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 宗徒大事录 引言
上一章 下一章

在三年的传教生活中,耶稣奠定了教会的基础:他召集了第一批门徒,以他的使命把他们联结在一起(谷3:13-16)。他立伯多禄掌管整个团体(玛16:18),并让他在天主的新子民中做信仰的守卫者(路22:13)。耶稣以十二宗徒和许多门徒组成的团体作见证(若15:16),许诺他们圣神的恩赐,帮助他们懂得他带到世上来的光明的完满性(若16:13)。


现在,主已升天,从耶稣被刺穿的肋旁,诞生了一群新的子民和一个新的世界,正如婴儿伴著血和水从母腹中出生一样(若19:34)。这个被耶稣之言启发、被圣神赋予活力的福音团体从此出发,遍走世界,宣扬天主的奇异事迹,将分散的天主儿女聚集于一体(若11:52)。


在教会这个“新以色列”中,有两位突出的巨将:伯多禄和保禄。伯多禄献身于向犹太人宣讲福音,而保禄则成为非犹太人的宗徒(迦2:7-8)。


路加,第三部福音书的作者,将这新生的教会记载在《宗徒大事录》一书中。如果像福音那样在撰写《宗徒大事录》前早已存在某些有关宗徒事迹的文献,而路加选取了其中一些来编写此书的话,那我们要说这项编辑工作实在了不起,因为此书充满和谐,文意连贯,毫无破绽。至今仍无法说此书有抄袭之嫌。


某些学者认为《宗徒大事录》的开头与第三部福音书是相连的,两者可合二为一,只是后来对其相同的内容有所划分。然而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公元二世纪初,《宗徒大事录》已经自成一书了,只是有关教会形成的证明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流传下来:一是“通行版本”,与叙利亚和古埃及的大量古代手抄本一致;二是人们所说的“西方版本”,它比较长,而且其中犹太人和早期基督的争论相当明显。


《宗徒大事录》并没有按严密的架构撰写。但人们仍能从书中找到一些鲜明的个人看法,从而得以一瞥路加设计的规划。路加几乎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伯多禄和保禄身上,作品的绝大部分是对这两位宗徒的极力刻划。尽管有些其他插曲,伯多禄仍是前十二章的主角,后半本书中保禄则成为主人公。


从地理角度看,我们可以看出《宗徒大事录》把读者从耶路撒冷带出,经过犹太和撒玛利亚到达罗马,引出耶稣升天之日指令他的宗徒要完成的使命(宗1:8)。前七章的事发生在耶路撒冷,在第八章及以后的章节中,我们读到(当然除了一些例外)教会在犹大、撒玛利亚和沿海平原上扎下了根;从十三章起,我们伴随著保禄去小亚细亚和希腊;最后在二十八章时到达罗马,到了皇宫,即当时所谓异教世界的心脏。


《宗徒大事录》在那里突然停笔,好像路加是一个马拉松运动员,任务是陪伴救赎的福音,从耶路撒冷一直传播到世界的尽头。既然他已到达目的地,便意味著完成了合约。我们从这里足以认识到:《宗徒大事录》与福音书一样,并没有假托为伯多禄和保禄的个人传记,也非早期教会的详细史籍,而是对圣神工作的一个证明。


事实上,圣神才是教会诞生名副其实的行动者:这就是为什么自早期起,众多的评注者已毫不犹豫地称此书为“圣神的福音”。只需少许的更改,我们可引用若望的话来表述:“圣神完成了其他许多神迹,只是这些神迹并没都被记载在这本书中。凡被记载下来的无非是要你们相信圣神在耶稣基督的教会内工作。”


路加《宗徒大事录》中是想特别通过伯多禄和保禄各不相同的传道,来强调基督和教会的奥秘神迹是如何被宣传,又是如何被安排在旧约的预言中,连贯地也强调了这双重的奥秘是如何在以色列历史中具有意义了。


从这一观点出发,路加机敏地强调了耶稣和他的教会之间的对比,以及旧约子民和教会子民之间的对比:例如,斯德望和耶稣的死亡的对比;保禄和耶稣赴耶路撒冷的旅程的对比;保禄和约纳的海上行程的对比,甚至巴贝耳塔与圣神降临的对比也可作为例证。


再继续同样的探究,我们可发现“耶路撒冷”不时出现在路加笔下,前后共五十八次。就像他在福音书中共提到过三十次“圣城”一样,路加指出耶路撒冷是完成救赎的所在,是福音向全世界传扬的出发地。