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查经练习:几处先知们的悲情哑剧
圣言童牧   3天前   681

 

《希伯来圣经》(天主教的旧约)中有三个词汇代表先知的身份:一个是“神的人”,一个是“看的人”(先见),一个是“说的人”(先知),这三个称呼因时代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有时候三个称呼之间也互相通用。不管是哪一种称呼,先知的身份都是雅威天主的代言人,传话者。肋米亚先知书这样记载先知的使命:“从今天起,我给你们在万民列国之上的权柄,你的责任是去根除、去推翻、去瓦解、去摧毁,然后去建造、去栽培”110。先知在传递天主旨意和话语的时候,用的方法因环境而异。如果有时候讲话给予众人的印象,不如戏剧化地表演出来那么有效,先知们也会采用哑剧的方式,来传递上天的信息。本文漫谈旧约中几位先知以象征性的行为——即所谓的哑剧,来传递天主的信息,为拯救和教育子民,为预备他们的信德。

 

(一)阿希雅的外衣

 

列上11记载了史罗的先知阿希雅,对野心勃勃的所罗门官员雅洛贝罕预言北国十个支派要落入其手,先知用的就是道具加哑剧的表演方式:“有一次雅洛贝罕从耶路撒冷出来,史罗的先知阿希雅在路上遇见他,当时只有他们两人在田野里,阿希雅穿着一件新的外衣,但他抓起它撕成十二片,然后对雅洛贝罕说:“你拿十片去,因为雅威,以色列的天主说:‘我要从所罗门手里,把王国撕裂,分给你十个支派。由于我的仆人达味,和我从以色列支派中所挑选的城市耶路撒冷的缘故,我会留一个支派给他。因为所罗门已经遗弃了我,去敬拜漆冬人的女神阿市托勒特、摩阿布人的神革摩士以及阿孟人的神米耳公。他不像他的父亲达味。他没有遵行我的道,没有在我面前做正当的事,没有遵从我的诫命和决定。”(列上11:29-33

 

一件新衣,被撕裂成十二片,每一片代表一个支派,阿希雅给雅洛贝罕十片,表示未来将有十个支派归在雅洛贝罕手里。虽然他不是王室的后裔,但是为了惩罚崇拜异国神明的所罗门,天主要让这事发生,而且天主要先知用哑剧表演的方式,来通告雅洛贝罕。

 

(二)耶肋米亚的绳子和牛轭

 

27章我们看到另外一个先知表演哑剧的例子,甚为有趣。耶27章讲述了天主要耶肋米亚先知告诉众人和众民族,存活下去的唯一办法,就是臣服巴比伦新王拿步高,因为这是天主的旨意。经文记载了先知需要采取的戏剧化内容:准备好绳子和牛轭,“绕在你的脖子上。”(27:2)也就是要求先知耶肋米亚将绳子绕到自己的脖子上,将牛轭也架到颈项上,并以此状态去见犹大国王漆德克雅,要他显示众人,巴比伦要奴役犹大及其邻居长达多年。

 

后来犹大的一位假先知哈纳尼雅要以“假和平”欺骗民众,赚取人心,他用的办法也是哑剧式表演。“哈纳尼雅取下耶肋米亚脖子上的轭,折断它,并在众人面前宣布,雅威说,在两年之内,我要同样地从所有国家的脖子上折断拿步高的轭。”(28:10-11但是他传递的这个假信息很快就被耶肋米亚识破:听,哈纳尼雅,雅威并没有派你来,你在欺骗民众,让他们抱着幻想”(28:15)。而历史事实是按照先知耶肋米亚预言的流放时间来进行的,那就是前后接近“七十年”,(29:10)“两年”时间毫无疑问是一个骗局。不管是真先知耶肋米亚用绳子及牛轭表达,还是假先知哈纳尼雅折断牛轭,他们的信息通过哑剧形式表现出来,使人许久难忘,真假自辨。当环境过于极端,或者情形紧迫,语言有时候是苍白的,行为表现反而给众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厄则克耳的泥砖和秃头哑剧

 

比较复杂及艰苦的先知哑剧表演,当属流放时期厄则克执行的一次任务。那时这位年轻的先知已经于公元前597年跟随着第一次被虏的犹太人来到巴比伦,并于公元前593年受召成为一群绝望百姓的先知。天主传信息给厄则克耳,让他告诉民众,耶路撒冷这座圣城有一天定要遭受彻底毁灭,因为子民并没有忏悔自己的罪过,但天主并没有放弃他们。这时距离耶路撒冷最后的沦陷与被毁,还有几年的时间。

 

4:1-5:4是先知所行的六个象征行为,预示耶路撒冷将被攻破,犹大将灭亡的预兆,以驳斥假先知所讲的绝对安全的谎言(则13章和29章)。在则4:1-6我们读到,天主对厄则克耳训示,要求先知在犹太俘虏居住区附近,开展一幕精彩但长久的哑剧:人子,去拿一块泥板放在面前,在上面画出耶路撒冷城,你好像要去进攻这城,在城四周挖掘壕沟,再筑一道高台,架好营帐,摆设攻城机。再拿一个铁鏊(平底锅),放在你和城之间,当作一道铁墙。你朝向这城,好像它正遭受围攻,而你就是围攻它的人。这是给以色列民的征兆。你向左边侧卧,担负起以色列的罪过,你侧卧多久,就担负他们多少罪过。我已指定你负担的日子,和他们犯罪的日子一样长,就是一百九十天,你要承担以色列的罪过。你补偿了这些日子后,还要向右边侧卧,去担当犹大的罪,一共四十天,一天相当于一年。然后你要将脸转向被围攻的耶路撒冷,袒露你的臂膀,向这城施加威吓。我要用绳子捆住你,使你不能转身,直到你围攻的日子期满。”4:1-8

 

向左边侧卧“一百九十天”是牧灵圣经的译文,思高圣经翻译为“三百九十天”,但在思高圣经该页的注释上有这样的解释:“三百九十”这一数目,学者多根据希腊本改为“一百九十”,更为合适;公元前722年以色列国灭亡,到538年波斯居鲁士特赦以民返国,为时正好一百九十年。但390年加40等于430年,正是以民的祖先在埃及当奴隶的年数(出12:41)。先知的意思是说南北两国充军时所受之苦,不亚于他们的祖先在埃及所受之苦。所以充军巴比伦后的回国是新出谷,两者都预言了耶稣的苦难、死亡和复活。

 

这幕天主设计的哑剧,剧情堪称复杂。首先,先知通过在泥砖上画出圣城耶路撒冷及一系列“围攻”动作,来表示此城不久将被攻陷,因为流放在巴比伦的犹太人十分惦记圣城的生死存亡,先知的信息无情地截断了流放者的幻想;其次,天主让先知拿一个“铁鏊”(大平底锅)放在他与城之间,这说明天主不愿意遭流放的百姓再去缅怀从前的时日,既然民众选择一而再,再而三地背叛天主,对盟约不忠,那么圣城的最后毁灭已经不可避免。但是天主和子民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就此终结,子民需要寻找新的希望,新的与天主继续盟约的路途。

 

所以,当厄则克耳先知接着表演“在泥砖上的耶路撒冷”旁“侧卧”时,(4:4-8)我们就看见了新的希望和救赎。如果相信天主会继续带领他们的百姓,那么新的选民身份及救赎,与曾经的耶路撒冷已经没有关系,先知呼召选民在忏悔中超越自己的罪恶。在一切都被剥夺的时刻,向天主自身皈依,而不仅仅是寻求天主在圣城上的保护作为。

 

而在5我们读到了另外一幕天主指示给厄则克耳的哑剧,也是要预言耶路撒冷几年后被彻底毁灭的命运。哑剧的具体内容是:“人子!拿一把利剑,当做理发师的剃刀,剃去头发和胡须。然后拿一座天平,平分你剪下来的须发。当城解除围困时,你把三分之一的毛发在城里烧掉,然后把另外三分之一在城四周用利剑剁碎,再将所剩的三分之一撒向风中,我要拔剑出鞘去追赶它们。拿几根头发系在你的衣角,再拿几根投入火中焚烧,并向全体以色列人宣告:雅威说:那就是耶路撒冷!”(5:1-5

 

先知以自己被剃秃头的象征行为,来表示耶路撒冷即将遭受的羞辱,因为剃头在犹太文化中表示羞辱和哀悼。剃下的头发有三个结局,也分别代表了犹太百姓在圣城被毁后,不同的去向。一部分要死于战火,一部分被屠杀,另外一部分都流放,带到远方。这是一个天主义怒的剧情,在接下来的5:6-17里,天主愤慨地数说了他百姓的不忠、不仁和不义,耶路撒冷被毁,实在是罪有应得。

 

厄则克耳的信仰训示哑剧,其中黑暗与光明,失望与盼望的信息交织在一起。即将临在耶路撒冷的事件是毁灭性的,这是一个沉闷的凶兆,但是这位先知所表演的动作,却又含有盼望的核心。人往往走向自设的陷阱,但是天主却从人的失败处开始新的工程,出于慈悲和怜惜,天主教育人认识自己的冥顽不灵,带人走向新的曙光。

 

一幅新的天人景象,就从先知的悲情哑剧里脱颖而出。如果人悔改、谦逊、听命,未来的道路上,天主带领的路标比比皆是。这对于当时完全没有盼望的流放民族来说,产生了极大的鼓舞和指引作用。这段经文也因着先知的哑剧表演行为,而拥有生命力,流芳千世。

 

请查阅和抄写下列经文

列上11:29-33;耶27:1-18;

28:10-11则4:1-6;

则4;4-8;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