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天主如何选择冠冕呢?
2024-10-19 17:09 意鸣子 阅读量:3158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
天主如何选择冠冕呢?
教会的第一次分裂是在耶稣的眼前发生:两位宗徒反对十位,十位反对两位(谷10:35-41)。竞争的动机不是关于神学的讨论或关于教义的对错,而是对于权力的狂热,对首位的争夺。它标志了教会分裂和冲突的痛苦历史的开始,它们都是狭隘所导致。每当有人企图凌驾于他人时,团体的崩溃就开始了。但是即使是民主制度也无法消除争吵,因为它不是从根部纠正。这只不过是一种平衡的行为,试图抵消敌对各方的自私。
耶稣任命了十二人,以便他们成为一个世界新社会的标志。在这个世界中,每一个统治的主张都被废除,并培养出一个雄心壮志:为最贫穷的人服务。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尘世的思维方式自一开始就渗透进入了教会,而且跟随历史的发展一直没有间断:统治权、财富占有、奴役他人等等。教宗的著名头盔,三重冠(Tiara)是罗马主教的权威和普世管豁权的象征。其起源不是很明确,不过八世纪的时候只有一层冠冕,后来成为二层,再几十年之后成为三重冠冕相叠,象征教宗对于三重王国的权力:天上、地上和地下。当教宗保禄六世当选后,他做了一件历史性的举动:先是按照礼仪把三重冠冕戴到头上,然后马上就除掉下来,而且永远再没有戴。三重冠是一个非常含糊的象征,与装饰了基督头颅的唯一荆棘冠冕不兼容。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样的信息,现在让我们重复以下的话:
「伟大的是服务他人的人。」
读经一 (依53:2a,3a,10-11)
人都希望获得胜利,而不是失败;他们都寻找控制权,而不是服务。可是天主的思维方式却是相反的,为了教导以色列人民接受天主的逻辑,有能力为了他人赠与自己的生命,自从旧约就指出了一个楷模:忠信的仆人。
我们已经多次遇到这位神秘角色了,今天再次介绍给我们,帮助我们理解和回应福音信息的挑战。
读经的第一部分(2-3),描写这位仆人谦卑的外貌:好像沙漠里一株细弱的灌木芽,成长在干枯缺水的土地上,丝毫没有吸引人的特征,没有美丽、财富、权力,而是脆弱、被轻视和失败。
读经的第二部分(10-11),昭示天主的判决。这判决与人的观点相反,在人看来是失败的,但在天主眼中却是成功的。
是通过牺牲和苦难,自我奉献,让天主实现祂的救恩计划。正是因为这位仆人是仇恨、不正义和暴力的牺牲品,他才有能力把迫害他的人们从他们的不正义中解放,树立起耶稣的完美形象。他不是通过征服,而是通过在他们面前谦卑、屈膝,服务他们,把自己的生命赠予他们,而拯救他们。
读经二 (希4:14-16)
对观福音告诉我们耶稣在他公开使命开始的时候,曾经接受魔鬼的试探。后来福音书作者再没有提到这个题目,只有路加说这些诱惑后来也一直持续。就是这句「魔鬼离开他,为了在预定的时间再回来」(路4:13)。
今天的读经希伯来书,明确地谈到这个题目。基督所以有能力理解我们的脆弱,因为他自己曾经在所有的方面都经历过诱惑,像我们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我们常常在考验中对天主不忠,而他从来不会犯罪。
这个宣告给我们极大的安慰,因为这位耶稣非常接近我们,对我们身处的困境能够有同感。他不是假装是一个人,而是真实完全的是一个人。他经历了我们需要面对的所有困难,他知道那是何等坎坷;尤其是在痛苦状况中时,为了忠信于天主,我们需要付出多少。
在这封信稍后部分,作者再次返回这个题目,补充说:「虽然祂是天主子,也要在所受的痛苦里学习服从。(希5:8)
福音 (谷10:35-45)
耶稣在走向耶路撒冷的路上。他脚步轻快,走在前面,门徒们跟在后面,有些胆怯,因为耶稣已经两次告诉了他们这次旅程的目的地是什么。在今天读经的前面几节,耶稣第三次宣告他的命运:要被侮辱、判处死刑,被鞭打,被杀害(32-34)。如同我们想象得到的,门徒们试图劝阻他停止这个旅程,或者停留片刻,等待更好的机会。
他们在听了耶稣明确解释自己的命运后,仍然继续幻想他上去耶路撒冷是为了开启默西亚时代,在世上建立新王国。他们很清楚地知道耶稣说过,他必须经过侮辱和死亡,可是他们同样地开始想一步将会发生的事。.
在这点上,他们的无知达到顶点;即使面对死亡也没有停止对追求荣耀的梦。他们可以克服这种观点,现在是理所当然的。这表现了人对于权力的狂热,对于荣誉的渴望是多么深的植根于他们内。
雅各伯和若望,载伯德的两个儿子,竟然在耶稣跟前,当着众门徒的面前,毫无羞愧地对他说:「师傅!我们愿你允许我们的要求!」(35)没有一点客气和请求的口气,比如「请您」等,而是直接要求,好像是他们的权力。他们可能是记得耶稣在第一次宣告受难时(谷8:31),谈到「将来人子在他父的光荣中,同诸圣天使降来」(谷8:38)。因此他们忘记了谈话中所有其他的部分,而只是记住了「光荣」,并且再也不能忘记这个梦想,而且又加上辣彼关于默西亚的教导,他「将坐在荣耀的宝座上」和围绕在他身边的义人们一起审判万民。
因此,雅各伯和若望奢望在天上也能够与耶稣最接近,充分分享他审判的权力。这是最大的无耻和盲目自大,显示出对权力的欲望是多么深刻地盘踞人心内。
可是,当马尔谷写下这段经文的时候,形势已经彻底发生了改变:雅各伯已经为耶稣付出了生命,在耶路撒冷殉道(宗12:2);若望正在不顾一切投身于福传。最后他们都证明了,他们明白了耶稣的教导,并且追随了祂,初期教会也把无限的敬意奉献给他们。所以路加没有提到这一段,玛窦进行了改编,写成他们的母亲向耶稣提出要求,而且很委婉(玛20:20-24),而事实可能确实是如同马尔谷记载的这样。雅各伯和若望这两兄弟不是普通门徒,他们在初期教会是非常有影响的人物,可是面对基督徒核心信息时,曾经很长时间没有能力理解。对于基督教导的某些严格伦理持守,虽然有困难,他们逐渐接受了,比如婚姻的不可拆散性、抛弃一切跟随主;可是当耶稣告诉他们放弃统治和权力时,无论如何他们难以理解和接受。
马尔谷借此教导他的基督徒团体,因为面对残酷的迫害,甚至尼禄的疯狂杀戮时,在团体中仍然存在着权力和荣誉的竞争。
模范,承诺,为弟兄们服务,并积极参与团体活动的基督徒,往往倾向于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人,他们的权力欲望也常常制造误会。他们这种弱点不值得惊奇,即使优秀的宗徒们曾经也是受害者。
但是,每一次门徒们表现出来对荣誉、特权、首位的关注时,耶稣从来都不会表示温柔的(谷8:33;9:33-36),因为每一个野心,即使看上去天真无邪,都违反耶稣教导的核心信息。所以耶稣对雅各伯和若望是非常严厉的:「你们不知道你们在请求什么。」然后为了帮助他们理解,耶稣引用了两个图像:酒杯和洗礼。
第一个图像在以色列人民生活中非常熟悉:一个家庭里的父亲,或者在饭桌上占首位的人,有时为了表达对某一个人的钟爱和鼓励,而把他自己的杯子让那个人喝。在圣经中这个图像出现很频繁,有时是正面含义:「上主,你是我的产业,是我的杯爵,我要得你的基业,有你为我守着」(咏16:5)。多数时候是负面含义:「起来,起来!耶路撒冷!立起来!你这由上主手中饮了他震怒之杯,啜尽了那麻醉爵中渣滓的!」(依51:17)
杯爵指一个人的命运,好或者坏。耶稣知道等待他的杯爵是痛苦,那是一个他渴望撤去不饮的杯子(谷14:36);可是为了天主的计划,进入祂的荣耀中,他应该饮这杯。
关于洗礼的图像有同样的含义:通过死亡之水进入生命。义人承受的痛苦和打击在圣经中常常被比作浸入湍急的深水激流中(咏69:2-3;42:8)。
雅各伯和若望准备好了喝师傅的杯爵吗?准备好了跟随他奉献出来自己的生命吗?愿意与他一起浸入苦痛和死亡的激流中吗?尽管他们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但是他们确实明白了师傅的话,而且决定与他同行。
耶稣尊重他们对于天主意理解上的迟钝。告诉他们有一天他们也要分担他的苦难和死亡,饮他的杯,付出他们的生命。然后回答他们:至于荣耀的位置,那是天主圣父无偿恩赐的,不是靠自己的功绩赚取的。他们错误地把天国想象成为地上王国的样子,有等级阶梯,而没有明白天主丰沛地恩赐所有的人。(40)
其他十位门徒很愤怒,表现出他们也远远没有明白耶稣的教导,因此团体分裂了。
在门徒团体中也产生了相似于撒落满王死后以色列一分为二的情况。勒哈贝罕对权力的狂热导致王国分裂,两个支派与十个支派对立(列上12)。民族的历史或许可以教导门徒们领悟一些教训。
耶稣再次澄清阶级制的问题和团体内权力使用的问题(41-45)。他把门徒聚集在一起,郑重告诉他们。「你们知道:在外邦人中,有尊为首领的,主宰他们,有大臣管辖他们。」(42)
「谁愿意当首领」,在路加福音中这样说:「外邦人有君王宰制他们,那有权管治他们的,称为恩主」(路22:25)。
耶稣对世俗团体中首领的分析是为了解释基督徒团体中首领的任务。门徒们看到过很多种类的权力模式,有政治的,有宗教的,有辣彼、经师、圣殿司祭。他们都以同样的方式行使权力:给予命令,索取特权,主持礼仪,在他们面前人们需要下跪,亲吻他们的手,敬称他们的头衔。
从这些权威者身上,门徒们可以学习到什么呢?
不必怀疑、迷惑,耶稣给了他们明确指示:「在你们中间不是如此。」(43)门徒必须鼓励这些权威吗?这些权威中的任何一种门徒们都不应该学习。
应该效仿的模式反而是「奴仆」。在社会中处于低级阶层的人,所有的人都有权力命令的人。像仆人一样,时时刻刻,日日夜夜,关注着众人的愿望。同样基督徒团体的负责人也应该有这种身处末位和服务众人的感觉。
辣彼的弟子跟随师傅,学习他的教导,服从他的命令,他们步行,辣彼师傅骑着毛驴,彼此保持安全的距离,满全各种服务,包括最卑微的工作,比如给师傅打扫房间、洗脚。他们谦卑自己,为了有一天自己也成为辣彼,获得同样的特权和在社会中享受尊崇的高位。
但是,耶稣拒绝这种逻辑,不愿意有人服侍他。他聚集门徒,告诫他们,也是对所有的人讲:「人子来不是为了受服事,而是为了服事人。」(45)他没有要求门徒为他洗脚,而是他自己屈身为每一位门徒洗脚。
为了全面理解,我们再看看耶稣严厉谴责过、告诫基督徒应该本能排斥的其它各种态度:他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叫人看,喜爱人在街市上向他们致敬(玛23:5),喜欢穿上长袍游行,在街市上受人请安(谷12:38),在节日上坐首位,在会堂坐上座,要求人们称呼「辣彼」、。师傅」、「父亲」(玛23:6-10)。
耶稣严肃的教导也是针对那些在教会里展示权威的人们。他告诉我们,谁愿意跟随基督,就要把自己看做一切人的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