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玛窦讲座学习汇报
2023-05-14 12:57 赵佳玮 阅读量:4810今天下午在zoom上聆听了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利玛窦研究学术会议,来自香港的神父和大陆台湾的教授给予了精彩的报告。我对复旦大学宗教学系的李天纲教授的演讲内容印象颇为深刻。他从一种文化历史的角度为我们阐述了利玛窦带给中国的东西文化交流。其中有几点内容的观点颇为新颖,给当今社会弥漫的思想潮流带入了一剂清新剂。
利玛窦是耶稣会会士,内地教会的开教者。在明传教的27年9个月,他开教南京、北京,手创教堂6座,创建住院4所,受洗信徒超过2000人。除了传教意外,他的学术成就巨大。翻译《几何原本》为中文,开始中国自佛教以来的“第二次翻译运动”(西学东渐);翻译《四书》成拉丁文(中学西传),推动欧洲思想革命。
为了适应中国本土文化,他一开始打扮成了佛教徒,之后发现儒家才是中国社会主流,并选择与儒家对话。他尊重“古儒”,贬低“今儒”。选择“五经”中的人格神“天主“、“上帝”作为对话者,排斥宋明理学中的“理”、“气”。不过,后来的自然神学接纳后者。
利玛窦发明了“大陆桥”理论,即人类高级文明处于欧亚大陆两端,应该互相连接。《利玛窦中国札记》描写中国人世界上最勤劳,历史最悠久,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都比欧洲早,尽管在数学、建筑、美术、音乐、信仰等方面落后欧洲;“中国人在其他方面确实很聪明,在天赋上一点不低于世界上任何民族”。
思考点:
1、中国与世界:融合相处
利玛窦来中国正值明朝,相比于鸦片战争后,被西方列强打入而传教来讲,利玛窦带来的天主教是温和的传教,背后是对文化的尊重。利玛窦在尊重中国本有文化的情况下,试着循循善诱来宣传基督信仰。他在《天主实义》始定“大公”(Catholicism):“吾将译天主之公教”,“此天主道,非一人、一家、一国之道,自西往东,诸大邦咸习守之,圣贤所传,自天主开辟天地,降生民物至今,经传授受无容疑也。”这个“大公”和“梵二会议”(1965)的“文化多样性”之上的“普世主义”(Ecumenism)非常一致。
2、科学与宗教:和谐进步
科技革命之后,人们逐渐开始远离教会,质疑上帝的存在。但是在利玛窦的时期,科学的发展并没有影响宗教的存在。现代社会科学越来越发达,人们更加远离宗教。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但是人们的思维却被历史书给局限。
总结:
中国人需要有信仰,有信仰的人不一定有钱,或是身体健康,但是他一定会内心平静并充满喜乐,因为他知道地球上一切都只是暂时并且易逝的。
审核:万有真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