),因为这是基督本人为了他的教会,将领圣秩者从众人中选拔出来,授予他神权。主教的覆手联同祝圣祷词,就是构成此祝圣礼的可见标记。
    二、救恩史中的圣秩圣事
    旧约的司祭职
  4. 天主将选民立为「一个司祭的国家,一个圣洁的国民」(出19:6)。在以色列子民当中,天主由十二个支派中选出了一支,就是肋未支派,把他们选拔出来,专作礼仪服务,而天主本身就是他们的产业。当时有专用仪式来祝圣旧约最初的司祭,司祭的「设立是为人行关於天主的事,为奉献供物和牺牲,以赎罪过」。
  5. 这司祭职的设立是为宣讲天主圣言,并藉奉献牺牲和祈祷,与天主重建共融的关系。可是,这司祭职却不能带来救恩,需要不断地重复献祭,也不能获得决定性的圣化。这决定性的圣化只有藉基督的祭献才可以实现。  
  6. 但是,教会的礼仪将亚郎的司祭职和肋未支派的服务,一如七十个「长老」的建立,都视为新约晋秩职务的预象。因此在拉丁礼中,教会在授予主教圣秩的祝圣经文中祈祷说:
    天主,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之父……曾以恩宠的言语,订定了教会规范;从起初就预定使亚巴郎的後裔,成为神圣的子民,设立了君王和司祭,使他们常服务於的圣所……
  7. 在司铎圣秩授予礼中,教会祈求:
    主、圣父……远在旧约时代,就以神妙的圣礼,创立了多种职务。委派梅瑟和亚郎,管理及圣化的子民,又拣选一些人,赐予他们职位和名分,与梅瑟和亚郎联合,以协助他们的工作。为此,在旷野里,将梅瑟的神能赋予七十位贤士,使他们充作他的助手,让他更容易管理的子民。同样,将亚郎的职权,完整地交给他的子孙,按照司祭的律例,供职於会幕,履行献祭的职务;而这会幕的祭献,正是未来美好事物的预象。
  8. 在授予执事圣秩的祝圣经文中,教会宣认:
    全能的天主……建立教会作为基督的身体,且使这身体的肢体享有天上不同之神恩,各司其职,又因圣神而奇妙的结合成一体,成为新的圣殿,不断成长与扩大。建立了三个圣秩职分,使圣职人员为的圣名而服务。犹如当初曾拣选肋未的子孙,在的圣殿中供职……。
    基督的唯一司祭职
  9. 旧约司祭职的所有预象都在耶稣基督身上找到了圆满的实现,他是「天人之间唯一的中保」(弟前2:5)。基督徒圣传视「至高天主的司祭」默基瑟德(创14:18)为基督司祭职的一个预象。他是唯一「按照默基瑟德品位的大司祭」(希5:10; 6:20),他是「圣洁、无罪、毫无瑕疵的」(希7:26)。他「只藉一次奉献……就永远使那些被圣化的人得以成全」(希10:14),也就是藉他在十字架上的唯一祭献。
  10. 基督赎罪的祭献是唯一的,是一次而永远完成的,却在教会的感恩祭中临现。 基督的唯一司祭职也是一样: 此司祭职藉着公务司祭职而临现,基督司祭职的唯一性并不因此而削减:「而且只有基督自己才是真正的司祭,其他的都只是他的仆人」。
    参与基督唯一司祭职的两种方式
  11. 大司祭和唯一中保——基督——使教会「成为一个司祭的国度,事奉他的天主和父」(默1:6)。 整个信友团体,就其本身而言,是司祭性的。信友实行他们由圣洗圣事接受的司祭职,每个人依照自己的圣召,参与基督作为司祭、先知和君王的使命。他们是藉圣洗和坚振而「被祝圣为……神圣的司祭」。
  12. 主教及司铎的公务或圣统司祭职,与所有信友的普通司祭职,虽然「两者各按其自己的方式都分享基督唯一的司祭职」却有实质上的分别,但「彼此有连带关系」。这从何说起?信友们的普通司祭职实行於发展圣洗的恩宠——亦即信、望、爱三德的生活,顺应圣神的生活。公务司祭职是为普通司祭职服务的,致力於发展所有基督徒圣洗的恩宠。公务司祭职是基督用来不停地建立并领导教会的方法之一。因此,公务司祭职是透过它专有的圣事——圣秩圣事——而授予的。
    以基督元首的身分
  13. 圣职人员为教会服务时,是基督自己临现於他的教会,作为他奥体的头、他羊群的牧者、赎罪祭的大司祭、真理的导师。这正是教会所要表达的:因圣秩圣事的效力,司祭「以基督元首的身分」而行动:
    圣职人员真正担任同一耶稣基督司祭的职务。如果圣职人员基於他所领受司祭职的祝圣,而确实肖似大司祭,那麽他就享有以基督自己的权能而行动的权力,因为他代表基督(virtuteac persona ipsius Christi)。

    基督是一切司祭职的泉源:旧约的司祭只是基督的预象,而新约的司祭却是以基督的身分而行动。
  14. 藉晋秩职务,特别是司铎职和主教职,基督作为教会元首的临在,就会在信友团体中成为有形可见的。按照圣依纳爵.安提约基的美妙说法:主教是「父之典型」(typos tou Patros),他好像是天主圣父活的肖象。
  15. 基督在其圣职人员身上的这种临在,不应被认为好似这人已被保护,而免除任何人性软弱,支配欲、错谬,甚至罪恶的危害。圣神的力量并不以同样方式保证圣职人员的一切行为。可是,在施行圣事时,圣神却赋予这种保证,为的是即使圣职人员虽有罪亦不能阻止恩宠的效果;圣职人员有许多其他行为仍存留着人性的痕迹,这些行为不常是忠於福音的标记,也因此会损害教会宗徒事业的效果。
  16. 这司祭职是公务性的。「这项由主交托给他子民的牧者们的职务是一项道地的服务」。这服务完全与基督和人群有关;它完全从属於基督及他唯一的司祭职,它的建立是为了人群和教会团体的益处。圣秩圣事赋予一种「神权」,这权力就是基督的权力。为此,这权力的行使,应依照基督的榜样来衡量,他为了爱而成为最卑微的和众人的仆役。「主曾经清楚地说过,照顾他的羊群就是爱他的证明」。
    「以整个教会的名义」
  17. 公务司祭职不仅具有在信友团体前代表基督——教会元首——的职责,而且当他把教会的祈祷呈献给天主时,尤其奉献感恩祭时,他也是以整个教会的名义而行动。
  18. 「以整个教会的名义」,这并不表示司祭们是团体所指派的代表。教会的祈祷和奉献是不可与其元首基督的祈祷和奉献分离的。这常是基督在教会内并藉着教会所行的崇拜;是整个教会,即基督的奥体,「藉着基督、偕同基督、在基督内」,在圣神的团结中,向天父呈上祈祷并奉献自己。整个身体——头和肢体(caput et membra)——在祈祷和奉献自己,正因为如此,那些在奥体内,特别作他仆人的,不但称为基督的仆人,亦称为教会的仆人。这是由於公务司祭职代表基督,故此亦能代表教会。
    三、圣秩圣事的三个等级
  19. 「由天主所设立的教会职务是分等级去执行的,这些执行人员从古以来就被称为主教、司铎和执事」。教会在礼仪中、在其训导以及其恒常的实践中所表达的天主教教义,承认在公务上分享基督司祭职的,共有两个等级,就是:主教职和司铎职。而执事职则是为辅助及服务他们的。为此,「司祭」(sacerdos)一词实在的用法是指主教和司铎,而非执事。不过,天主教教义教导,两个分享司祭职的等级(主教和司铎)和服务的等级(执事),三者都是透过称为「授予圣秩」的圣事行动,亦即透过圣秩圣事而授予的:
    所有的人须尊敬执事就如对耶稣一样,尊敬主教如对天父的肖象,尊敬司铎就如对天主的议会和宗徒团一样,因为没有他们就没有教会可言。
    主教圣秩授予礼——圣秩圣事的圆满
  20. 「据圣传证明,从教会初期就一直通行的不同职务中,首要的就是那些被立为主教职位的,因为他们从开始就绵延不绝地由宗徒一脉相传下来,且被视为宗徒继承的传递者」。
  21. 为完成他们的崇高使命,「宗徒们在圣神降临时因基督而满渥特殊倾注的圣神,他们又以覆手礼,把圣神的恩宠传授给他们的合作者,这圣神的恩赐藉主教的祝圣礼,一直流传到今天」
  22. 梵二大公会议训导说:「在主教祝圣礼中授予圣秩圣事的圆满,这在教会的礼仪传统中,并按教父的说法,称为至高的司祭职,神圣职务的全部(summa)」。
  23. 「祝圣主教时,连同圣化的职务,也授予训导和管理的职务……。事实上……覆手礼和祝圣经文赋予圣神的恩宠,并留下神印,致使主教们卓越地、有形可见地代表基督自己,作为导师、牧人和大司祭,并以基督的身分行事(in Eius persona agant)」。「所以,主教们因所领受的圣神,成为信仰的真正导师、大司祭及牧人」。
  24. 「一个人基於主教的祝圣礼,并藉与主教团的首领及其他团员的圣统共融,成为主教团的一分子」。主教圣秩的集体本质(collegial nature)和特性,尤其在教会古代的习惯中表现出来,即在祝圣一位新主教时,请来多位主教参与祝圣。今日,为合法地祝圣一位主教,需要罗马主教的特殊参与,因为他是所有个别教会在唯一教会内共融之最高、有形可见的联系,同时,他又是它们自由的保证。
  25. 每位主教,身为基督的代表(vicar),对於那托付给他的个别教会,负有牧者的职责,但他同时与所有主教弟兄集体地负有关怀所有其他教会的责任:「虽然每位主教只是托付给他照顾的那一部分羊群本有的牧者,但按天主所制订的,他既身为宗徒的合法继承人,就与其他主教共负教会的宗徒使命」。
  26. 前述的一切,正说明为何主教所主持的感恩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表达团结一起围绕祭台的教会,由代表基督——善牧和教会元首——的主教所主持。
    司铎——主教们的合作者——圣秩授予礼
  27. 「基督是圣父所祝圣和派遣来到世上的,他藉宗徒们并使他们的继承人——主教们——分享他的祝圣和使命。主教们又把自己的职务,合法地按不同的等级,委托给教会不同的成员」。「主教们的职务以从属的等级交给司铎们:他们被纳入司铎圣秩中,成为主教圣秩的合作者,去履行基督所托付的宗徒使命」
  28. 「由於司铎的职务与主教圣秩紧密相连,因而分享基督亲自建立、圣化和治理他奥体的权柄。为此,司铎们的司祭职虽以基督徒入门圣事为先决条件,却是由另一件特殊的圣事所授予。透过圣秩圣事,司铎们藉圣神的傅油,烙上特殊神印,使他们肖似基督大司祭,能以基督元首的身分行事」。
  29. 「司铎们虽未达到司祭职的最高峰,在执行分内职权时又从属於主教,但司铎们和主教们在司祭的尊位上连在一起,也因着圣秩圣事,按照至高永远大司祭基督的肖象,他们是被祝圣为真正的新约司祭,去宣讲福音,牧养信友并举行礼仪庆典」。
  30. 司铎经由圣秩圣事,分担了基督交托给宗徒们向普世传福音的使命。「司铎们在领受圣秩时所得的神恩,准备他们不只去执行一种限定的使命,而是广大普遍的救世使命,『直达地极』」「故在他们内心应有准备可到任何地方去宣讲福音」。
  31. 「司铎们行使其神圣职务的最高峰,是在感恩祭中或感恩聚会(synaxis):在那里他们以基督的身分行动,宣布他的奥迹,把信友们的祈祷和他们元首基督的牺牲联合一起。同时,在弥撒圣祭中,透过他们使唯一的新约祭献临现并产生实效,直到主的再临;这就是基督曾一次而永远地把自己当作无玷的牺牲而奉献於天父的祭献」。他们由这唯一的祭献汲取整个司铎职务的力量。
  32. 「司铎们是主教圣秩谨慎的合作者、助手和工具, 奉召为天主的子民服务,与他们的主教组成唯一的司祭团,分担不同的职务。在每一个地区的信友团体中,他们可以说是代表主教,并以完全信任和慷慨的心胸与他联合, 分担他的部分职责和关怀,并在每日的操劳中付诸实行」。司铎们若不从属主教,与他共融,就不可行使职权。在领受圣秩时,他们向主教应许服从,并在礼成时,主教向他们祝平安,表示主教视他们为合作者、儿子、兄弟和朋友,他们应向主教回以敬爱和服从。
  33. 「司铎们因授秩礼都加入司铎的行列,彼此藉这圣事性的手足关系密切团结,尤其在所服务的教区,在当地的主教领导下,以特殊的方式组成唯一的司祭团」。司祭团的一体性,按惯例有其礼仪的表达,即在授秩礼中,主教为领秩者覆手後,司铎们也为他覆手。
    执事授秩礼——「为人服务」
  34. 「在圣统制中,等级最低的是执事, 他们所领受的覆手,『不是为作司祭,而是为服务』」。在执事圣秩授予礼仪中,只有主教为候选人覆手,表示执事在「服务」的任务上特别与主教联系在一起。
  35. 执事以特殊的方式分享基督的使命和恩宠。圣秩圣事给他们盖上一个不能磨灭的印号(「神印」),使他们肖似基督:基督自己曾成为「执事」,亦即众人之仆。在执事的许多职务之中,特别有:辅助主教和司铎举行神圣奥迹的庆典,尤其是感恩祭;分送圣体,证婚并祝福婚姻,宣读福音和讲道,主持葬礼,并献身於各种爱德服务工作。
  36. 自梵二大公会议以来,拉丁教会恢复了执事职,「作为圣统固有及永久的一个等级」。此职在东方教会则是一直保持的。终身执事职可授予已婚人士,它为教会的使命构成一项重要的富源。其实,对那些在教会内,不论在礼仪及牧民生活中,或在社会及慈善事业上,实践真正服务职责的人来说,「让他们藉宗徒传下来的覆手礼得到坚固,与祭台更密切地联系起来,这样,他们靠着执事职之圣事恩宠,更有效地履行职务」,是适当而有益的。
    四、圣秩圣事庆典的举行
  37. 由於主教、司铎或执事的圣秩授予礼,对个别教会的生活是很重要的,因此尽量要求有较多的信友参礼。最好是在主日并在主教座堂举行,并且以适合於该庆典的隆重礼仪举行。主教、司铎、执事三项圣秩授予礼,遵从同样的进行程序,都是在感恩祭中进行。
  38. 圣秩圣事的必要仪式,为主教职、司铎职和执事职,都是主教在领受圣秩者的头上覆手,并以特定的祝圣祷词祈祷,呼求天主将圣神倾注於领受圣秩者身上,并赐与相称其职务的神恩。
  39. 就如在所有的圣事中,授秩庆典也有一些附加的仪式。虽然这些附加仪式在不同的礼仪传统中有显着的差异,但都有共同点,就是表达圣事恩宠多方面的意义。比方,在拉丁礼中,开端仪式包括:领圣秩者的推介及甄选、主教训话、询问领圣秩者、诸圣祷文等,这些仪式表明该候选人的挑选是符合教会的常规,并导入隆重的祝圣礼。祝圣礼之後的其他仪式,则以象徵的方式表达和完成所实现的奥迹:为主教和司铎有傅「圣化圣油」礼,作为圣神特别傅油的标记, 圣神使他们的职务成效卓着; 把福音书、戒指、礼冠和牧杖交给新主教,表示他负有宣讲圣言的宗徒使命,并表示他对教会——基督净配——的忠贞,以及他牧养主的羊群之责任;把圣盘及圣爵交给新司铎,表示他是奉召把「圣洁的子民的献礼」呈献给天主;把福音书交给新执事,表明他已领受了宣讲基督福音的使命。
    五、谁可授予圣秩圣事?
  40. 基督拣选了宗徒们,使他们分享他的使命和权力。基督被提升到天父的右边後,并未离弃羊群,仍通过宗徒们,不断照顾和保护羊群;并且,时至今日他仍然透过这些继续他工作的牧者们领导羊群。故此,是基督「恩赐」一些人作宗徒,另一些人作牧者,他通过主教们继续行动。
  41. 既然圣秩圣事是[赋予]宗徒职务的圣事,那麽,是由身为宗徒继承人的主教们, 去传授「圣神的恩赐」,「宗徒继承」(apostolic line)。有效地被祝圣的主教,即是从宗徒一脉相传下来的主教,可有效地授予圣秩的三个等级。
    六、谁可领受圣秩圣事?
  42. 「唯有受过洗的男性(vir),才得有效地领受圣秩」。主耶稣选立了一些男人为组成十二宗徒的团体。宗徒们亦同样拣选合作者3继承他们的职责。世界主教团偕同在司祭职上与他们相连的司铎们,使十二宗徒团体不断临在并实现,直到基督再来。教会认识到她已被主自己的这个选择所约束。为此,让女性领受圣秩是不可能的。
  43. 没有人享有领受圣秩圣事的权利。事实上,没有人可以擅自取得这职位,这该是由天主亲自召选的。谁以为自己有被天主召唤担任晋秩职务的徵兆,应谦虚地将其意愿请示教会当局;因为只有教会有责任和权利去呼召人领受圣秩。就如每项恩宠,人只能把这圣事视为无条件的恩赐去领受。
  44. 在拉丁教会中,除终身执事外,所有圣职人员通常都是选自度独身生活的信友,他们愿意「为天国」(玛19:12) 保持独身。他们奉召为了「主的事务」而全心奉献自己,把自己完全地给予天主和人群。独身是新生活的标记;教会的圣职人员正是为这新生活服务而被祝圣。以欣喜的心来接受独身生活的人,必能喜气洋洋地宣布天主之国。
  45. 在东方教会,很多世纪以来都实行不同的法制:只有主教才是选自独身者, 已婚的可被祝圣为司铎和执事。 这样的习惯历来都被视为合法。这些司铎在他们的团体中执行职务,亦很有成效。但另一方面,司铎的独身在东方教会也很受尊敬,不少司铎也为天主的国而自愿选择独身。唯在东方教会,一如在西方教会,已领圣秩者就一概不可以再结婚。
    七、圣秩圣事的效果
    不可磨灭的神印
  46. 这圣事因着圣神的特殊恩宠,使领受者肖似基督,使他成为基督的工具,服务他的教会。通过授秩礼,一个人得以作为教会元首基督的代表,执行他司祭、先知、君王的三重职务。
  47. 就如圣洗和坚振圣事一样,圣秩圣事这种对基督职务的分享,也是一次而永久授予的。圣秩圣事正如圣洗和坚振圣事,也给予一个永不磨灭的神印。为此,圣秩圣事不可重复授予,亦不可暂时授予。
  48. 一位有效领过圣秩的人,因正当理由,可被解除他与圣秩有关连的义务和职分,或被禁止执行职务,但严格地说,他并不是重回平信徒的身分,因为圣秩的神印是永久的。自授秩当日起,他所领受的圣召和使命就永远铭刻在他身上了。
  49. 由於终究是基督透过圣职人员去行动和实行救世工作,故此纵使圣职人员有不堪当之处,并不会阻碍基督的行动。圣奥思定对此曾铿锵有力地说:
    至於骄傲的圣职人员,他该与魔鬼并列,但基督的恩宠并不因此受玷污,凡通过他而流出的一切,仍保持其纯洁和清澈,且流到肥沃之地……圣事的神能实在如同光一般:那些受光照的人,是接受纯洁的光,纵使光穿过污秽之物,也不受污染。
    圣神的恩宠
  50. 这圣事所赋予特殊的圣神恩宠,是使领受圣秩者肖似基督:司祭、导师和牧者;领受圣秩者就是成为基督的仆人。
  51. 对主教来说,这恩宠首先就是勇力之恩( 即拉丁礼祝圣主教祷词中的「领导之神」):这恩宠使他如同父亲和牧人,不遗馀力地、谨慎地领导和保护他的教会,无私地爱所有的人, 并优先爱护贫穷、患病和有需要的人。这恩宠驱使他向所有的人宣讲福音,作群羊的榜样,领导他们踏上成圣之路;在感恩祭中,与亲作司祭和祭品的基督认同,不怕为羊群舍生:
    洞察人心的大父,求使这位蒙选立为主教的仆人,妥善牧养的神圣羊群,在前执行大司祭的职务,无可指责,日夜不懈地事奉;愿他时常邀得的仁慈垂顾,并奉献圣教会的礼品;愿他藉圣神的德能享有大司祭的职权,按照的命令,赦免罪过;按照的旨意,分配职务;按照赋予宗徒们的权柄,解除各种束缚;使他以温良和纯洁的心悦乐,藉的圣子耶稣基督向献上馨香之祭……
  52. 在司铎授秩礼中,所赐予的神恩,可从拜占廷礼的祷词表达出来。主教覆手时,所用的祷词中有以下的话:
    上主,求以圣神的恩赐充满这位擢升到司铎行列的仆人,使他堪当服务的祭坛,无可指责,使他宣告天国的福音,善尽传报真理之言的职务,向奉献精神的礼品和牺牲,藉重生的洗礼更新的子民;好使他在唯一圣子,我们伟大的天主、救主耶稣基督第二次来临之日,能前去与他相遇,并从无限的美善中,领受他忠於职守的赏报。
  53. 至於执事,「圣事恩宠给予他们必需的力量,使他们在与主教及其司铎团共融中,为礼仪、为福音并为爱德工作『服务』(diakonia),以服务天主的子民」。
  54. 面对司祭职务和恩宠的崇高,圣师们已感觉到皈依的迫切性,好使他们的整个生活符合那位以圣事立他们为圣职人员的主。因此,当圣额我略.纳祥还是年轻司铎时,就呼吁说:
    要洁净他人,须先洁净自己;为能教导他人,须先受教导;要照亮他人,须先变成光;要使人接近天主,自己应接近天主;要圣化他人,自己先须成圣;带领人要亲切,劝导人要谨慎。

    我知道我们是谁的服务人员,处在甚麽样的地位,奔向甚麽目标。我知道天主的伟大,人的软弱,但也知道他的潜力。

    [那麽司铎是谁呢?他是]真理的护卫者,他与天使一同侍立,与总领天使一起光荣天主,使祭献的牺牲升到天上的祭台,分享基督的大司祭职,重新塑造万有,以[天主的]肖象重建万物,为了天国再造万物。最後,更伟大的,就是他被神性化,他也使人神性化

    亚尔斯本堂神父圣维雅纳说:「是司铎在世上继续救赎的工程;……如果我们真正明白地上的司铎,就不怕为爱而死;……司祭职正是耶稣心里的爱」。

    撮要
  55. 圣保禄对其门徒弟茂德说:「我提醒你把天主藉我的覆手所赋予你的恩赐再炽热起来」(弟後1:6),「谁若想望监督的职分,是渴望一件善事」(弟前3:1)。又对弟铎说:「我留你在克里特,是要你整顿那些尚未完成的事,并照我所吩咐你的,在各城设立长老」(铎1:5)。
  56. 整个教会是一个司祭子民。藉着洗礼,所有的信友分享基督的司祭职。这种分享称为「信友的普通司祭职」。基於这普通司祭职,并为了服务这普通司祭职,而有另一种分担基督使命的方式:就是经由圣秩圣事所授予的职务,其任务是以基督元首的名义和身分在团体中服务。
  57. 公务司祭职与信友的普通司祭职在本质上有别,因为前者是赋予一种神权以服务信友。圣职人员藉着训导(munus docendi)、礼仪(munus liturgicum)和牧职管理(munus regendi)为天主的子民服务。
  58. 从教会初期,晋秩职务的授予及执行分为主教、司铎及执事三个等级。经由圣秩授予礼而赋予的职务,为有机组织的教会,是不能替代的:没有主教,司铎和执事,就没有教会可言。
  59. 主教领受圣秩圣事的圆满,这使他晋身於世界主教团中,并且在所托付给他的个别教会中,成为可见的首领。主教们作为宗徒们的继承人和世界主教团的一分子,在伯多禄继承人——教宗——职权的领导下,分担宗徒的职责和整个教会的使命。
  60. 司铎们在司祭的地位上与主教们相连,同时又在履行牧职上,从属他们。他们奉召作主教们谨慎的合作者。他们围绕自己的主教,组成一个司铎团,联同主教共同承担个别教会的责任。他们由主教指派负责一个堂区团体或某项指定的教会工作。
  61. 执事们是圣职人员,专事教会的服务工作;他们没有接受公务司祭职,但授秩礼赋予他们在圣言服务、礼仪服务、牧职管理以及慈善事务上重要的任务。这些任务应在主教牧权的领导下去执行。
  62. 圣秩圣事的授予是通过覆手礼及其後的隆重祝圣祷词,呼求天主赐下圣神的恩宠,为使领圣秩者能善尽职务。授秩礼赋予一个不可磨灭的圣事神印。
  63. 教会的圣秩只授予领过洗的男性,他们执行这职务的合宜性需得到确认。招请人接受圣秩是教会当局的责任和权利。
  64. 在拉丁教会中,司铎的圣秩通常只授予那些准备甘心情愿度独身生活的候选人,同时他们须公开表明心意,为爱慕天主的国并为服务人群,而保持独身。
  65. 圣秩圣事的三个等级皆由主教授予。
第七条

婚姻圣事

  1. 「男女双方是藉婚姻盟约结合为终身伴侣,此盟约以其本质指向夫妻的福祉,以及生育和教养子女,而且两位领洗者之间的婚姻被主基督提升到圣事的尊位」。
    一、天主计划中的婚姻
  2. 圣经是以天主按照自己的肖象创造男人和女人而开始,最後以「羔羊的婚礼」(默19:7,9)的神视完成。从始至终,圣经讲论婚姻及其「奥迹」:婚姻的建立和天主所赋予的意义;婚姻的起源和目的;婚姻在整个救恩史中的各种实现;罪恶给婚姻所带来的种种困难;婚姻如何「在主内」(格前7:39)、在基督与教会订立的新盟约中得到更新。
    受造界中的婚姻
  3. 「夫妻生活及恩爱的密切结合是由造物主所建立,并由他赋予固有的法则。婚姻的创立者是天主自己」。婚姻的圣召已铭刻在男人与女人的本性上,造物主亲手所创造的人就是这样。虽然长久以来,婚姻在不同的文化、社会结构和灵性态度上经历无数变化,但它并非是一种纯粹人为的制度。这种多元性,不应使人忘记婚姻的共同和永恒特徵。尽管婚姻制度的尊严未能在各处以同样的亮度彰显出来,所有文化都认为婚姻结合是相当伟大的。「因为个人及社会的幸福跟健全的婚姻与家庭生活,紧密相连」。
  4. 天主因着爱而造了人,也召叫人去爱;这是整个人类最基本和与生俱来的圣召。因为人是按照天主的肖象和模样而造成的 而天主本身就是爱。天主这样造了男女,他们互相的爱情成为反映天主对人类绝对和永恒之爱的肖象。在造物主的眼中,这爱情是美好的,非常美好的。这爱情得到天主的祝福,目的是使它不断衍生,并实现於照管受造物的共同工程之中:「天主祝福他们说:『你们要生育繁殖,充满大地,治理大地』」(创1:28)。
  5. 圣经确定男女是为了对方而受造的:「人单独不好。」女人是男人的「亲骨肉」, 就是说, 与他配对的她, 与他平等的她,与他最亲近的她,是天主赐给他作为「助手」的,如此她代表那「救助我们的天主」。「为此,人要离开自己的父母,依附自己的妻子,二人成为一体」(创2:18-25)。这意味着他们两人的生命永远结合在一起,主曾亲自说明这种结合,他使人想起造物主「最初」的计划:「这样,他们不是两个,而是一体了」(玛19:6)。
    罪恶统治下的婚姻
  6. 每个人在他周遭或在他自己内,都会经验到邪恶。 这经验也会在男女关系上感觉到。他们的结合时常受到纷争、支配欲、不忠、嫉妒和冲突的威胁,这可能逐渐导致仇恨和决裂。根据不同的文化、时代和个人, 这种混乱现象可能以一种或多或少的尖锐方式出现,也可能或多或少得以克服,但它似乎具有一种普遍的特徵。
  7. 我们沉痛地看到的这混乱现象,根据信仰,并非来自男女的本性,也不是来自男女关系的本质,而是来自罪恶。原罪使人与天主决裂後,第一个後果就是破坏了男女之间原先的共融。他们的关系被彼此的怨怼所扭曲;造物主原先恩赐他们互相喜爱却变成支配对方和贪婪的关系;男女要生育繁殖和治理大地的美好圣召,已添上怀孕和谋生求食的痛苦。
  8. 然而,受造界的秩序虽遭严重扰乱,但仍然存在。为治愈罪恶的创伤,男女需要恩宠的助佑;天主既是无限仁慈的,他从不拒绝施恩。没有恩宠的助佑,男女便不能实现他们生命的彼此结合,为了这种结合,天主才「在起初」创造了他们。
    在旧约法律教育法下的婚姻
  9. 天主是那麽慈悲的,从没有舍弃罪人。随着罪恶而来的处罚,「怀孕的苦楚」(创3:16)、「汗流满面」地辛劳工作(创3:19),也构成限制罪恶损害的良方。人在堕落以後,婚姻有助人克服自我封闭、自私、对个人逸乐的追求,而使自己向他人开放、彼此互助、自我牺牲。
  10. 在旧约法律的教育法下,涉及婚姻专一性和不可拆散性的道德良知得以发展。族长和君王的多妻制度仍未明确地被放弃,然而,天主给梅瑟的法律旨在保护女人,反对男人任意支配女人。即使如此,按照主的话,此法律仍带有男人「心硬」的痕迹:为这个缘故,梅瑟准许人休妻。
  11. 先知们在夫妇专一和忠贞的爱情的形象下,看到天主与以色列所订立的盟约,於是准备选民的良知,加深他们了解婚姻的专一性和不可拆散性。卢德传和多俾亚传,以感人的记载,见证了婚姻的崇高意义、夫妻之间的忠贞与恩爱。圣传时常在雅歌一书里,看到人类爱情的独特表达,也是天主之爱的纯真反映——那「猛如死亡」之爱, 「洪流也不能熄灭」之爱的反映 (歌8:6-7)。
    在主内的婚姻
  12. 天主与其子民以色列之间的婚姻盟约,为那新而永久的盟约预作准备。在此新盟约中,天主子藉着降生成人,牺牲性命,与他所拯救的人类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如此,为「羔羊的婚宴」(默19:7,9)预作准备。
  13. 耶稣在公开生活之始, 应他母亲的请求, 在一个婚宴上施行了第一个标记(神迹)。教会对耶稣在加纳婚宴的临在,认为非常重要。这里,她看到对婚姻之美好的肯定,并意会到一个宣告:自那时起,婚姻要成为基督临在的有效标记。
  14. 耶稣在宣讲时,明确指出男女结合的原义,一如造物主自起初所愿意的那样。梅瑟准许人们休妻,是对人的心硬作出让步 。男女之间的婚姻结合是不可拆散的:是天主亲自制定的:「凡天主所结合的,人不可拆散」(玛19:6)。
  15. 对婚约的不可拆散性这种明确的坚持,曾使人感到困惑,并且看来好像是一项不能实现的要求。可是,耶稣没有加给夫妇一项不能承受的重担,比梅瑟法律更沉重的担子。他来恢复受造界被罪恶所扰乱的原有秩序,亲自赋予人力量和恩宠,好能在天主国的新幅度中度婚姻生活。夫妇是藉着追随基督、牺牲自我和背负自己的十字架,才能「领悟」婚姻的本义,并在基督的助佑下,把它生活出来。基督徒婚姻的恩宠是基督十字架所产生的果实,十字架是整个基督徒生活的泉源。
  16. 关於这一点,保禄宗徒用以下的话清楚地说明:「你们作丈夫的,应该爱妻子,如同基督爱了教会,并为她舍弃了自己,为圣化她」(弗5:25-26),又立刻接着说:「『为此,人要离开自己的父母,依附自己的妻子,二人成为一体』。这奥秘真是伟大!但我是指基督和教会说的」(弗5:31-32)。
  17. 整个基督徒生活带有基督与教会夫妻之爱的标记。使人加入天主子民团体的圣洗,已经是一项婚姻奥迹:它可以说是婚礼前的沐浴,接着就是婚宴——感恩祭。基督徒婚姻则成为有效的标记,是基督与教会缔结盟约的圣事。既然婚姻象徵并通传恩宠,那麽,两位受过洗礼者之间的婚姻就是新约的真正圣事。
    为天国而守贞
  18. 基督是整个基督徒生活的中心。 基督徒跟基督的关系, 比跟其他家庭的或社会的关系更为重要。自教会开始,已有些男女放弃了婚姻的莫大好处,为要追随羔羊,无论他到那里,都常跟随他,为关注上主的事情,为尽力中悦他3,为迎接新郎的来临4。基督曾亲自邀请某些人追随他度这种生活,而他本身就是这种生活的模范:

    有些阉人,从母胎生来就是这样;有些阉人,是被人阉的; 有些阉人,却是为了天国而自阉的。能领悟的,就领悟罢!(玛19:12)

  19. 为天国而守贞,是圣洗恩宠的一种扩展;是一项有力的标记,象徵人与基督之关系的优越性;也是热切期待他再来的标记,使人想起婚姻是现世存在的一种关系,是会逝去的。
  20. 婚姻圣事和为天国而守贞,两者都是来自主自己。是他赋予这两种生活意义,并给予它们所需的恩宠,好按照他的圣意而生活。为天国而守贞的价值,与基督徒的婚姻观是不可分割的,而且相得益彰:

    诋毁婚姻,就是削减守贞的光辉。赞扬婚姻,就是提高对守贞的赞扬。与坏的相比才显示出的美好,不可能是真的美好。比那确实美好的更为美好的东西,才是最美好的。

    二、婚姻庆典
  21. 在拉丁礼中,如双方新人是天主教徒,他们的婚礼通常在弥撒中举行,因为所有圣事与基督的逾越奥迹都是相连的。在感恩祭中,新盟约的纪念得以实现:基督在新盟约中永远与他锺爱的净配——教会——结合,为了她而自作牺牲。故此,这是十分合适的事:就是在感恩祭中,双方新人誓许合意,互相交付自己,把一生奉献给对方,与临现在感恩祭中的基督为教会所作的奉献结合,来印证这誓盟;同时,藉同领感恩(圣体)圣事,在基督的圣体圣血中共融合一,在基督内「成为一体」。
  22. 「由於婚姻礼仪庆典是圣化的圣事行动,……它本身一定是有效的、有价值的和有效果的」。为使即将结婚的夫妇妥善准备自己的婚姻庆典,他们适宜先领受忏悔圣事。
  23. 在拉丁教会中,双方新人通常被视为是基督恩宠的施行人;是他们两人在教会面前,经互表合意,而互相授予婚姻圣事。在东方礼中,婚姻圣事(称为「加冠礼」)的施行人是司铎或主教,他们在接受新人彼此的合意後,便依次为新郎新娘加冠,象徵婚姻盟约的订立。
  24. 不同的礼仪传统都有很多的祝福婚姻及呼求圣神祷词,祈求天主在新婚夫妇,尤其在新娘身上赐予他的恩宠和祝福。藉着婚姻圣事的呼求圣神祷词,新婚夫妇领受圣神,就是基督与教会之间爱情的共融。圣神是他们盟约的印记,他们爱情永不枯竭的泉源,也是使他们的忠贞历久常新的力量。
    三、婚姻的合意
  25. 婚姻盟约的主角是受过洗的一男一女;他们可自由结婚并能自由地表达他们的合意。所谓「自由的」就是:

    ——没有受到强迫;

    ——没有受到自然律或教会法的阻碍。

  26. 教会认为新婚夫妇彼此的合意是「成立婚姻」不可缺少的因素。没有合意,也就没有婚姻。
  27. 婚姻合意是一项「夫妇互相授受自身的人性行为」:「我接纳你作我的妻子。我接纳你作我的丈夫」。这使夫妇连结一起的合意,在他们两人「成为一体」时,得以完成。
  28. 合意应是每个立约人的自愿行为,不受暴力或外在重大威胁所迫使。任何人间的权力都不能取代这合意。如果缺少这分自由,婚姻也就无效。
  29. 为了这个原因(或为了其他导致婚姻无效而不成立的原因),教会可在主管的教会法庭审查有关情况後,宣布「婚姻无效」,即这婚姻从未存在过。这样,缔约双方可自由结婚,唯须履行前约所有的自然义务。
  30. 在婚姻庆典中,证婚的司铎(或执事)以教会的名义接纳新人的合意,并给予教会的祝福。教会圣职人员以及见证人的临在,明显表达出婚姻是教会的事。
  31. 因此,教会通常要求信友以教会的仪式来缔结婚约。以下一些原因有助於解释这个要求:

    ——婚姻圣事是一项礼仪行动,因此它的庆典适宜在教会的公开礼仪中举行;

    ——婚姻使人进入教会内的已婚族群(Ordo),并制定在教会内、夫妇之间以及对孩子的权利和义务;

    ——婚姻既是在教会内一种生活的身分,故此婚姻必须得到确认(因而[结婚时]应有见证人);

    ——合意的公开特质,保障夫妇曾经作出的「承诺」,并帮助他们忠贞不渝。

  32. 为使夫妇的「承诺」是一项自由而负责的行动,并为使婚约具有坚固而恒久的人性的及基督信仰的基础,婚前的准备是极为重要的:

    父母和家庭所给予的榜样和教导,乃是婚前准备的最好途径。

    牧者和作为「天主大家庭」之基督徒团体的角色,为传递婚姻和家庭的人性的与基督徒的价值观,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在我们的时代,很多年轻人具有破碎家庭的经验,这些家庭不能再充分地保证婚姻价值观的传授:

    关於夫妻之爱的高贵、任务和实行,应在家庭内,给年轻人适当和即时的指导,俾使他们能学习贞洁的品格,在适当年龄上,由庄重的订婚期过渡至婚姻生活。

    混合婚姻与宗教不同的婚姻
  33. 在许多国家里,经常出现混合婚姻(天主教徒与受过洗的非天主教徒结婚)。结婚者双方与牧者应特别关注这情况。与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结婚(即天主教徒与未受洗者)更应审慎。
  34. 夫妇之间即使宗派不同,并不会为婚姻构成不能克服的障碍,只要他们能够共同分享彼此从各自的团体中所得到的一切,而且互相学习对方如何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忠於基督。但是,我们也不应低估这种混合婚姻所产生的种种困难。这些困难的起因,是由於基督徒的分裂仍未解决。夫妇在自己的家庭里,难免会感受到基督徒分裂的痛苦。宗教信仰的差异更可能加剧这些困难。有关信仰的分歧,对婚姻本身的不同见解,还有宗教思想的不同,都可能构成婚姻生活中紧张关系的来源,尤其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由此产生对宗教冷漠的诱惑。
  35. 根据拉丁教会现行的法律,混合婚姻须获得教会当局的明文许可,才属合法。至於信仰不同的婚姻,其障碍要获得明文宽免才算有效。为获得准许或宽免,双方新人应明白和接纳婚姻本质上的目的和特质,而且天主教的一方要承诺,有责任让子女接受天主教的洗礼及教育。
  36. 在很多地区,由於教会的合一交谈,有关的基督徒团体为这种混合婚姻已经能够制订一些共同的牧民守则。其目的是为帮助这些混合婚姻的夫妇在信仰的光照下,在他们特殊的情况下生活;并且帮助这些夫妇克服因彼此之间的义务、以及各自对所属教会团体的义务,所引起的紧张关系。这些守则还鼓励夫妇充分发展他们信仰的共同点,并尊重彼此的分歧点。
  37. 与宗教不同的人士结婚,天主教的一方也有特殊的任务:「因为不信主的丈夫,因妻子而成了圣洁的,不信主的妻子也因丈夫而成了圣洁的」(格前7:14)。如果这种「圣化」导引另一方自愿皈依基督的信仰,那麽,为基督徒的一方和为教会来说,确是莫大的喜乐。诚挚的夫妻之爱,谦逊而忍耐地实践家庭生活的美德,恒心地祈祷,都能准备那不信主的一方接受皈依的恩宠。
    四、婚姻圣事的效果
  38. 「因有效婚姻在夫妻间产生的关系,其本质是排他和永久的;此外,在基督徒的婚姻上,更藉婚姻圣事,使夫妻身分的义务和地位得以坚强,犹如被祝圣一般」。
    婚姻关系
  39. 配偶彼此作出给予和接纳的合意是得到天主亲自确认的。从他们的婚姻盟约中「产生天主法律所肯定的一个制度,在社会面前亦然」。夫妇的盟约融入天主与人类建立的盟约中:「真正的夫妻之爱归宗於天主的爱」。
  40. 因此,婚姻关系由天主亲自建立的,於是受过洗的人之间的既成已遂婚姻,是永不可拆散的。这关系是由夫妇自由的人性行动和圆房所产生的,从此不能废止,而且形成由天主的忠信所保证的一项盟约。教会没有权力违反天主上智的这个安排。
    婚姻圣事的恩宠
  41. 「[基督徒夫妇]以他们的身分(order)及生活方式, 在天主子民中,具有专属於他们的本有恩宠」。婚姻圣事本有的恩宠是为使夫妇间的爱情更趋完美,并且巩固他们那不可拆散的结合。藉着这恩宠,「他们彼此在夫妇生活中,在生育和教养儿女时,互相帮助成圣」。
  42. 基督是这恩宠的泉源。「犹如古时,天主主动与自己的子民订立爱的及忠信的盟约;同样,现在,身为人类救主及教会净配的基督,藉婚姻圣事,与基督徒夫妇相遇」。基督同他们在一起,赋予他们力量,使他们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追随他,跌倒後再站起来,互相宽恕,彼此背负对方的重担,「怀着敬畏基督的心,互相顺从」(弗5:21);而且以一种超性的、细致的和丰富的爱情彼此相爱。他使他们在爱情和家庭生活的喜乐中,在今世就预尝羔羊的婚宴:

    我从哪里汲取力量,以令人满意的方式,描述那由教会所结合、由奉献所巩固、由祝福所印证、由天使所宣布、并由天父所确认的婚姻、所带来的幸福呢?……两个基督徒在同一的希望、同一的渴望、同一的纪律、同一的服务中结合在一起,是多麽的美妙!他们是同一天父的子女、同一主人的仆人;他们灵肉一致;实际上,他们真正两人成为一体,甚麽也不能使他们分开。哪里身体是一个,那里精神也是一个。

    五、夫妻之爱的益处和要求
  43. 「夫妻之爱包括一个整体,整个人的构成因素都包括在内——身体和本能的需求、感觉和情感的力量、心灵和意志的渴望。它追求彼此的融合要全人以赴,这种融合远超身体的结合,并导向一心一德的融合;它要求在决定性的彼此交付中,既不可拆散,又要忠贞不渝;并且怀有对生育开放的心态。 一言以蔽之,这是所有夫妻的自然之爱的正常特质,但它(基督徒的婚姻)以一种新的意义,不但净化,并且加强这些特质,甚至提升它们,使之成为基督宗教特有价值的表达」。
    婚姻的专一性和不可拆散性
  44. 夫妻之爱,就其本质而言,要求两人以整个生命结合为一,组成家庭(团体),而且不可拆散:「这样,他们不是两个,而是一体了」(玛19:6)。「他们被召,日复一日地忠於他们彼此相互交付的婚约,在共融中不断成长」。这种人性的共融,藉婚姻圣事所赋予的在耶稣基督内的共融,得以坚强、净化和圆满,并且透过共同的信仰生活和一起领受感恩(圣体)圣事而不断加深。
  45. 「夫妻两人以平等的位格尊严,完全相爱,在上主所确认的一夫一妻制中,更清楚显示出来」。多夫多妻制违反男女平等的位格尊严,以及夫妻之爱的特质,因为夫妻之爱是专一的、排他的。
    夫妻之爱的忠贞
  46. 夫妻之爱,就其本质而言,要求一分不可侵犯的忠贞。这是他们彼此把自己赠予对方的结果。夫妇的爱情应是决定性的,不能是「直到另行通知为止」的临时措施。「婚姻生活的密切结合,是二人的互相交付,一如子女的幸福,都要求夫妻必须彼此完全忠信,并需要一个不可拆散的结合」。
  47. 夫妇之爱的忠贞最深入的缘由,是来自天主对其盟约、和基督对其教会的忠贞。婚姻圣事赋予夫妇能力,去重现(represent)这分忠贞,并为之作证。藉着圣事,婚姻的不可拆散性得到一个新而更深刻的意义。
  48. 与一个人一辈子结合在一起,似乎是太难,甚至视为不可能。因此,更须宣告这一喜讯:天主以坚定不移的爱来爱我们,夫妻分享这爱,而这爱扶助和支持他们。他们藉着彼此的忠贞,能成为天主信实之爱的见证人。靠天主圣宠的助佑,夫妻往往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忠实作证,实应获得教会团体的感谢和支持。
  49.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为了种种原因,婚姻的同居生活实际上成为不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教会准许夫妻分居,即终止同居生活。但夫妻在天主前仍是丈夫和妻子;他们不可与另一人结婚。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较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如可能的话,彼此和好。基督徒团体应帮助这些人以基督徒精神生活,忠於他们的婚姻关系,因为那是不可拆散的。
  50. 今日,在许多国家里,不少天主教徒按照民法办理离婚,并依照民法再婚。教会由於忠於耶稣基督所说的话——「谁若休自己的妻子而另娶,就是犯奸淫,辜负妻子;若妻子离弃自己的丈夫而另嫁,也是犯奸淫(谷10:11-12)」,坚决认为:如果第一桩婚姻仍有效的话,便不能承认新的婚约有效。如离婚的人依民法再婚的话,客观上,他们就是违反天主的法律。只要这情况一直持续下去,他们便不可领圣体。基於同一理由,他们不能执行某些教会的职务。忏悔圣事的和好,也只能给予那些悔改、承认自己破坏了婚姻作为盟约和忠於基督的标记,并保证自己在完全禁欲中生活的人。
  51. 有些基督徒处於上述情况中,却常常保存自己的信仰,并愿意以基督徒精神教养自己的儿女,对这样的人,司铎和整个团体应表示关切,使他们不致自视为离开教会的人。他们既是受了洗的人,可以而且应该参与教会的生活:

    要邀请他们聆听圣言、参与弥撒圣祭、恒心祈祷,协助慈善事业以及团体为谋求正义所发起的工作,以基督信仰教育子女,培养补赎的精神和习惯,好能日复一日地祈求天主的恩宠。

    对生育的开放
  52. 「婚姻制度及夫妻之爱,本质上便是为生育并教养子女的,二者形同婚姻的高峰与冠冕」。

    子女是婚姻极其宝贵的恩赐,而且为父母本身,亦大有裨益。天主亲自说过:「人单独不好」(创2:18),「在起初,天主创造了人类,有男有女」(玛19:4);他愿意人特别参与他的造化工程。天主也降福男人及女人说:「你们要生育繁殖」(创1:28)。所以,真正的夫妻之爱,以及出自夫妻之爱的整个家庭生活制度,其目标就是使夫妻们,在不轻视婚姻其它宗旨的条件下,毅然地准备和造物主及救主的爱合作,因为他就是通过夫妻,使他自己的家庭日益扩展充实。

  53. 夫妻之爱的生育力延伸到道德、精神和超性生活的成果上,父母把这些成果透过教育而传递给子女。父母是子女最主要和最先的教育者。在此意义下,婚姻和家庭的基本任务是为生命服务。
  54. 对那些天主没有赐予子女的夫妻来说,无论就人性的或基督徒的观点来看,他们仍可享有一个充满意义的夫妻生活。他们的婚姻可因着实践爱德、殷待客和慷慨牺牲,而散发光芒。
    六、家庭教会
  55. 基督愿意在若瑟与玛利亚的圣家里出生和成长。教会就是「天主的家庭」。从教会开创,其核心往往是由那些「全家都信了」的成员所组成的。他们在皈依时,也渴望「全家」得救这些信友家庭,在不信主的世界中,成为度基督徒生活的被孤立的小族群。
  56. 现今,在一个往往对信仰陌生甚至敌视的世界里,信友家庭作为活泼信仰生活的园地、散发信德之光的中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以一个古代名称——家庭教会——来称呼家庭。父母在家庭中「以言以行,作他们子女信仰的启蒙导师,用心培养他们每人的圣召,尤其是修道的圣召」。
  57. 就是在家中,作父亲、母亲、子女的,以及所有成员,「藉着领受圣事、祈祷与感恩的行动,圣善生活的见证、克己和爱德行动」,以特殊的方式,实行他们源自洗礼的司祭职。因此,家庭是培养基督徒生活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培育丰富人生的学校」。人在家庭里学习工作的劳苦和喜乐、兄弟之爱、慷慨宽恕之道,甚至常常宽恕,特别是透过祈祷和生命的奉献,去钦崇天主。
  58. 我们仍要记得那些为数众多的独身者。他们独身是由於他们生活的具体环境所迫,而往往并非自愿,但他们特别接近耶稣之心,因此,值得教会,尤其是牧者们的特别爱护及热切关怀。他们当中有不少往往是由於贫穷而没有人间的家庭,也有些以安贫乐道的精神在自己的处境中生活,事奉天主和近人,树立基督徒生活的模范。我们应为他们打开家、「家庭教会」和教会大家庭的门。「在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没有家庭的:教会是每一个人的家,是大家的家,特别是那些『劳苦而负重担的人』(玛11:28)的家」。
    撮要
  59. 圣保禄说:「你们作丈夫的,应该爱妻子,如同基督爱了教会,并为她舍弃了自己。这奥秘真是伟大!但我是指基督和教会说的」(弗5:25,32)。
  60. 透过婚姻盟约,一男一女组成一个共同生活及互爱的亲密共融团体;婚姻盟约是造物主所创立,并赋予固有的法则。婚姻的本质指向夫妻的幸福,以及生养和教育子女。两位受过洗的人的婚姻也由主基督提升到圣事的尊位。
  61. 婚姻圣事象徵基督与教会的结合。它赐予夫妻恩宠,使他们以基督爱教会的爱彼此相爱。如此,这圣事的恩宠成全夫妻之间的人性爱情,强化他们之间那不可拆散的结合,并在迈向永生的旅途中圣化他们。
  62. 婚姻建基於缔约双方的合意,就是建立在彼此决定性地把自己交付给对方的意愿上,其目的是为活出一个忠贞和传衍生命的爱情盟约。
  63. 由於婚姻确立夫妻在教会内生活的公开地位,故此婚礼宜公开举行,安排在礼仪庆典中,在司铎(或教会认可的证人)和其他证人及信友团体前举行。
  64. 专一性、不可拆散性及对生育的开放皆是婚姻的要素。多夫多妻制违反婚姻的专一性。
  65. 离婚则分开天主所结合的。拒绝生育是使夫妻的生活失去其「最宝贵的恩赐」,就是子女离婚者於其合法成婚的伴侣尚健在时再婚,就违反了基督所教导的天主的计划和法律。这些人虽未与教会分离,但亦不可领圣体。他们仍须度基督徒的生活,尤其要教育子女度信德生活。
  66. 基督徒的家庭是子女们首先接受信仰宣讲的地方。为此,家庭非常合宜地被称为「家庭教会」,是祈祷和恩宠的团体,人性品德和基督徒爱德的学校。
第四章

其他礼仪庆典

第一条

圣仪

  1. 「慈母圣教会设立了一些圣仪,这是模仿圣事而设立的一些神圣标记,用以表示因教会的代祷而获得的某些效果,尤其是属灵的效果。藉着圣仪,使人准备接受圣事的主要效果,并圣化人生的各种境遇」。
    圣仪的特质
  2. 圣仪是由教会所建立的,为圣化教会的某些职务、生命中某些情况、基督徒生活的不同境遇、及有益於人类使用的物品。圣仪根据主教的牧民决策,也可用以回应某一时代或某一地区基督徒的文化、历史和其他需要。圣仪常包含祈祷,并时常伴以一种指定的标记,例如覆手、画十字圣号、圣水(使人纪念圣洗圣事)等。
  3. 圣仪属於来自圣洗的司祭职:所有已受洗的人,都蒙召成为一个「福源」(blessing),可施以祝福。因此,信友也可以主持某些祝福;但一项祝福越涉及教会和圣事生活,就越应保留给圣职人员(主教、司铎或执事)来主持。
  4. 圣仪不像圣事一般赋予圣神的恩宠,但透过教会的祈祷,让人准备接受恩宠且与之合作。「信友尽心准备,靠着由基督受难、死亡、复活的逾越奥迹所涌出的恩宠,圣化各种生活情况,而所有圣事与圣仪的效能,也都是由这逾越奥迹而来。於是,一切事物的正当用途,无一不能导向圣化人类、光荣天主的目的」。
    不同形式的圣仪
  5. 在各种圣仪中,以祝福(人、食物、物件、地方)为首。每项祝福都是人对天主的赞颂并求他赐恩的祈祷。基督徒在基督内蒙天主父降福,赐「以各种属神的福分」(弗1:3)。因此,教会在祝福时,都呼求耶稣之名、并习惯画基督的十字圣号。
  6. 某些祝福有其持久性:因为它们把一些人奉献於天主,或保留一些物件和地方,专供礼仪的用途。对人的祝福(但切勿与圣秩圣事混淆)有:(男、女)隐修院院长的祝福、贞女的奉献、会士的发愿、以及为某些教会职务(读经员、辅祭员、传道员等)的祝福。物品的祝福有:圣堂或祭台的奉献或祝福,圣油、圣爵、祭衣、钟等的祝福。
  7. 当教会公开以权威,因耶稣基督之名,祈求保护某人或某物件,对抗并脱离魔鬼(邪恶)的控制,这称为驱魔。耶稣曾经驱魔,而教会从他那里获得驱魔的权柄和任务。简单的驱魔礼施行於圣洗圣事的庆典中。隆重的驱魔礼(即所谓的「大驱魔礼」)只能由获得主教许可的司铎举行。在进行大驱魔礼时,必须明智谨慎,严守教会所订的规则。驱魔的目的是藉耶稣交托给教会的神权,驱走邪魔,解放人免受魔鬼的控制。然而,这绝对不同於患病,尤其是精神方面的。若是患病,就需要接受医学方面的治疗。因此,在行驱魔礼前,必须辨认有关情况确定有魔鬼的临在,而非疾病。
    民间的热心敬礼
  8. 除了圣事性礼仪和圣仪外,教理讲授的内容还应考虑到信友间的各式热心善功及民间敬礼。基督徒历来都以不同方式的热心敬礼来表达他们的宗教感情。这些热心敬礼环绕着教会的圣事生活,包括尊敬圣髑、拜访圣堂、朝圣、各式敬礼游行、拜苦路、宗教舞蹈、念玫瑰经、佩带圣牌等。
  9. 这些热心行为延续教会的礼仪生活,却非予以取代:「安排这些热心善功时,应该顾及礼仪季节,与礼仪配合,在某种程度上由礼仪延伸而来,并引导民众走向礼仪,因礼仪本身远比这些热心善功更为尊高」
  10. 为保存和支持民间的热心敬礼,需要牧民上的辨别,必要时,还得净化,并纠正这些热心敬礼背後的宗教感情,使能增进对基督奥迹的认识。这些民间热心敬礼的举行,须受主教的监督和批准,并遵守教会的一般准则。

    本质上,民间热心敬礼包含丰富的价值。它以基督徒的智慧,回答有关生命(存在)的重大问题。天主教徒的信仰智慧,能把(存在的)问题综合起来:以创新的方式综合了神性与人性、基督与玛利亚、灵魂与肉身、共融与制度、个人与团体、信仰与国家、理智与感情。这智慧基於基督徒的人文主义,彻底肯定每个人都有天主子女的尊严,建立基本的友爱团契,教导人接触自然的化工,同时也了解人为的事功,并且让人即使遇上艰难的时刻,仍有理由在喜乐和愉快中生活。对民众来说,这智慧也是一种辨别的原则,一种传扬福音的精神,使他们自然察觉到:何时教会是以服务福音为首;何时此福音被其他利益所窒息,并失去其内涵。

    撮要
  11. 圣仪是教会所建立的神圣标记,其目的是使人准备接受圣事的效果,并圣化生命中不同的境况。
  12. 祝福在圣仪中占了重要的地位。祝福包括人为了天主的工程和恩赐而赞颂他,同时也包含教会的代祷,使人能够按照福音的精神,善用天主的恩赐。
  13. 除礼仪外,基督徒生活也由植根於不同文化的各式热心敬礼所滋养。教会在信德的光照下谨慎地阐明这些「热心敬礼」:凡能表达传扬福音精神、人类智慧、充实基督徒生活的,教会都予以鼓励。
第二条

基督徒的丧礼

  1. 一切圣事,尤其基督徒入门圣事,是以天主子女的最後逾越为目标。此最後的逾越,通过死亡,引领人进入天国的生命。如此,满全了人在信德与希望里所宣认的:「我期待死人的复活,及来世的生命」。
    一、基督徒的最後逾越
  2. 基督死而复活的逾越奥迹,启示了基督徒死亡的意义。因此,我们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基督身上。那在基督耶稣内去世的基督徒是「出离肉身,与主同在。」(格後5:8)
  3. 对基督徒来说,死亡那天虽结束了圣事生活,却带来另一个新的开始。他完成了受洗时开始的新生命;决定性地「相似」那藉圣神的傅油而获赐的「圣子的肖象」;并能分享那曾在感恩祭中预尝过的天国筵席,纵使他还需最终的净化,才能穿上结婚礼服。
  4. 在尘世的朝圣旅程中,教会好比母亲那般,透过圣事,怀抱着基督徒,也陪伴他走到人生路途的终点,把他交托在「天父的手里」。教会在基督内向天父献上他宠爱的子女,且怀着希望,在地里播下那将光荣复活的肉身的种子。这奉献藉感恩祭予以充分地庆祝。在弥撒前、後所举行的祝祷礼,都是圣仪。
    二、丧礼的举行
  5. 基督徒的丧礼既不授予亡者圣事,也不授予圣仪,因为亡者已「跨越」圣事救恩计划之外。但它是教会的礼仪庆典。教会在此的职务,是为了藉丧礼表达与亡者之间有效的共融,也是为了使参加丧礼的会众团体参与此共融,并向会众宣告永远的生命。
  6. 不同的丧礼仪式表达出基督徒死亡的逾越特色,并且适应各地区的情况和传统,甚至包括礼仪服饰的颜色。
  7. 罗马礼的殡葬礼, 为适应丧礼过程中的三个不同地方(家里、圣堂、墓地),并按照家庭、本地习俗、文化和民间的热心敬礼在丧礼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三种类型。
    下述过程为所有礼仪传统所共有,它包括四个主要的部分:
  8. 向团体致候。礼仪由信德的致候开始。主礼以「安慰」的言词( 依照新约的意思:圣神的力量在希望中)来接待亡者的亲友。在此聚集祈祷的团体也期待聆听 「永生之言」。 面对团体中一个肢体的去世(或逝世周年纪念,或逝世後第七天或第四十天),应使我们超越「现世」的观点,引导信友确信复活的基督。
  9. 圣道礼仪。在举行丧礼时,应加倍用心准备圣道礼仪,尤其会众当中可能有些是很少参与礼仪的信友,或是亡者的非基督徒朋友。讲道时,尤其要避免使用「对亡者歌功颂德的悼词」,但要在复活基督的光照下,阐明基督徒死亡的奥迹。
  10. 感恩圣祭。丧礼如在圣堂举行,感恩祭是基督徒去世逾越事实的核心。教会表达她与亡者有效的共融:在圣神内,向天父呈上基督死而复活的祭献;教会祈求她的子女得到罪过及其後果的净化,并蒙接纳参与天国的筵席,分享逾越的圆满(福乐)。藉着如此举行的感恩祭,信友团体——尤其是亡者的家人——学习在与「主内安息」那一位的共融中生活。此共融的生活是藉着领受基督圣体(亡者亦是基督的活肢体),并藉着为他祈祷,也与他一起祈祷。
  11. 告别礼是教会最後一次把亡者交托於天主。这是「在埋葬亡者前,基督徒团体对其成员作最後的告别」。在拜占廷礼的传统中,表达方式是於告别时向亡者吻别:
    藉着这最後的致敬,「我们为他的去世和分离、也因与他的共融和重聚而咏唱。事实上,死亡决不能把我们彼此分离,因为我们众人都要走完同一的道路,将在同一个地方重逢。我们将不再分离,因为我们为基督而活,现今又在基督内结合为一,走向他,与他相遇……我们将在基督内团聚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