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杯|孩子的信仰和什么有关

2018-07-08 12:07   李宏柯  阅读量:5346
文/李宏柯(第一名/家长组)
孩子,往往承载着很多人的期望,因为他们是家中的宝贝,是祖国的花朵,是教会的未来,更是独立的自我。
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任人在其洁白无瑕的一面上肆意渲染挥洒上其想要的色彩,每一个人都曾经是孩子,任人涂抹,每一个孩子也都终将要长大,拭去原来的色彩,涂上自己真正想要的色彩。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孩子,一开始都是好的,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同,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区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如果要让人不变坏,最重要的就是要专心一志地去教育孩子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自古以来,教育孩子一直就是为人师长者所重视的问题,而在主内,对孩子的信仰培育更是重中之重。一个人的信仰程度可以决定其为人的内涵、人格、作风,甚至可以影响一生的命运。
 
作为一名基督徒,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信仰之路,在懵懂之中,慢慢经验和体会这一场瑰丽奇异的旅途。
 
我家里的过道上,一直悬挂着一副圣母像,身着一袭白衣,头戴星辰,面含悲悯,双手合十,足踏毒蛇。还是个小孩子的我并不知道那是什么,为什么可以挂在我家里,只知道即使家里关了灯,在月光和路灯的辉映之下,那副画也依然可以在黑夜中熠熠泛光,却没有令人恐怖慌乱的感觉。
 
“妈妈,你不是说我们家是信天主教的吗,为什么挂个观音呀?”
“啊?哪有挂观音呀?”妈妈顺着我的小手望去,忍俊不禁:“宝贝,那可不是什么观音,那是圣母玛利亚。”
“圣母玛利亚是谁呀?”我疑惑地仰着脑袋问。
“圣母玛利亚就是耶稣的妈妈呀。”
“耶稣又是谁呀?”
“耶稣就是天主的圣子呀?”
“天主又是谁呀?那天主是不是耶稣的爸爸呀?那天主是不是这个圣母的老公呀?为什么他们没有像我们家一样拍全家福呀?”
“额......这......”妈妈被我一连串的追问逼得一时语塞,“你怎么连这都不知道呀,每天去教堂又不唱歌又不念经又不听道理又不好好望弥撒,一天到晚就知道玩。”
或许,孩子的信仰源泉和疑惑是分不开的吧。
嘁,谁要去教堂念经,一跪就是一天,多无聊啊!我在心中腹诽着,仍然继续和玩伴们在教堂附近奔走嬉戏,并乐此不疲。谁料到,时日稍久,我竟成了教堂里的孩子王,有些大人们管教不住自己的孩子爱玩闹的天性,居然索性嘱咐我帮忙照看他们家的小朋友,于是,我手底下的“小弟”日益增多,居然小有规模,颇具童子军的气势。之前不成气候的时候,教堂的堂长尚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我羽翼渐丰,甚至把原先在教堂乖乖念经的小朋友都给带出来玩耍了,这可成何体统。堂长便决定整治我这股小小的“黑恶势力”,堂长组织了一个教堂主日学的学习班,并请了一位幼儿园老师当我们的班主任。
或许,孩子的信仰起步和契机是分不开的吧。
 
这个班主任真是有两把刷子,集合了我们之后,第一件事并不是像在学校一样墨守成规上课,也不是像是聚会一样按部就班自我介绍,而是别开生面地带我们玩了一次“萝卜蹲”。
 
小朋友的心智总是单纯:谁和我玩,我就喜欢谁,我就和谁交好,一个简单的游戏就让我们喜欢上了这个年轻美丽的老师。这个老师不仅会带我们玩游戏,还会教我们唱歌,我也是第一次发现教堂的圣歌也是这么悦耳动听,不论是低吟浅唱还是引吭高歌,都是那么和谐美妙。这个老师除了教我们唱歌,还会给我们讲圣经故事,我也是第一次发现厚重的圣经也是这么令人神往,不论是初创天地还是耶稣生平,都是那么引人入胜。也就是在开展了这个主日学后,我学会了最为基础的教理知识,这也算是为之后的信仰奠定了基础,
或许,孩子的信仰成长和教导是分不开的吧。
 
再等我稍稍大些,教堂面向中学生组织起了第一次夏令营,那年是2004年,我才刚刚念完小学三年级,带领夏令营学习的修女老师不接受我妈妈给我报的名。我妈妈并不在乎我是否有资格获得去夏令营学习的名额,每天坚持顶着烈日送我去教堂让我坐在教室的角落里旁听。修女老师也没办法拒绝一个热心教友希望孩子接受信仰的渴望,便只好默许我跟着学。
 
修女老师的讲课比学校里的老师的讲课更娓娓动听,比主日学老师的讲课更为专业细致,我聚精会神听清她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故事。我在课堂表现让老师满意,结营考试的时候,成绩更是令人咋舌,考到了第三名,第一名是堂长的孙女,第二名是讲道先生的儿子,第三名居然是从不愿在教堂老实过主日的我。从此以后,堂口的夏令营就不拘一格收揽愿意来的孩子了,甚至连自己名字还不会写的孩子也能来参与学习,真是讽刺。再后来,我就在主日学和夏令营中不断学习信仰知识,渐渐地,我也能引经据典,给人讲解圣经典故,科普教会历史了。
或许,孩子的信仰收获和渴望是分不开的吧。
 
到了16岁的时候,我到医院接受了一次手术,那一次很倒霉,医生的麻药失灵了,除了我敏锐的触感之外,冰冷的手术刀和压抑的氛围使得我的痛觉神经异常敏锐。我忍不住向医生求饶:“能不能停下来,我不想做了。”医生冷冰冰的对我说:“不做也可以,自己出去和你家人说。”我抬起紧闭着的眼皮,瞥了一眼门口,万念俱灰,倒吸一口凉气,几近奔溃,我委屈地扭过头,脖上的十字架项链垂了下来,那一瞬间,我感受到最绝望的同时,也看到了希望。
 
我平静地对医生说:“请稍等我一下。”我又闭上眼睛,在心中默念了一遍天主经,静静祈祷了一会儿,祈祷不是让我马上终止手术,而是让我重新拥有勇气面对这场冰冷残酷的手术。等我再睁开眼睛的时候,我用坚定的语气请医生再给我补一针麻药,然后再度闭上眼睛,将我的恐惧交托给耶稣,那一刻,我觉得我全心依靠于天主,那一刻,也是我信德的新高度。
或许,孩子的信仰坚定和苦难是分不开的吧。
  
到了大学,独自背井离乡出门在外,我遇到了天主教团体——“杭州保禄之心”。保禄之心从来就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信仰的集结所在。在这里,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他们可亲可爱,我们时常因主耶稣的名,聚在一起祈祷、分享、朝圣、敬拜。在这里,也收获很多:于内在,信仰更为深刻,于外在,友谊更为深厚,这感觉就像奶盖加了盐,品尝起来,更具有层次感。
或许,孩子的信仰程度和志同道合的良师诤友是分不开的吧。
 
长大以后,我就成了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我从小孩变成了大人,从学生变成了老师,从对信仰一无所知的顽劣儿童变成了对信仰坚定不移的热心教友。在主日学和夏令营带领一批批熟悉而陌生的小朋友们走入信仰的殿堂之时,步向耶稣的跟前之际,我总是感觉恍惚——这些小孩子不就是从前的我吗,仿佛我也是他们的一员,又觉得动容——主让我从软弱到坚强,我有责任和义务让他们也认识天主,认识信仰。看着小朋友们一板一眼地模仿着我的言行的时候,心中更是感慨万千,此时此刻,我已经算得上是为人师表了,更要注意谨言慎行,免立恶表,因为我深知信仰教育的本质并非是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而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或许,孩子的信仰教育和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吧。
 
现在的我站在我生命的四分之一上,回望自己的信仰之路,小有感慨。信仰是个人的,他人无法强加,尤其是对于孩子的信仰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十字架要背,每个人也都有属于自己的信仰之旅要穷其一生去追寻探索。如果为人师长者总是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伸与继续,期望自己的信仰认知与信仰热情可以百分之百地转移到教育下一代身上去,又认为孩子是必须无条件听命于自己而不可反抗的,那么,压力和叛逆也就从此产生了。
 
孩子其实自己懂得分辨好坏,为人师长者,除了祈祷之外,还应该时刻注意谨言慎行,言传身教,尽可能身体力行去实践自己的信仰,不论是住在家里,或在路上行走,或坐或立,都应该以此来吸引孩子,引导孩子。长此以往,孩子自然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接受信仰的魅力,如果一时之间,没有看见效果,也无需急躁,有的时候可能就是恩宠未到,心智未开。其实孩子的信仰之树,并非没有成长,而是一直在扎根,扎根是为了破土而出的时候可以茁壮成长,信仰教育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为人师长的我们,精心照顾,细心呵护,耐心陪伴与恒心坚持。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培育教会的未来,是每一个教友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就是对于孩子最好的教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做好自己的本分上,尽可能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为孩子的灵魂渲染上一层属灵的色彩。培养教会未来的道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在依靠神圣的带领之下,上下而求索,阿门。

已有0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