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年四旬期第二主日:四旬期,基督徒要屹立在天主内
作者:若望神父 编译:小朵
尽管我们很少留意,但是有一个巨大的矛盾一直萦绕在我们的四旬期之中。我们每年都能相当轻松地度过这六周时间;然而,如果我们停下来认真反思其中的意义,便会大吃一惊。对于我们崇尚自由的现代人来说,这甚至可能就像一场地震。
只需看看这个时期的象征意象和主题就知道了。四旬期以圣灰礼仪的灰烬和一则警告开始:“人啊,你要记住:你原来是土,将来还要归于土。” 它促使我们悔改:我们自身以及这个世界都存在着问题。我并不完美;你也一样。我们有所欠缺。这样的人生是不够的。六周中的每一周都让我们深刻地承认自己的不足。
对于一个惯于找借口和讨价还价的世界来说,这并非易事。我们最多承认自己犯了个错误,或者也许是行为上的问题。不过,要承认我们陷入了严重的困境吗?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自己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过错。
甚至我们的一些圣歌也不时地改写一首老歌,以安抚我们那脆弱的自尊心。我也曾发现自己有过同样的行为,在唱《奇异恩典》中那些认罪的歌词时会犹豫不决。我曾想过改写它:比如 “……那声音何等甜美,拯救了像我这样一个不错的人”。细想起来,唱自己曾经 “迷失” 和 “盲目” 似乎有点言过其实了。
四旬期以一场同样令人难以接受的、对灾难性失败的庆祝而结束:背叛、残忍、怯懦和屈辱。诚然,这一切最终在喜悦和荣耀的胜利中得到了扭转,但方式却违背了所有的常理。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死者复活了,祂的伤口闪耀着荣光。
那么,四旬期里关于怜悯、宽恕、改过自新和悔改的种种教导,到底想让我们直面什么呢?
我们身处现实世界,知道自己其实都是相当不错的人。当然,我们偶尔会犯错,不过,谁又能因为我们的笨拙而责备我们呢?而且,我们当中肯定没有人会罪该下地狱。(我知道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人相信地狱的存在,但绝大多数人无法想象自己会下地狱。)我们肯定不像四旬期的情节所暗示的那样迫切需要救赎。我们肯定不需要有人为我们的罪过而死。我们当中有些人甚至都不知道这样一个奇怪的概念可能意味着什么。
我们为什么需要救赎呢?我们为什么甚至需要天主呢,尤其是当我们衣食无忧、保险费已缴纳,而且我们能够有尊严地生活和死去,作为能够妥善安排自己生活、思维清晰,并且至少在某些方面聪明能干、富有成效的人?
四旬期提醒我们,我们的追求太过渺小,对自己和天主的期望也太低。甚至天主向亚巴郎所应许的尘世之事,也挑战了他狭隘而墨守成规的态度。亚巴郎不得不超越自身,仰望天空和星辰,去想象一个超出他所有预期的未来。
当谈到接受十字架和复活时,舒适的界限被进一步突破。我们几乎不得不把十字架视为平常而无趣的事物。它冲击了那种认为一切都进展顺利,我们可以照旧生活的错觉。
成为十字架的敌人意味着什么呢?保禄说,这与把肚子当作我们的神有关。更直接地说,这意味着被束缚在这个世界的事物之中。“至于我们,我们的家乡原是在天上;我们等待主耶稣基督、我们的救主,从那里降来;祂必以祂使一切屈服于自己的大能,改变我们卑贱的身体,相似祂光荣的身体。”
存在另一个世界,一个更高的境界,一个不属于这个尘世的国度。有一个除我们自身之外的人,我们必须听从并服从祂,因为祂是天主的道,是新的立法者和先知,甚至超过梅瑟和厄里亚。除了我们脆弱的身体以及构成身体的尘土之外,还有更多的东西。其他更宏伟、更荣耀的身体在等待着我们。我们不是最终的定论。我们的死亡也不是。
四旬期要求我们在心理上极大地摆脱尘世的偏见。对于一个唯物主义者的头脑来说,这不过是胡言乱语。对于任何一个把满足肉体欲望当作终极目标的人来说,这都是疯狂之举。
不过,四旬期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心灵和思想的这种转变。它的礼仪和言辞要求我们相信,在星辰和永恒的山峦之外,有某种东西、某个人是为我们而存在的。否则,四旬期就只是无稽之谈。
也许正是出于这些原因,保禄才写信给婓理伯教会团体的基督徒,以及世上所有的人,他所 “亲爱和怀念的弟兄、我的喜乐、我的冠冕、我可爱的诸位,你们应这样屹立在主内”。
不是在尘世中站稳,而是在主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