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教理》的常见48个问题(22-27)
编译:小朵
22. 既然《天主教教理》是以一种陈述和阐释的风格来撰写的,而非护教的风格,那它是否会阻碍人们去探索和提问呢?
《天主教教理》以全面且概括的方式,以积极和阐释性的口吻阐述了信仰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以清晰明确的方式回答了许多关于教义的问题。然而,另一方面,《天主教教理》也认识到,信仰是一个持续的旅程,在这个过程中,问题和疑惑自然而然地会出现,并且需要在合适的时机加以处理。《天主教教理》远非是要预先阻止讨论,而是提供了准确的信息,以便人们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23. 《天主教教理》能否对个人追寻天主有所助益呢?
虽然《天主教教理》是围绕着教理讲授的四个传统支柱来编排的,但它可用作一个宝贵的资源,用于对慕道者进行集体培育,或者对个人进行指导。由于《天主教教理》并非旨在提供一种教理讲授的方法,也无意强加单一的学习模式,所以其内容可以在各种教理讲授方法和情境中使用,且具有同等的价值。《天主教教理》具有内在的灵活性,能够契合所有信徒独特的信仰历程。
24.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天主教教理》是一本灵修书籍吗?
《天主教教理》的灵修内涵建立在三位一体的生命基础之上。三位一体中诸位格之间的关系为人类的人际关系提供了典范。有人建议先阅读《天主教教理》的第四卷(祈祷),以便将教理的其余部分置于祈祷的情境之中。但实际上,由于整部《天主教教理》中频繁提及圣人和教会的灵修导师,这种先读第四卷的做法并非必要。事实上,人们可以从灵修之旅的角度来阅读《天主教教理》,在这一过程中,教会所信、所举行的神圣礼仪、所践行的生活以及所祈祷的内容相互结合,提供相关知识,进行培育,并带来在天主恩宠的引领下获得生命转变的希望。三位一体作为《天主教教理》的组织原则处于核心地位,这确保了该书的灵修导向。
25. 《天主教教理》是否意在取代经认可的地方教理问答和教理讲授材料呢?
不是的。《天主教教理》旨在鼓励并协助各国和各地的教会起草新的教理问答和教理讲授材料(例如《要理问答释义》)。正如圣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宗座宪章《信仰宝库》中所说:“它意在鼓励并协助编写新的地方教理问答,这些教理问答会考虑到各种不同的情况和文化,同时谨慎地维护信仰的统一性和对天主教教义的忠诚。”
26. 《天主教教理》是全球或普世层面上对文化适应的一种表达吗?
是的。教会并不完全局限于任何种族、国家、生活方式或习俗。教会与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化达成共融。《天主教教理》在普世教会的层面上重新表达了天主教的道理,因此在这一层面上代表了信仰在文化适应方面的成功。它以令人钦佩的方式,在全球文化背景下重新阐述了教会的文献传统。
27.《天主教教理》是否要求在地方层面进行文化适应呢?
是的。《天主教教理》既不进行其内容方面的适应性调整,也不支持因文化、年龄、灵修生活以及受众的社会和教会状况的差异而所需的特定教理讲授方法。这些不可或缺的适应性调整工作留给了在《天主教教理》之后编写的各类教理问答,更重要的是,留给了那些教导信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